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寒假
Posted david_lv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过寒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时候,每到一放假就被父亲送回奶奶家。
除了寒假作业,我还会带一堆书回去看。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到邮电局大厅去订阅报刊杂志,就连学校也会报名订阅报刊。我小学时看完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就是翻日报上每天的小说连载看完的。那时候过年时家里要刷房重新糊房顶,大姑给了我们一整年的日报,有的被糊了房顶,有的留下来就被我看完了。不过我放寒假回奶奶家,往往带的是我最喜欢订阅的《童话大王》《飞碟探索》。到了初中,就偷偷和同学交换看各种言情书,如琼瑶的《菟丝草》《紫贝壳》《失火的天堂》,藏到父母亲也找不到的地方,嘿嘿嘿。
我还有一本很厚很厚的《小学生学习之友》,是父亲出差时给我买的。里面有一篇关于《春田狐》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说有一只很狡猾的老狐狸老到村子里偷鸡,猎人们怎么下套怎么狩猎都逮不到。后来猎人们就去森林里找老狐狸的老窝,终于找到,原来是老狐狸生了一只小狐狸,老狐狸之所以老去村子里偷鸡就是为了喂养老狐狸。于是猎人们就把这只小狐狸带回去,准备把小狐狸用铁链拴起来当做诱饵引诱老狐狸来,乘机就打死老狐狸。后来老狐狸确实来了,老狐狸偷偷看看四周没人,突然叼起小狐狸就赶快跑,没想到铁链把小狐狸拽的呜呼哀嚎。老狐狸懵了,看了看跑了。第二天,老狐狸不知从哪里咬来一只鸡给小狐狸吃,小狐狸边吃,老狐狸边用牙咬铁链,但是老狐狸怎么也咬不断铁链。老狐狸接连磨了好几天铁链,把铁链都磨到雪白还是没有咬断。老狐狸好几天都没有来了。小狐狸饿的呜呜叫。终于有一天夜里老狐狸又来了,还是带来一只鸡给小狐狸吃。小狐狸看见妈妈还看见事物,高兴得哇哇叫。小狐狸高兴地吃着食物,但是这次老狐狸没有继续啃铁链,而是静静地看着小狐狸吃东西。小狐狸吃完东西,老狐狸走了。第二天早上,猎人们去看小狐狸,发现小狐狸已经死亡。原来,老狐狸是叼来一只被人类喂了毒的鸡。作为一只老狐狸它当然知道这只鸡有毒,但是它也实在救不了小狐狸,它绝望了。不自由,宁勿死。所以老狐狸亲手毒死了小狐狸。从此以后,这只老狐狸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就是春田狐的故事。我曾经把这个故事讲给一个小朋友,把她听的哇哇大哭。老狐狸、小狐狸,也太可怜了。嗯,对,这就是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篇故事。
奶奶是小脚。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开始生火、做早饭、做鸡食、喂鸡。这些事,奶奶能从早上5点多做到上午9点多。我一般睡懒觉,会在8点以后才起来,起来洗漱完就开始吃奶奶做的粥。奶奶早上一般做小米粥,奶奶还会生绿豆芽黄豆芽,早上胡萝卜腌菜丝拌黄豆芽,就粥吃。但是奶奶往往还会给我热一只雪白馒头,因为我吃不惯小米粥和黄米糕,奶奶老说我在城里上学不吃早饭,连肠子都饿细了。
