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内存满了怎么办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redis内存满了怎么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edis内存满了解决方法:1,增加内存。
2,使用内存淘汰策略。
3,Redis集群。
重点介绍下2、3:
第二点:
我们知道,redis设置配置文件的maxmemory参数,可以控制其最大可用内存大小(字节)。
那么当所需内存,超过maxmemory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该配置文件中的maxmemory-policy出场了。
其默认值是noeviction。
下面我将列出当可用内存不足时,删除redis键具有的淘汰规则。
规则说明:
1、volatile-lru
使用LRU算法删除一个键(只对设置了生存时间的键)
2、allkeys-lru
使用LRU算法删除一个键
3、volatile-random
随机删除一个键(只对设置了生存时间的键)
4、allkeys-random
随机删除一个键
5、volatile-ttl
删除生存时间最近的一个键
6、noeviction
不删除键,只返回错误
LRU算法,least Recently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也就是说默认删除最近最少使用的键。
但是一定要注意一点!redis中并不会准确的删除所有键中最近最少使用的键,而是随机抽取3个键,删除这三个键中最近最少使用的键。
那么3这个数字也是可以设置的,对应位置是配置文件中的maxmeory-samples.
三、集群怎么做
Redis仅支持单实例,内存一般最多10~20GB。对于内存动辄100~200GB的系统,就需要通过集群来支持了。
Redis集群有三种方式:客户端分片、代理分片、RedisCluster(在之后一篇文章详细说一下。)
1、客户端分片
通过业务代码自己实现路由
优势:可以自己控制分片算法、性能比代理的好
劣势:维护成本高、扩容/缩容等运维操作都需要自己研发
2、代理分片
代理程序接收到来自业务程序的数据请求,根据路由规则,将这些请求分发给正确的Redis实例并返回给业务程序。使用类似Twemproxy、Codis等中间件实现。
优势:运维方便、程序不用关心如何链接Redis实例
劣势:会带来性能消耗(大概20%)、无法平滑扩容/缩容,需要执行脚本迁移数据,不方便(Codis在Twemproxy基础上优化并实现了预分片来达到Auto Rebalance)。
3、Redis Cluster
优势:官方集群解决方案、无中心节点,和客户端直连,性能较好
劣势:方案太重、无法平滑扩容/缩容,需要执行相应的脚本,不方便、太新,没有相应成熟的解决案例 参考技术A 1。可以在配置文件中配置Redis可使用的内存的大小:
修改配置文件 :
可以在Redis的安装目录中的redis.conf文件中设置内存大小 , 例如 :
maxmemory 100mb //这是设置Redis最大可以占用的内存为100M.
或通过Redis命令来修改可用内存大小 :
在Redis运行时可以通过命令来动态地修改可用内存的大小 , 例如 :
127.0.0.1 : 6379 > config set maxmemory 100MB //这是设置Redis最大可以占用的内存为100M
127.0.0.1 : 6379 > config get maxmemory //这是获取刚才设置的Redis可用的最大内存
2。内存淘汰机制
以下是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设置的内存淘汰策略 :
1. noeviction(默认):不再提供写请求服务,返回错误
2. allkeys-lru:在所有的key中使用LRU算法对数据进行淘汰
3. volatile-lru:在设置了"过期时间 "的过期key中用LRU算法对数据进行淘汰
4. allkeys-random:随机进行数据淘汰
5. volatile-random:在有" 过期时间 "的key中随机进行数据淘汰
6. volatile-ttl:依据key的已经设置的过期时间进行数据淘汰,最早过期的数据最早被淘汰
Redis内存满了怎么办?
参考技术A 长期把Redis做缓存用,总有一天Redis内存会满的,怎么处理呢?
