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入门| 01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Posted Ulam乌拉姆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区块链入门| 01区块链的“前世今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区块链技术的设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为了确保时间戳文件不被追溯及篡改,当时的两位科学家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推出了一种实用计算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使用区块加密链来储存时间戳文件,并在1992年,梅克尔树(Merkle trees)也被纳入该系统,这种将多个文档归到一个区块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可惜的是,该项技术后来无人问津,慢慢被弃用。该专利也在2004年失效,也就是比特币诞生的四年前。
2004年,电脑科学家和密码学爱好者Hal Finney(Harold Thomas Finney II)推出了一个名为RPoW的系统,即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
该系统通过接收一种不可交换或不可替代的,基于Hashcash的工作量证明数字通证来实现运作,同时,创造出一种可以在任意用户之间传输的RSA算法的数字通证。
RPoW通过让持数字通证者在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服务器上注册账号,以此来解决双重支付的问题。该服务器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全世界的用户都能随时验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RPoW可以说是区块链的早期原型,以及数字货币历史上的重要开端。
2008年底,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并介绍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
相较于RPoW的可信任硬件计算功能,比特币则是采用了hashcash工作量证明算法,通过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协议来追踪和验证交易,从而预防双重支付。简单来说,比特币就是在工作量证明机制下,对每一位矿工的“挖矿”奖励,然后由全网中的去中心化节点来进行验证。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诞生,第一枚比特币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挖矿”获得,同时他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奖励。第一个收到比特币的是Hal Finney,他在2009年1月12日从中本聪那里收到了10个比特币,这便是世界上第一笔比特币转账。
在2013年,一个叫做Vitalik Buterin的程序员,同时也是比特币杂志(Bitcoin Magazine)的联合创始人表示,比特币需要一种脚本语言来搭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由于未能在比特币社群内获得认可,Vitalik开始了一个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运算平台的研发工作,这就是以太坊(Ethereum),以太坊所支持的脚本编写功能就叫做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部署和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程序或者脚本,举例来说,在特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用来进行一次交易。智能合约是用特定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并被编译成字节代码,这些智能合约能够被一个去中心化的,图灵完备的以太坊虚拟机(EVM)所读取和执行。
开发者们同样能够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上创建和发布新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通常被叫做去中心化应用(DApps)。目前,已经有上百种的去中心化应用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运行,包括社交平台和金融交易所等等。
以太坊的数字货币叫做Ether,它能够在不同的账号间进行转账,Ether通常被用来支付执行智能合约时所需要的算力费用。
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得到了大量主流媒体的关注,并且已经应用于很多除数字资产之外的现实场景之中。
本文转载于币安区块链研究院
以上是关于区块链入门| 01区块链的“前世今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