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

Posted 浮世Talk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统数据处理架构

大多数企业内部的数据处理架构方案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事务处理(OLTP)和分析处理(OLAP)。

事务处理

公司将各种应用程序用于日常业务活动,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这些系统通常设计有单独的层,用于数据处理(应用程序本身)和数据存储(事务数据库系统),如图所示:

应用程序通常连接到外部服务或直接面向用户,并持续处理传入的事件,如网站上的订单,电子邮件或点击。处理事件时,应用程序将会读取远程数据库的状态,或者通过运行事务来更新它。通常,一个数据库系统可以服务于多个应用程序,它们有时会访问相同的数据库或表。

当应用程序需要扩展时,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导致问题。由于多个应用程序可能会同时用到相同的数据表示,或者共享相同的基础设施,因此想要更改表的结构或扩展数据库,就需要仔细的规划和大量的工作。克服紧耦合应用程序的最新方法是微服务设计模式。微服务被设计为小型、完备且独立的应用程序。他们遵循UNIX的理念,即“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好”。通过将几个微服务相互连接来构建更复杂的应用程序,这些微服务仅通过标准化接口(例如Rest Ful HTTP连接)进行通信。由于微服务严格地彼此分离并且仅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因此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用不同技术栈来实现,包括编程语言、类库和数据存储。微服务和所有必需的软件和服务通常捆绑在一起并部署在独立的容器中。下图描绘了一种微服务架构:

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

分析处理

大量数据存储在公司的各种事务数据库系统中,它们可以为公司业务运营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例如,分析订单处理系统的数据,可以获得销量随时间的增长曲线;可以识别延迟发货的原因;还可以预测未来的销量以便提前调整库存。但是,事务数据通常分布在多个数据库中,它们往往汇总起来联合分析时更有价值。而且,数据通常需要转换为通用格式。

所以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在事务数据库上运行分析查询,而是复制数据到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对工作负载进行分析和查询的专用数据存储。为了填充数据仓库,需要将事务数据库系统管理的数据复制过来。将数据复制到数据仓库的过程称为Extract-Transform-Load(简称ETL)。ETL过程从事务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将其转换为某种通用的结构表示,可能包括验证,值的规范化,编码,重复数据删除(去重)和模式转换,最后将其加载到分析数据库中。ETL过程可能非常复杂,并且通常需要技术复杂的解决方案来满足性能要求。ETL过程需要定期运行以保持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同步。

将数据导入数据仓库后,可以查询和分析数据。通常,在数据仓库上执行两类查询。第一种类型是定期报告查询,用于计算与业务相关的统计信息,比如收入、用户增长或者输出的产量。这些指标汇总到报告中,帮助管理层评估业务的整体健康状况。第二种类型是即席查询,旨在提供特定问题的答案并支持关键业务决策,例如收集统计在投放商业广告上的花费,和获取的相应收入,以评估营销活动的有效性。两种查询由批处理方式由数据仓库执行,如图下图所示:

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

如今,Apache Hadoop生态系统的组件,已经是许多企业IT基础架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的做法不是直接将所有数据都插入关系数据库系统,而是将大量数据(如日志文件,社交媒体或Web点击日志)写入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S3或其他批量数据存储库,如Apache HBase,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大容量存储容量。驻留在此类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通过SQL-on-Hadoop引擎查询和处理,例如Apache Hive,Apache Drill或Apache Impala。但是,基础结构与传统数据仓库架构基本相同。

有状态的流式处理

日常生活中,所有数据都是作为连续的事件流创建的。比如网站或者移动应用中的用户交互动作,订单的提交,服务器日志或传感器测量数据:所有这些都是事件流。实际上,很少有应用场景,能一次性地生成所需要的完整(有限)数据集。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无限事件流。有状态的流处理就是用于处理这种无限事件流的应用程序设计模式,在公司的IT基础设施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我们讨论其用例之前,我们将简要介绍有状态流处理的工作原理。

如果我们想要无限处理事件流,并且不愿意繁琐地每收到一个事件就记录一次,那这样的应用程序就需要是有状态的,也就是说能够存储和访问中间数据。当应用程序收到一个新事件时,它可以从状态中读取数据,或者向该状态写入数据,总之可以执行任何计算。原则上讲,我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存储和访问状态,包括程序变量(内存)、本地文件,还有嵌入式或外部数据库。

