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一种将评价前置的语文教学设计模式——以《赤壁赋》教学设计为例
Posted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飞:一种将评价前置的语文教学设计模式——以《赤壁赋》教学设计为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种将评价前置的语文教学设计模式
——以《赤壁赋》教学设计为例
刘飞
传统的语文教学设计往往是根据学情、教材编辑意图以及课标相关规定来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并依此运用相关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环节,最后可能进行教学反思与评价。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什么”和“怎样教”,也就是教学内容如何选择、确定与呈现的问题,而经常忽略“为什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即对教学设计背后理念认识的忽视。而最后的评价环节和教学反思(也是一种评价)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直接将之省略,即使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列有此项,但往往也只是为了追求纸质教学设计形式的完整,并没有将之贯彻到具体教学过程中。
针对“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式的弊病,美国课程研究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提出了一种“逆向设计模式(backward design mode)”,这种设计模式主张在教学中先确定学习目标,而后确定学习目标的评价方式,最后再来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依此将上述过程细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第二步:“制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手段与措施”,第三步:“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将评价置于教学结束之后的设计模式,主要是为了“要求教师带着问题思考教学活动,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得预期学习结果、学习成绩、教学与学习行为之间实现有机的关联,这也正是逆向设计要实现的目的”。无疑,这种教学设计范式不仅有利于整合目标、评价、教学活动于一体,更有利于通过实时的评价来动态关照目标指向与教学现实之间的“落差”,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来抹平两者之间的“落差”,更好地实现与达成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设计评价方式并确保其与目标实现的一致?如何基于学习目标与实时评价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以及如何确认这些教学活动已经实现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的程度?笔者下文主要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论述。
一、目标表述与评价方式的联动一致
在设计评价方式并确保其与目标一致之前,需要先确认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设计是否恰当、合理与正确。对一种特定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设定,这是第一性的、首要的。如果说目标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不符合教学规律和准则的话,那么之后的评价设计乃至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说都是无意义或者说是无效的。那么如何进行目标设计并保证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正确性和可行性。此处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基于课标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思想。简单来说,就语文科教学而言,一篇既定的课文,其内容之多,意蕴之广,任何一位资深的教师都不可能穷尽文本中的可用来作为教学内容的有价值东西,那么根据这些有差异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又怎可能完全一致或全部恰当、合宜、正确呢?所以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我们应该有所凭借和标准去选择教学内容,从而预设适宜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国家颁定的用来规范语文教材编写、进行语文教学及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性、指导性文件,其主要涵盖三个元素——成就标准、内容标准和机会标准。其中“‘成就标准’指的是每一个学生应当达成的基础学力或是基本能力、关键技能的目标规定;‘内容标准’指的是学生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成就标准’;‘机会标准’指的是旨在保障每一学生的‘学习权’而制定的教学规范、关系规范、(课程资源)分配规范,借以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卓越学习”。从这三个标准不难看出它可以成为我们广大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凭借。
以高中必修古诗文《赤壁赋》为例,要明确教学目标进而将之合理地表述出来,定然众口不一,一百个教师可能会设置出一百多种教学目标。但若基于课程标准来设计的话,无疑会相对统一些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中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与理解作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其中通过分析“了解、理解、读懂、了解并梳理、诵读、背诵”等动词及其后面所带的内容标准,我们基本可以判定该学习内容的学习特征、指向以及方法等,以此为基调来进行目标设定与表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弱化当前语文教学的无序状态,增强课标的有效落实,消减课标指向与教学现实之间的“落差”。
在学习目标设定恰当、合理有所保证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来设计学生的学习评价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关心和注重“教什么”和“如何教”或“怎样教”的问题,对“教得怎么样”,即实时评价的漠视显而易见。“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教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评价质量与上课的质量一样,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发达国家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很重视和提倡“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并且有学者指出这个一体化意涵着两个层面:一是指“作为过程的评价”,即是评价有助教学这一意义上的一体化;二是“作为教学的评价”,这是指“评价即是教学”这一意义上的一体化。因而如果将评价蕴含于常态化课程与教学中,那么无疑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质效、教师教学质量的较大提升与改善。此外,“评价的实质在于促进人类活动的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实际上评价就应是渗透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之中”,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除了可以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去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手段,考量相应的评价时机外,还需要关注对生成性目标的评价与设计。然而评价不是一味地追求与目标的一致,而是通过实时的评价能够有效地起到调控和完善千变万化的课堂与教学的作用。但无论是目标设定,还是动态的评价关照,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课堂把握能力、先进的课程理念与充分的教育智慧。
二、基于目标和评价的语文教学设计
在学习目标以及相应评价都设计完成之后,我们需要着手的就是如何基于既定目标与相应评价来设计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操作这一步骤前,我们理应考虑如下这些问题:创设这项具体的教学活动有何依据?如何安排这些活动才能更好地保证“目标—评价—学习活动”这一动态过程有效地进行下去?以及基于一定学习目标和相应评价而设计出的教学活动是否可能和可行,有无实施条件?等等。下面笔者将以鲁人版高中必修文言文《赤壁赋》为例进行设计基于目标与评价的语文教学。
(一)解析标文,设定目标
基于前文论述,进行基于目标和评价的语文教学设计,首先应确定学习目标,这是第一性的,传统的教学设计也是如此。“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当然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然而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学段目标抑或是内容目标等并不直接等同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后者的设定还要依据特定的教材文本和一定的学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因而若想正确合宜地设定学习目标,我们必须对所用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材中的这篇课文进行具体的解读,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只有深入钻研上述内容后才能着手设定学习目标。
