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Hadoop HDFS,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Posted ItStar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深入理解Hadoop HDFS,看这篇文章就够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HDF是遥感应用中一种常见的数据格式,因为其高度结构化的特点,很多人被Hadoop怎样处理HDF文件这个问题困扰。在网上百度了各种方法,都不太理想,方法偏复杂且要对HDF的数据格式有较深的理解,实现起来太不流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独辟蹊径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全面理解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首先从深刻认识HDFS开始。
1. 介绍
在现代的企业环境中,单机容量往往无法存储大量数据,需要跨机器存储。统一管理分布在集群上的文件系统称为分布式文件系统。而一旦在系统中,引入网络,就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所有网络编程的复杂性,例如挑战之一是如果保证在节点不可用的时候数据不丢失。
传统的网络文件系统(NFS)虽然也称为分布式文件系统,但是其存在一些限制。由于NFS中,文件是存储在单机上,因此无法提供可靠性保证,当很多客户端同时访问NFS Server时,很容易造成服务器压力,造成性能瓶颈。另外如果要对NFS中的文件进行操作,需要首先同步到本地,这些修改在同步到服务端之前,其他客户端是不可见的。某种程度上,NFS不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系统,虽然它的文件的确放在远端(单一)的服务器上面。
从NFS的协议栈可以看到,它事实上是一种VFS(操作系统对文件的一种抽象)实现。
HDFS,是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的简称,是Hadoop抽象文件系统的一种实现。Hadoop抽象文件系统可以与本地系统、Amazon S3等集成,甚至可以通过Web协议(webhsfs)来操作。HDFS的文件分布在集群机器上,同时提供副本进行容错及可靠性保证。例如客户端写入读取文件的直接操作都是分布在集群各个机器上的,没有单点性能压力。
2. HDFS设计原则
HDFS设计之初就非常明确其应用场景,适用与什么类型的应用,不适用什么应用,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导原则。
2.1 设计目标
存储非常大的文件:这里非常大指的是几百M、G、或者TB级别。实际应用中已有很多集群存储的数据达到PB级别。根据Hadoop官网,Yahoo!的Hadoop集群约有10万颗CPU,运行在4万个机器节点上。更多世界上的Hadoop集群使用情况,参考Hadoop官网.
采用流式的数据访问方式: HDFS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最有效的数据处理模式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数据集经常从数据源生成或者拷贝一次,然后在其上做很多分析工作
分析工作经常读取其中的大部分数据,即使不是全部。 因此读取整个数据集所需时间比读取第一条记录的延时更重要。
运行于商业硬件上: Hadoop不需要特别贵的、reliable的(可靠的)机器,可运行于普通商用机器(可以从多家供应商采购) ,商用机器不代表低端机器。在集群中(尤其是大的集群),节点失败率是比较高的HDFS的目标是确保集群在节点失败的时候不会让用户感觉到明显的中断。
2.2 HDFS不适合的应用类型
有些场景不适合使用HDFS来存储数据。下面列举几个:
1) 低延时的数据访问
对延时要求在毫秒级别的应用,不适合采用HDFS。HDFS是为高吞吐数据传输设计的,因此可能牺牲延时HBase更适合低延时的数据访问。
2)大量小文件
文件的元数据(如目录结构,文件block的节点列表,block-node mapping)保存在NameNode的内存中, 整个文件系统的文件数量会受限于NameNode的内存大小。
经验而言,一个文件/目录/文件块一般占有150字节的元数据内存空间。如果有100万个文件,每个文件占用1个文件块,则需要大约300M的内存。因此十亿级别的文件数量在现有商用机器上难以支持。
3)多方读写,需要任意的文件修改
HDFS采用追加(append-only)的方式写入数据。不支持文件任意offset的修改。不支持多个写入器(writer)。
3. HDFS核心概念
3.1 Blocks
物理磁盘中有块的概念,磁盘的物理Block是磁盘操作最小的单元,读写操作均以Block为最小单元,一般为512 Byte。文件系统在物理Block之上抽象了另一层概念,文件系统Block物理磁盘Block的整数倍。通常为几KB。Hadoop提供的df、fsck这类运维工具都是在文件系统的Block级别上进行操作。
HDFS的Block块比一般单机文件系统大得多,默认为128M。HDFS的文件被拆分成block-sized的chunk,chunk作为独立单元存储。比Block小的文件不会占用整个Block,只会占据实际大小。例如, 如果一个文件大小为1M,则在HDFS中只会占用1M的空间,而不是128M。
HDFS的Block为什么这么大?
