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原理和设计
Posted 首席数据工程师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HBase原理和设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
Master群:Master主要是做一些管理操作,如:region的分配,手动管理操作下发等等,一般数据的读写操作并不需要经过Master集群,所以Master一般不需要很高的配置即可。
RegionServer群:RegionServer群是真正数据存储的地方,每个RegionServer由若干个region组成,而一个region维护了一定区间rowkey值的数据,整个结构如下图:
上图中,Zookeeper(简称ZK)是一个集群,通常有奇数个ZK服务组成。Master为了服务可用性,也建议部署成集群方式,因为Master是整个管理操作的发起者,如果Master一旦发生意外停机,整个集群将会无法进行管理操作,所以Master也必须有多个,当然多个Master也有主从之分,如何区分哪个是主,哪个是从?关键看哪个Master能竞争到ZK上对应Master目录下的锁,持有该目录锁的Master为主Master,其他从Master轮询竞争该锁,所以一旦主Master发生意外停机,从Master很快会因为竞争到Master文件夹上的锁而接管服务。
RS是处理数据的主要场所,那么在RS内部的数据是怎么分布的?其实RS本身只是一个容器,其定义了一些功能线程,比如:数据合并线程(compact thread)、storeFile分割线程(split thread)等等。容器中的主要对象就是region,region是一个表根据自身rowkey范围划分的一部分,一个表可以被划分成若干部分,也就是若干个region,region可以根据rowkey范围不同而被分布在不同的RS上(当然也可以在同一个RS上,但不建议这么做)。一个RS上可以包含多个表的region,也可以只包含一个表的部分region,RS和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列簇。对HBase有一些了解的人,或多或少听说过:HBase是一个列式存储的数据库,而这个列式存储中的列,其实是区别于一般数据库的列,这里的列的概念,就是列簇,列簇,顾名思义就是很多列的集合,而在数据存储上来讲,不同列簇的数据,一定是分开存储的,即使是在同一个region内部,不同的列簇也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般我们定义列簇的时候,通常会把类似的数据放入同一个列簇,不同的列簇分开存储,有利于数据的压缩,并且HBase本身支持多种压缩方式。
原理
前面介绍了HBase的一般架构,我们知道了HBase有ZK、Master和RS等组成,本节我们来介绍下HBase的基本原理,从数据访问、RS路由到RS内部缓存、数据存储和刷写再到region的合并和拆分等等功能。
RS定位过程
同样,-ROOT-表中保存的是.META.的信息,通过访问.META.表来获取具体的RS。
既然ZK中能保存-ROOT-信息,那么为什么不把.META.信息直接保存在ZK中,而需要通过-ROOT-表来定位?
RegionServer数据操作过程
HLog
HLog写入
HLog是HBase实现WAL方式产生的日志信息,其内部是一个简单的顺序日志,每个RS上的region都共享一个HLog,所有对于该RS上的region数据写入都被记录到该HLog中。HLog的主要作用就是在RS出现意外崩溃的时候,可以尽量多的恢复数据,这里说是尽量多,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客户端为了提高性能,会把HLog的auto flush关掉,这样HLog日志的落盘全靠操作系统保证,如果出现意外崩溃,短时间内没有被fsync的日志会被丢失。
HLog过期
HLog的大量写入会造成HLog占用存储空间会越来越大,HBase通过HLog过期的方式进行HLog的清理,每个RS内部都有一个HLog监控线程在运行,其周期可以通过hbase.master.cleaner.interval进行配置。
HLog在数据从memstore flush到底层存储上后,说明该段HLog已经不再被需要,就会被移动到.oldlogs这个目录下,HLog监控线程监控该目录下的HLog,当该文件夹下的HLog达到hbase.master.logcleaner.ttl设置的过期条件后,监控线程立即删除过期的HLog。
Memstore
数据存储
memstore是region内部缓存,其大小通过HBase参数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进行配置。RS在写完HLog以后,数据写入的下一个目标就是region的memstore,memstore在HBase内部通过LSM-tree结构组织,所以能够合并大量对于相同rowkey上的更新操作。
正是由于memstore的存在,HBase的数据写入都是异步的,而且性能非常不错,写入到memstore后,该次写入请求就可以被返回,HBase即认为该次数据写入成功。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写入到memstore中的数据都是预先按照rowkey的值进行排序的,这样有利于后续数据查找。
数据刷盘
memstore中的数据在一定条件下会进行刷写操作,使数据持久化到相应的存储设备上,触发memstore刷盘的操作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下图:
Memstore刷写流程
以上1,2,3都可以触发memstore的flush操作,但是实现的方式不同:
通过全局内存控制,触发memstore刷盘操作。memstore整体内存占用上限通过参数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imit进行设置,当然在达到上限后,memstore的刷写也不是一直进行,在内存下降到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lowerLimit配置的值后,即停止memstore的刷盘操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长时间的memstore刷盘,会影响整体的性能。
