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涵 | 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及其社会属性
Posted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仁涵 | 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及其社会属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及其社会属性
李仁涵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顾问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遇的历史转折期,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当人工智能(AI)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时,处理好AI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至关重要,从国内外发展看,AI的前期研发主要是由其技术属性推动,大规模嵌入到社会与经济领域时,其社会属性有可能决定AI应用的成败。本文主要从对AI发展的基本认识,对AI嵌入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认识、对AI嵌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认识等方面展开论述。
当前,影响我们的重要事件主要有:一是中美贸易问题,使供应链发生了秩序重构;二是国内高质量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由粗狂型向集约型的秩序重构;三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人们生活成产的秩序重构。总之,多事件并发使我们进入一个百年未有的历史转折期。纵观历史演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人类社会每一次的秩序重构,无论是战争还是工业革命导致的变化,都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一次充实与优化。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我们的发展命题是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对人工智能(AI)发展的基本认识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变成数据,从数据中分离出你所需要的数据已经变得不那么复杂,很多人认为未来最有价值的不是石油而是数据。AI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数据,2016年,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相关AI报告指出:如果数据是燃料,那么AI是数据革命的发动机,简单理解就是,如果AI是发动机,那么数据就是燃料。从当前AI的研发与应用看,AI仍属于信息技术范畴,还是在“0”和“1”的世界里,未来神经网络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生产出来并正式投入应用时,可能会有另一种判断。总之,信息技术自20世纪中叶发展以来,已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当信息技术发展到数字化、网络化乃至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后,将加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2016年被认为是全球“炒作”AI的顶峰,当时的认识是:AI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2017年前后,一些高技术企业在高调炒作与推动场景应用的同时,一些国家政府相继出台了AI规划,其中,我国在2017年7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近期中国、德国、美国等很多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过去几年是“重视、加强”AI发展战略的规划,而从2019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全面布局与行动”的阶段。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中提出了“五大方向”,即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无人系统。近年来,我国各地、院校、企业已开始对AI理论、技术、平台、应用和治理等方面开始布局。
由于AI应用将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我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专门提到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即对AI的社会属性提出了要求。2017年12月由徐匡迪作序、金东寒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秩序的重构》一书专门对公众认知、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就业影响、人才培养、安全保障和国际准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2019年2月15日,中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家委员会。2019年6月17日,国家新一代AI治理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AI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AI》,提出了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条原则。2018年11月德国政府报告提出,为了抓住机遇、抢占市场,近期的定位为“弱”AI,并指出“强”AI是指AI系统具有与人类类似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弱”则专注于解决基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此开发的系统能够自我优化,主要方向一是推理系统、机器证明,二是基于知识系统,三是模式分析和模式识别,四是机器人技术,五是智能多模人机交互等。同时,德国报告也提出了应对AI引发的隐私、伦理、安全、标准、知识产权、监管等方面的措施意见。由此可以看出,在AI技术属性发展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则,即需要高度重视AI社会属性的建设。
综上分析,当AI真正嵌入到社会经济中时,处理好AI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至关重要,前期研发主要是由技术属性推动,当大规模应用到社会与经济领域时,AI社会属性有可能决定AI应用的成败。
二、对AI嵌入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AI技术属性的发展,各国政界、企业界、学术界等普遍认为,AI将改变人类社会、改变世界。各国在布局AI研发与应用的同时,对AI社会属性的建设提出了极其严肃的新要求,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可能将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
从我国发展看,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因此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这一看法实际值得商榷。如果我们回到真正的考核指标(KPI)上,应该从人均GDP出发,中国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中国人均GDP不断提升。有关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72位,人均10000美元左右,离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也表面我们的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巨大、机会无处不在,这其中也包含了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现代化的建设。
