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 Flutter 短期内不会流行但依然选择学习它
Posted Cocoa开发者社区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我觉得 Flutter 短期内不会流行但依然选择学习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Flutter 在去年小火了一把:连续两年在 Google IO 上亮相;1.0 正式版 Release;在闲鱼的大规模使用;各种教程文章的释出等等。我在去年 5 月份那样体验过一阵,觉得还挺不错的,但也没有进一步挖掘,感觉还尚早。我对跨平台框架有种抵触心理,因为它们通常打着提升开发效率的幌子,结果却是降低了效率,除了学习成本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要抹平平台之间的差异这就不是一件小事,很容易出现各种吊诡的 bug,然后就要投入不少精力去找原因,还不一定能找到。而如果采用 Native 开发,相关的资料会多一些,出了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也会大一些。
其次 Native 的沉淀会多很多,当你想要实现某个效果时,通常会有一些现成的(虽然不一定成熟)library 可供选择,即使不完全满足需求,也能从代码中找到思路,而跨平台框架的积累一定没有 Native 的多,因此这块也是个较大的劣势。
最后一定有一些场景是跨平台框架解决不了的,这时就需要求助于 Native。如果是多人,就涉及到了协作效率,如果是单人,那为什么不直接用 Native 开发呢?
因此当时虽然觉得 Flutter 不错,还是没有入坑。Flutter 除了要面对这三个问题外,它的学习成本还不低,使用 dart 语言开发,这本身就是一道足够高的槛; 使用声明式写法来表达 UI 也不一定能被接受; 那一大坨的 API 也着实让人发怵;再加上还有很多 issues 待解决。因此我认为短期内它不会流行。
那为什么我依然选择学习它呢,最重要的几个原因是:开发体验超预期;带来的副作用较小;插件机制弥补了局限性;活跃的社区。
开发体验
IDE
能够使用 VSCode 作为主力 IDE 这本身就有足够的吸引力,Debug、Widget Inspector、Hot Reload、Automatically get packages 等等一应俱全,就连被诟病的嵌套过深,VSCode 也提供了一些便利:在每个括号后面以注释形式标注(但不是真的注释)
对某个类的参数不太清楚,光标移上去即可,想看下实现,Cmd+Click。
想快速看下 Framework 里某个类的实现,Cmd+T
还有一些贴心的小功能
当然也有改进空间,比如特别想要 auto import 功能。如果想要更完善的支持,可以使用 android Studio,后者还提供了 Widget Tree、Performance Chart 等功能。
开发语言
Dart 这门语言本身并不复杂,看着挺舒服的,没有新发明一些概念,尽量简单(有些地方感觉过于简单了,比如 class 可以同时表示 interface),对异步编程有着很好的支持,自带的标准库基本够用。如果真静下心来看的话,不出三天,语言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了。
Dart 是一门类型安全的语言,跟多数静态语言一样,也支持类型推导,写起来比较舒服。泛型、匿名函数等常见的语言特性都有,甚至支持 mixins。
编写体验
得益于 Flutter 的设计,大多数情况下 UI 展示通过 Widget 的组合就基本搞定了,Widget 就是 Description 或者 Config,告诉框架这个 Widget 的一些信息,框架拿到后再构建一个真实的 View 出来。
状态管理和信息流处理也都有很好的支持,基本上可以用 GUI 编程的最佳体验来写。由于 Flutter 是基于最底层的 VSync 信号结合 Skia / Text 等引擎来构建视图,有时会遇到 Native 很方便地支持但 Flutter 不支持或者需要额外开发的场景,比如 TextFiled 的 Context Menu,Native 什么都不用做,这个 menu 就有了,而 Flutter 并没有,需要自己实现。
举一个点击事件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ontainer(
child: GestureDetector(
onTap: () {
bloc.deleteHabit(habit, context);
Navigator.pop(context);
},
child: Text(
'delete',
style: TextStyle(color: Colors.red),
)),),
是不是很直观:给 Text Widget 添加一个手势,当点击时,执行 onTap
里面的逻辑。
副作用
一般来说,引入了跨平台框架后会带来一些性能上的损失,App 的 Size 也会大一些,可能还会增加 Crash 率。那 Flutter 在这几块的表现如何呢?
性能表现
我自己试过一个有点复杂的 Demo,Release 模式在 ios 上跑起来很流畅,效果如下,在 Nexus 6P 上也大致如此
不过网上有说官方的 Demo 在部分 Android 设备上(系统主要为 4.4)出现了卡顿(iOS 正常),可能在 Android 低端机上表现还不够理想。
包大小
我的一个比较简单的 App,上架了之后,在 Google Play 的大小为 7.8M,在 AppStore 上是 15 M,所以大致是 Android 的比原生大 5 M,iOS 的比原生大 10 M 那样。
Crash
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因为量不大,不好下结论。从个人体验来说,遇到的概率比较少,在 Develop 模式下倒是遇到过开机 Crash,Release 模式下还没有遇到过。
插件机制
Flutter 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插件机制方便与 Native 端进行数据传送、方法调用、流式处理。大致的实现是定义好两端都认识的基础类型,然后对消息进行编码和解码,再根据不同的消息使用目的(数据传送还是方法调用还是事件订阅)来执行不同的操作,这就给了 Flutter 很大的扩展空间。
有了这套插件机制,Native 和 Flutter 就可以各司其职。Flutter 负责展示相关的,Native 负责提供需要的数据,以及暴露 Native 的能力供调用。比如 App 需要实现跟服务端实时通信的功能,可以在 Native 端开发好功能,然后通过 EventChannel 把数据同步过去即可。
在性能这块,我记得看过闲鱼的一份报告,大概是 10K 以下的数据耗时不到 1ms,因此小数据的互传问题不大。
在 pub.dartlang.org 上,Flutter 相关的插件数量有 2k 多,评分在 90 及以上的差不多有 1k。不多,但也不算少了。
活跃的社区
Flutter 项目在 Github 上有近 5 万个关注; 在掘金上,Flutter 标签下有 800 多篇文章;闲鱼团队也在主推 Flutter;Reddit 上 FlutterDev 有近 1 万个关注者;StackOverflow 上也有近万个 Flutter 相关的提问。关注社区的活跃度其实就是想知道会不会在短期内挂掉,从目前的状况看,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而它被另一个同类产品 PK 掉的可能性则更小,因此值得投入时间去了解它。
小结
目前 Fluter 比较适合 Side Project 或探索性的项目,就我有限的开发经验来讲,还是挺舒服的,毕竟用优雅的姿势同时搞定两端还是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我选择学习 Flutter 的主要原因。而公司的主打 App 引入 Flutter 则需要冒一定的风险,遇到问题不一定能够 hold 住,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带来多少效率上的提升,还要对支持体系进行改造,可能也就大厂玩得起吧。
原文链接:
---END---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我觉得 Flutter 短期内不会流行但依然选择学习它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