Apache Flink将应用程序状态,存储在内存或者嵌入式数据库中。由于Flink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因此需要保护本地状态以防止在应用程序或计算机故障时数据丢失。Flink通过定期将应用程序状态的一致性检查点(check point)写入远程且持久的存储,来保证这一点,如下图描述的过程:

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

有状态的流处理应用程序,通常从事件日志中提取输入事件。事件日志就用来存储和分发事件流。事件被写入持久的仅添加(append-only)日志,这意味着无法更改写入事件的顺序。写入事件日志的流,可以被相同或不同的消费者多次读取。由于日志的仅附加(append-only)属性,事件始终以完全相同的顺序发布给所有消费者。现在已有几种事件日志系统,其中Apache Kafka是最受欢迎的,可以作为开源软件使用,或者是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集成服务。

在Flink上运行的有状态的流处理应用程序,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在这个架构中,事件日志会按顺序保留输入事件,并且可以按确定的顺序重播它们。如果发生故障,Flink将从先前的检查点(Check Point)恢复其状态,并重置事件日志上的读取位置,这样就可以恢复整个应用。应用程序将重放(并快进)事件日志中的输入事件,直到它到达流的尾部。此技术一般用于从故障中恢复,但也可用于更新应用程序、修复bug或者修复以前发出的结果,另外还可以用于将应用程序迁移到其他群集,或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版本执行A / B测试。

如前所述,有状态的流处理是一种通用且灵活的设计架构,可用于许多不同的场景。在下文中,我们提出了三类通常使用有状态流处理实现的应用程序:(1)事件驱动应用程序,(2)数据管道应用程序,以及(3)数据分析应用程序。

事件驱动应用程序

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Event-Driven Applications)是有状态的流应用程序,它们使用特定的业务逻辑来提取事件流并处理事件。根据业务逻辑,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可以触发诸如发送警报、或电子邮件之类的操作,或者将事件写入向外发送的事件流以供另一个应用程序使用。

事件驱动应用程序的典型场景包括:

  • 实时推荐(例如,在客户浏览零售商网站时推荐产品)

  • 行为模式检测或复杂事件处理(例如,用于信用卡交易中的欺诈检测)

  • 异常检测(例如,检测侵入计算机网络的尝试

事件驱动应用程序是微服务的演变。它们通过事件日志而不是REST调用进行通信,并将应用程序数据保存为本地状态,而不是将其写入外部数据存储区(例如关系数据库或键值数据库)。下图显示了由事件驱动的流应用程序组成的服务架构:

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

应用程序通过事件日志连接,一个应用程序将其输出发送到事件日志通道(Kafka),另一个应用程序使用其他应用程序发出的事件。事件日志通道将发送者和接收者分离,并提供异步、非阻塞的事件传输。每个应用程序都可以是有状态的,并且可以本地管理自己的状态而无需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应用程序也可以单独处理和扩展。

与事务性应用程序或微服务相比,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具有多种优势。与读写远程数据库相比,本地状态访问提供了非常好的性能。扩展性和容错性都由流处理器来保证,并且以事件日志作为输入源,应用程序的整个输入数据可以可靠地存储,并且可以确定性地重放。此外,Flink可以将应用程序的状态重置为先前的保存点(Save Point),从而可以在不丢失状态的情况下更新或重新扩展应用程序。

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对运行它们的流处理器有很高的要求,并不是所有流处理器都适合运行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API的表现力,以及对状态处理和事件时间支持的程度,决定了可以实现和执行的业务逻辑。这方面取决于流处理器的API,主要看它能提供什么样的状态类型,以及它对事件时间处理的支持程度。此外,精确一次(Exactly-Once)的状态一致性和扩展应用程序的能力是事件驱动应用程序的基本要求。Apache Flink符合所有的这些要求,是运行此类应用程序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数据管道

