介绍
Percona是唯一一款开源、免费的mysql热备份工具,实现了对InnoDB数据库的非阻塞式的备份。有如下优势:
1.完整、快速、可靠的备份
2.备份期间不打断事务执行(innodb引擎)
3.备份文件可保存在本地或网络
4.自动验证备份有效性
5.更快的恢复速度
6.支持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加密备份等多种特性
安装
我们的服务器均为CentOS7,以下是CentOS7下安装percona的方法。
1.安装percona源
执行如下命令:
yum install http://www.percona.com/downloads/percona-release/redhat/0.1-4/percona-release-0.1-4.noarch.rpm
2.安装
执行如下命令:
yum install percona-xtrabackup-24
3.修改my.cnf配置文件
mysql配置文件,默认在/etc/my.cnf。默认情况下,该文件中并未明确指定mysql的数据目录,而percona需要从此文件读取数据目录位置,所以需要在my.cnf中明确指定数据目录位置。如下图:
全量备份
percona提供了两个脚本,用于进行各种备份操作:xtrabackup/xtrabackupex,建议使用xtrabackupex。innobackupex工具是一个Perl脚本,是xtrabackup 的封装,提供更多的功能,并且使用更加方便。
如下是全量备份的步骤。
1.创建备份
执行如下命令,其中DBUSER/DBUSERPASS分别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由于备份、恢复过程需要的数据库权限较高,此处为方便,可使用root用户,或其他拥有super权限的用户;其中/path/to/BACKUP-DIR/用于指定将备份文件存储于何处:
innobackupex --user=DBUSER --password=DBUSERPASS /path/to/BACKUP-DIR/
执行此命令后,若控制台有类似如下打印,则表示成功。
111225 00:00:53 innobackupex: completed OK!
会在指定的BACKUP-DIR目录下,创建一个以时间戳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内则为备份文件。如果需要,可以通过—no-timestamp选项指定不生成该文件夹。
2.准备备份文件
这个步骤,官方文档中写的是“Preparing a full backup”,上一步备份出来的文件,并不能直接用于数据库的恢复,还需要一个Prepare的步骤,即执行如下命令:
innobackupex --apply-log –use-memory=2G /path/to/BACKUP-DIR
其中—use-memory用于指定此过程可以使用的内存,默认是100MB,指定的内存越大越好,如果系统允许的情况下。
若控制台有类似如下的输出,则表示成功:
150806 01:01:57 innobackupex: completed OK!
经过如上的prepare之后,备份文件就可以用于数据库恢复了。
增量备份
每次进行备份时,并不是全部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每次均进行全量备份,要做很多无用功,耗时增加,存储备份文件所要用的磁盘空间也增加。因此,以一次全量备份为基础,然后,进行增量备份,是更好的方式。下面的步骤就是进行增量备份的步骤。
1.首先,需要进行一次全量备份
innobackupex --user=DBUSER --password=DBUSERPASS /path/to/BACKUP-DIR/
执行此命令后,若控制台有类似如下打印,则表示成功。
111225 00:00:53 innobackupex: completed OK!
为方便,此步骤生成的以时间戳命名文件夹,我们称之为BASEDIR
2.进行第一次增量备份
执行如下命令,其中的BASEDIR指的是第一步全量备份,生成的目录:
innobackupex --user=DBUSER --password=DBUSERPASS --incremental /path/to/BACKUP-DIR/ --incremental-basedir=BASEDIR
命令执行成功后,会生成一个以时间戳命名的文件夹,为方便,我们称之为INCREMENTAL-DIR-1。
3.进行第二次增量备份
执行如下命令,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的增量备份,是基于第一次增量备份的,所以—incremental-basedir属性,值为第一次增量备份生成的文件INCREMENTAL-DIR-1:
innobackupex --user=DBUSER --password=DBUSERPASS --incremental /path/to/BACKUP-DIR/ --incremental-basedir=INCREMENTAL-DIR-1
命令执行成功后,会生成一个以时间戳命名的文件夹,为方便,我们称之为INCREMENTAL-DIR-2。
4.准备备份文件
这个步骤与全量备份的“准备”步骤是不同的,需要加一个选项--redo-only,意思只重放已提交的事务,但不回滚未提交的事务,但是,对于最后一个增量备份,不需要添加这个属性。关于这部分,需要详细了解mysql的事务日志,好像处不做详述。
a)对首次的全量备份进行操作,执行如下命令:
innobackupex --apply-log --redo-only BASEDIR
结果信息如下:
160103 22:00:12 innobackupex: completed OK!
b)对第一次增量备份进行操作,执行如下命令:
innobackupex --apply-log --redo-only BASE-DIR --incremental-dir=INCREMENTAL-DIR-1
结果信息如下:
160103 22:08:43 innobackupex: completed OK!
c)对第二次增量备份进行操作,执行如下命令,注意,因为是最后一个增量备份了,不需要添加--redo-only:
innobackupex --apply-log BASE-DIR --incremental-dir=INCREMENTAL-DIR-2
如果结果信息显示“completed OK!”,则表示处理完毕,此时BASEDIR目录中,已经是一套最新数据了,可以用于数据恢复。
恢复数据
无论全量备份,还是增量备份,均使用如下步骤进行数据库的恢复。
1.停止mysql服务,使用如下命令,其中${mysql_root_path}指mysql的安装目录:
${mysql_root_path}/support-files/mysql.server stop
2.删除或移动mysql数据目录
如果未特殊指定,该目录即在${mysql_root_path}/data,若指定了其他目录,则查看${mysql_root_path}/support-files/mysql.server中的datadir=xxx,xxx即为数据目录。建议此步骤不要删除此数据目录,而是移动到其他位置。待数据恢复完成后,验证无问题,再删除老的数据文件,如果数据有问题,还可以将移走的数据目录再移回来。
3.执行数据恢复
执行如下命令,将备份的数据文件,复制到mysql的数据目录。
innobackupex --copy-back /path/to/BACKUP-DIR
若控制台有类似如下的打印,则表示成功:
111225 01:08:13 innobackupex: completed OK!
4.修改文件属性
恢复后的数据目录中,各文件和文件夹的所有者是创建备份的用户,需要修改为mysql用户所有,使用如下命令,其中/mysql/datadir为mysql的数据目录,此目录的具体位置见第2步:
chown -R mysql:mysql /mysql/datadir/
5.启动数据库
执行如下命令:
${mysql_root_path}/support-files/mysql.server start
时间点恢复
通过innobackupex和MySQL的二进制日志文件可以进行基于时间点的恢复,讲数据库恢复到历史的某个状态。二进制日志保存着所有修改数据库的操作细节,可以用一个历史备份再加上二进制日志讲数据库恢复到某个时刻。假设将数据恢复到“2017-12-4 20:00:00”具体步骤如下:
1.假设已经用innobackupex创建了一个全量备份。并且通过BASEDIR/xtrabackup_binlog_info得知,备份的日志位置为“mysql-bin.000003文件中的57”。
2.在数据库中执行show binary logs命令,结果如下,表示数据库当前有4个日志文件,最新的文件为mysql-bin.000004。
3.将innobackupex创建的备份,恢复到数据库,具体操作步骤见“恢复数据”章节。
4.执行如下命令,将自备份位置开始,至所要恢复的时间点,所有会修改数据sql语句,写入到文件“mybinlog.sql”中:
mysqlbinlog /{mysql_data}/mysql-bin.000003 /{mysql_data}/mysql-bin.000004 --start-position=57 --stop-datetime="2017-12-4 20:00:00">mybinlog.sql
5.将上一步生成的文件“mybinlog”中的sql,导入到数据库,即将数据库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