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Node.js开发加密货币》
Posted 教链学堂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荐书 | 《Node.js开发加密货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即可打开链接。
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20多个章节:
第一部分:了解加密货币,共4章。详细讲述了加密货币的相关概念,用独特的技术视角,把加密货币的基本技术要素串联起来,同时在文中自然引导读者跳转阅读下面各个部分,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度。
第二部分:Node.js入门指南,共4章。详细介绍了Node.js入门知识,并通过一个具体项目,完成对Node.js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调查和描述,整个章节也是项目架构设计必备的调研和技术选型阶段,是本书第一个完整的实践范例。
第三部分:源码解读,共9章。从架构设计的角度,层层剖析区块链的设计原理,深刻解读相关概念和技术。从项目设计的角度谋篇,第9章,详细介绍了亿书白皮书的核心内容,明确了项目的需求,教会读者如何着手研究区块链产品;第10章,从项目入口程序出发,介绍了亿书项目的整体结构;第11-17章,分别介绍了P2P网络、加密解密、签名和多重签名、区块链、共识机制等区块链核心内容及其代码实现。
第四部分:开发实践,共12章。主要是对第二和第三部分的有益补充,把在这两个部分出现的技术难点抽取出来,集中介绍。仍然以亿书项目中涉及到的实际项目为主,包含多个完整独立的小项目。第18章,总结了aysnc的用法,解决了Node.js回调流程控制问题;第19章,介绍了命令行工具的开发(含开源实例);第20-21章,介绍了亿书官方网站的开发,对市面上的静态网站进行了总结,通过两个实例详细介绍了客户端的开发设计;第22章,详细介绍了加密解密技术;第23章,介绍了测试技术;第24-25章,介绍了部署方案;第26-27,介绍了时间戳、数据计算等更加细致的优化内容;第28-29章,主要介绍了函数式编程等编程方法论,帮助读者从更深层次写代码(含实例)。
第五部分:附录。汇总了区块链的相关概念、常见词汇的中英文对照,以及代码规范等其他内容。
我们来看一个示范章节:
一个精巧的p2p网络实现
前言
加密货币都是去中心化的应用,去中心化的基础就是P2P网络,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无可替代。当然,对于一个不开源的所谓私链(私有区块链),是否必要,尚无定论。
事实上,P2P网络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使用Node.js开发的P2P网络,确实值得围观。这一篇,我们就来看看Ebookcoin的点对点网络是如何实现的。
源码
peer.js: https://github.com/Ebookcoin/ebookcoin/blob/v0.1.3/modules/peer.js
transport.js: https://github.com/Ebookcoin/ebookcoin/blob/v0.1.3/modules/transport.js
router.js: https://github.com/Ebookcoin/ebookcoin/blob/v0.1.3/helpers/router.js
类图
流程图
解读
基于http的web应用,抓住路由的定义、设计与实现,是快速弄清业务逻辑的简单方法。目前,分析的是modules
文件夹下的各个模块文件,这些模块基本都是独立的Express微应用,在开发和设计上相互独立,各不冲突,逻辑清晰,这为学习分析,提供了便利。
1.路由扩展
前面,在入门部分,已经讲到对路由的分拆调用,这里是其简单实现。先看看helper/router.js
吧。
// 27行
var Router = function () {
var router = require('express').Router();
router.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Origin, X-Requested-With, Content-Type, Accept");
next();
});
router.map = map;
return router;
}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Express路由器Router
,并扩展了两个功能:
允许任何客户端调用。其实,就是设置了跨域请求,选项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设置为*
,自然任何IP和端口的节点都可以访问和被访问。
// 3行
function map(root, config) {
var router = this;
Object.keys(config).forEach(function (params) {
var route = params.split(" ");
if (route.length != 2 || ["post", "get", "put"].indexOf(route[0]) == -1) {
throw Error("wrong map config");
}
router[route[0]](route[1], function (req, res, next) {
root[config[params]]({"body": route[0] == "get" ? req.query : req.body}, function (err, response) {
if (err) {
res.json({"success": false, "error": err});
} else {
return res.json(extend({}, {"success": true}, response));
}
});
});
});
}
该方法,接受两个对象作为参数:
root: 定义了所要开放Api的逻辑函数;
config: 定义了路由和root定义的函数的对应关系。
其运行的结果,就相当于:
router.get('/peers', function(req, res, next){
root.getPeers(...);
})
这里关键的小技巧是,在js代码中,对象也是hash值,root.getPeers() 与 root'getPeers' 是一致的。不过后者可以用字符串变量代替,更加灵活,有点像ruby里的元编程。这是脚本语言的优势(简单的字符串拼接处理)。
扩展一下,在类似sails的框架(基于express)里,很多都是可以使用类似config.json
的文件直接配置的,包括路由。参考这个函数,很容易理解和实现。
2.节点路由
很轻松就能在peer.js
里找到上述map方法的使用:
// 3行
Router = require('../helpers/router.js')
// 25
privated.attachApi = function () {
var router = new Router();
router.use(function (req, res, next) {
if (modules) return next();
res.status(500).send({success: false, error: "Blockchain is loading"});
});
// 34行
router.map(shared, {
"get /": "getPeers",
"get /version": "version",
"get /get": "getPeer"
});
router.use(function (req, res) {
res.status(500).send({success: false, error: "API endpoint not found"});
});
// 44行
library.network.app.use('/api/peers', router);
library.network.app.use(function (err, req, res, next) {
if (!err) return next();
library.logger.error(req.url, err.toString());
res.status(500).send({success: false, error: err.toString()});
});
};
http://ip:port/api/peers/
http://ip:port/api/peers/version
http://ip:port/api/peers/get
当然,是不是可以直接这么调用,要看具体对应的函数是否还有其他的参数要求,比如:/api/peers/get
,按照restful的api设计原则,可以理解为是获得具体某个节点信息,那么总该给个id
之类的限定条件吧。看源码:
// 455行
library.scheme.validate(query,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ip_str: {
type: "string",
minLength: 1
},
port: {
type: "integer",
minimum: 0,
maximum: 65535
}
},
required: ['ip_str', 'port']
}, function (err) {
...