在该种情况下,RS中所有region的memstore内存占用都没达到刷盘条件,但整体的内存消耗已经到一个非常危险的范围,如果持续下去,很有可能造成RS的OOM,这个时候,需要进行memstore的刷盘,从而释放内存。
手动触发memstore刷盘操作
HBase提供API接口,运行通过外部调用进行memstore的刷盘
memstore上限触发数据刷盘
前面提到memstore的大小通过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进行设置,当region中memstore的数据量达到该值时,会自动触发memstore的刷盘操作。
刷盘影响
memstore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触发数据刷盘,那么整个数据在刷盘过程中,对region的数据写入等有什么影响?memstore的数据刷盘,对region的直接影响就是:在数据刷盘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内,该region上的访问都是被拒绝的,这里主要是因为在数据刷盘结束时,RS会对改region做一个snapshot,同时HLog做一个checkpoint操作,通知ZK哪些HLog可以被移到.oldlogs下。从前面图上也可以看到,在memstore写盘开始,相应region会被加上UpdateLock锁,写盘结束后该锁被释放。
StoreFile
memstore在触发刷盘操作后会被写入底层存储,每次memstore的刷盘就会相应生成一个存储文件HFile,storeFile即HFile在HBase层的轻量级分装。数据量的持续写入,造成memstore的频繁flush,每次flush都会产生一个HFile,这样底层存储设备上的HFile文件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不管是HDFS还是Linux下常用的文件系统如Ext4、XFS等,对小而多的文件上的管理都没有大文件来的有效,比如小文件打开需要消耗更多的文件句柄;在大量小文件中进行指定rowkey数据的查询性能没有在少量大文件中查询来的快等等。
Compact
大量HFile的产生,会消耗更多的文件句柄,同时会造成RS在数据查询等的效率大幅度下降,HBase为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compact操作,RS通过compact把大量小的HFile进行文件合并,生成大的HFile文件。
RS上的compact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即:minor compact和major compact。
Minor Compact
minor compact又叫small compact,在RS运行过程中会频繁进行,主要通过参数hbase.hstore.compactionThreshold进行控制,该参数配置了HFile数量在满足该值时,进行minor compact,minor compact只选取region下部分HFile进行compact操作,并且选取的HFile大小不能超过hbase.hregion.max.filesize参数设置。
Major Compact
相反major compact也被称之为large compact,major compact会对整个region下相同列簇的所有HFile进行compact,也就是说major compact结束后,同一个列簇下的HFile会被合并成一个。major compact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对底层I/O的压力相对较大。
major compact除了合并HFile外,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清理过期或者被删除的数据。前面提到过,HBase的delete操作也是通过append的方式写入,一旦某些数据在HBase内部被删除了,在内部只是被简单标记为删除,真正在存储层面没有进行数据清理,只有通过major compact对HFile进行重组时,被标记为删除的数据才能被真正的清理。
compact操作都有特定的线程进行,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RS上数据写入的性能,当然也有例外:在compact操作速度跟不上region中HFile增长速度时,为了安全考虑,RS会在HFile达到一定数量时,对写入进行锁定操作,直到HFile通过compact降到一定的范围内才释放锁。
Split
compact将多个HFile合并单个HFile文件,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写入,单个HFile也会越来越大,大量小的HFile会影响数据查询性能,大的HFile也会,HFile越大,相对的在HFile中搜索的指定rowkey的数据花的时间也就越长,HBase同样提供了region的split方案来解决大的HFile造成数据查询时间过长问题。
一个较大的region通过split操作,会生成两个小的region,称之为Daughter,一般Daughter中的数据是根据rowkey的之间点进行切分的,region的split过程大致如下图:
region split流程
region先更改ZK中该region的状态为SPLITING。
Master检测到region状态改变。
region会在存储目录下新建.split文件夹用于保存split后的daughter region信息。
Parent region关闭数据写入并触发flush操作,保证所有写入Parent region的数据都能持久化。
在.split文件夹下新建两个region,称之为daughter A、daughter B。
Daughter A、Daughter B拷贝到HBase根目录下,形成两个新的region。
Parent region通知修改.META.表后下线,不再提供服务。
Daughter A、Daughter B上线,开始向外提供服务。
如果开启了balance_switch服务,split后的region将会被重新分布。
上面1 ~ 9就是region split的整个过程,split过程非常快,速度基本会在秒级内,那么在这么快的时间内,region中的数据怎么被重新组织的?