随着AI的研发与广泛应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会呈现如下趋势:一是整体化、区块化与个性化发展;二是一哄而起的事情,特别是赚快钱的情景将越来越少,游戏规则越来越国家化;三是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是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特点,特别是系统思维及联合行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四是以数据驱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将逐步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五是秩序重构的社会治理体系将成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石等。因此,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整体观出发,为抓住机遇,我们需要在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属性有效融入应用场景的同时,不能轻视相应的社会属性建设。
三、对AI嵌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认识
AI在实体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将是实体经济发展充实与优化的途径之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力量,为使AI有效嵌入,需要重视AI带来的有关规则的完善与构建,并重视与国际接轨。
当下,我们对制造业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比如云制造、网络制造、数字制造、数字工厂、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等。归纳分析,可能就是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传感、大数据、人机物互联、5G、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到先进制造业中,实现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含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等制造服务业)。从流程制造和离散制造企业嵌入AI的实例中可以看出,AI可使制造业企业在效率提升、质量控制、能耗管理、环境监控、安全生产、成本降低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AI可以解决制造业自身的所有问题。总体来看,不管是什么冠名的制造,本质都应该是制造,其他都是形容词。因此首先做好“制造”的事情,同时让有关形容词在制造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就AI嵌入到制造中而言,不是为发展AI而AI,而是助力制造业做强。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从粗放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转型;二是从粗放型到资本密集型加技术密集型转型;三是从粗放型向劳动密集型加资本密集型加技术密集型转型。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除基础制造技术“欠账”外,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的还有不少(没有互联互通,所谓工业1.0);有一点管理信息化的大量存在(部分互联互通,工业2.0);全面实现信息化的还不到10%(互联互通,工业3.0);几乎看不到自己的“工业4.0”企业。但有些制造企业在应用AI时,结合实际需求,从“点”上做起,逐步系统集成,能够取得可观的效果。
未来,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有机合作也将成为亮点之一。除本行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外,未来结合需求和社会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最有可能“跑赢”的业务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未来的事初见端倪时,大家还没有感觉,进行布局与合作,有可能会赢;二是传统角度大家不看好的事(系统性、复杂性),进行布局与合作,有可能会赢;三是大家遗忘的基础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小事、杂事、边缘之事等等,进行整理、布局与合作,有可能会赢。总之,企业在转型时,特备需要判断自己在什么水平,是跟跑、并跑还是领跑?客观地认识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未来。一旦确定方向,成功的做法就是吸取过去的教训(如急功近利等),在新的游戏规则基础上,符合投入产出的经济规律,即可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耐得住寂寞。从点上做起,小步快跑;小数据(小联通)→大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引领未来。
制造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挑战与机遇始终伴随而行。制造业发展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科技+规则”。就“制造+AI”来说,除了重视AI技术属性外,也要重视AI社会属性的建设,即相应的规则制定和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需要更加引起重视。主要有:1. 规则制定方面需进一步明确AI带来的价值观问题,中国提出的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也是让世界变得更精彩的共同价值观;将相关规则融入国家治理的体系中,设置专业机构,服务政府决策、服务民生、服务企业;向发达国家学习,尽快建立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数据保护工作(含标准、知识产权等);建立国家和行业层面的监管和论证机构,服务企业在“制造+AI”方面的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组织和行业组织层面的相关规则制定,畅通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之渠道。2. 人才培养方面,尽管我们在AI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需与时俱进。目前,AI人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要让AI人才尽快融入到各行各业的专业场景中,让非AI专业的人才尽快关注AI,掌握AI。未来学科交叉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型、交叉型、混合型、国际型人才。早在1985年10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就提出,大学内部要拆掉四堵墙,即学校和社会之墙,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育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为此,我们需要尽快行动起来。
总之,我们这个时代物质丰富、科技进步,很多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今天都迎刃而解了,还带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但时代在变革,新技术及带来的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难免会迷茫,甚至会犯错,为防止出现我们所担心的问题,需要勇气和智慧(WISDOM,不是SMART)。AI在技术创新驱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AI的社会属性有可能将决定其技术属性的深度和广度的应用与发展。
本文刊于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卷(总134期)
以上是关于李仁涵 | 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及其社会属性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