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基础-Raft算法
Posted 开发and生活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布式系统基础-Raft算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意:这篇文章是我在阅读Raft算法的论文之后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其中可能有些地方表述的不准确,也可能我理解有误.所以请各位还是先阅读Raft算法论文<<In Search of an Understandable COnsensus Algorithm>>然后再读这篇文章.防止我误人子弟.
简介
学习分布式系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分布式一致性问题一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最早提出的算法是Lamport大神的Paxos算法,但是这个算法由于难于实现,以及不易于理解,而被人诟病.基于此,Standford大学的博士Diego Ongaro和John Ousterhout就发明了Raft算法.
Chubby的作者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一致性算法,那就是Paxos算法,其他的算法,不是Paxos算法的简化版,就是错误的.我觉得Raft就是Paxos算法的一个简化版本.事实上它也确实是.
Raft的整体架构,我认为是结合了Primary-Backup 模式以及 State Machine模式,关于State Machine模式,前面我在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过,文末我会附上这篇文章的链接,这里也不再介绍了.而Primary-Backup模式,也早已被大家所熟知,它是一种主从结构,平时只使用主节点来响应客户端请求,然后主节点可以有好几个备用节点,一旦主节点挂掉,备用节点就顶上.
关于Primary-Backup模式以及State Machine的介绍,请大家查看文末的链接中, Fault Tolerant Services这一篇文章.
在Raft算法中,就有这么一个专门的Leader节点,这点便是对Paxos算法进行的简化,在Paxos算法中,可以有多个Proposer(Proposer相当于这里的Leader节点).而且Leader有且只能有一个.其他的节点均为Follower节点.在Leader节点以及Follower节点中,均存在一个状态机,Leader节点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之后,会先保存到本地的Log Entry队列中,然后将其发送给Follower节点,一旦收到多数Follower节点的响应,Leader节点便会告知客户端操作成功并返回相应的结果,然后提交Log Entry并通知Follower节点提交Log Entry.写请求是上面的那个流程,而如果是写请求呢,则直接从Leader节点的本地状态机中读取相应的数据并返回给客户端.
我们这么一看,实际上它就是一个结合了Primary-Backup模式以及State Machine模式.
细节我们会在后面的小节中讨论.
Raft算法中的一些概念
在上一小节中,我们大体介绍了Raft的工作流程,但是,这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详细考虑其实现.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Raft算法中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我们不会进行翻译,因为我当初在读这篇论文的时候,翻译这些概念的时候,让我有点懵.
我们先说 Log Entry.我们把客户端请求执行的命令,放到一个队列中,其中每一条要执行的命令,都把它封装一下,加上一些其他数据,变成了一条 Log Entry.
Log Entry中,存储的除了要执行的命令,还有 term. terms是Leader的标志,表示是哪个Leader提交的命令.因为在这个 Log Entry队列中是还存储之前的Leader提交的命令的,所以需要 term.不要误会为可以同时有多个Leader.当时, term还有其他作用,我们后面会介绍.
在 Log Entry队列中,还有一个其他的概念,是 index.它表明 Log Entry在这个队列中的位置.就跟数组中的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一样.具体的用处我们也会在后面介绍.
Raft算法中节点的三种状态
在Raft中,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节点:
Leader.Leader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通知Follower节点以及响应客户端.
Follower.集群中除Leader节点之外的节点,都是Follower节点.Follower节点负责维护一个状态机,接收Leader发送来的Log Entry以及其他命令.
Candidate.当集群中的Leader不可用时,Follower节点就会转换成Candidate状态直到选举出一个Leader.
Raft算法的具体过程
我们在上面粗略的介绍过Raft算法的处理过程.这里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当然Leader节点也可能会由于网络延时的问题,而没有收到多数Follower节点的响应.那么Leader节点就会对那些没有收到响应的节点,重复发送请求,直到收到响应.
当Follower节点收到Leader命令的提交 Log Entry的命令时,就会将其对应的命令应用到状态机.并且,在其 Log Entry队列中的 index小于需要提交的 Log Entry的index的 Log Entry,也会同时被提交.
当Follower节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Leader节点的请求时,便会认为Leader节点出故障了,于是,便会把它自身变为一个Candidate节点,进行选举过程.如果其他的大多数节点同意让它做Leader节点,或者收到了其他新任命的Leader的消息,那么它便会停止选举过程,重新转换为Follower节点.
所以,为了防止Leader其实并没有出现故障,而是由于一段时间内确实没有收到请求,而没有给Follower节点发送请求,Leader节点需要定期发送给Follower一个请求,表明它其实还在正常工作.
同样,在选举过程中,为了让其他的Candidate知晓已经选举出来了Leader,所以Leader需要在上任的时候,给其他的Candidate发送请求,表明它是新选出来的Leader.
各个节点上需要存储的数据
Raft算法中的RPC
从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至少需要两种RPC操作:
AppendEntries RPC: Leader在将 Log Entry广播给Follower时,便是用的这种RPC.
RequestVote RPC:当Candidate需要其他的Candidate协助它被选举为Leader节点时,就需要向其他的Candidate节点发送这种RPC.
关于这两种RPC的具体细节,这里我直接就贴出来了,论文中描述的已经很详细了.
