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等开发方式对比
Posted 产品进化之路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敏捷开发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等开发方式对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瀑布开发模式
瀑布开发模式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使用里程碑的方式,严格定义了各开发阶段的输入和输出。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输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就不展开。
2.重视和强调过程文档,在开发的中后期才会看到软件原型,早起只能通过文档来了解系统的模样。在这种情况下,文档的重要性仿佛已经超过了代码的重要性。
3.瀑布模型把每个开发阶段都定义为黑盒,希望每个阶段的人员只关心自己阶段的工作,不需要关注其他阶段的工作。
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增量迭代应用于瀑布模型。迭代解决最大的问题。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运行的版本,同时增加更多的功能。每次迭代必须经过质量和集成测试。
缺点
1.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由于各阶段的开发人员只能接触到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对客户需求的理解程度高低不等,开发人员更像是定义为流水线上的工人。
2.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对于客户需求变更,编码人员会比设计人员更容易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
3.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在每个开发阶段都会有一些信息刻意的不让其他开发阶段的人员知道(本意是为了提到效率,但实际上有时候产生的是互相的理解偏差)。
4.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瀑布模型更适合需求相对稳定的大型项目。
二、敏捷开发模式
核心是快速迭代,拥抱变化。因为最终目标是让客户满意,所以能够主动接受需求变更,这就使设计出来的软件有灵活性,可扩展性。
宣言: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敏捷开发模式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story细化。
2.简单设计,避免过度设计。
3.重复迭代。
4.减少不必要的文档。
5.客户最关心的功能最先完成。
6.要求客户有时间对每次迭代的成果进行确认,提出改进意见。
7.showcase。
8.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开发人员对项目活动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加强团队之间和客户之间的沟通。
9.测试驱动开发(TDD)
10.需要更强的个人和团队能力。
11.敏捷的管理是团队的自我管理和项目经理的服务式管理。
12.敏捷开发不能在一开始就给出项目完整的成本计划。
13.在有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适合展开迭代。
14.敏捷实践:晨会,deadline,负责人制等等。
三、瀑布+敏捷开发模式
核心是减小瀑布模型的粒度,采用敏捷开发的优秀实践方式,提高开发的沟通效率,提供项目的全景视图。
敏捷开发,首先把客户最关注的软件原型先做出来,交付或者上线,在实际场景中去修改弥补需求中的不足,快速修改,再次发布版本。再次上线或者交付。通过一些敏捷实践方式,细化story,可以提供更小的迭代。如此循环,直到用户(客户)满意。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项目、创新性的项目或者需要抢占市场的项目。
瀑布式开发,要求明确的需求,大家按照需求一步步做好规划,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严格产出各种文档,按着流程一步步走下去。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需求比较明确、to B端项目。
但总的来说,在现在管理项目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完全的敏捷或者完全的瀑布模式,都是各自掺杂了其他的方式。在实际项目过程中,过于强调模式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能不能预防问题的发生,在问题发生之后能不能用最小的成本解决,模式更多起一个参考作用
四、迭代模型
什么是迭代模型
在某种程度上,开发迭代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测试工作流程。实质上,它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RUP认为,所有的阶段都可以细分为迭代。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迭代模型的使用条件
1.在项目开发早期需求可能有所变化。
2.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很熟悉。
3.高风险项目。
4.用户可不同程度地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
5.使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或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
6.使用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如Rose(Rose是非常受欢迎的物件软体开发工具。)。
7.具有高素质的项目管理者和软件研发团队。
迭代模型的优点
1.降低了在一个增量上的开支风险。如果开发人员重复某个迭代,那么损失只是这一个开发有误的迭代的花费。
2.降低了产品无法按照既定进度进入市场的风险。通过在开发早期就确定风险,可以尽早来解决而不至于在开发后期匆匆忙忙。
3.加快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度。因为开发人员清楚问题的焦点所在,他们的工作会更有效率。
4.由于用户的需求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作出完全的界定,它们通常是在后续阶段中不断细化的。因此,迭代过程这种模式使适应需求的变化会更容易些。
五、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螺旋模型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这会导致开发出众多的中间版本。使用它,项目经理在早期就能够为客户实证某些概念。该模型是快速原型法,以进化的开发方式为中心,在每个项目阶段使用瀑布模型法。这种模型的每一个周期都包括需求定义、风险分析、工程实现和评审4个阶段,由这4个阶段进行迭代。软件开发过程每迭代一次,软件开发又前进一个层次。采用螺旋模型的软件过程如下图所示::
软件过程
螺旋模型基本做法是在“瀑布模型”的每一个开发阶段前引入一个非常严格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它把软件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都标识一个或多个主要风险,直到所有的主要风险因素都被确定。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对每个演化层出现的风险有所了解,继而做出应有的反应,因此特别适用于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对于这些系统,风险是软件开发不可忽视且潜在的不利因素,它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软件开发过程,影响软件产品的质量。减小软件风险的目标是在造成危害之前,及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及分析,决定采取何种对策,进而消除或减少风险的损害。
优点
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2)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4)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 , 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5)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方式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缺点
很难让用户确信这种演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螺旋模型的项目适用:
对于新近开发,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适合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便于风险控制和需求变更。
六、快速原型模型
原型是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始模型,在其他产业中经常使用。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
快速原型模型又称原型模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这种模型适合预先不能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缺点
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使用这个模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展示性的产品原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新。
七、几种模型间的对比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也就是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从测试到提交大概这样的流程,要求每一个开发阶段都要做到最好。
特别是前期阶段,设计的越完美,提交后的成本损失就越少。
迭代式开发,不要求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做的都是最完美的,而是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却偏偏不去完善它,而是把主要功能先搭建起来为目的,以最短的时间,
最少的损失先完成一个“不完美的成果物”直至提交。然后再通过客户或用户的反馈信息,在这个“不完美的成果物”上逐步进行完善。
螺旋开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方法体系,因为在每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发生的循环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
敏捷开发,相比迭代式开发两者都强调在较短的开发周期提交软件,但是,敏捷开发的周期可能更短,并且更加强调队伍中的高度协作。
敏捷方法有时候被误认为是无计划性和纪律性的方法,实际上更确切的说法是敏捷方法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见性。
适应性的方法集中在快速适应现实的变化。当项目的需求起了变化,团队应该迅速适应。这个团队可能很难确切描述未来将会如何变化。
以上是关于敏捷开发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等开发方式对比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