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IDE选型笔记

Posted ayqy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定制化IDE选型笔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感谢支持ayqy个人订阅号,每周义务推送1篇(only unique one)原创精品博文,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前端、Node、android、数学(WebGL)、语文(课外书读后感)、英语(文档翻译)        
       如果觉得弱水三千,一瓢太少,可以去 http://blog.ayqy.net 看个痛快    
   

零.为什么要定制?

把IDE这样庞大的黑盒掀开一角,妄图进行深度定制,看起来那可真蠢,写写插件不好吗?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2个原因:

  • 更高的灵活性:不受扩展机制限制,无论定制现有功能,还是扩展新功能,都是可实现的

  • 更细的控制粒度:深度的二次开发能够做到细节完全可控,满足细粒度的定制需求

实际上,灵活性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扩展机制的限制程度,如果插件机制是完全开放的,二次开发带来的灵活性提升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例如Atom的扩展机制,几乎没什么限制,依靠插件机制完全可以造出来一个全新的IDE,比如Nuclide

控制粒度则侧重于可定制能力,例如主题风格、UI布局、语法扩展等等,二次开发能够支持定制那些插件机制不允许定制的部分,小到应用名称/图标,大到UI布局/交互操作

另一方面,从需求场景来看,专用的IDE有几个优势:

  • 一站式工具:集成。葫芦小金刚的感觉,拥有其它7个娃的所有能力

  • 沉浸式体验:衔接。把工具链有机组合起来,脚手架-语法提示-Lint检查-构建-预览-调试-打包一条龙服务

  • 平台化建设:整合。应对工具零碎、不成体系的问题,促进工具体系建设

  • 规范化开发:约束。写法的灵活性与车间流水线协作是矛盾的,统一的开发环境能够提供更强的约束力

这也是ReactNative、Weex、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特殊场景要提供专用IDE的原因,其一希望开发起来更方便,体验更好;其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写法,统一风格

一.预期特性

一款可用的定制化IDE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 基础功能:至少要具备主流前端IDE的大多数能力,要能满足码码的变态欲望

  • 集成能力:要能集成现有的常用工具,包括规范检查、构建、预览、调试、API文档等

  • 可扩展性:一方面应该有开放的插件生态支持、另一方面要能从容集成将来的新工具

其中,各个能力的地位分别是:

空间/发展 可扩展性
-------
种子/成长 集成能力
-------
水/生存 基础功能

集成能力和基础功能缺一不可,可扩展性是想象空间。因为没有种子一切都是空谈,没有就会迅速失去生命力,有了种子和水之后,是草还是树取决于空间。发芽之后,水要持续不断地满足,所以基础功能才是赖以生存的根本(码的不爽,再怎么方便我也不用)

另外,基础功能有其特殊性,前端IDE的选择一直是个口味问题,重如IntelliJ IDEA/WebStorm,轻如Sublime Text/VS Code,快如NotePad/Vim,想要用一块糖果解决这个众口难调的事情几乎不太可能,所以基于开源IDE进行二次开发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除非有个高可用的IDE Core包含绝大多数IDE基础功能,很遗憾,暂时还没有这种东西(Monaco比较接近了,但还差一些关键的东西,比如可扩展性)

二.成熟案例

定制化的IDE似乎突然之间就冒出来很多,例如:

  • 微信开发者工具

  • 支付宝小程序开发工具

  • React Native IDE

对应选型方案如下:

名称 跨平台 基础功能 实现方案
微信开发者工具 NWjs monaco-editor NWjs手搓,IDE Core用Monaco
支付宝小程序开发工具 Electron vscode editor Electron手搓,IDE Core用扒来的VS Code editor部分
React Native IDE Electron Atom Atom插件合集,IDE Core就用Atom

最初用微信开发者工具搞过事情(见上不了线的小程序),那种码起来束手束脚的感觉很不舒服(怎么连个xx功能都没有啊),这就是上面提到的水(当然,因为没得选,他们不用考虑水的问题),经过这么久的迭代,在代码编辑、文件管理等方面似乎改进了不少,再没有深度体验

