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无所不能的Scrum Master

Posted 看剑如虹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记一个无所不能的Scrum Master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的朋友X是一个无所不能的Scrum Master。他接手了一个新组建的(跨职能)Scrum团队,团队成员是刚从传统项目释放出来,团队、管理者、PO都没有敏捷开发经验。X带领团队经历了Scrum转型。这里我把他的经历写下来供大家参考。他带的团队转型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就按阶段记录吧。

阶段一:Scrum初导入

Scrum团队形成期有额外投入(比如新知识技能学习等等),学习新工作方式的过程中可能还会犯错,这都会导致团队生产率下降,还可以有阶段性的管理混乱。“学习空间”就是管理层对生产率下降和可能的混乱的容忍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比较大,就有机会比较快地进入下一阶段。

通过与管理层的交流,X了解到:管理层理解Scrum的好处,并非常支持团队形成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但是,这个产品面临的市场压力极大,不容有失,明显的效率下降是不可接受的,三个月后的客户交付必须保证。管理层对SM的定位首先是保证交付的团队负责人,并且要求,团队管理虽然不是一定要像以前的项目制那样严格,但必须有章法,混乱是很让人担心的。

换句话说,团队的学习空间有限。这种形式下,SM有发挥余地吗?我们看看X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建立了Scrum的节奏,用Scrum事件驱动开发,2周一个迭代。

第二,与业务线交流,与PO协作,策划实施并例行化了团队全员参与的需求梳理活动,把需求拆分成每个迭代可以完成5个以上的用户故事,并在活动中形成每个故事的验收标准。

第三,带领团队和PO建立了初步的DoD/DoR,为高质量交付埋下伏笔。

第四,初步建立了持续集成机制。功能还不完整(自动化测试范围有限),但形成了持续构建、自动执行代码检查和少量针对基本功能的自动化测试能力。

这些变化中,(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前两个投入不大,后两个从基本能力开始,早期也无需大的投入。而做好这四件事,对产品开发是很有助力的。

这个过程中,X展现了什么素质?

1.    有效沟通

他与管理者及业务团队通过持续的沟通,达成了对于团队所处环境的理解。 基于此判断出有限空间下值得做的改进,利用所取得的有限支持,实施了这些改进。

2.    传统项目管理能力

这包括风险管理,进度把控,项目沟通等等
这不是对SM的常规要求,但对当时的X很重要。他面临的挑战是要在大致保证生产率的前提下引入新的工作方式。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和对外接口,在教会团队自我管理之前,他需要把控这个项目,否则他就出局了,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古人云:“A dead Scrum Master is a useless ScrumMaster”.)

3.    对Scrum实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目标在远处,选择哪些是当下可以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这一阶段中,X的团队做到“形似”,Scrum的基本开发流程走通,小批量开发、研发与业务的紧密互动对项目进展形成明显的助力,初步收获口碑。

 

阶段二:赋能团队

X知道,虽然团队已经能够交付产品,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范围差异很大,每个人只能做一个模块/领域,这导致并行的故事很多,迭代后期集成压力特别大;相应地,大家工作关联不够紧密,站会主要是汇报;每个人基本只关心自己的进度而不太关心其他人的进展,任务状态常常不记得自己去更新,经常需要X提醒。

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使团队真正承担起交付职责。好在,第一阶段团队能够成功完成了客户交付,并且搭建好了基本的工作框架,这为团队争取到了更大的空间,X可以进一步施展手脚了。我们看看他做了什么。

第一,可视化带动团队升级

在X的提议下,团队开始使用物理任务板,用它显示迭代待办事项的状态,用燃尽图显示进展。任务板每天站会之前大家自己更新。

为什么X在这个阶段开始推荐物理板?物理看板利于协作,特别适合团队成员自我管理,比如大家可以在板前一起更改状态、顺便讨论依赖等等,所有事情对所有人可见且方便。前一个阶段Scrum Master基本上负责了项目管控,是否物理板并没有本质差异。现在,是把计划工作交给团队的时候了。

第二,推动交叉学习

推动交叉学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过X找到了最强力的同盟军-PO。X请PO做的事情很简单,其实就是PO的本职工作:严格坚持高优先级的工作往前排。剩下的事情,就是“挟PO以令团队”了。(这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信看过第一阶段你应该懂了。延伸学习-推荐吕毅老师关于待办事项列表的一系列文章:)

第三,增强持续集成能力

X知道,持续集成是研发能力的晴雨表,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测试自动化。X的经验告诉他,测试自动化要么不做,要做,不但需要投入最好的测试人员,而且需要投入最好的开发人员。所以他耐心等待时机。(请思考:等待时机过程中,X会为这件事做什么准备?你现在应该知道X同学思虑深远,在这么关键的事项上他是不会“消极”等待的。)