当今的IT架构包括许多不同的数据存储,例如关系型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系统、事件日志、分布式文件系统,内存中的缓存和搜索索引。所有这些系统都以不同的格式和数据结构存储数据,为其特定的访问模式提供最佳性能。公司通常将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以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例如,网上商店中提供的产品的信息,可以存储在交易数据库中,同时也存储在缓存(如Redis)和搜索索引(如ES)中。由于数据的这种复制,数据存储必须保持同步。

在不同存储系统中同步数据的传统方法是定期ETL作业。但是,它们不能满足当今许多场景的延迟要求。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事件日志(Event Log)来发布更新。更新将写入事件日志并由事件日志分发。日志的消费者获取到更新之后,将更新合并到受影响的数据存储中。根据使用情况,传输的数据可能需要标准化、使用外部数据进行扩展,或者在目标数据存储提取之前进行聚合。

以较低的延迟,来提取、转换和插入数据是有状态流处理应用程序的另一个常见应用场景。这种类型的应用程序称为数据管道(Data Pipeline)。数据管道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操作数据管道的流处理器还应具有许多源(Source)和接收器(Sink)的连接器,以便从各种存储系统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各种存储系统。当然,同样地,Flink完成了所有这些功能。

流分析

ETL作业定期将数据导入数据存储区,数据的处理是由即席查询(用户自定义查询)或设定好的通常查询来做的。无论架构是基于数据仓库还是基于Hadoop生态系统的组件,这都是批处理。多年来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定期将数据加载到数据分析系统中,但它给分析管道带了的延迟相当大,而且无法避免。

根据设定好的时间间隔,可能需要数小时或数天才能将数据点包含在报告中。我们前面已经提到,数据管道可以实现低延迟的ETL,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使用数据管道将数据导入存储区来减少延迟。但是,即使持续不停地进行ETL操作,在用查询来处理事件之前总会有延迟。虽然这种延迟在过去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今天的应用程序,往往要求必须能够实时收集数据,并立即对其进行操作(例如,在手机游戏中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或者在电商网站中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流式分析应用程序不是等待定期触发,而是连续地提取事件流,并且通过纳入最新事件来更新其计算结果,这个过程是低延迟的。这有些类似于数据库中用于更新视图(Views)的技术。通常,流应用程序将其结果存储在支持更新的外部数据存储中,例如数据库或键值(Key-Value)存储。流分析应用程序的实时更新结果可用于驱动监控仪表板(Dashboard)应用程序,如下图所示:

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

流分析应用程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每个事件纳入到分析结果所需的时间短得多。除此之外,流分析应用程序还有另一个不太明显的优势。传统的分析管道由几个独立的组件组成,例如ETL过程、存储系统、对于基于Hadoop的环境,还包括用于触发任务(Jobs)的数据处理和调度程序。相比之下,如果我们运行一个有状态流应用程序,那么流处理器就会负责所有这些处理步骤,包括事件提取、带有状态维护的连续计算以及更新结果。此外,流处理器可以从故障中恢复,并且具有精确一次(Exactly-Once)的状态一致性保证,还可以调整应用程序的计算资源。像Flink这样的流处理器还支持事件时间(Event-Time)处理,这可以保证产生正确和确定的结果,并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

流分析应用程序通常用于:

  • 监控手机网络的质量分析

  • 移动应用中的用户行为

  • 实时数据的即席分析

虽然我们不在此处介绍,但Flink还提供对流上的分析SQL查询的支持。

开源流处理的演进

流处理的历史

第一代分布式开源流处理器专注于具有毫秒延迟的事件处理,并提供了在发生故障时防止事件丢失的保证。这些系统具有相当低级的API,并且对于流应用程序的准确性和结果的一致性,不提供内置支持,因为结果会取决于到达事件的时间和顺序。另外,即使事件没有丢失,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处理它们。与批处理器相比,第一代开源流处理器牺牲了结果准确性,用来获得更低的延迟。为了让当时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快速和准确的结果,人们设计了所谓的Lambda架构,如下图所示:

Lambda架构增强了传统的批处理架构,其“快速层”(Speed Layer)由低延迟的流处理器来支持。数据到达之后由流处理器提取出来,并写入批处理存储。流处理器近乎实时地计算近似结果并将它们写入“快速表”(Speed Table)。批处理器定期处理批量存储中的数据,将准确的结果写入批处理表,并从速度表中删除相应的不准确结果。应用程序会合并快速表中的近似结果和批处理表中的准确结果,然后消费最终的结果。

