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坊设计与实施实录

Posted Ethan_LiYa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探索工坊设计与实施实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2020年,或许你还没来得适应这一组新的数字,但心中一定很早就对全新的一年有了很多想法,团队亦是如此。但是很多想法仅停留在大脑中是无法形成体系的,且难以达成真正的共识,往往也不能很好的和现状建立起连接,以致无法落实到行动,到最后基本都变成了空想,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所以,在新年伊始,如何做好团队的未来规划呢?使它既不脱离现状,又可以对未来达成可视化共识,以及在两者之间分解出关键行动(像不像OKR?),并且对风险进行前置分析呢?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一套探索工坊,As is To be的大框架下,嵌套了4CsElevator PitchPre-Mortem3W Matrix这4个引导游戏接下来就让大家来看看我们是怎么玩的。


    工坊的开始,我们一定要明确会议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一个没有主题,没有明确目标的会议,一定是失败的。因为那样只会让参会的人员感觉浪费了很多时间,聊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感觉听到了很多,但却又好像大多数信息都没什么卵用,凌乱不堪,让整个会议陷入一团乱麻。所以,我组织工坊的最开始,永远都是先向大家明确此次工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能有哪些收益:

    1)对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2)对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

    3)对风险进行前置分析;

    4)分解关键的行动计划;

    目的明确以后,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游戏共创环节。还记得我们所设计的工坊架构吗?不妨看看下面这图,再来回顾一下:

 


1.As is To be

    在咨询行业里很常用的工具,在规划前景的过程中,假如出现现状(As is)理想状态(To be)容易混淆的情况,那么明确并共享成员对未来的预期是非常必要的,且通过现状与理想状态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差距,而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个差距,这就是我们的当下的目标,而在目标之下,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出很多关键事项,这些事项就是接下来我们要执行的。

2.4Cs(4C Matrix)

    我们要描绘出现状(As is)及理想状态(To be),就需要一套通用的模型,以便将大家的想法系统化输出,更有利于达成共识及相互对比。于是我引入了“4C”游戏,它是基于马修·瑞奇特(Matthew Richter)发表于2014年3月《Thiagi游戏通讯》中的同名游戏而来

    游戏的目的就是采集信息(information-splicing)”,他有意打乱我们常规的破题方法,利用四个通用的关键特性快速收集与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组织。这4个通用维度,分别是:

    ①组件(Component)是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现有系统组件/模块。

    ②特性(Characteristic)是议题具备的各项性能特征,比如响应速度。

    ③挑战(Challenge)是与议题相关的障碍。

    ④人物(Character)是指与议题相关的人员,因为我们是在开发团队进行,所以这里我们主要是指用户群。

    具体怎么玩呢?这个没有标准定义,这里我只说一下我是如何设计玩法的,仅供参考。

    ①全员每次只聚焦于一个象限进行展开;

    ②大家把各自的想法,写到便利贴上,每张便利贴仅写一点,很多时候“说出来”和“写下来”是不同的感受

    ③5min钟后,由写的便利贴数量最少的人开始逐一“出牌”,期间其他人有跟他写的观点一致或相似,即可“跟牌”贴在一起(其实这是一个过程中进行分类的过程,也是检验不同维度大家共识的程度)。以此类推,直至大家都把手中的“牌”出完。

    ④给大家3min分钟时间讨论,进行关键词抽象提炼,并达成共识

    ⑤将达成共识的关键词写在单独一张便利贴上,并粘贴到相应的象限,以达到可视化共享

    这样下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得到两份已达成共识的As is 和 To bo的4Cs矩阵图。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一些变化,比如第一个象限Component组建,现状是,很多的是零散的系统,但未来却是一个一体化的全站平台。再比如,用户群,现状是零零碎碎的各种人,未来可能更有针对性的集中输出到某一类业务用户等等。


3.Pre-Mortem

    在4C里面,有个象限叫“挑战(Challenge)”,是与议题相关的障碍,其实这就是在分析潜在的风险。所以,在共创这个象限内容时,我引入一个引导工具,由詹姆斯·马卡拉佛(James Macanufo)发明的,叫“Pre-Mortem”,《Game storming》中文版的书籍里将它翻译成“马前炮”,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形象,出自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

    在项目中,学习的顺序往往被弄颠倒了。团队成员往往是在事情已经铸成大错或者已经脱离轨迹之后,才会聚在一起开“事后总结会”。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可能这些人在过程中凭经验就早早地看出到了风险的所在。