// 480行
privated.getByFilter({
...
});
});
这里,在具体运行过程中,library就是app.js
里传过来的scope
,该参数包含的scheme代表了一个z_schema
实例。
z_schema
是一个第三方组件,具体请看参考链接。该组件提供了json数据格式验证功能。上述代码的意思是:对请求参数query
进行验证,验证规则是:object类型,属性ip_str
要求长度不小于1的字符串,属性port
要求0~65535之间的整数,并且都不能空(必需)。
这就说明,我们应该这样请求http://ip:port/api/peers/get?ip_str=0.0.0.0&port=1234
,不然会返回错误信息。回头看看getPeers
方法的实现,没有required
字段,对应可以直接访问http://ip:port/api/peers/
。
3.节点保存
大多数应用,读数据相对简单,难在写数据。上面的代码,都是get
请求,可以查寻节点及其信息。我们自然会问,查询的信息从哪里来?初始的节点在哪里?节点变更了,怎么办?
(1)初始化节点
从现实角度考虑,在一个P2P网络中,一个孤立的节点,在没有其他任何节点信息的情况下,仅仅靠网络扫描去寻找其他节点,将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更别提高效和安全了。
因此,在运行软件之前,初始化一些节点供联网使用,是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这个在配置文件config.json
里,有直接体现:
// config.json 15行
"peers": {
"list": [],
"blackList": [],
"options": {
"timeout": 4000
}
},
...
list的数据格式为:
[
{
ip: 0.0.0.0,
port: 7000
},
...
]
当然,也可以在启动的时候,通过参数--peers 1.2.3.4:70001, 2.1.2.3:7002
提供(代码见app.js
47行)。
(2)写入节点
写入节点,就是持久化,或者保存到数据库,或者保存到某个文件。这里保存到sqlite3数据库里的peers
表了,代码如下:
// peer.js 347行
Peer.prototype.onBlockchainReady = function () {
async.eachSeries(library.config.peers.list, function (peer, cb) {
library.dbLite.query("INSERT OR IGNORE INTO peers(ip, port, state, sharePort) VALUES($ip, $port, $state, $sharePort)", {
ip: ip.toLong(peer.ip),
port: peer.port,
state: 2, //初始状态为2,都是健康的节点
sharePort: Number(true)
}, cb);
}, function (err) {
if (err) {
library.logger.error('onBlockchainReady', err);
}
privated.count(function (err, count) {
if (count) {
privated.updatePeerList(function (err) {
err && library.logger.error('updatePeerList', err);
// 364行
library.bus.message('peerReady');
})
library.logger.info('Peers ready, stored ' + count);
} else {
library.logger.warn('Peers list is empty');
}
});
});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当区块链(后面篇章分析)加载完毕的时候(触发事件),依次将配置的节点写入数据库,如果数据库已经存在相同的记录就忽略,然后更新节点列表,触发节点加载完毕事件。
这里对数据库Sqlite
的插入操作,插入语句是library.dbLite.query("INSERT OR IGNORE INTO peers
,有意思的是IGNORE
操作字符串,是sqlite3支持的(见参考),当数据库有相同记录的时候,该记录被忽略,继续往下执行。
执行成功,就会调用library.bus.message('peerReady')
,进而触发peerReady
事件。该事件的功能就是:
(3)更新节点
事件onPeerReady
函数,如下:
// peer.js 374行
Peer.prototype.onPeerReady = function () {
setImmediate(function nextUpdatePeerList() {
privated.updatePeerList(function (err) {
err && library.logger.error('updatePeerList timer', err);
setTimeout(nextUpdatePeerList, 60 * 1000);
})
});
setImmediate(function nextBanManager() {
privated.banManager(function (err) {
err && library.logger.error('banManager timer', err);
setTimeout(nextBanManager, 65 * 1000)
});
});
}
两个setImmediate
函数的调用,一个循环更新节点列表,一个循环更新节点状态。
第一个循环调用
看看第一个循环调用的函数updatePeerList
,
privated.updatePeerList = function (cb) {
// 53行
modules.transport.getFromRandomPeer({
api: '/list',
method: 'GET'
}, function (err, data) {
...
library.scheme.validate(data.body, {
...