是为了最小化查找(seek)时间,控制定位文件与传输文件所用的时间比例。假设定位到Block所需的时间为10ms,磁盘传输速度为100M/s。如果要将定位到Block所用时间占传输时间的比例控制1%,则Block大小需要约100M。
但是如果Block设置过大,在MapReduce任务中,Map或者Reduce任务的个数 如果小于集群机器数量,会使得作业运行效率很低。
Block抽象的好处
block的拆分使得单个文件大小可以大于整个磁盘的容量,构成文件的Block可以分布在整个集群, 理论上,单个文件可以占据集群中所有机器的磁盘。
Block的抽象也简化了存储系统,对于Block,无需关注其权限,所有者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在文件级别上进行控制)。
Block作为容错和高可用机制中的副本单元,即以Block为单位进行复制。
3.2 Namenode & Datanode
整个HDFS集群由Namenode和Datanode构成master-worker(主从)模式。Namenode负责构建命名空间,管理文件的元数据等,而Datanode负责实际存储数据,负责读写工作。
Namenode
Namenode存放文件系统树及所有文件、目录的元数据。元数据持久化为2种形式:
namespcae image
edit log
但是持久化数据中不包括Block所在的节点列表,及文件的Block分布在集群中的哪些节点上,这些信息是在系统重启的时候重新构建(通过Datanode汇报的Block信息)。
在HDFS中,Namenode可能成为集群的单点故障,Namenode不可用时,整个文件系统是不可用的。HDFS针对单点故障提供了2种解决机制:
1)备份持久化元数据
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同时写到多个文件系统, 例如同时将元数据写到本地文件系统及NFS。这些备份操作都是同步的、原子的。
2)Secondary Namenode
Secondary节点定期合并主Namenode的namespace image和edit log, 避免edit log过大,通过创建检查点checkpoint来合并。它会维护一个合并后的namespace image副本, 可用于在Namenode完全崩溃时恢复数据。下图为Secondary Namenode的管理界面:
Secondary Namenode通常运行在另一台机器,因为合并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CPU和内存。其数据落后于Namenode,因此当Namenode完全崩溃时,会出现数据丢失。 通常做法是拷贝NFS中的备份元数据到Second,将其作为新的主Namenode。
在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性)中可以运行一个Hot Standby,作为热备份,在Active Namenode故障之后,替代原有Namenode成为Active Namenode。
Datanode
数据节点负责存储和提取Block,读写请求可能来自namenode,也可能直接来自客户端。数据节点周期性向Namenode汇报自己节点上所存储的Block相关信息。
3.3 Block Caching
DataNode通常直接从磁盘读取数据,但是频繁使用的Block可以在内存中缓存。默认情况下,一个Block只有一个数据节点会缓存。但是可以针对每个文件可以个性化配置。
作业调度器可以利用缓存提升性能,例如MapReduce可以把任务运行在有Block缓存的节点上。
用户或者应用可以向NameNode发送缓存指令(缓存哪个文件,缓存多久), 缓存池的概念用于管理一组缓存的权限和资源。
3.4 HDFS Federation
我们知道NameNode的内存会制约文件数量,HDFS Federation提供了一种横向扩展NameNode的方式。在Federation模式中,每个NameNode管理命名空间的一部分,例如一个NameNode管理/user目录下的文件, 另一个NameNode管理/share目录下的文件。
每个NameNode管理一个namespace volumn,所有volumn构成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每个NameNode同时维护一个Block Pool,保存Block的节点映射等信息。各NameNode之间是独立的,一个节点的失败不会导致其他节点管理的文件不可用。
客户端使用mount table将文件路径映射到NameNode。mount table是在Namenode群组之上封装了一层,这一层也是一个Hadoop文件系统的实现,通过viewfs:协议访问。
3.5 HDFS 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性)
在HDFS集群中,NameNode依然是单点故障(SPOF: Single Point Of Failure)。元数据同时写到多个文件系统以及Second NameNode定期checkpoint有利于保护数据丢失,但是并不能提高可用性。
这是因为NameNode是唯一一个对文件元数据和file-block映射负责的地方, 当它挂了之后,包括MapReduce在内的作业都无法进行读写。
当NameNode故障时,常规的做法是使用元数据备份重新启动一个NameNode。元数据备份可能来源于:
