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
Posted 禾源科技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离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自动驾驶,这可能是听起来就足以让人兴奋的科技浪潮之一了。但是,“全自动驾驶”究竟是什么,其定义却一直模糊不清。
通常我们所说的自动驾驶,包含了6个等级,L0-L5。关于等级的划分,也是百家争鸣,各大机构各持己见。今天我们采用的是世界上公认度最高的SAE(SAE International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对于自动驾驶的等级划分。
在SAE的语境下,将6个等级通俗地划分。L0-L2称之为“辅助驾驶”更为恰当。L3则因为需要驾驶员干预可以理解为“半自动驾驶”。而只有L4-L5这种完全脱离了驾驶员干涉的级别,才可以称作“全自动驾驶”。那么,真正的全自动驾驶距离我们中国消费者到底还有多远呢?
自动驾驶在中国为何难以迈向下一步?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并没有落后太多。除了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技术瓶颈和高昂的设备成本之外,中国市场还面临一些特有的情况。
首先,最让自动驾驶从业人员头疼的或许就是中国复杂的路况。国内道路开放性相当高,在一条并不宽的道路中,机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两轮电瓶车、自行车可能同时出现,这还没算随时可能进入马路的行人。而在乡村道路上,这样复杂的路况则更常见,甚至还存在地面标线不规范、人车混流、加塞逆行的现象。无数的不确定因素,简直就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噩梦”。
对于老司机来说,上述路况都极难应对,更何况是对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
其次,中国尚未就自动驾驶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全自动驾驶作为一种全新的驾驶模式,其可适用的道路安全管理法规和用于约束人类司机的法规也完全不同。
不过,以当前L2的水平来看,谈道路安全和伦理问题可能还远。摆在眼前的最紧迫的问题可能是“非法上路”。中国目前没有进行相关立法,因此汽车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只能通过试验性测试推动进程。较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辆路测情况难以实施,车辆无法获得海量真实数据,因此也就难以谈论“进化”。
或许是逐渐意识到自动驾驶的难度,单车智能的瓶颈显然难以突破,中国将自动驾驶的突破口转向了车路协同。但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三个困难,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
车路协同对于道路的基础设施要求非常高,可以通俗理解为路比车“热闹”。因此,完善的通讯和定位设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要实现车车互联、车物互联,又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交互信息必须要在极短的时间传送到终端,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首要的问题就是现在的4G太慢了。当前,4G的传输速度最高仅为100兆每秒,网络速率时延高达50毫秒,这样的时延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无法实现实时控制,基本是致命的症结。
此外,对于L4级别以上的车辆,高精地图也是必备的基础设施之一,且还需要实时更新。当下高精地图面临的瓶颈则有以下几点:数据采集和使用受限、中国没有制定自动驾驶地图的统一标准、缺少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不难看出,以上三个难点彼此牵制,因此技术、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在自动驾驶的发展中需要起到协同作用,很难单独发展。其实不只是中国,全球都陷入了或多或少的困境中,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此前曾表示,如果将全自动驾驶放在硅谷技术曲线中,那它现在的位置大约在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泡沫破灭期)。
中国离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
如果中国想要迎来全自动驾驶时代,那就必须要克服复杂的路况带来的技术挑战、法律法规制定的瓶颈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
但可以看到,这些定义和措辞却都有些“模棱两可”。
这就是自动驾驶赛事选手们的“感伤”,因为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仍存在许多未知。
那么,回到那个常年占据着汽车行业“热搜”的问题:中国离全自动驾驶时代究竟还有多远?这个时间节点大约在2030年左右到来,而2025年左右将迎来一个大的突破。
就技术层面而言,面对中国复杂的道路情况,全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具备应对大量多变交通场景、道路类型以及复杂的交通参与者的能力。如若将安全责任彻底转移到车辆方,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才行。J.D. Power今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行业专家预测,基于技术上的难题,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还需要至少12年。
关于法律法规的难题,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田济民律师看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量产的缓慢进行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而自动驾驶立法则正取决于其矛盾有多尖锐。当前,第一层矛盾则是车企在无人驾驶上投入了高昂费用,却迟迟无法从市场中得到对等的回报。另一层矛盾是消费者已经用钱为技术买单,但相关技术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的矛盾都将成为加速立法的重要因素。
技术和法律法规,很难说谁走在前面,预计到2025年前后,技术突破将会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接踵而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3年年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获得了4G网络运营牌照。2018年,三大运营商推出不限量4G流量套餐,标志着4G基站的铺设基本完成。粗算下来,大约耗时4年。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25年、2030年中国所销售新车的联网比率将分别达到80%和100%,总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2025年将是5G在车联网中实现大规模商用的节点,2030年则已经趋于成熟。
结合国家政策层面,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到,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等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称,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所以,全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在2025年迎来突破,并在这之后会稳步成长几年,预计中国将会在2030年较广范围地使用全自动驾驶。
当然,任何一次科技浪潮的来临,都是由无数朵小浪花组成的。无人驾驶这场浪潮中,所有浪花协同运动,或许还能加速这场浪潮的到来。
—基于全向广域毫米波雷达精准感知技术
公路(隧道)运行安全风险自动识别、自动预警、自动管控
全向扫描毫米波ISAR雷达精准感知隧道运行安全动态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可以满足全天候、全照度条件下工作,具有360°全向扫描跟踪成像能力,穿透力更强,单台传感器监测距离长达1000米,实时跟踪监测车辆、行人、动物、抛洒物目标的经度、纬度、速度、尺寸、方向角、方向角米、运行轨迹等实时精准数据,异常事件检测真正达到全天候24小时误报率<1次,精度达25cm,实时采集路段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等实时交通分析数据。通过管理平台软件与道路监控系统,可实现公路(隧道)运行安全风险的自动识别、自动预警、自动管控。
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公里,里程规模居世界第一,其中,公路隧道16229座,里程15285km,预计在2020年底隧道数量将突破17000座,运营里程突破19000km。
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救援相对困难,极易引发二次事故 ;而且隧道内环境复杂,车辆尾气排放、油污、尘埃、光线、震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隧道内设备检测效率低,误报率高,“狼来了”的效应明显,造成业主对隧道的监控预案系统缺乏信心,造成事故高发、通行效率低、安全管理压力大。
山西禾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OC871449)成立于2000年10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禾源科技专注智能交通及公共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多项行业领先技术,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持有40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成果。
凭借十九年的高速公路行业经验、国际化的视野,禾源科技按照党的十九大建设交通强国及交通部“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围绕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安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探索、自主研发先进的公路(隧道)动态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不断努力、积极推动提升我国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水平。
- END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Tel:+86 351 3524355 / 3525667
http://www.hytechie.com
Add: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清控创新基地D座7层
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Tel:+86 351 3524355 / 3525667
http://www.hytechie.com
Add: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清控创新基地D座7层
以上是关于中国离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