其实,split只是简单的把region从逻辑上划分成两个,并没有涉及到底层数据的重组,split完成后,Parent region并没有被销毁,只是被做下线处理,不再对外部提供服务。而新产生的region Daughter A和Daughter B,内部的数据只是简单的到Parent region数据的索引,Parent region数据的清理在Daughter A和Daughter B进行major compact以后,发现已经没有到其内部数据的索引后,Parent region才会被真正的清理。
HBase设计
HBase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其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内部表的设计和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
Rowkey设计
rowkey是HBase实现分布式的基础,HBase通过rowkey范围划分不同的region,分布式系统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任何时候,系统的访问都不要出现明显的热点现象,所以rowkey的设计至关重要,一般我们建议rowkey的开始部分以hash或者MD5进行散列,尽量做到rowkey的头部是均匀分布的。禁止采用时间、用户id等明显有分段现象的标志直接当作rowkey来使用。
列簇设计
HBase的表设计时,根据不同需求有不同选择,需要做在线查询的数据表,尽量不要设计多个列簇,我们知道,不同的列簇在存储上是被分开的,多列簇设计会造成在数据查询的时候读取更多的文件,从而消耗更多的I/O。
TTL设计
选择合适的数据过期时间也是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点,HBase中允许列簇定义数据过期时间,数据一旦超过过期时间,可以被major compact进行清理。大量无用历史数据的残余,会造成region体积增大,影响查询效率。
Region设计
一般地,region不宜设计成很大,除非应用对阶段性性能要求很多,但是在将来运行一段时间可以接受停服处理。region过大会导致major compact调用的周期变长,而单次major compact的时间也相应变长。major compact对底层I/O会造成压力,长时间的compact操作可能会影响数据的flush,compact的周期变长会导致许多删除或者过期的数据不能被及时清理,对数据的读取速度等都有影响。
相反,小的region意味着major compact会相对频繁,但是由于region比较小,major compact的相对时间较快,而且相对较多的major compact操作,会加速过期数据的清理。
当然,小region的设计意味着更多的region split风险,region容量过小,在数据量达到上限后,region需要进行split来拆分,其实split操作在整个HBase运行过程中,是被不怎么希望出现的,因为一旦发生split,涉及到数据的重组,region的再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尽量避免region的运行过程中发生split。
HBase可以通过在表创建的时候进行region的预分配来解决运行过程中region的split产生,在表设计的时候,预先分配足够多的region数,在region达到上限前,至少有部分数据会过期,通过major compact进行清理后, region的数据量始终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region数量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内存上的限制,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每个region都有memstore,memstore的数量与region数量和region下列簇的数量成正比,一个RS下memstore内存消耗:
Memory = memstore大小 * region数量 * 列簇数量
如果不进行前期数据量估算和region的预分配,通过不断的split产生新的region,容易导致因为内存不足而出现OOM现象。
以上是关于HBase原理和设计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