多文件系统写入中的备份
Second NameNode的检查点文件
启动新的Namenode之后,需要重新配置客户端和DataNode的NameNode信息。另外重启耗时一般比较久,稍具规模的集群重启经常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造成重启耗时的原因大致有:
1) 元数据镜像文件载入到内存耗时较长。
2) 需要重放edit log
3) 需要收到来自DataNode的状态报告并且满足条件后才能离开安全模式提供写服务。
Hadoop的HA方案
采用HA的HDFS集群配置两个NameNode,分别处于Active和Standby状态。当Active NameNode故障之后,Standby接过责任继续提供服务,用户没有明显的中断感觉。一般耗时在几十秒到数分钟。
HA涉及到的主要实现逻辑有
1) 主备需共享edit log存储。
主NameNode和待命的NameNode共享一份edit log,当主备切换时,Standby通过回放edit log同步数据。
共享存储通常有2种选择
NFS:传统的网络文件系统
QJM:quorum journal manager
QJM是专门为HDFS的HA实现而设计的,用来提供高可用的edit log。QJM运行一组journal node,edit log必须写到大部分的journal nodes。通常使用3个节点,因此允许一个节点失败,类似ZooKeeper。注意QJM没有使用ZK,虽然HDFS HA的确使用了ZK来选举主Namenode。一般推荐使用QJM。
2)DataNode需要同时往主备发送Block Report
因为Block映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不是在磁盘上),为了在Active NameNode挂掉之后,新的NameNode能够快速启动,不需要等待来自Datanode的Block Report,DataNode需要同时向主备两个NameNode发送Block Report。
3)客户端需要配置failover模式(失效备援模式,对用户透明)
4)Standby替代Secondary NameNode
如果没有启用HA,HDFS独立运行一个守护进程作为Secondary Namenode。定期checkpoint,合并镜像文件和edit日志。
如果当主Namenode失败时,备份Namenode正在关机(停止 Standby),运维人员依然可以从头启动备份Namenode,这样比没有HA的时候更省事,算是一种改进,因为重启整个过程已经标准化到Hadoop内部,无需运维进行复杂的切换操作。
NameNode的切换通过代failover controller来实现。failover controller有多种实现,默认实现使用ZooKeeper来保证只有一个Namenode处于active状态。
每个Namenode运行一个轻量级的failover controller进程,该进程使用简单的心跳机制来监控Namenode的存活状态并在Namenode失败时触发failover。Failover可以由运维手动触发,例如在日常维护中需要切换主Namenode,这种情况graceful(优雅的) failover,非手动触发的failover称为ungraceful failover。
在ungraceful failover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确定失败(被判定为失败)的节点是否停止运行,也就是说触发failover后,之前的主Namenode可能还在运行。QJM一次只允许一个Namenode写edit log,但是之前的主Namenode仍然可以接受读请求。Hadoop使用fencing来杀掉之前的Namenode。Fencing通过收回之前Namenode对共享的edit log的访问权限、关闭其网络端口使得原有的Namenode不能再继续接受服务请求。使用STONITH技术也可以将之前的主Namenode关机。
最后,HA方案中Namenode的切换对客户端来说是不可见的,前面已经介绍过,主要通过客户端库来完成。
4. 命令行接口
HDFS提供了各种交互方式,例如通过Java API、HTTP、shell命令行的。命令行的交互主要通过hadoop fs来操作。例如:
hadoop fs -copyFromLocal // 从本地复制文件到HDFS
hadoop fs mkdir // 创建目录
hadoop fs -ls // 列出文件列表
Hadoop中,文件和目录的权限类似于POSIX模型,包括读、写、执行3种权限:
读权限(r):用于读取文件或者列出目录中的内容
写权限(w):对于文件,就是文件的写权限。目录的写权限指在
该目录下创建或者删除文件(目录)的权限。
执行权限(x):文件没有所谓的执行权限,被忽略。对于目录,执行权限用于访问器目录下的内容。
每个文件或目录都有owner,group,mode三个属性,owner指文件的所有者,group为权限组。mode
由所有者权限、文件所属的组中组员的权限、非所有者非组员的权限组成。下图表示其所有者root拥有读写权限,supergroup组的组员有读权限,其他人有读权限。
文件权限是否开启通过dfs.permissions.enabled属性来控制,这个属性默认为false,没有打开安全限制,因此不会对客户端做授权校验,如果开启安全限制,会对操作文件的用户做权限校验。特殊用户superuser是Namenode进程的标识,不会针对该用户做权限校验。