在Redis的配置文件 redis.conf 文件中,配置 maxmemory 的大小参数如下所示:
倘若实际的存储中超出了Redis的配置参数的大小时,Redis中有 淘汰策略 ,把 需要淘汰的key给淘汰掉,整理出干净的一块内存给新的key值使用 。
Redis提供了 6种的淘汰策略 ,其中默认的是 noeviction ,这6中淘汰策略如下:
LRU(Least Recently Used) 即表示最近最少使用,也就是在最近的时间内最少被访问的key,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
它的核心的思想就是: 假如一个key值在最近很少被使用到,那么在将来也很少会被访问 。
实际上Redis实现的LRU并不是真正的LRU算法,也就是名义上我们使用LRU算法淘汰键,但是实际上被淘汰的键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最久没用的。
Redis使用的是近似的LRU算法, 通过随机采集法淘汰key,每次都会随机选出5个key,然后淘汰里面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
这里的5个key只是默认的个数,具体的个数也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在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如下图所示:
当近似LRU算法取值越大的时候就会越接近真实的LRU算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 取值越大那么获取的数据就越全,淘汰中的数据的就越接近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 。
那么为了实现根据时间实现LRU算法,Redis必须为每个key中额外的增加一个内存空间用于存储每个key的时间,大小是3字节。
在Redis 3.0中对近似的LRU算法做了一些优化,Redis中会维护大小是 16 的一个候选池的内存。
当第一次随机选取的采样数据,数据都会被放进候选池中,并且候选池中的数据会根据时间进行排序。
当第二次以后选取的数据,只有 小于候选池内的最小时间 的才会被放进候选池中。
当某一时刻候选池的数据满了,那么时间最大的key就会被挤出候选池。当执行淘汰时,直接从候选池中选取最近访问时间最小的key进行淘汰。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选取出最近似符合最近最少被访问的key值,能够正确的淘汰key值,因为随机选取的样本中的最小时间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小时间。
但是LRU算法有一个弊端:就是假如一个key值在以前都没有被访问到,然而最近一次被访问到了,那么就会认为它是热点数据,不会被淘汰。
然而有些数据以前经常被访问到,只是最近的时间内没有被访问到,这样就导致这些数据很可能被淘汰掉,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误判而淘汰热点数据。
于是在Redis 4.0的时候除了LRU算法,新加了一种LFU算法, 那么什么是LFU算法算法呢?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 即表示最近频繁被使用,也就是最近的时间段内,频繁被访问的key,它以最近的时间段的被访问次数的频率作为一种判断标准。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key最近被访问的频率进行淘汰,比较少被访问的key优先淘汰,反之则优先保留。
LFU算法反映了一个key的热度情况,不会因为LRU算法的偶尔一次被访问被认为是热点数据。
在LFU算法中支持 volatile-lfu 策略和 allkeys-lfu 策略。
在Redis种有三种删除的操作此策略,分别是:
在Redis中持久化的方式有两种 RDB 和 AOF
在RDB中是以快照的形式获取内存中某一时间点的数据副本,在创建RDB文件的时候可以通过 save 和 bgsave 命令执行创建RDB文件。
这两个命令都不会把过期的key保存到RDB文件中 ,这样也能达到删除过期key的效果。
当在启动Redis载入RDB文件的时候, Master 不会把过期的key载入,而 Slave 会把过期的key载入。
在AOF模式下,Redis提供了Rewite的优化措施,执行的命令分别是 REWRITEAOF 和 BGREWRITEAOF , 这两个命令都不会把过期的key写入到AOF文件中,也能删除过期key 。
RDB 是一种快照存储持久化方式,具体就是将 Redis 某一时刻的内存数据保存到硬盘的文件当中,默认保存的文件名为 dump.rdb ,而在 Redis 服务器启动时,会重新加载 dump.rdb 文件的数据到内存当中恢复数据。
开启RBD持久化方式
开启 RDB 持久化方式很简单,客户端可以通过向 Redis 服务器发送 save 或 bgsave 命令让服务器生成 rdb 文件,或者通过服务器配置文件指定触发 RDB 条件。