Lambda架构现在已经不再是最先进的,但仍在许多地方使用。该体系结构的最初目标是改善原始批处理分析体系结构的高延迟。但是,它有一些明显的缺点。首先,它需要对一个应用程序,做出两个语义上等效的逻辑实现,用于两个独立的、具有不同API的处理系统。其次,流处理器计算的结果只是近似的。第三,Lambda架构很难建立和维护。

通过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改进,下一代分布式开源流处理器提供了更好的故障保证,并确保在发生故障时,每个输入记录仅对结果产生一次影响(Exactly -Once)。此外,编程API从相当低级的操作符接口演变为高级API。但是,一些改进(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更好的故障保证)是以将处理延迟从毫秒增加到几秒为代价的。此外,结果仍然取决于到达事件的时间和顺序。

第三代分布式开源流处理器解决了结果对到达事件的时间和顺序的依赖性。结合精确一次(Exactly-Once)的故障语义,这一代系统是第一个具有计算一致性和准确结果的开源流处理器。通过基于实际数据来计算结果(“重演”数据),这些系统还能够以与“实时”数据相同的方式处理历史数据。另一个改进是解决了延迟/吞吐量无法同时保证的问题。先前的流处理器仅能提供高吞吐量或者低延迟(其中之一),而第三代系统能够同时提供这两个特性。这一代的流处理器使得Lambda架构过时了。当然,这一代流处理以Flink为代表。

除了目前讨论的特性,例如容错、性能和结果准确性之外,流处理器还不断添加新的操作功能,例如高可用性设置,与资源管理器(如YARN或Kubernetes)的紧密集成,以及能够动态扩展流应用程序。其他功能包括:支持升级应用程序代码,或将作业迁移到其他群集或新版本的流处理器,而不会丢失当前状态。

Flink 简介

Apache Flink是第三代分布式流处理器,它拥有极富竞争力的功能。它提供准确的大规模流处理,具有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特别的是,以下功能使Flink脱颖而出:

  • 事件时间(Event-Time)和处理时间(Processing-Tme)语义。即使对于无序事件流,事件时间(Event-Time)语义仍然能提供一致且准确的结果。而处理时间(Processing-Time)语义可用于具有极低延迟要求的应用程序。

  • 精确一次(Exactly-Once)的状态一致性保证。

  • 每秒处理数百万个事件,毫秒级延迟。Flink应用程序可以扩展为在数千个核(Cores)上运行。

  • 分层API,具有不同的权衡表现力和易用性。本书介绍了DataStream API和过程函数(Process Function),为常见的流处理操作提供原语,如窗口和异步操作,以及精确控制状态和时间的接口。

  • 连接到最常用的存储系统,如Apache Kafka,Apache Cassandra,Elasticsearch,JDBC,Kinesis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和S3。

  • 由于其高可用的设置(无单点故障),以及与Kubernetes,YARN和Apache Mesos的紧密集成,再加上从故障中快速恢复和动态扩展任务的能力,Flink能够以极少的停机时间7*24全天候运行流应用程序。

  • 能够更新应用程序代码并将作业(Jobs)迁移到不同的Flink集群,而不会丢失应用程序的状态。

  • 详细且可自定义的系统和应用程序指标集合,以提前识别问题并对其做出反应。

  •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Flink也是一个成熟的批处理器。

除了这些功能之外,Flink还是一个非常易于开发的框架,因为它易于使用的API。嵌入式执行模式,可以在单个JVM进程中启动应用程序和整个Flink系统,这种模式一般用于在IDE中运行和调试Flink作业。在开发和测试Flink应用程序时,此功能非常有用。

- THE END -



以上是关于大数据流式处理架构演进历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网架构的演进历程

各大互联网公司架构演进之路汇总

Flink实战|小米流式平台架构演进与实践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历程

Serverless Streaming:毫秒级流式大文件处理探秘

Serverless Streaming:毫秒级流式大文件处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