最后看一下ls命令的执行结果:
这个返回结果类似于Unix系统下的ls命令,第一栏为文件的mode,d表示目录,紧接着3种权限9位。 第二栏是指文件的副本数,这个数量通过dfs.replication
配置,目录则使用-表示没有副本一说。其他诸如所有者、组、更新时间、文件大小跟Unix系统中的ls命令一致。
如果需要查看集群状态或者浏览文件目录,可以访问Namenode暴露的Http Server查看集群信息,一般在namenode所在机器的50070端口。
5. Hadoop文件系统
前面Hadoop的文件系统概念是抽象的,HDFS只是其中的一种实现。Hadoop提供的实现如下图:
简单介绍一下,Local是对本地文件系统的抽象,hdfs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两种web形式(webhdfs,swebhdfs)的实现通过HTTP提供文件操作接口。har是Hadoop体系下的压缩文件,当文件很多的时候可以压缩成一个大文件,可以有效减少元数据的数量。viewfs就是我们前面介绍HDFS Federation张提到的,用来在客户端屏蔽多个Namenode的底层细节。ftp顾名思义,就是使用ftp协议来实现,对文件的操作转化为ftp协议。s3a是对Amazon云服务提供的存储系统的实现,azure则是微软的云服务平台实现。
前面我们提到了使用命令行跟HDFS交互,事实上还有很多方式来操作文件系统。例如Java应用程序可以使用org.apache.hadoop.fs.FileSystem来操作,其他形式的操作也都是基于FileSystem进行封装。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下HTTP的交互方式。
WebHDFS和SWebHDFS协议将文件系统暴露HTTP操作,这种交互方式比原生的Java客户端慢,不适合操作大文件。通过HTTP,有2种访问方式,直接访问和通过代理访问
直接访问
直接访问的示意图如下:
Namenode和Datanode默认打开了嵌入式web server,即dfs.webhdfs.enabled默认为true。webhdfs通过这些服务器来交互。元数据的操作通过namenode完成,文件的读写首先发到namenode,然后重定向到datanode读取(写入)实际的数据流。
通过HDFS代理
采用代理的示意图如上所示。 使用代理的好处是可以通过代理实现负载均衡或者对带宽进行限制,或者防火墙设置。代理通过HTTP或者HTTPS暴露为WebHDFS,对应为webhdfs和swebhdfs URL Schema。
代理作为独立的守护进程,独立于namenode和datanode,使用httpfs.sh脚本,默认运行在14000端口
除了FileSystem直接操作,命令行,HTTTP外,还有C语言API,NFS,FUSER等方式,这里不做过多介绍。
6. Java接口
实际的应用中,对HDFS的大多数操作还是通过FileSystem来操作,这部分重点介绍一下相关的接口,主要关注HDFS的实现类DistributedFileSystem及相关类。
6.1 读操作
可以使用URL来读取数据,或者直接使用FileSystem操作。
从Hadoop URL读取数据
java.net.URL类提供了资源定位的统一抽象,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定义一种URL Schema,并提供相应的处理类来进行实际的操作。hdfs schema便是这样的一种实现。
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
in = new URL("hdfs://master/user/hadoop").openStream();
}finally{
IOUtils.closeStream(in);
}
为了使用自定义的Schema,需要设置URLStreamHandlerFactory,这个操作一个JVM只能进行一次,多次操作会导致不可用,通常在静态块中完成。下面的截图是一个使用示例:
使用FileSystem API读取数据
1) 首先获取FileSystem实例,一般使用静态get工厂方法
public static FileSystem get(Configuration conf)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static FileSystem get(URI uri , Configuration conf)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static FileSystem get(URI uri , Configuration conf,String user) throws IOException
如果是本地文件,通过getLocal获取本地文件系统对象:
public static LocalFileSystem getLocal(COnfiguration conf) thrown IOException
2)调用FileSystem的open方法获取一个输入流:
public FSDataInputStream open(Path f)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abstarct FSDataInputStream open(Path f , int bufferSize) throws IOException
