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秘,快手自研性能监控系统开源项目KOOM
Posted InfoQ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首次揭秘,快手自研性能监控系统开源项目KOOM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用户数量扩大,业务不断发展,移动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中暴露出了诸多“疑难杂症”,比如应用的稳定性如何保障、性能如何提升等等,都是移动端领域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方向。
“以我在快手的工作经验来看,开发效率是当前移动端开发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业务复杂度和代码量指数级提升,线上同时有上千个 A/B 测试,庞大的工作量造成开发同学很难写出足够健壮的代码,经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 bug。而要高效的完成大量开发任务,则对架构设计、CI/CD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库的质量和代码防劣化等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动态化,目前快手单周迭代已经是业内比较极限的发版速度了,依然很难满足大型运营活动的需求,目前业内还没有比较完美的统一解决方案,要结合业务场景选用合适的方案。”薛秋实说。
本篇文章中,InfoQ 采访到快手客户端团队稳定性负责人薛秋实,就“疑难杂症”之一的稳定性治理进行深入探讨,而稳定性治理中尤以 OOM 为重中之重,薛秋实会介绍快手在 OOM 治理方面的实践和思考。此外,相关的技术案例也将会在 5 月 29-31 日 QCon 全球软件大会 2021 ·北京站上进行分享。
InfoQ:为什么快手选择自研 KOOM?KOOM 主要解决了哪些技术问题?
薛秋实:客户端的稳定性治理中,OOM 是最难解决的。一般的崩溃问题,只要获取崩溃瞬时的数据(比如异常类型、堆栈等)就可以解决,而 OOM 往往是多个因素累加在一起形成的,并且和用户使用的过程有很大关系。在没有成熟的线上内存监控体系时,我们只能采用线下复现的方式,效率非常低下且完全不能满足需求,业内也没有开源的成熟方案。
在此背景下,我们决定集中力量自研一套线上内存监控体系。这套体系最大的难点在于监控本身的性能保障问题,由于要在生产环境中采集内存数据(比如 Java 的内存镜像,Malloc/Free 的堆栈等等),非常耗性能,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经过大量的优化,KOOM 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做到了相关信息采集下用户无感知的水平。
InfoQ:KOOM 落地成果如何?在研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
薛秋实:项目一期上线后基本解决了 Java OOM 的线上定位问题,线上实时采集,并通过服务器聚合头部问题,实现自动分发,直达相关业务开发同学,非常高效,虽然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但总体效果符合预期。项目中最大的挑战是解决采集内存镜像的性能问题,这一部分用传统做法是完全无法绕过的,采集一次会冻结整个 App 进程 10s 以上,最终通过子进程采集的方案将采集造成的卡顿降低到了几十毫秒,基本做到了用户无感知,这也是整个方案最核心的部分。
InfoQ:KOOM 有哪些具体的实践吗?
薛秋实:我有幸参与了 2020 和 2021 两年的春节活动,这个经历非常难得,期间遇到了很多平时难以想象的技术挑战,经过多个团队的通力合作和艰苦奋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个人获得了很多成长,很有成就感。
出于保密需求,春节活动是无法做大规模的线上灰度的,出了问题也没有重新发版补救的机会,成败就在活动开始的一瞬间,是“一锤子买卖”,给稳定性保障提出了很多非常规的挑战。在内存方面,我们预先做了很多降级方案,安排了多轮内测和公测,在这些测试中,通过线上开关控制 KOOM 监控采样率和触发监控的阈值,收集到了一些内存泄漏和不合理的大对象使用,有力的保障了用户体验。
InfoQ:在 OOM 的治理层面,如果其他团队也想实践,有哪些经验和建议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薛秋实:我们认为 OOM 治理是业界共同的难题,KOOM 取得的一点进展对行业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因此我们选择将其进行开源,可以切实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问题,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大家共同来解决 OOM 问题,同时我们在方案调研阶段也参考了业内大量的优秀方案,学到了很多东西,反馈开源社区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的愿景是将 KOOM 做成一套客户端内存问题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只有 Java OOM 部分开源了出来,未来会逐步开源 Native 内存、线程、fd、iOS 内存等部分。移动端 OOM 治理这两年有井喷之势,不论是谷歌 / 苹果官方,还是业内的一些大厂,都在不断贡献优秀的方案出来,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业内的进展,以及一些高质量的开源项目,比如谷歌的 Perfetto,当然也包括 KOOM。
我们今年的重点就是持续完善 KOOM,包括我上面提到的 Native 内存、线程、fd、ios 内存等等,内存治理虽然看到了一些曙光,但离最终取得胜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
InfoQ:移动开发被唱衰,您怎么看?