save 命令是一个同步操作。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 save 命令请求进行持久化时,服务器会阻塞 save 命令之后的其他客户端的请求,直到数据同步完成。
与 save 命令不同, bgsave 命令是一个异步操作。
当客户端发服务发出 bgsave 命令时, Redis 服务器主进程会 forks 一个子进程来数据同步问题,在将数据保存到rdb文件之后,子进程会退出。
所以,与 save 命令相比, Redis 服务器在处理 bgsave 采用子线程进行IO写入,而主进程仍然可以接收其他请求,但 forks 子进程是同步的,所以 forks 子进程时,一样不能接收其他请求,这意味着,如果forks一个子进程花费的时间太久(一般是很快的),bgsave命令仍然有阻塞其他客户的请求的情况发生。
除了通过客户端发送命令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 Redis 配置文件中的 save 指定到达触发RDB持久化的条件,比如【多少秒内至少达到多少写操作】就开启 RDB 数据同步。
例如我们可以在配置文件redis.conf指定如下的选项:
之后在启动服务器时加载配置文件。
这种通过服务器配置文件触发RDB的方式,与bgsave命令类似,达到触发条件时,会forks一个子进程进行数据同步,不过最好不要通过这方式来触发RDB持久化,因为设置触发的时间太短,则容易频繁写入rdb文件,影响服务器性能,时间设置太长则会造成数据丢失。
介绍了三种让服务器生成rdb文件的方式,无论是由主进程生成还是子进程来生成,其过程如下:
Redis 的另外一个持久化方式: AOF(Append-only file) 。
与 RDB 存储某个时刻的快照不同, AOF 持久化方式会记录客户端对服务器的每一次写操作命令,并将这些写操作以 Redis 协议追加保存到以后缀为 aof 文件末尾,在Redis服务器重启时,会加载并运行 aof 文件的命令,以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
Redis默认不开启AOF持久化方式,我们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开启并进行更加详细的配置,如下面的redis.conf文件:
在上面的配置文件中,我们可以通过 appendfsync 选项指定写入策略,有三个选项
客户端的每一个写操作都保存到 aof 文件当,这种策略很安全,但是每个写请注都有IO操作,所以也很慢。
appendfsync 的默认写入策略,每秒写入一次 aof 文件,因此,最多可能会丢失1s的数据。
Redis 服务器不负责写入 aof ,而是交由操作系统来处理什么时候写入 aof 文件。更快,但也是最不安全的选择,不推荐使用。
AOF将客户端的每一个写操作都追加到 aof 文件末尾,比如对一个key多次执行incr命令,这时候, aof 保存每一次命令到aof文件中,aof文件会变得非常大。
aof文件太大,加载aof文件恢复数据时,就会非常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支持aof文件重写,通过重写aof,可以生成一个恢复当前数据的最少命令集,比如上面的例子中那么多条命令,可以重写为:
通过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选项no-appendfsync-on-rewrite可以设置是否开启重写,这种方式会在每次fsync时都重写,影响服务器性能,因此默认值为no,不推荐使用。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bgrewriteaof命令,也可以让服务器进行AOF重写。
AOF重写方式也是异步操作,即如果要写入aof文件,则Redis主进程会forks一个子进程来处理,如下所示:
在写入aof日志文件时,如果Redis服务器宕机,则aof日志文件文件会出格式错误,在重启Redis服务器时,Redis服务器会拒绝载入这个aof文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修复aof并恢复数据。
AOF只是追加日志文件,因此对服务器性能影响较小,速度比RDB要快,消耗的内存较少。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对比一下RDB与AOF,在应用时,要根本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RDB或者AOF,其实,如果想要数据足够安全,可以两种方式都开启,但两种持久化方式同时进行IO操作,会严重影响服务器性能,因此有时候不得不做出选择。
当RDB与AOF两种方式都开启时,Redis会优先使用AOF日志来恢复数据,因为AOF保存的文件比RDB文件更完整。
以上是关于redis内存满了怎么办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