// 124行
self.update(peer, cb);
});
}, cb);
});
});
};
看53行,我们知道,程序通过transport
模块的.getFromRandomPeer
方法,逐个随机的验证节点信息,并将其做删除和更新处理。如此一来,各种调用关系更加清晰,看流程图更加直观。.getFromRandomPeer
的代码:
// transport.js 474行
Transport.prototype.getFromRandomPeer = function (config, options, cb) {
...
// 481行
async.retry(20, function (cb) {
modules.peer.list(config, function (err, peers) {
if (!err && peers.length) {
var peer = peers[0];
// 485行
self.getFromPeer(peer, options, cb);
} else {
return cb(err || "No peers in db");
}
});
...
};
代码很简单,重要的是理解async.retry
的用法(下篇技术分享,详细学习),该方法就是要重复调用第一个task函数20次,有正确返回结果就传给回调函数。这里,只要查到一个节点,就会传给485行的getFromPeer
函数,该函数是检验处理现存节点的核心函数,代码如下:
// transport.js 500行
Transport.prototype.getFromPeer = function (peer, options, cb) {
...
var req = {
// 519行: 获得节点地址
url: 'http://' + ip.fromLong(peer.ip) + ':' + peer.port + url,
...
};
// 532行: 使用`request`组件发送请求
return request(req, function (err, response, body) {
if (err || response.statusCode != 200) {
...
if (peer) {
if (err && (err.code == "ETIMEDOUT" || err.code == "ESOCKETTIMEDOUT" || err.code == "ECONNREFUSED")) {
// 542行: 对于无法请求的,自然要删除
modules.peer.remove(peer.ip, peer.port, function (err) {
...
});
} else {
if (!options.not_ban) {
// 549行: 对于状态码不是200的,比如304等禁止状态,就要更改其状态
modules.peer.state(peer.ip, peer.port, 0, 600, function (err) {
...
});
}
}
}
cb && cb(err || ('request status code' + response.statusCode));
return;
}
...
if (port > 0 && port <= 65535 && response.headers['version'] == library.config.version) {
// 595行: 一切问题都不存在
modules.peer.update({
ip: peer.ip,
port: port,
state: 2, // 598行: 看来健康的节点状态为2
...
});
}
这里最重要的是532行,request
第三方组件的使用,请看参考链接。官方说request
为简单的http客户端,功能足够强大,可以模拟浏览器访问信息,经常被用来做测试。
第二个循环调用
第二个循环调用的函数很简单,就是循环更改state
和clock
字段,主要是将禁止的状态state=0
,修改为1
,如下:
// 142行
privated.banManager = function (cb) {
library.dbLite.query("UPDATE peers SET state = 1, clock = null where (state = 0 and clock - $now < 0)", {now: Date.now()}, cb);
}
综上,整个P2P网络的读写和更新都已经清楚,回头再看活动图和类图,就更加明朗了。
最后,补充一下数据库里,节点表格peers
的字段信息:id,ip,port,state,os,sharePort,version,clock
总结
本篇,重点阅读了peer.js
文件,学习了一个使用Node.js开发的P2P网络架构,其特点是:
产品提供初始节点列表,保障了初始化节点快速完成,不至于成为孤立节点;
节点具备跨域访问能力,任何节点之间都可以自由访问;
节点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定期查询和更新死掉的节点,保障网络始终畅通;
一旦达到一定的节点数量,就会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不死网络
。搭建在这种网络上的服务,会充满怎样的诱惑?加密货币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这加起来不足千行的代码,可以给我们足够多的遐想空间。
这部分代码,涉及到dblite,request,z_schema
等第三方组件,以及Ebookcoin自行实现的事件处理方法library.bus
(在app.js
文件的行),都很简单,不再分享或赘述,请自行查阅。本篇涉及的代码中,关于回调的设计很多,值得总结和研究。async
组件,被反复使用,有必须汇总一下,请关注后续的技术分享。
参考
z_schema组件: https://github.com/Ebookcoin/z_schema
dblite组件: https://github.com/Ebookcoin/dblite
request组件: http://github.com/request/request
SQL As Understood By SQLite: https://www.sqlite.org/lang_conflict.html
以上是关于荐书 | 《Node.js开发加密货币》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