还有其他的一些操作,这里也一并列出了:
Raft算法中Leader的产生
每一个节点上,都需要存储一些配置,一些数据,比如,当前是哪个 Leader主事,用 currentTerm表示.在Candidate节点A进行选举时,它需要提出一个更大的term,并发送给其他的Candidate节点B和C.如果Candidate节点B和C发现Candidate A提出的term比它当前维护的 currentTerm大,并且Candidate B和C的 voteFor为空或者它自己,并且Candidate B的 Log Entry队列中的记录比他的更新,就告诉Candidate B,我选举你为Leader啦.如果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不满足,则不选举其为Leader.
那么上面说的记录更新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 Log Entry队列中的最后一个 Log Entry的term不相同,那么具有更大的term的那个Candidate中的 Log Entry队列更新.
如果 Log Entry队列中的最后一个 Log Entry的term相同,那么 Log Entry队列更长的那个Candidate更新.
如果集群中仅有三台机器A,B,C,根据上面的过程,Candidate B就可以成为Leader了.因为加上他自己同意他自己成为Leader,已经达成集群中多数机器同意的条件了,那Candidate B现在就成为Leader了.
如果Candidate B在超时的时间范围内,既没有成为Leader,又没有其他的Candidate告诉它,我成为Leader啦,那么Candidate B就保持Candidate的状态,继续进行选举.
上面我们用三台机器举例,那么如果集群中有四台机器,我们假设它们分别为A,B,C,D,那么很可能有这么一种情况产生,就是A和B都同时获得了两票,谁也不能成为Leader.在Raft中,通过每一台Candidate随机选择一个选举超时时间来避免这个问题.这个选举超时时间应该满足下面这个公式:
broadcastTime << electionTimeout << MTBF
在上面的那个公式中, broadcastTime代表的是机器给其他机器发送RPC的平均时间,包括去和回. MTBF代表机器故障的平均时间.这两个变量都是集群中的一些属性,我们能够选择的只能是 electionTimeout.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技术,broadcastTime 可能在0.5ms~20ms,因此, electionTimeout就可能是10ms~500ms.
日志复制
我们知道,刚被选举出来的Leader的 Log Entry,一定是最新的,最全的.为了保持全部的节点上的状态机状态一致,我们需要让它们执行相同的命令序列,所以,我们需要将Leader节点上的 Log Entry复制到Follower节点上.
既然要将Leader节点的 Log Entry复制到Follower节点上,自然存在Follower节点上的 Log Entry和Leader节点上的 Log Entry冲突的问题.比如,Follower节点上的 Log Entry队列为:[{1, a <- 1}, {1, a <- 2}, {2, a <- 1}],而Leader节点上的 Log Entry队列为:[{1, a <- 1}, {1, a <- 2}, {2, a <- 3}].我们在这里用 {term, command}来定义一个 Log Entry,用 [{term, command}, ...]来定义一个 Log Entry队列.
我们可以从上面那个例子中看到,Leader节点的 Log Entries和Follower节点的 Log Entries冲突了.
那么Raft是解决的呢?
我们从前面的部分,也知道了,Leader节点维护着 nextIndex[]和 matchIndex[]这两个变量.我们也知道, nextIndex[]代表的是下次要从那个 index之后的 Log Entry发送给Follower, matchIndex[]代表Follower和Leader的匹配的最后一个 Log Entry的 Index.当选举出来一个Leader时,会将 nextIndex[]初始化为它的最后一个 Log Entry + 1,将 matchIndex[]全部初始化为0.
这样,当选举完Leader之后,Leader会把它的最新的一条 Log Entry发送给Follower,如果这条 Log Entry不匹配,那么Follower会报告一个错误信息,然后Follower节点就依次减少 nextIndex[]的值,并再次进行尝试.直到Follower告诉Leader节点,诶,现在你跟我匹配了.然后Follower节点清除那些不匹配的 Log Entry并替换成Leader发送过来的 Log Entry.
那会不会出现清除已经提交的 Log Entry的情况呢?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这个可能的.因为在投票决定Leader的时候,选择的就是具有最新的 Log Entry的节点.
集群中增加或者删除新成员
这一部分,在实践中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说实话,论文中的这部分我是真没看懂,所以请各位还是读原文来获取这部分信息.
快照
随着时间的增加, Log Entries队列可能会越来越大.会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所以,我们还需要对 Log Entries队列进行压缩,以快照的形式.
Follower可以自行制作快照,但是必要的时候,Leader还是需要给Follower发送快照.一般发生在Follower处理速度慢,或者新节点加入的情况下.
一旦Follower发现Leader发来的快照中,跟它的发生冲突,那么它会放弃它的快照,而转而使用Leader的.
Raft算法的弊端
各位朋友应该已经注意到了,我们上面的讨论,都是基于Fail-Stop Failure来讨论的,并没有涉及到Byzantine Failure.
实际上,Raft算法的实现,就是假设不会发生Byzantine Failure.当然,其他人也提出了一些基于Raft算法的改进版,能够容忍Byzantine Failure.
参考
Fault Tolerant Services
What is Raft not good for
分布式系统基础-State Machine
以上是关于分布式系统基础-Raft算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