默认情况下,open使用4KB的Buffer,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3)使用FSDataInputStream进行数据操作
FSDataInputStream是java.io.DataInputStream的特殊实现,在其基础上增加了随机读取、部分读取的能力
public class FSDataInputStream extends DataInputStream
implements Seekable, PositionedReadable,
ByteBufferReadable, HasFileDescriptor, CanSetDropBehind, CanSetReadahead,
HasEnhancedByteBufferAccess
随机读取操作通过Seekable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Seekable {
void seek(long pos) throws IOException;
long getPos() throws IOException;
}
seek操作开销昂贵,慎用。
部分读取通过PositionedReadable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PositionedReadable{
public int read(long pistion ,byte[] buffer,int offser , int length)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int readFully(long pistion ,byte[] buffer,int offser , int length)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int readFully(long pistion ,byte[] buffer) throws IOException;
}
6.2 写数据
在HDFS中,文件使用FileSystem类的create方法及其重载形式来创建,create方法返回一个输出流FSDataOutputStream,可以调用返回输出流的getPos方法查看当前文件的位移,但是不能进行seek操作,HDFS仅支持追加操作。
创建时,可以传递一个回调接口Peofressable,获取进度信息
append(Path f)方法用于追加内容到已有文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现都提供该方法,例如Amazon的文件实现就没有提供追加功能。
下面是一个例子:
String localSrc = args[0];
String dst = args[1];
InputStream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localSrc));
Configuration conf = new Configuration();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URI.create(dst),conf);
OutputStream out = fs.create(new Path(dst), new Progressable(){
public vid progress(){
System.out.print(.);
}
});
IOUtils.copyBytes(in , out, 4096,true);
6.3 目录操作
使用mkdirs()方法,会自动创建没有的上级目录
HDFS中元数据封装在FileStatus类中,包括长度、block size,replicaions,修改时间、所有者、权限等信息。使用FileSystem提供的getFileStatus方法获取FileStatus。exists()方法判断文件或者目录是否存在;
列出文件(list),则使用listStatus方法,可以查看文件或者目录的信息
public abstract FileStatus[] listStatus(Path f) 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IOException;
Path是个文件的时候,返回长度为1的数组。FileUtil提供的stat2Paths方法用于将FileStatus转化为Path对象。
globStatus则使用通配符对文件路径进行匹配:
public FileStatus[] globStatus(Path pathPattern) throws IOException
PathFilter用于自定义文件名过滤,不能根据文件属性进行过滤,类似于java.io.FileFilter。例如下面这个例子排除到给定正则表达式的文件:
public interfacePathFilter{
boolean accept(Path path);
}
6.4 删除数据
使用FileSystem的delete()方法
public boolean delete(Path f , boolean recursive) throws IOException;
recursive参数在f是个文件的时候被忽略。如果f是文件并且recursice为true,则删除整个目录,否则抛出异常.