早上吃完饭,我一般是找小朋友去玩。冬天的村子里有各种好玩的,一只铁皮空罐头缸我们都能当冰球打好半天。有时候我们还会去小树林,捡各种枯树枝,用火柴点一堆火。然后把从家里偷偷拿出来的土豆扔进去烧。往往烧的土豆,靠火的那边已经烧焦,而不烤火的那边还是生蛋子。就是这样我们也能吃完。有时候我们还会偷偷去冰封了的小河边,能看见河边雪地里有野鸡甚至野生小动物的足迹,听大人说还有狼,不知道是不是吓唬我们小孩的。我们会去冰封了的河滩上找酸溜溜树。有时候会找到,酸溜溜浑身带刺、又大又红、冻的硬邦邦的。我们会忍着刺使劲折下一支,带回家吃。
到了下午,往往先看电视剧。那时候的寒假已经在重复播放西游记了。我曾经画过一本西游记,天天下午,每天看完两集,我就会把这两集的故事梗概画成画。看完西游记、画完画就开始写寒假作业。我们过去都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次在寒假第一周就拼命写作业,把寒假作业书先写完,至于毛笔字帖、日记作文再慢慢每天写。我尤其最爱做手工,每次放寒假都会赶快把手工作业完成。但是我老不收拾作业,往往早早做完的手工作业就找不到了。有一年寒假放起开学,老师让交手工作业,我哭的哇哇,最后我母亲一中午给我做了一个代替品才算勉强交差。
寒假有个好处就是过年。二十三糖锅粘。我最喜欢吃麻糖了。有一年奶奶到城里到我们家,给了我一块钱,我到学校门口买了一块麦芽糖就被学校的纪律检查学生给逮到,真倒霉,没吃成,被没收了。现在回想想想,我那麦芽糖肯定是被他们给吃了啊。即使现在每年过二十三我也还会买麻糖吃。现在的麻糖比过去的麻糖好太多了,过去的麻糖是一大圆团,很硬很难咬开,要吃就得把这一大圆团都塞进嘴里,嚼的都是哈喇子。现在的麻糖又香又脆,棒状,中间是空心的,还有芝麻。
后来我长大了就不怎么经常回奶奶家过春节了,一般过春节前就被父亲接回城里。不过长大了过春节就不怎么好了。一过了二十三,我母亲就开始准备烧制各种东西,我和姐姐就得打下手,我啥也不会干,就负责接水、倒泔水。过去住平房,垃圾堆在街上,我母亲洗家里的衣服被套、洗菜洗肉,都让我一桶桶倒泔水,烦的我。而且我母亲干活干的累,她也开始脾气不好,就动不动骂我们这些小孩。所以我们从小就看眼色,尽量别让母亲发火。
到了除夕那天早上,一早上起来就开始扫院子。我母亲让我连窗台、房檐都要扫了。到了中午10点,母亲把浆糊打好,就开始贴对联。我们那儿,一般过年的时候天气在零下二十多度,即使中午贴对子也不容易贴上。浆糊抹在对子上一会就冻的硬邦邦的,没办法,还得辅助用胶带纸再旁边粘,把我贴的冻的吸溜吸溜的,而且贴完对子往往双手又是红又是黑的,黑的是对子上的墨,红是对子的红纸染的。
到了除夕下午,就开始垒旺火。小时候调皮,看见有的人家把旺火垒到街上,就用小麻杆去炸。那时候小孩们都比赛看谁胆子大,看谁敢抓着鞭炮的尾巴不放,等小鞭炮在手里爆炸或者等小麻杆嗖一下窜出去。小麻杆不知道大家玩过没,没有外包装,就是麻纸,细的像香烟,威力比大麻炮要小,但是炸起人来也是很厉害。
到了晚上,就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平时父母亲是不允许我们看电视的,只能在周日傍晚吃饭时给看一会电视,比如看唐老鸭、机器猫、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动画片。后来有了正大综艺节目,往往能看正大综艺: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可能父母觉得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比较好,所以允许我们看正大综艺。我看侠胆雄狮、老人与海、简爱...,都是通过正大综艺看的。只有到了寒暑假,父母亲才让我们多看电视。但是因为平时就养成了早睡习惯,所以即使过年看春节晚会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每年都嚷嚷说要熬年夜,往往熬到十点多就自己睡着了,很多精彩的晚会节目都错过了。不少春晚节目其实都是第二天下午重播才看到的。比如陈佩斯的小偷与警察、主角与配角啥的...。