薛秋实:行业发展一般会经历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在我看来,移动开发刚刚进入成熟期,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行业的技术人才、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话语权在迅速向头部公司集中,对开发者的技能要求也在提高,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加,一方面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开发者感觉求职越来越难。因此开发者需要持续学习,适应行业的发展。
InfoQ:移动端目前最火热的两个操作系统依旧是安卓和 iOS,在治理层面它们有哪些通用的办法吗?
薛秋实:Runtime 层的内存管理,Java 用的是可达性分析,OC 用的是引用计数,差别是比较大的,不过到了 C/C++ 层,二者都是类 Unix 系统,很多底层 API 语义都是一致的,编译工具链也在逐渐靠拢,因此不论是遇到的问题,还是解决方案,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们双端在一个团队里,设计方案的时候会互相借鉴,并尽可能复用基础设施。
InfoQ:移动端开发人员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应该重点发展哪些能力?
薛秋实:一方面要打好基础,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和外功,只有打好根基,才能走的稳,走的远,像郭靖起初练功很笨拙,进展缓慢,但有赖于全真教内功基础扎实,厚积薄发,遇到名师指点后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一流高手。计算机行业虽然日新月异,但是依然有可以终身受益的“内功”,比如操作系统、算法、编译原理等等,很多经典知识的内核是不变的,学好后可以触类旁通。另一方面则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普通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选择一个自己擅长且对团队有价值的方向深入钻研,就可以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构筑很深的护城河。
InfoQ:您曾在三星、乐视任系统工程师,那从系统到客户端,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碰到哪些困难吗?如何克服的?
薛秋实:最开始确实很不适应。系统开发的周期很长,发版是以双月为单位的,发布也很重,需要用户做 OTA,一旦有问题可能导致用户手机直接变砖。此外系统底层模块和业务无关,提供的都是基础能力,不存在“绕过”的选项,遇到问题就要实打实的解决,并且解决方案要力求完美,遇到的一些低概率问题都要调集大量的人力做复现和排查。
而客户端开发节奏快,以快手来说是单周迭代,遇到问题要快速响应,同时 App 的发布相对轻量级,可以通过 AB 测试和灰度发布来评估线上的影响范围,还可以通过热修复等方法及时止损,在问题处理上相对灵活。另一点重要区别是 App 的权限和系统相差很大,很多信息 App 很难获取,比如 CPU 的负载、系统日志等等,且系统开发时 ROM 源码是可修改的,想做一些埋点或新增一些功能时可以直接修改系统代码,但 App 不能修改系统代码,需要用 hook 等技术支持,比如做告警监控时需要对 Binder 调用做全局 hook 。
尽管系统和 App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截然不同,但对技术的要求都是类似的,都需要多阅读系统源码,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实现,才能达成庖丁解牛的效果,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只要思路转变过来了,在系统侧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是可以很快在 App 侧发挥巨大作用的。
OOM 是如何产生的,原因有哪些?Java、Native 内存监控要如何更有效去实现?内存优化的技巧又有哪些?如何做到不影响用户体验的线上实时监控?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 QCon 全球软件大会 2021 ·北京站【移动新生态趋势下的应用实践】专题上被一一解答。
本专题下还有便利蜂 React Native 多版本共存的平滑升级实践,网易有道、58 本地服务的 Flutter 落地实践探索跨端技术带来的新的可能性,以及美团在 React Native 实践上如何实现优秀性能加载体验,更多移动端的精彩演讲可以【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目前会议 8 折售票阶段,购票请直接联系票务 Ring:17310043226(同微信)
以上是关于首次揭秘,快手自研性能监控系统开源项目KOOM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OceanBase首次阐述战略:继续坚持自研开放之路 开源300万行核心代码
OceanBase首次阐述战略:继续坚持自研开放之路 开源300万行核心代码
阿里重磅开源首款自研科学计算引擎Mars,揭秘超大规模科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