7. 数据流(读写流程)
接下来详细介绍HDFS读写数据的流程,以及一致性模型相关的一些概念。
7.1 读文件
大致读文件的流程如下:
1)客户端传递一个文件Path给FileSystem的open方法
3)客户端使用open方法返回的FSDataInputStream对象读取数据(调用read方法)
4)DFSInputStream(FSDataInputStream实现了改类)连接持有第一个block的、最近的节点,反复调用read方法读取数据
5)第一个block读取完毕之后,寻找下一个block的最佳datanode,读取数据。如果有必要,DFSInputStream会联系Namenode获取下一批Block 的节点信息(存放于内存,不持久化),这些寻址过程对客户端都是不可见的。
6)数据读取完毕,客户端调用close方法关闭流对象
在读数据过程中,如果与Datanode的通信发生错误,DFSInputStream对象会尝试从下一个最佳节点读取数据,并且记住该失败节点, 后续Block的读取不会再连接该节点
读取一个Block之后,DFSInputStram会进行检验和验证,如果Block损坏,尝试从其他节点读取数据,并且将损坏的block汇报给Namenode。
客户端连接哪个datanode获取数据,是由namenode来指导的,这样可以支持大量并发的客户端请求,namenode尽可能将流量均匀分布到整个集群。
Block的位置信息是存储在namenode的内存中,因此相应位置请求非常高效,不会成为瓶颈。
7.2 写文件
步骤分解
1)客户端调用DistributedFileSystem的create方法
2)DistributedFileSystem远程RPC调用Namenode在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中创建一个新文件,此时该文件没有关联到任何block。 这个过程中,Namenode会做很多校验工作,例如是否已经存在同名文件,是否有权限,如果验证通过,返回一个FSDataOutputStream对象。 如果验证不通过,抛出异常到客户端。
3)客户端写入数据的时候,DFSOutputStream分解为packets(数据包),并写入到一个数据队列中,该队列由DataStreamer消费。
4)DateStreamer负责请求Namenode分配新的block存放的数据节点。这些节点存放同一个Block的副本,构成一个管道。 DataStreamer将packet写入到管道的第一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存放好packet之后,转发给下一个节点,下一个节点存放 之后继续往下传递。
5)DFSOutputStream同时维护一个ack queue队列,等待来自datanode确认消息。当管道上的所有datanode都确认之后,packet从ack队列中移除。
6)数据写入完毕,客户端close输出流。将所有的packet刷新到管道中,然后安心等待来自datanode的确认消息。全部得到确认之后告知Namenode文件是完整的。 Namenode此时已经知道文件的所有Block信息(因为DataStreamer是请求Namenode分配block的),只需等待达到最小副本数要求,然后返回成功信息给客户端。
Namenode如何决定副本存在哪个Datanode?
