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下的央行数字货币

Posted 数字法币研究社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疫情“催化”下的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来,移动支付越发成为货币流通的主渠道,与此同时,现金支付则进一步被压缩。 这一趋势,使得M0(流通中现金)与现金支付越发疏远。 去年下半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表示: “央行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DC/EP),DC/EP的研发致力于实现M0替代。 ”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是否会成为一个契机,促使央行加快DC/EP的落地?
疫情下受“阻”的现金支付
日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近3年来,移动支付笔数和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已分别达到83.5%和39%,应该说我国的电子支付还是比较领先的。 最近各个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事例,比如“不见面菜篮子”,老百姓在手机上下单支付,不出门就能买到新鲜实惠的肉蛋蔬果,解决了疫情期间人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范一飞表示,央行还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移动支付领域工作,鼓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全天候为客户提供金融投资、生活缴费、网络购物等服务。
移动支付有多便捷,反过来也说明了现金的支付和流通有多“困难”。 由于纸币、硬币存在携带病毒的风险,为减少传染可能性,央行近日要求各分支行做好流通中现金的消毒,对重点单位的回笼现金,要求暂存库房,尽可能对外投放原封新券或疫情前回笼的发行基金。 此外,范一飞透露,央行已暂停了现金跨省调拨和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的省内调拨,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收到的现金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
记者了解到,对于从医院、农贸场所和公交等地流通的人民币现金,日前,央行广州分行甚至采取了从现场回收后直接销毁的措施。 在此之前,广州已推出了金融机构联网取现业务,将取现业务尽量转移至线上。
支付交易线上化与M0
支付交易的线上化,实质上不仅是疫情时期的特殊需求,也是金融机构近年来的转型方向。 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货币流通的渠道和交易转向线上,不仅对用户更加便利,也节省金融机构的人力和线下运营成本。 当市场上主要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微信,已各自构建起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生态,覆盖了用户大部分日常所需的交易场景,纸币交易的需求自然减弱,移动支付也逐渐成为M0流通的主要载体。
反映在银行业,近年来,银行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 网点数量不增或增加不多,整体向线上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018年末,6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包括邮储银行)物理网点在2017年减少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从2016年末的79272家减少为78511家,两年减少了761家。 从2018年开始,股份制银行物理网点数量也由2017年末的13594家减少到13354家,一年减少240家。
去年11月27日,在第三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在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远超信用卡支付;ATM机在2019年也首次出现下降。 人们不再依赖现金流通,不少银行柜台甚至门可罗雀。 这些变化显现在银行的现金流通量上,在2001年—2011年11年中,中国现金流通量M0每年的增长基本上都在10%以上,最高在2010年曾经达到16.7%。 但是从2012年以后,不管货币信贷如何波动,M0的增幅始终不大,近几年基本上维持在3%到4%多一点的水平。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需要重视的新问题。 目前移动支付市场高度集中,两家大的移动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合计占据了约92%的市场份额。 当规模巨大的M0越发依赖于两家寡头移动支付平台,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和资金流向的监控压力,也显现在了金融监管机构的面前。
就移动支付本质而言,其本质是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它需要有线下相对应的实物货币支撑,无论有多大规模的交易数额,都要有相应规模的货币在银行体系内进行兑付和转接。 因此,虽说移动支付在载体和渠道上提供了便利,但它更多是“支付方式”的创新,是建立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互联网技术红利之上的胜利。 实物货币没有因此被替代,它也无法规避自身潜在的一些金融风险。
代替M0的央行选项: DC/EP
既能够代替增长逐渐萎缩的M0,同时又能有效防范移动支付潜在的金融风险,行业经过多年的讨论,涌现出一个可能的最优解——由央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即DC/EP。
去年8月,穆长春在论述央行数字货币时回应了几个关键问题: DC/EP为何能够代替M0?其与电子支付有何差异?DC/EP有哪些意义?
穆长春指出,相比已经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的M1、M2,M0(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的风险。 电子支付工具(移动支付平台)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无法完全替代M0。 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 由于DC/EP是对M0的替代,所以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在讲出这番话时,穆长春也提到“央行数字货币已呼之欲出”。 在2020年央行工作会议中,央行再次重申“将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 对此,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指出,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将有助于央行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效率,建立开放性的支付环境。
如同各行各业所预测“此次疫情后,所有能够线上化、IP化的行业,包括医疗健康、电商、短视频、在线游戏、无人配送、无人机等行业,预计都会爆发。 ”作为此次疫情中承担了“护航者”角色的金融行业,也将在疫情之后,对“线上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而受到行业期待的央行数字货币,经此一“疫”是否将加速落地?市场拭目以待。(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以上是关于疫情“催化”下的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区块链行业简报 | 疫情后会央行会加速推出数字货币

金融 | 比特币崩了 只有央行数字货币才是定海神针

疫情“催生”央行数字货币?

疫情下“零接触”是否将提速央行数字货币试点?

疫情促使央行数字货币快速落地发行!数字货币-比特币2020-2-21走势预测解析!

今日资讯:国泰君安预测央行数字货币或将在疫情之后加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