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之数据模型

Posted cdai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系统设计之数据模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近终于有时间,拜读了《Designing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的第一部分。这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9.1,被奉为系统设计面试的“圣经”。个人觉得第二章逻辑数据模型和第三章物理存储实现最为经典,这也是这篇读书笔记内容的主要来源。


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不仅影响如何写代码,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我们如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著名的《人月神话》里有专门一章讲述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其中有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一个典型的应用程序可能包含很多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是由一套数据模型加上API(语言)来定义的。代码构建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下一层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表示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从最上层的业务逻辑开发,到中间的数据存储,到底层的操作系统。


1.数据关系

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比如人和,人和,人和爱好。为了表示数据和这些关系,人们提出了各种数据模型。在上世纪70年代,IBM的信息管理系统风靡一时。当时它使用了一种最简单的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它类似于现在的文档模型(document model),把相关数据都嵌套保存在一起,因此只能用来处理一对多的数据关系。为了表示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数据关系,有人提出了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和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前者就是如今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石,而后者则为现在图模型的提供了理论基础。


2.文档模型

文档模型在现今NoSQL里非常流行,比如Elasticsearch和MongoDB。但不要因此觉得它是新鲜事物,如上文所说,其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1970年IBM的IMS系统。它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将所有相关的数据都保存到一个文档(一般为JSON格式),从而实现一对多的关系:

  • 优点:
    • 灵活的Schema
    • 更好的Locality
    • 更贴近应用代码里的对象
  • 缺点
    • 无法直接访问内层的数据
    • JOIN支持很弱

最后一点对于分析型应用也许根本不是问题,多对多的数据已经保存在一起,可能JOIN即便支持也没有多大用处。


3.关系模型

所有数据库课都绕不开的关系模型,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数据模型。它定义了几种范式,将数据分解为多个关系(数据库表)。不同的关系一般通过唯一的ID来互相引用,实现多对一和多对多。将文档模型的优缺点反过来看,就是关系模型的优缺点。严格的Schema定义,与应用程序中对象天然的阻抗(impedence mismatch),JOIN经常要用到所以支持很强,因为没有嵌套所以可以直接访问任何数据。

书中提到了两个很有趣的趋势:

  1. 历史不断被重复:比如层次模型和文档模型,就像流行时尚一样来回往复,换汤不换药;
  2. 事物之间不断融合:比如现在的SQL标准里也加入了对多值column的支持,而NoSQL也在完善对JOIN的支持。

4.图模型

图模型与关系模型一样,都是为了表示多对多的关系。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多对多的关系在图模型里是“一等公民”,作为图的边直接保存到数据库表。查询执行时会遍历图里的很多边,直到找到想要的结果。换句话来说就是,JOIN的个数是事先不清楚的。而在关系模型中,多对多的关系是隐含的。它通过主表里的某一列来存储另一张表的ID(外键),查询时需要给定JOIN的个数。正因为这些区别,图模型很适合表示复杂的关系,比如社交网络。

以上是关于系统设计之数据模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数据库设计表与表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

风电系统的频域阻抗网络模型及其聚合

如何计算PCB设计中的阻抗

系统设计之数据模型

系统设计之数据模型

系统设计之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