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LTE负载均衡技术策略
Posted 前景理论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华为LTE负载均衡技术策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LTE用户数的快速发展,以及不限流量卡的推广,部分小区的用户数或PRB利用率已接近容量极限,越来越多的小区配置了双载波,那么如何平衡同覆盖或存在重叠覆盖区域的小区间的负载就成为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移动性负载均衡功能(Mobility Load Balancing,简称为负载均衡MLB)是指eNodeB判断小区的负载状态,当小区处于高负载状态时,将负载高小区中部分UE转移到负载低的小区,平衡异频或异系统之间的负载。
1、触发模式选择
触发模式分为PRB利用率触发、同步态用户数触发、空闲态UE预均衡(无需触发)三种方式,因目前用户业务类型多为小业务类型,小区更多出现用户数多但PRB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所以现网小区推荐采用基于同步态用户数模式。或空闲态UE预均衡(无需触发)。
2、转移用户类型选择
转移用户类型分为同步态用户与空闲态用户,其中同步态用户是指正处于业务连接下的用户,其对应转移的方式为通过异频切换至目标小区;空闲态用户是指UE无数传持续一个周期(UE不活动定时器)后基站主动释放该UE,释放原因值是UE不激活,这类释放形态在现网里广泛存在,这部分UE由于MLB转移到邻区后,后续发起的业务所需资源将在邻区内获得,间接的将这部分负载转移至邻区。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推荐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下将针对异频同步态用户数均衡(转移连接态用户)、异频同步态用户数均衡(转移空闲态用户)与异频空闲态UE预均衡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3、异频同步态用户数均衡(转移连接态用户)
该技术采用基于同步态用户数触发,且转移连接态用户的方式。
优点:因该技术转移业务态的用户,均衡效果明显,且因无需等待,达到效果的时间短。
缺点:因该技术需UE进行异频测量且异频切换,必然影响单个用户感知;且产生额外的异频切换,也就增加了空口信令负荷。
4、异频同步态用户数均衡(转移空闲态用户)
该技术采用基于同步态用户数触发,且转移空闲态用户的方式。
优点:该方式在用户从连接态转至空闲态时生效,对用户的感知无影响,且不会额外增加系统的切换次数,规避了转移连接态用户方式的缺点。
缺点:该方式需有用户从连接态转至空闲态时生效,用户一直保持业务状态,无法生效,达到效果耗时长。
5、异频空闲态UE预均衡
该方式与先前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无需触发,基站周期性地评估站内各频点对应的用户数比例,自适应地调整释放到各频点的UE,其转移的用户也是空闲态的用户。
优点:该方式可以设置根据需求释放比例,如D1、D2频率两个小区的用户数分布为2:8,这个功能是前两种不具备的。
缺点:该方式无需触发,转移用户的功能一直开启,在小区属于轻载的情况就不让部分UE驻留在最佳小区,但推荐使用在双载波同覆盖小区,可以认为对用户感知的影响很小。
根据先前试验,目前建议使用在配置双载波的小区(D1/D2、或E1/E2),针对于D+F双层组网小区,因为D频段与F频段的覆盖能力相差较大,如开启MLB均衡方式,容易导致乒乓切换,如图4所示,暂不推荐开启MLB方式。
开启MLB可以有效解决双载波小区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在高校、车站等因日常业务量大开启双载波的小区、演唱会保障的业务量分配场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参数的设置,避免因MLB与基于覆盖的切换、重选导致的乒乓效应。
1、异频同步态用户数均衡(转移空闲态用户)
目前现网未开启,建议所有配置了双载波的小区开启,根据实际用户数设置触发门限。
2、异频同步态用户数均衡(转移同步态用户)
目前现网已开启,建议关闭,在大话务保障期间,且当转移空闲态用户均衡效果不好时,再开启转移连接态用户均衡。
3、异频空闲态UE预均衡
目前现网尚未开启,建议用户较多的双载波基站开启,如营业厅、办公楼与车站开启,选择自适应比例方式,用户数比例设置为50%或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全套
教材
点赞加鸡腿!
以上是关于华为LTE负载均衡技术策略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