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业设计理论与实践初探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单元作业设计理论与实践初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一、 明晰单元作业设计理论

提起作业,很多学生就头疼,比学生还头疼的是家长,有人说作业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的灾难,也是破坏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没有一个家长可以笑着从辅导孩子作业里走出来,正如网友调侃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作业的功能是什么?作业的效果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作业对学生成绩的作用,忽视过多的作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课业负担,这些负担不仅危害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而且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和国家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作业问题已经成为课程改革内涵发展阶段的瓶颈问题之一。这样的现状是国家实施双减的一部分原因,双减政策之一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的作业负担,使教育回归本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那就要求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因为作业设计质量会明显影响到作业效果,作业效果包括作业对学生作业兴趣、作业负担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在王月芬老师《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中提出以下办法:一是根据目前作业设计问题确立合适的作业设计理论基础,形成正确的作业设计观念;二是在正确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作业设计特征与要求;三是在正确的作业设计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四是逐步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五是加强学校的作业内涵管理。

这五种办法都需要一种作业设计理论的指导,因此首先就需要建构有助于解决目前作业问题的作业理论,王老师基于作业思想发展历史和当前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弥其不足,尝试建构课程视域作业观作为理论基础,并希望以此引领未来作业改革新方向。

课程视域作业观以单元作业为具体操作载体,把作业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更加聚焦学生学习本身,更加强调科学的研究范式,强调教师要像学科专家一样系统思考作业各个环节的关联性,这种作业观与体现核心素养的作业特征相吻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单元作业设计又该如何操作?韦老师正带领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双减背景下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单元目标,以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单元可以是教材原先设计的单元,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某个专题或学科关键能力重组单元。单元作业是体现课程视域作业观的具体操作载体。

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需要关注八个方面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科学、作业时间适切、作业类型丰富、作业难度恰当、作业凸显差异、作业结构合理、作业批改分析与改进,各个策略之间紧密相关,形成一个自我循环改进、相互关联的系统。

如何让这八个策略更易理解、更易操作?首先需要教师提高作业设计的能力,教师要像学科专家一样系统地思考作业的各个相关因素,同时要把控好作业设计前的定位和规划,作业设计中对关键因素的思考,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调节,并将这三个过程通过图表可视化,即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作业设计中的“属性分析表”,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在这样可视化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会逐渐熟能生巧,拥有了思考、记录和反思的习惯,并逐渐将这些思考内化为作业设计的个人智慧。

二、作业设计实践初探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求教师要像学科专家一样系统考虑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重点关注某些关键因素。基于此,我最近结合一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教学情况和教材的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浅浅尝试了几次以趣味为主同时兼顾思维训练的作业设计。

第一次作业设计,是在还没有读专业书籍时,网络跟风,布置了比较流行的识字小报,希望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识字,同时在识字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确实丰富多彩,整张纸上都是包装袋、广告等上面剪裁下来的字,于是我决定通过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拓展更多的字。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作业是完成了,一些同学字还不认识,就是为了做而做,甚至不爱动手的同学表示这样的作业有点烦。未此我进行了反思,我布置作业时作业要求不够明确,同时难度也稍大, 虽然是生活中识字,但是每个孩子基础不同,一下子认识这么多的字确实很难,如果再布置时也有评价等级的参与可能更能激发识字动力。

第二次作业设计,我主要针对易错点设计作业,当足变成足字旁后的撇捺变竖提,让学生把字放大,在关键笔画涂上醒目的颜色,再配上简单的图案强化记忆两者之间的差别。这个作业学生课间几分钟就完成了,学生也特别感兴趣。

第三次作业我的目标是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训练学生对比字形和字义,加深字的辨别与理解。主要区分:近、进、远、运,作业要求是把字放大,配上简单图画表达字义。同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布置,最少区分两个字得一颗星,区分四个字得两颗星,区分四个字还能根据字形编儿歌识记三颗星。这次作业完成的很好,有的同学配的画把字形就演示出来了,非常厉害。

第四次作业的目标主要想训练学生的归类意识,这次让学生增加了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最少五个偏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同偏旁的字归类到一张纸上。像这样的归类作业学生也很喜欢。

第五次作业针对学生笔顺易错但又不愿机械读的现状,我挑选总结易错字,让学生从一类字中找第七笔是竖的字,第三笔是竖的字,第五笔是点的字,同样每类字至少找三个,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到一张纸上,这种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避免学生偷懒。

这样的作业我们目前就尝试了五次,学生是越来越喜欢每天的这类作业,每天都很期待,首先类型多样的作业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再通过这个兴趣,学生慢慢喜欢上汉字和语文,这个相互作用的结果真是我没想到的。同时每一次作业学生都图文并茂,可以说就是一幅幅自己的识字作品,把每一次的作业收集整理起来,就是学生自己的识字作品集,学生为了扩充自己的作品集每次对待作业的态度也越来越认真。

三、单元作业设计困惑与规划

虽然近段时间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够系统,如何把此类型作业融入到单元作业设计中,单元作业设计与课时作业设计在操作上如何具体实施也是我的困惑。

