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好是坏?浙江却已经这样做

Posted ITbegi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当他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好是坏?浙江却已经这样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截止到2020年,近400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或者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或为非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当高校和企业纷纷在讨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热潮,是水到渠成还是盲目跟风”时,浙江省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完成改版,落地实施。

这意味着,3年后大学将迎来第一批具备人工智能基础的高中生。


01

全面改版的信息技术教材

















对比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本次修订进行了大改革 包括:

(1)2门必修课:《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和社会》

(2)6门选择性必修:基础类3门课《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类3门课《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和《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3)2门选修课《算法初步》和《移动应用设计》


当他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好是坏?浙江却已经这样做



最重要的是2门必修课《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和社会》


下图为必修课的章节

当他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好是坏?浙江却已经这样做

当他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好是坏?浙江却已经这样做


新教材每个章节都有项目挑战,
基于项目的学习贯穿始终


教材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同时也应与学生即有的经验相联系(即对学生也不是完全陌生的),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由此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支持学生合作、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赵健教授对新教材讲解时,特别阐述了项目设计的思路。项目选择的依据是按学生的先拥知识与经验、个人经历与家庭经验、学校经历和社区与社会实践4个层面逐层选取。





据今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继续坚持3+3模式,实行7选3科目组合。









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技术依旧是浙江省的高考选考科目之一。


02

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讨论

2020年6月22日CCF YOCSEF上海就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组织了论坛。


在观点分享环节中,论坛邀请了四位专家,分别是北京大学的黄铁军、北京大学的查红彬、西安交通大学的薛建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高新波,围绕“各所高校是不是都应该建立人工智能专业?子问题:和计算机专业如何区分?”“各专业的学生是不是都应该学人工智能课程?子问题:如何与各专业交叉融合?”“高校如何培养人工智能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子问题:师资从哪来?评价机制建设?”三个问题,发布各专家的观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新波: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建设人工智能专业是发展潮流。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专业关系紧密,但也超越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创立人工智能专业,并且各专业同学都应对AI知识有一定了解,来帮助传统专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北京大学黄铁军:是否建立人工智能专业不能一概而论。人工智能应与脑科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相结合,用AI技术解决本学科问题是一个很自然的趋势,各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对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帮助在学科交叉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薛建儒:应考虑问题背景,如人工智能学科如何与现有学科布局相统一的问题。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才培养也不例外,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引入人工智能是趋势。成长为高层次人才,学生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和能力?如何进行培养?如何进行评价?是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需要持续的收集信息、机制改进和优化。


北京大学査红彬:是否应建立人工智能专业,应考虑如何跟其他学科产生区分度,并且需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是否为每个学科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有待斟酌,需考虑如何将人工智能和本学科结合起来,本科生阶段的课程不应过于狭窄,应将本科生的宽口径培养和研究生的前沿研究培养相结合。


清华大学唐杰:清华大学的总体思路是人工智能专业和学科的建设还在论证当中。分别以MIT、CMU和清华大学胡事民课题组项目为例,指出由于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是否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需结合自身情况而定。各专业学生应该都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开设的通识课程应当具有特色重视学科交叉,与各学科结合形成自己特色的课程。在师资从外引进难的情况下,各高校不应该都建设人工智能专业,而是需要把已有资源利用好,并与其他学科资源相结合。


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晓强:不应该所有高校都开设AI专业,部分高校可在计算机专业引入AI增强实力,没有必要把资源都转到新的方向上。很难标准化可复制通识课,但AI基础可参考,高年级开设学科交叉课程;不能停留在科普层面,要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AI+的思维。对于师资短期内是非常缺乏的问题,提供两个解决途径:线上课程资源,科技公司的资源。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谢德龙:是否需要紧迫地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要看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人才,学校培养相应的人才就刻不容缓。作为具有专业思想通识课,既需要标准化可复制以方便考察,又需要具特色重交叉,因此,考试应该从应知应会向应用方面考虑。


复旦大学邱锡鹏:从现实角度出发,不可能都建设AI专业,从人才缺口角度,需要培养大批AI高水平人才,因此,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开设AI相关课程是较好的方案。师资可以先从内部挖掘,例如具有理工科基础的老师可以较快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评价机制应多元化。


华东理工大学冯翔:是否开设AI专业取决于两方面:①各高校自身发展定位;②与专业转型需求有关,专业是否想要与AI融合,特色和标准应该兼有。培养目标:理论和应用的培养,偏重对理论的应用。师资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或从其他方向输入。


上海大学张博峰:任何专业都有起步的阶段和发展的阶段,个人认为应尽快建立。上海大学已开展了5门人工智能的通识课程,针对不同的学科各有特色,其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


上海理工大学樊重俊:有条件的可以建立人工智能专业可以加快建立,但对招生人数应该做限制,需与师资力量相匹配,保证学生质量,并且各专业的通识课程可以根据本专业做一个标准化。培养目标特色化,师资可以来自学校内其他专业的老师,评价机制应该宽松一些。


上海海事大学王晓峰:设计人工智能专业是需要更多的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上考虑,响应国家的号召。现阶段,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很多条件还不太成熟,不要一哄而上地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同时,目前做标准化可能也还不太成熟,还是要以特色发展为主。对于师资部分的考虑,高端的教师可以共享,同时需要利用好网络资源。


上海建桥学院徐方勤:专业的建设有一个过程,目前人才缺口很大,需要根据岗位细分,学校需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和师资以及实践条件进行考虑具体对接岗位。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为非专业的学生提升他们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老师应该将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与实际的结合的应用展现给学生。具体培养目标定位的设置应看学校定位试研究型还是应用型,评价机制的核心是学生是否达成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03

总结





2020年教育部公布全国180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年教育部公布全国3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我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全面开花,稳步推进。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起步晚,底子簿,目前占全国高校总量比例仍然较小,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育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高校始终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


相信在这一次的教材改革之后,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将成为促进高校人工智能教学建设的催化剂。



以上是关于当他们还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好是坏?浙江却已经这样做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到底是好是坏?

VTune:使用 3 个以上端口的高价值是好是坏

iFrame 是好是坏? [复制]

具有相同名称属性的输入字段的多个表单?是好是坏?

使用 testID 自动化移动应用程序是好是坏?

使用 Client_credential oauth 授予是好是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