    所以,“马前炮(Pre-Mortem)”是在行动开始前,给大家提供一个对话空间,让大家直接讨论风险。与正规的风险分析不同,“马前炮”要求小组成员单纯地利用各自经验和直觉指出可能的风险,以便在后续的行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4.3W Matrix

    在大家共创完成4C里面的“挑战(Challenge)”象限后,我会引导大家对风险进行归类,比如是技术层面,团队层面,业务层面等等,然后针对这些挑战,或者叫障碍也好,我们来有针对性的逐一输出行动事件(Key Result。并且对行动事件在时间的维度上进行确认,最终落实到具体由某个人来实施。这里面就用到了戴夫·格雷(Dave Gray)所创建的“3W Matrix (3W 矩阵)

    游戏的目的是,大家在以往的会议中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个情形:们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强烈的意见,但是只要一谈到接下来具体要的事情后,就都开始含糊其辞,躲躲闪闪。所以我是想通过“3W 矩阵”,最终输出一份关于“何人(Who)”“何时(When)”应该做“何事(What)”的承诺计划,从而将大家团结起来

    最理想的情况,大家课程输出一个一段时间内的明确节点计划,且相互监督,最狠的是直接面对面,打开日历,直接新建一个被监督人的日程提醒,用不可挽回的承诺强制你去行动。比如李四作为张三的监督者,直接当着张三的面,打开手机日历,在2月10日建立一条“张三输出第一版系统架构图”,然后到了2月10日那天,手机会自动提醒李四,李四便会将张三的这条信息扔到群里,然后问张三有没有完成,如果没有,可以搞一些小的惩罚,比如发个红包,或者请吃一顿饭。等这个阶段的任务都达成后,大家再聚在一起,定下一阶段的目标,依次往复,来消除自身惰性。


 5.Elevator Pitch

    其实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大家已经对现状和未来都有了一个清晰的可视化共识,并且分析了一些前置风险,同时还分解出了一些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行动指标。最后一个环节,我觉得仅仅是用4Cs来呈现未来的状态还不够深入,所以,我又引入了在风险投资中最常用的活动“Elevator Pitch(电梯演讲)

    电梯演讲通常是创意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它不但需要相当精简,足以在遐想的电梯上升的短短十几秒内表达清楚,还要生动地描述正在解决的问题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想法中与众不同的亮点

    因为前面大家已经通过4Cs模型,共创了一些相似的内容,比如用户群,组建和特性等,所以,在这里我是希望大家能在15min左右的时间内,每一个人都写出一段电梯演讲,并且在15min后,很有仪式感的依次让大家尝试自己的那段讲说

    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模版,如下:

    为满足 目标客户 ,的 客户需求 ,我们为您提供 产品名称 ,它是 市场类别  竞争对手 不同,该产品拥有 一个关键收益 ,它 独特的亮点 

    在大家各自演讲过后,会给大家20min时间讨论,并且将最终达成共识的文字,贴在墙上事先画好的模版上。这个电梯演讲可以作为未来产品的愿景


6.回顾总结

    在活动的最后,我通常会带着大家重新回顾一下本次工坊的目的,看看是否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1)我们通过在As is To be框架下,共创了2个4Cs矩阵,达到了对现状及未来的清晰认知

    2)在4Cs矩阵的Challenge象限,我们引入Pre-Mortam,让大家基于以往的经验,达到了对潜在风险的前置分析

    3)针对Pre-Mortam所呈现出的潜在风险,我们有针对性的逐一输出行动事件。并且引入3W Matrix,最终分解出了关于“何人何时应该做何事”的承诺计划。 


    写在最后,对于网易人力资源数据赋能团队,应该算是一个“既新又旧”的初创团队。说它新,是因为在新的一年,大家要面对一个全新的方向领域,去打造一个高效的一体化数据平台。说它旧,是因为初始成员都是从原有的组织架构中分离出来的老搭档们。

    为了让新项目更形象,leo给它起了一个项目名字,叫“飞轮”取自“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

    祝愿这个项目能像“飞轮”一样,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早日冲破那个临界点,让一切阻力都化成动力的一部分!


文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同时欢迎喜欢搞敏捷项目管理的同仁们,加微信多交流!

 

以上是关于探索工坊设计与实施实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探索工坊设计与实施实录

年度团队个人回顾工坊实录

年度团队个人回顾工坊实录

年度团队个人回顾工坊实录

讲坛实录知识图谱的探索与应用

[项目管理-18]:项目实施中,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运营经理设计经理技术经理工程经理不同角色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