2022版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这是课程的内容,那单元作业设计时如何与任务群挂钩,是否作业也可以以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分类。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在韦老师的带领下,提高自己的作业设计水平,养成思考习惯,通过作业让学生爱上语文。

API设计与开发实践第3篇 API 模型初探,从洋葱模型到细胞模型

API 现有模型

API 使用情景

从前文系列文章看 WEB API,无论是 HTTP API,还是 RPC API,都是一个服务单元。一般软件系统或者平台发布的 API 包含多个 API,这里就有一个 API 之间关系梳理的工作。

我们可以将常见 API 使用情景列出:

  • API 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
  • API 可以在容器内运行,也可以不使用容器运行
  • API 可以是无状态的,可以操作状态数据
  • API 可以有多个版本
  • API 可以部署多个实例,支持均衡负载
  • API 可以被击穿,也可以修复
  • API 的限流、熔断等可以放在内部也可以放在外部,但放在外部更方便

洋葱模型(onion model)

对于 HTTP API 以及过滤器,网上常有人使用洋葱模型来进行描述。 ::: hljs-center 图片来自网络,原始出处不可考,有问题请联系作者 :::

这个图对于理解 HTTP API 方便,但描述不算完全准确。洋葱模型不是简单的层级模型,而是图关系模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ion_model

可见,洋葱模型描述了 API 的实现,但没有描述 API 之间的组合关系,API 运行所处的宿主环境。 洋葱模型并不适合描述现在较为复杂的 API 服务体系。

原子 API 和分子 API

函数式 API 是 stateless API,与数据状态无关,固定的输入对应固定的输出。因此函数式 API 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工业产品,用于组合生成 API 服务,构建软件系统。 当然, 使用有状态 API 也可以构建服务体系,只是并发、扩展等性能不如无状态 API 好。

网上也有说法,用原子 API(atom API)和分子 API(molecule API)来描述 API 模型。原子 API 可以独立提供功能服务,通过有机组合形成分子 API,对用户提供完整服务。 对于原子 API的组合,相同的组合就是相同的分子,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分子,原子 API 及组合关系,就是分子 API 的特征。

虽然用原子和分子可以描述两种粒度的 API,但是对 API 模型的描述并不完整。 API 服务体系不是独立的,其运行往往还配合有网关,有缓存、数据库等状态数据,有消息队列等中间件。

API 细胞模型(cellula API)

梳理 API 关键信息

一个 API 从声明到实现到运行的路径中,包括以下关键信息:

  1. API 接口定义
  2. API 实现的源代码
  3. API 编译得到的可运行文件
  4. API 运行的容器定义
  5. API 打包生成的容器
  6. API 缓存
  7. API 通信
  8. API 网关

从以上信息来看,API 实现只是 API 服务中极少的一部分。要描述 API 模型,除了考虑 API 的静态结构,还必须考虑 API 的动态环境,而且后者更加重要。

原子和细胞的对比

原子是一种没有生命体的微观粒子,分析时只考虑化学成分,稳定性强,大多数在环境中不易发生变化。原子适合描述静态结构。

细胞体积比原子体积大得多,结构和功能都复杂,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细胞液等。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组成根本,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更适合描述动态结构。

细胞基本含义和 API 对照

细胞的定义来源于 https://yixue.com/细胞

细胞是基本生命单位, 单个 API 也是可以独立访问的单元。

对于简单的 API 服务,一个 API 就可以,比如IP查询、天气查询等。 对于复杂的 API 服务,需要多个 API 组合,比如购买一件商品,包含商品详情 API、订单 API、支付 API、仓储 API、物流 API等。

API 包括有状态的单体 API,运行的实例数量不会发生变化;也包括无状态的函数式API,可部署一个到多个,根据实际需要扩容和缩容。

由无状态函数式 API 组成的 API 服务是云原生 API。

无状态函数式 API,按照接口定义使用指定编程语言实现,有核心源代码。API 具有输入转换、输出转换、序列化、反序列化、堆栈内存访问、过滤器、异常处理等逻辑。

API 具有至少一个核心函数,可能具有多个协程。核心功能通过源代码区别,可以通过 diff 进行比对。

源码包括系统函数和开发者编写的函数。

云原生 API 服务体系(平台)有专门团队负责维护,不断完善改进。API 服务可以复用部署多个实例。

API 网关负责 API 通信、API 路由、API 代理,防御 DDOS。

Docker 容器提供 API 实现的运行环境,数据交换环境。

处理函数就是细胞核,用于处理满足预期特征的数据。

API 的数据存储空间。

操作系统的进程和协程,使用 CPU 时间和网络 IO。

专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解释执行更加底层的计算机指令,消耗电能,完成数据计算。

小结

不言而喻,API 服务体系是动态体系。使用细胞模型描述 API 模型,不论是对于 HTTP API 还是 RPC API,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概念描述。

研发 API 的过程就是培养细胞的过程,API 的无感计算就是生物体的自然生长,API 服务体系最终会演变为云原生的“活体”服务。

以上是关于单元作业设计理论与实践初探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ROS理论与实践:机器人系统设计

Visula Basic程序设计理论与实践pdf

作业五

元数据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元数据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2019课程设计 第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