HDFS的副本的存放策略是可靠性、写带宽、读带宽之间的权衡。默认策略如下:
第一个副本放在客户端相同的机器上,如果机器在集群之外,随机选择一个(但是会尽可能选择容量不是太慢或者当前操作太繁忙的)
第二个副本随机放在不同于第一个副本的机架上。
第三个副本放在跟第二个副本同一机架上,但是不同的节点上,满足条件的节点中随机选择。
更多的副本在整个集群上随机选择,虽然会尽量避免太多副本在同一机架上。
副本的位置确定之后,在建立写入管道的时候,会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下面是可能的一个存放策略:
这样选择很好滴平衡了可靠性、读写性能
可靠性:Block分布在两个机架上
写带宽:写入管道的过程只需要跨越一个交换机
读带宽:可以从两个机架中任选一个读取
7.3 一致性模型
一致性模型描述文件系统中读写操纵的可见性。HDFS中,文件一旦创建之后,在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中可见:
Path p = new Path("p");
fs.create(p);
assertTaht(fs.exists(p),is(true));
但是任何被写入到文件的内容不保证可见,即使对象流已经被刷新。
“`java
Path p = new Path(“p”);
OutputStream out = fs.create(p);
out.write(“content”.getBytes(“UTF-8”));
out.flush();
assertTaht(fs.getFileStatus(p).getLen,0L); // 为0,即使调用了flush
如果需要强制刷新数据到Datanode,使用FSDataOutputStream的hflush方法强制将缓冲刷到datanode
hflush之后,HDFS保证到这个时间点为止写入到文件的数据都到达所有的数据节点。
```java
Path p = new Path("p");
OutputStream out = fs.create(p);
out.write("content".getBytes("UTF-8"));
out.flush();
assertTaht(fs.getFileStatus(p).getLen,is(((long,"content".length())));
关闭对象流时,内部会调用hflush方法,但是hflush不保证datanode数据已经写入到磁盘,只是保证写入到datanode的内存, 因此在机器断电的时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如果要保证写入磁盘,使用hsync方法,hsync类型与fsync()的系统调用,fsync提交某个文件句柄的缓冲数据。
FileOutputStream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localFile);
out.write("content".getBytes("UTF-8"));
out.flush();
out.getFD().sync();
assertTaht(localFile.getLen,is(((long,"content".length())));
使用hflush或hsync会导致吞吐量下降,因此设计应用时,需要在吞吐量以及数据的健壮性之间做权衡。
另外,文件写入过程中,当前正在写入的Block对其他Reader不可见。
7.4 Hadoop节点距离
在读取和写入的过程中,namenode在分配Datanode的时候,会考虑节点之间的距离。HDFS中,距离没有
采用带宽来衡量,因为实际中很难准确度量两台机器之间的带宽。
Hadoop把机器之间的拓扑结构组织成树结构,并且用到达公共父节点所需跳转数之和作为距离。事实上这是一个距离矩阵的例子。下面的例子简明地说明了距离的计算:
同一数据中心,同一机架,同一节点距离为0
同一数据中心,同一机架,不同节点距离为2
同一数据中心,不同机架,不同节点距离为4
不同数据中心,不同机架,不同节点距离为6
Hadoop集群的拓扑结构需要手动配置,如果没配置,Hadoop默认所有节点位于同一个数据中心的同一机架上。
8 相关运维工具
8.1 使用distcp并行复制
前面的关注点都在于单线程的访问,如果需要并行处理文件,需要自己编写应用。Hadoop提供的distcp工具用于并行导入数据到Hadoop或者从Hadoop导出。一些例子:
hadoop distcp file1 file2 //可以作为fs -cp命令的高效替代
hadoop distcp dir1 dir2
hadoop distcp -update dir1 dir2 #update参数表示只同步被更新的文件,其他保持不变
distcp是底层使用MapReduce实现,只有map实现,没有reduce。在map中并行复制文件。 distcp尽可能在map之间平均分配文件。map的数量可以通过-m参数指定:
hadoop distcp -update -delete -p hdfs://master1:9000/foo hdfs://master2/foo
这样的操作常用于在两个集群之间复制数据,update参数表示只同步被更新过的数据,delete会删除目标目录中存在,但是源目录不存在的文件。p参数表示保留文件的全校、block大小、副本数量等属性。
如果两个集群的Hadoop版本不兼容,可以使用webhdfs协议:
hadoop distcp webhdfs://namenode1:50070/foo webhdfs://namenode2:50070/foo
8.2 平衡HDFS集群
在distcp工具中,如果我们指定map数量为1,不仅速度很慢,每个Block第一个副本将全部落到运行这个唯一map的节点上,直到磁盘溢出。因此使用distcp的时候,最好使用默认的map数量,即20.
HDFS在Block均匀分布在各个节点上的时候工作得最好,如果没有办法在作业中尽量保持集群平衡,例如为了限制map数量(以便其他节点可以被别的作业使用),那么可以使用balancer工具来调整集群的Block分布。
推荐阅读
以上是关于深入理解Hadoop HDFS,看这篇文章就够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