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敏捷开发培训——运用看板

Posted 倔强小孩妈妈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级敏捷开发培训——运用看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敏捷使用需要一定的工具,下面我就主要介绍其中的一个工具。因为总部各个部门已经使用了看板,所以他没有考虑中心没有看板,所以对看板到底是什么,以及这么绘制自己的看板没有做清晰的介绍,今天粗略看了一本书《精益开发实战:用看板管理大型项目》以及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帮助自己理解。

 

什么是看板?

看板的英文单词就叫Kanban。Kanban是一种高效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的新技术,是丰田“准时制”(JIT)生产系统的基础。看板这个词的英文发音和中文恰好一致,并不是巧合。看板起源于日本,它的日文注音也正好是'kanban',而日文假名则为“信号卡”。所以其实用信号卡能更直接表示清楚他的真实意义。

 

在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过程中,看板主要控制的是这个从生产到交付的信息流动。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从上图中看到,丰田生产过程有多个工序构成,其中有加工站,前工程,后工程。


 

我们可以看到当后工程取件的时候,这个时候,前工程会有产品被拿走,导致空缺,然后加工站会根据前工程的产品空缺来进行生产,填补空缺。所以他反应的是整个交付的动态过程。

 

看板是丰田生产方式的两个核心工具之一,看板向上传递的信息流拉动生产的方向,一直到交付客户,这样就导致了实际上最终拉动生产的是客户的需求。而产品开发则是借鉴的这个思路。

 

看板就是通过客户的需求,从下游到上游调整顺序,指导生产,这种方式也叫拉式生产,用于开发也叫拉式开发。例如现在的直播网购,都是先根据网友的下单情况以及购买需求再联系厂家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拉式生产。

 

用一句话来讲看板是什么,根据我的理解是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一个项目的流动过程,并且可以动态反馈整个项目的进程。它与sop流程图或者规章制度流程图最大的不同,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会随着项目动态变化随时调整整个进程。

 

一般的一个看板 就是这个样子。

初级敏捷开发培训(2)——运用看板


 

看板的几个核心要素

 

  • 可视化的工作项与流程

 

   看板,故名思意就是一个流程图,那流程图当然需要可视化,这样便于所有人可以一目了然的了整个过程。所以看板可视化的呈现端到端的流动过程,可视化的队列和工作项,可视化的呈现问题和阻碍。

 

可视化的好处很明显,可视化可以解决人脑工作储存有限的问题,同时可视化也可以发挥人脑图像识别能力。

 

例如这个图像就是一个看板的可视化的流程图,当我们开始一个项目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但是我们只能把部分事情拉入待办任务中,同时选择部分任务开始工作,工作完成的验收情况也会一目了然的显示。

 

这样我们的员工知道这个工作的进程,我们的管理者也可以更好地分配工作,指导整个工作的流程安排。

 

  • 显性的规则

显性的规则是不同于潜规则或者隐形规则。这个规则是整个团队,如果以IT行业为例就是从产品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市场人员共同指定的基于价值流转和团队协作的组织规则。

 

不是学管理和计算机理解这些概念真的很难,我只能先讲清楚我自己的理解。我这里放一个图,用我的理解就是这个规则是公开的,明确的,达成共识的,需要定义清楚的,不要含糊,不要模棱两可。同时这个显性的规则最重要的是定义这个价值流转过程和团队协作能力

 

  • 控制在制品

 

在制品可以理解为准备在做的事情,一般建议每个人员正在进行的事情不要超过3件,因为人脑储备有限,每个人可以同时执行的任务超过3件的时候,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做不好。我们不要相信人可以并行工作很多事情,这样只会使得每一件事情都做不好。

 

其实对于领导来说,控制在制品,可以让领导合理安排每一个的工作任务,合理安排这个工作流程,发现这个项目流程交付的堵点,从而实现合理分配资源。

 

  • 管理流动

 

流动的最大敌人是拥堵,那这样可以最大量的提高流动呢?

 

如果以马路为例,如果很多车都想要通过一条马路,是所有的车子都开着很快,这样才是效率最高的吗?那是每辆车都间隔很近的通过才能最快的通过马路,提高马路的流动吗?

 

Bruce Greenshields在“流动、速度和交通密度的关系”一文研究表明一定的速度和一定的密度可以增加流动,当速度和密度过高时候反而会减少流动。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速度、密度、流动的三者关系,所以我们管理项目进程时候,需要摸索选择合适的速度和密度,提高流动。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忙而不乱,细而不碎。

初级敏捷开发培训(2)——运用看板


 

  • 建立反馈

 

其实现实中总会有各种问题让价值流动不畅或者阻碍,同时这也是我们的改进机会。当然这个前提是团队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从问题中发现根本原因。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团队根据反馈形成系统的认知必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改进行动,而这些行动也可以放到看板系统的调整中,而且其中一部分也可以放到看板外,比如说产品设计,团队调整,环境及工具的改进等。但是无论哪种改进,效果都要通过看板系统中价值流的状态的度量来考察,从而形成看板系统的改进闭环。

 

减小批量可以在不改变需求和资源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前置时间。从下面这个图,我们可以反馈从左边变成右边这种方式。反馈也是敏捷和重要的一个特点,小步试错,从而减少决策成本。


 

 

  • 持续改进

 

这个很好理解,根据反馈的结果,随时改进这个流程的动态变化。


 

使用看板期望的效果

  • 需求小批量快速交付

  • 交付过程透明化,端到端流动

  • 优先交付对用户更有价值的功能特性

  • 快速反馈回路

  • 跨职能的自组团队,高效协作

 

 

我的感悟

无论是项目管理或者软件开发,这些都是我不熟悉的领域,所以理解这个过程倒是真的有很多概念不懂和不理解。虽然里面出现了很多我不懂得词语和概念,我觉得逻辑思想我现在是明白了。

 

如果不加上专业的过程,用通俗的语言描述看板其实就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图动态的反馈整个项目的进程。

 

我想本来这个看板就是用于工业生产,就像5S管理本来也是用于工业生产,现在医疗行业也都在提倡5S管理。那么其实它在医疗行业也可以有这些方向可以运用。

 

例如这个医疗物资的采购管理,这里面涉及了患者、护士、医生、药房、后勤、供应商,如果能够提供一个更加清晰的看板,是不是可以更加合理控制库存。尤其是如我现在工作的单位,主要业务来源于体检客户,那么他后面的预期是存在一定的可控性,是不是可以进行精细化的库存采购管理。

 

另外管理流动性,提到一个概念,流动跟速度和密度的关系。这个概念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于指导每日门诊量的控制,体检中每日体检量的控制。

 

整个看板的运用,我觉得也可以指导体检业务从市场安排体检到最终体检报告的交付整个流程管理。

 

所以有时候跨界学习一下其他方向的理论,有时候也可以打开自己不同的思路,也挺有意思的。


参考资料:

1、《精益开发实战:用看板管理大型项目》

2、敏捷其实很简单(4)--初识看板,CSDN博客

3

 


以上是关于初级敏捷开发培训——运用看板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看板方法 与 Scrum 的比较:选择最佳敏捷项目管理框架[译]

TFS 2015 敏捷开发实践 – 看板的使用

敏捷开发 如何设计好看板?

敏捷开发

TFS 2015 敏捷开发实践 – 看板的使用

敏捷2.1精益开发与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