《赤壁赋》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篇课文,课文所在单元主题为“山水神韵”,本单元后两篇课文是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以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本册编者寄语中有言:“这册课文……编选了一系列文质兼美的文本……在这里,我们可以徜徉于山水之间,聆听文学大师们的心语,感受他们丰富而深邃的哲思……品读形形色色的人生……”“通过这册课本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文学类文本的鉴赏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赤壁赋》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集诗情、画意与哲理于一体的美赋。此文主要讲述苏轼被贬黄州后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阅览美景、饮酒歌诗中却触景生情,进而感慨人生,抒发胸臆。本文“从景入手,由景及情,由情及人,由人及理,人、景、情、理熔于一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等写景抒情的经典古文。但《赤壁赋》所抒发的情比较复杂,先是淡淡的喜而悲,然后由悲转向豁达超脱的喜,一波三折,不断变化。”可见本文除了具有写景古文中的一些共性外,还有其独特之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所以发现并解读出独属于“这一篇”的意蕴是考量目标设定成功与否的关键。
课程标准有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具体到古代诗文的教学,课标也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与理解作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等等。从上述标准不难得出以下几点:(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目标的设定也应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2)根据体裁来进行教学设计,古诗文的教学有别于他类阅读教学;(3)根据文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这一篇”设计。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将《赤壁赋》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梳理与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2)通过诵读欣赏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把握其情感变化,体悟其人生感悟。
(二)针对目标,设计评价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设定是为了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或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或能做什么,而如何证明这些目标正被或已经达成就需要靠及时有效的评价来佐证了。有学者指出:“评价与教学同是‘寻求目标的教育活动之车’的两个轮子,学习评价绝不是‘考试+评分’。当我们从教育目标与教学的有机关联之中来把握的时候,学习评价就被赋予了‘教育功能’。”也正如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所言:“任何课堂教学质量最终都取决于该课堂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如何评价能够在课堂层面得到良好的运用,那么学习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一节课中如何安排、确定评价内容进而找准时机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这些不得不慎重考虑,以免让所谓的评价流于形式。
目标是评价的透视点,所以基于上文对《赤壁赋》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评价的内容指向首先应考虑两个目标内容(即借助工具书理解与梳理文中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通过诵读欣赏苏子笔下的赤壁美景,把握其情感变化,体悟其人生感悟),而后再根据教学流程将之细化为易于操作、更加具体的评价内容,从而增加评价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学习目标一: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梳理与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从这一目标表述来看,此目标不仅确定学生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方式途径,即借助相关工具书,还确定学习的内容,即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重点字词(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以及学习的效果,即了解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以及正确理解与梳理积累好相关内容。目标二:通过诵读欣赏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把握其情感变化,体悟其人生感悟。如果说第一个目标设计侧重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的话,那么这一目标可以说更多地指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二者都运于“过程与方法”中。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实现此学习目标的方法为诵读,学习的内容主要涉及文中的美景描写、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作者抒发的人生感悟。最后根据上述两个目标内容的细化,我们可将评价内容(即学习目标的具体分划)和方式确定如下:(1)学生是否利用相关工具书以及借助效果如何?主要采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评价方式;(2)学生是否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以及积累情况如何?对于这些积累的字词和特殊句式是否完全理解,不理解的有没有标注出?主要采取学生互查积累本、教师设问的评价方式。设问形式可以是填空题或选择题等;(3)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掌握情况如何?学生课前是否已经熟读课文了?断句是否正确?此评价任务可采取诊断性评价方式,如设置相关填空题呈现于课件中。也可以请个别同学试读,教师点评纠正后,学生再次表现性诵读的评价方式;(4)文中描写了哪些美景?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找出相关语句、段落并进行赏析?(5)文中从哪些字词或句子可看出作者的感情及其变化?(6)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慨与人生态度?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领会与赏析。后面三个评价任务可采取形成性和表现性评价,学生能否独立地找出相关语句、段落,学生在对相关语句的赏析中是否有所困难,领会得如何?赏析得恰当与否?等等。教师分别可对之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而后再让学生总结概括;(7)学生带着感情、带着理解齐诵本文。教师通过学生的情感变化与诵读表现粗略判定学习效果。
(三)基于目标与评价,组织教学
在确定好学习目标、设计好相应评价后,我们需要着手的就是具体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从“目标—评价—教学”一体化的设计,下面主要采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赤壁赋》的教学流程。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因而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也没有适用一切的教学模式,所以上表也只是预先的教学设计、潜在的教学布置,具体到课堂教学现场,还要随着学生学习状态以及现场生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改善。
三、余论
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与益处无需赘言,但也有局限性,有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如课标是否完美无瑕以及教师课标解读能力问题。课程标准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不断纠正的本文,不可能有完美无瑕的课标,同时学生也是发展着的活生生个体,教材也不是既定的、拿来就能使用的文本,因此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课标、看待学生、看待教材。此外教师存在着对课标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即使重视课标,教师是否具备正确解读课标的方法与能力,等等;还有课堂学习评价能动效用以及教师评价能力问题。如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原则及其实施方法、教师对动态的学习评价效果的真实了解与改善方式,等等;最后基于目标与评价的教学活动设计耗时耗力,本就不堪重负的教师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设计,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值得进一步去思考、探索,从而更好地修正、完善并将此种教学设计付诸行动中。
- End -
本文选自《教育导刊》 2016年02期,内容有删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往期精选 丨Editors' Choice
编辑丨杜春阳
审核|葛杰
图片丨网络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投稿邮箱:luntanzhongxue@126.com
以上是关于刘飞:一种将评价前置的语文教学设计模式——以《赤壁赋》教学设计为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基于java+ssm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学生评教)-计算机毕业设计
基于java Springboot实现课程评分系统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