支付宝小程序可能同样考虑了水的问题,所以选择了从VS Code扒一个editor的方案,应该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RN IDE就粗暴得多了,拿了一堆Atom package(插件)过来,堆出了强依赖Flow的IDE,还号称:

A unified developer experience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实际情况是,项目不用Flow的话,连个跳转到定义都不支持

三.可选方案

可行方案无非两种:

  • 手搓:找个IDE Core,集成进来

  • 二次开发:找个IDE,扩展增强

技术上需要抉择的有3个关键点:

  • 跨平台方案:NWjs或Electron

  • IDE Core:Monaco或其它

  • 开源IDE:VS Code或Atom或其它

如果是基于开源IDE二次开发,只需要关心用哪个IDE,如果是手搓的方案,则需要选择跨平台方案和IDE Core

NWjs vs. Electron

背景

  • NWjs

    Intel上海开源技术中心孵化的项目(最初叫node-webkit),允许在Node环境创建Webkit浏览器窗体。后来从Webkit切换到Chromium,并明确了Nodejs + Chromium开发桌面应用的发展方向

  • Electron

    Github开发Atom时采用并开源的技术,与NWjs有些联系,但实现上差异很大(进程模型、Chromium集成方式等)

差异

相同点:

  • 以前端技术栈开发桌面应用,都有成熟案例,例如钉钉(NWjs)、VS Code(Electron)

  • 技术实现上都是Nodejs + Chromium

区别和限制:

  • 平台支持:Electron不支持XP和Vista,NWjs支持

  • 进程模型:NWjs是单进程模型,共享堆内存;Electron是多进程模型,靠管道IPC通信

  • 源码保护:NWjs支持源码保护(把源码编译成V8快照),Electron不支持

  • 自动更新:Electron内建支持,NWjs社区模块支持

  • 开发体验:Electron文档比NWjs更优秀一些,受欢迎程度上Electron 55.6k star; NWjs  33.1k star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平台支持与源码保护方面的差异

应用场景

选用NWjs的原因:

  • 平台要求支持XP或Vista

  • 看重单进程模型共享数据的便捷,多窗体共享状态更容易一些

  • 同构方面的好处,NWjs自定义的部分相对Electron少一些,可复用更多的同构代码(维护一份代码,跑在桌面和Web环境)

  • 很在意源码保护的场景,比如游戏内购

选用Electron的原因:

  • “纯”客户端应用,对web环境没有支持计划

  • 看重多进程模型的安全性,进程隔离

  • 社区活跃度更高,开发成本更低

Monaco

开源,且高可用的IDE Core似乎只有Monaco,但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 TSX支持程度一般,不支持JSX语法高亮

  • 没有成熟的插件生态,VS Code插件无法低成本迁移过来

JSX语法高亮有多难支持呢?

可以查看Does monaco support JSX ?,16年底的问题,现在(18年3月)还open着。因为是来自底层正则引擎的限制,无法从.tmLanguage低成本地迁移过来,详细见Colorization Clarification

P.S.那么TSX是怎么支持的,不都差不多嘛?因为TypeScript也是MS自家维护的,不支持说不过去,没有足够的理由的话,没人会去做巨量的正则转换工作

扩展机制更重要的是生态,毕竟资源有限,我们需要“拥抱”开源,而Monaco恰恰缺少这个,见Integrate VS Code extensions in the Monaco editor

P.S.幸好微信小程序没有造出全新的东西(只是XML,CSS,JS),否则IDE团队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工作量

VS Code vs. Atom

开源IDE 技术实现 维护者 受欢迎程度 插件生态
Atom Electron Github 43K star 插件多,但不活跃
VS Code Electron Microsoft 42.6K star 插件多,且活跃
Brackets Chrome Embedded Framework(在Chromium之上的定制化方案) Adobe 28.6K star 插件多,且活跃

单从上面的对比来看,VS Code最具优势。但为什么RN要基于Atom扩展而不是VS Code呢?