好在,一段时间的交叉学习以后,最能干的工程师可以来做这件事了,因为他们的小伙伴们已经能顶上了。

现在我们思考一下,做这些事情过程中X的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

4.    深入思维

X把做事情一步步做成,前提是他理解团队、组织所处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理解人和世界的复杂性,理解一个现象背后总是有互相影响的前因后果,然后判断当前适合做什么。

5.    影响力

第一阶段的产出使X在团队内外都建立了不错的口碑。在日常的交流中,从少数几个人开始,X逐渐让大家都看到了他看到的这些问题,形成了共识。

6.    引导技术

要让团队管理团队的工作,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团体各种事件、并发挥作用。 这依赖于引导技术。

7.    观察

能够发现团队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从各种活动发现潜在的冲突或者协作问题,观察团队是否对目标有强烈的责任感,哪些人的哪些行为可以会增强或者削弱团队整体,团队和PO的互动是否充分、有效,团队成员在团队活动中是否投入,等等。基于有效的观察,才能相应采取合适的行动。

8.     冲突处理

赋能团队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释放自己能量,观点看法互相碰撞,难免出现冲突。
(冲突管理内容较多,本文不展开,请转此处: )

9.    同理心沟通

能够代入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别人的动机、控制评判冲动;这是达成共识的不二法门。

这一阶段,X的目标是卸掉他的项目监控职能,不再是团队的瓶颈,使团队的产品开发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他现在作为Scrum Master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引导重要活动、理顺团队与外部人和组织的关系,最小化外界对团队的干扰,使团队专注于“有效工作”。 这些工作内容对他没有太大的压力,他有时间考虑更重要的问题了。

 

阶段三:无为而治

阶段三是什么意思?X说,他对于团队的最终期望是,团队不再需要Scrum Master这个角色,并且能够高效产出。到达这个目标之前的旅程就是阶段三。

从阶段二与阶段三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没有清楚的界限。X觉得,阶段三是无尽长路,需要不断地体会。我问他,你的团队已经很能干了,你现在每天都做些什么呢?他说他在持续关注三件事:团队是否能自我优化以保持高效;团队成员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否在持续增长;团队所处的完整价值流是否健康。每一件事,都需要不同的能力。

10.  耐心

X仍然会对团队动态保持警觉,因为“高效能”不是稳态。但一些不紧急的问题可以让团队自己去发现。一种X会采用的方式是在回顾会里,引导大家讨论相关领域,帮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所在的方向上。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人们对自己的发现是最有激情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好处是,团队发现问题的能力会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但这对X是个考验。观察到问题而不去提出、解决,有时是一种煎熬,要很好的耐心才能做到。
请思考:X在这里的做法,依赖于前面9条中的哪些能力?(我的看法参考附注 [i],请5分钟以后再看,看了后有不同意见请告诉我。)

11.  工程实践意识

工程实践能力对团队产出是长久的制约因素。X是个“前”程序员。他自承不是最好的程序员,认为自己的“才华”并不在代码中,所以他会做一个“促进者”而非“领路人”,因为他介意的是如何让他有效的时间产生最多价值,而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他懂得优秀技术实践的价值,尊重他的工程师们,并且会帮助他们创造空间去尝试业界的优秀实践,使团队和个人的能力都能提高。

12.  全价值流视角

X说,过去这段时间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团队一侧,但他知道团队不是价值流的全部。现在团队比较成熟了,他终于挪一只眼睛出来,前后左右看一看—
团队开发的功能到达客户之前还需要与其他团队的产出集成,又花了不少时间。这制约了他的团队得到客户反馈的速度。能做点什么缩短价值流的前置时间?
待办事项是不是市场上最需要的?交付的特性有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X觉得简单地“相信PO”是不够的,他开始跟PO讨论产品探索的方法。
一只眼睛从团队挪开之后,世界顿时变大了,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但是,X说,他首先要再跟经理谈谈Scrum Master的定位。听到他这么说,我在心里暗暗点了一个赞。

我拿这篇短文给X看,X说,其实所有的这些能力都是次要的。 真正重要的能力只有一个,就是持续学习,终生成长。 对这句话,我不能更同意了。 因为我记得特别清楚,他刚做Scrum Master的时候常常拉我讨论,那时候他真挺嫩的。



[i]“耐心”的施展,最明显的依赖是能力7- 发现问题,能力6 – 引导技术。比较隐藏的是能力1,有效沟通 à X需要与管理者取得共识,他的主要职责是提高团队能力,这意味着:他不需要扮演超级英雄,不需要担心管理者会认为他没有作用,因此摆脱常见绩效评价方式的掣肘。所以,管理者的认知是团队能力的天花板。这个共识的达成是对Scrum Master的一大挑战。


以上是关于记一个无所不能的Scrum Master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记敏捷开发——Scrum

免费送书 | 《天天学敏捷:Scrum团队转型记》

Scrum中的那些书2.0

软工笔记|基础篇-05|08-敏捷开发要解决什么

(第二周)scrum站立会议

beta阶段第九次scrum 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