不过父母亲仍然会在零点的时候把我们叫起来。我们穿上棉衣棉鞋戴上棉手套出去,点旺火、放花炮。我最喜欢放彩珠筒,又好看又安全。那时候闪光雷也挺多,但是过去假冒伪劣品挺多,有一年我带着皮手套手持闪光雷玩,花炮就在我手里就炸了,把我手炸的麻疼,我回屋仔细一看手套,就连手套的虎口处都炸的发出火药的白硝。
一般放完花炮,父亲会给每个人冲一碗红糖水,说一年甜甜蜜蜜。
过去过年,流行亲戚们互相在家请客,轮流请客。比如初二大姑家请客,初三大姨家请客...,往往亲戚们轮流请完客就到初七初八了。我对过年请客又爱又恨。爱呢,是过年能所有小孩都聚集在一起玩,还能吃很多好吃的。要知道过去东西紧缺,很好吃的都一般自己不舍得吃,只有在请客的时候才能吃。恨呢,是每次轮到我们家请客,就得提前一天做好各种准备,我还得洗各种东西、倒泔水,唉。
过去过年,到亲戚们家拜年,往往会带一盒糕点。所以往往会早早就出门到商店去买糕点。在早期没有那种盒糕点,只有用麻纸手工打包的那种称斤糕点,带青红丝的萨其马、脱水圆蛋糕和长方形虎皮蛋糕,还有酥饼。还有些年大家流行送蛋糕,是真正的那种类似生日蛋糕的,粉颜色的外壳,带奶油的。后来就出现了三中糕点、新发广糕点,都是盒装的了。到了90年代后期大家就开始送龙膳糕点了。
好吃的都上来了。凉菜有黄豆芽绿豆芽、菠菜粉丝、心里美、猪头肉皮冻、鸡蛋松花蛋、油炸花生米、猪肝、香酥鸡,热菜有海参鱿鱼卷、油焖大虾、糖醋松鼠鱼、扒羊肉、过油肉、烧猪肉、丸子、肘子、虎皮鸡蛋、番茄牛肉、炸鸡大腿/黄焖鸡块、松仁玉米、炒口蘑、蒜苔木耳,饭有馒头花卷豆包、八宝饭、烧卖。有时候大家为了省事就吃什锦火锅,粉丝、蒜黄、羊肉、扒肉条/烧猪肉、丸子、白菜、金针、木耳,都码好,铜火锅点着木炭放在院子里走碳气,等火锅滚的咕嘟咕嘟的时候再端进屋子里。大人们喝本地啤酒、白酒、把平时攒起来的好烟外国烟拿出来招待,如希尔顿、三五、白箭。小孩们喝健力宝,本地的沙棘汁、酸枣汁。不知道哪一年,本地啤酒、白酒、饮料都不见了,全都换成了可口可乐雪碧。我们小孩往往不能有专桌吃饭,只能能大人们吃完了再吃。所以小孩们先开始吃苹果、柑橘、吃各种糖,如酸三色、黄油球、话梅、虾酥、高粱怡,最珍惜的是熊猫奶糖、牛轧糖、酒心巧克力,往往很少见。
吃完饭,大人们就开始打麻将,小孩们只能玩扑克,如争上游、捉红三啥的。我不爱玩这些,我最爱的是其他两样,一样是打游戏机,一样是看录像。即使在放假我母亲也不允许我们多玩游戏机,我们一般都是乘母亲出去串门或者打麻将时偷偷玩游戏机,推算母亲快回来时就赶快关掉,用书本把电视机的热量赶快散走。但是在过年,大人们就不管了。我们小孩就排着队玩顶蘑菇、魂斗罗、绿色兵团、沙罗曼蛇...。那时候的电视往往只有三个频道,想看好看的电视,只能看闭路电视或者录像。如冷月孤星剑、加里森敢死队、X档案...,都是我从闭路电视上看完的。如施瓦辛格、刘德华、王杰的电影,很多都是看录像带看来的。电视台在春节也播好看的,如包青天,一天演五集。在春节前我每天会去报刊亭问一遍春节的广播电视报来了没,每年必买,圈定好节目等着看。到了长大了,我们才开始流行春节期间到电影院看电影,看成龙,看李连杰。
过了初五,街上就开始各种红火。大头娃娃、旱船、高跷、各个大企业的花车,以及买彩票奖券啥的。初八,我们那儿流行游八仙,到庙里去上香。过了十五,往往就寒假过完了,就开学了。
以上是关于过寒假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