因为,VS Code对扩展能力限制很大,比如:

  • 定制UI自由度很低,仅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位置加个图标或者选项

  • 插件进程隔离,插件运行在独立的进程环境,除了被注入的扩展API外,根本摸不着IDE主体,意味着没有API就做不了

而Atom恰恰相反,没有进程隔离,允许深度UI定制,插件API都是相对底层的,不像VS Code只提供高度封装的,从扩展成本来看,Atom相当有优势

P.S.Atom刚推出时,性能为人诟病,给大家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但日常使用貌似也足够,没那么慢

四.抉择

决策树如下:

定制化IDE方案决策树

5种可行方案优缺点对比如下:

方案 简述 缺陷 优势
A)基于VS Code二次开发 VS Code插件开发 + 尽量小修改源码 UI定制成本高
插件能力受到严格限制
UI定制型插件极少
插件市场活跃度高
代码编辑体验好
启动性能高,插件按需加载
容易扩展,如Vue或更新的前端生态产物支持
B)基于Atom做二次开发 Atom插件开发 + 尽量小修改源码 核心API薄弱
插件能力不受限,质量没有保证
插件市场活跃度低,后期维护成本大
代码编辑体验略差
UI定制容易
插件能力不受限
UI定制型插件很多,前期开发快
容易扩展,如Vue或更新的前端生态产物支持
C)修改RN IDE 纯Atom插件开发 强依赖TypeScript、Flow
JSX支持度不高,增强成本低
启动性能略差
应用场景类似,实现细节都可借鉴,无技术风险
现成的UI/交互,不用专门投入
D)Monaco + N VS Code IDE core + Electron开发 手动实现,稳定程度没有保障
不支持JSX,增强成本很高
TSX支持程度不高,增强成本很高
去中心,灵活性高
开发成本比ABC高
E)alm + N VS Code IDE core增强 + Electron开发 手动实现,稳定程度没有保障
JSX支持程度不高,增强成本很高
去中心,灵活性高
开发成本比ABC高,比D低

综合来看,真正可行的只有A和B,进一步的选择就要考虑工作量与可用资源了:

  • 排期/关键时间节点:项目时间跨度,以及Alpha、Beta时间点

  • 人力/战斗力:几人参与,能否并行,以及战斗力是否达标

  • 技术栈熟悉程度:上手后能否保证正常进度

  • 实际工作量:工作量是否溢出

假设只有1人月,那么选B,没什么风险,因为B是大前期,能迅速出东西,但将面临后期打酱油的问题

如果有2人月,可以尝试选A,低风险,因为UI定制成本是个不确定因素,影响前期进度,可能导致Alpha等靠前的时间节点压力较大,但大后期有绝对的发展优势

五.经验

从0到1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3步:

  1. 首先明确种子与水各是什么

  2. 接下来选一颗有想象空间的好种子

  3. 最后源源不断地供水

种子与水缺一不可,极端条件下,种子 > 水 > 空间

立足实践

过程中犯了2个错误:

  • 因为一句话,临时调整方案。后果是3天白做 + 2天返工

  • 任务分配不合理,合适的人没有去做合适的事情。后果是浪费2天调研 + 2天进度滞后

面对权威压力,不应该动摇理性的判断力,tell me why,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对战斗力的判断应该基于此刻事实,而不是以往经历,只有真真切切地面对问题时,真实的战斗力才会展现出来

这一套东西,NB在哪里?

切换视角

反向推动能力

他们的电脑上可是什么都没有

结果之外的东西,有些时候与结果本身一样重要

联系ayqy      
特别要紧的问题,可以直接微信联系ayqywx      


以上是关于定制化IDE选型笔记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平安保险基于 SPI 机制的 RocketMQ 定制化应用

mysql分表分库选型

平安保险基于 SPI 机制的 RocketMQ 定制化应用

Infocus_UI系统定制化笔记

Infocus_UI系统定制化笔记

Sublime Text自定制代码片段(Code Snipp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