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感悟:我对Oracle索引的理解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技术感悟:我对Oracle索引的理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本文只讲最最平常最最简单的索引 就是以create index ix on tx(a b c);形式创建的索引 而不讲位图索引 反向键索引 倒序索引 基于函数的索引等等 其实呢 只要是基于B树的索引 不管是在Oracle mysql 还是其它数据库中 原理应当都是一样的

  索引最重要的一个性质应该就是有序 索引中的每一项 是从左到右 从小到大 以严格的顺序排列好的

  下面的讨论都以上面的索引ix(a b c)为例

  把这棵索引的叶子节点画到纸上 大概是这样的

  a a a an

  b b b bn

  c c c cn

  上面这个 ×n的矩阵 每一列代表了一条记录 同时这一列记录 也对应了表里的唯一一条记录 当然 在Oracle里 对于non unique索引 需要补上rowid 才是真正唯一的 上面的索引相当于create unique index ix on tx(a b c rowid); 我们把这个细节忽略掉

  把每一列看作一个向量 vi = (ai bi ci)

  有序的含义就是

  vi < vj iff i < j;

  vi < vj这么定义

  (ai < aj) or (ai = aj and bi < bj) or (ai = aj and bi = bj and ci < cj)

  从这个基本性质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其它性质(为了打字方便 ai+k表示a(i+k) 而不是a(i)+k)

   ) 如果ai ai+ …… ai+k 都是相等的 那么

  bi <= bi+ <= …… <= bi+k

   ) 如果ai ai+ …… ai+k是相等的 而且bi bi+ …… bi+k也是相等的 那么

  ci <= ci+ <= …… < ci+k

  但是从 ai ai+ …… ai+k相等 我们得不到

  ci <= ci+ <= …… <= ci+k这个结论

  索引相关的很多问题 都和上面提到的这几个性质有关系

  下面来看几个常见的查询: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and b = :vb;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b = :vb and c = :vc;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and c = :vc;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order by b;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order by b c;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order by c;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order by b c desc;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order by b desc c desc;

  q )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and b <= :vb

  qa)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and b >= :vb

  qb)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and c >= :vc

  qc)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and b >= :vb order by c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这些查询各自会以怎样的方式执行 不同查询之间有什么区别?

  同样 为什么在索引字段上作了函数运算之后 索引不可用?

  考虑下面这个语句:

  select * from tx where f(a) = :vfa;

  首先 在字段 a上作了函数运算之后 排序的规则是否仍旧一样? a < b 与 f(a) < f(b)是否等价?

  其次 就算f(a)和a的排序规则一样 但是索引块中存的a 但是你传给它的是经过了函数运算的值:vfa 只有oracle知道函数f的反函数inv_f 并在vfa上做inv_f(:vfa)计算之后 才能通过索引的B树结果进行查找

  当然 现实中f可能不是显示的 而是隐式的 如传入参数和字段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 Oracle可能在字段上作函数运算 从语句上可能看不出索引字段上被做了函数运算 但Oracle内部已经在字段上运用了函数 这样也会导致索引不可用 这种情况下用hint强制使用索引也是没用的

  通过dbms_xplan display_cursor可以或许可以查看到这种隐式类型转换

  通过v$sql_bind_metadata应当可以查看到每个绑定变量的类型

  通过v$sql_bind_capture这个视图甚至可以看到每个绑定变量具体的值 不要把bind_capture和bind peek搞混哦 而且这里bind_cature也不会每绑定一次变量就capture一次 不然对执行量非常高 绑定频繁的语句 capture以同样频率进行的话 开销可能还是有点大的

  上面讲到了索引的有序性 下面来讲讲索引另外一个有趣的性质 其实 我们完全可以把索引看作一张表 这张表包含和主表一样多的记录(如果不考虑null) 只不过每条记录只有主表的部分字段 开个玩笑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索引叫做有序视图呢?或者精确一点 有序物化视图:)

  那么 我在执行一些查询的时候 如果所有字段都包含在索引中 是不是只要访问索引就可以了呢?

  这些字段可以出现在select列表中 where条件中 order by字段中 也可以出现在两个表连接时的连接条件中

  那么 根据业务的需求 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或调整索引以减少对主表的访问呢?或者 是不是可以适当的调整应用的设计或实现来满足索引呢?

  同时 考虑到索引的有序性 是不是可以利用索引来避免排序呢?

  当然 我们不能忽略null的存在 如果一条记录在索引中的所有字段上都是null的 那么oracle是不会索引这条记录的 比如如果记录ri的ai bi ci字段都是null的 索引中是找不到这条记录的 这会有什么问题呢?首先表中的记录和索引中的记录从数量上来说就不一样了

  考虑一下Oracle会怎样执行下面这个查询:

  select count(*) from tx;

  这个呢 hint起作用了吗?

  select /*+ parallel(tx ) */ count(*) from tx;

  大家可以测试一下 怎样把count(*)这个操作并行化 从这里或许可以得到一些Oracle怎么处理hint的提示

  最后 讲一下Oracle CBO计算索引访问成本的公式

  cost =

  blevel +

  ceiling(leaf_blocks * effective index selectivity) +

  ceiling(clustering_factor * effective table selectivity)

  这个公式相信很多地方可以找到(我是从cost base oracle fundamentals这本书里copy出来的) 简单说一下我自己对这个公式的理解

  blevel是索引树的高度

  leaf_blocks是索引的页子节点的个数

  effective index selectivity (eis)怎么算呢?

  还是举几个例子

   where a = :va and b = :vb c = :vc

  这里eis是 (selectivity a) * (selectivity b) * (selectivity c)

   where a = :va and c = :vc

  这里eis是 selectivity a

   where b = :vb and c = :vc

  这里eis是

   where a = :va and b >= :vb and c = :vc

  这里eis是 (selectivity a) * (selectivity range b)

  就是说按索引字段的顺序 第一个不在where条件中出现的字段 或者第一个做了范围运算的字段 之后出现的字段的selectivity是不能乘到effective index selectivity里去的

  简单的说 ceiling(leaf_blocks * effective index selectivity)表示的是Oracle需要访问的索引叶子节点的个数

  clustering_factor表示的是按索引的顺序 从头走到尾 需要访问多少次数据块 这里需要考虑到Oracle的一个优化 如果连续n条记录在同一个表块中 那么oracle认为只需要访问一次数据块

  那么clustering_factor的值的范围就很容易确定了 cf >= table blocks and cf <= rows in index

  effective table selectivity 这个计算就容易了 把索引中所有字段的selectivity乘起来就可以了

  如果查询中还有其它条件 比如 d = :vd and e = :ve 但是d e这些字段又不在索引中 那么在这些列上的过滤条件 需要回表后把这些值取出来才能判断 所以d e这些列的selectivity是不能乘到effective table selectivity里去的

  ceiling(clustering_factor * effective table selectivity)表示需要回表的次数

  所以上面索引访问的cost就是走某个索引 需要访问的数据块的个数

  当然 前面的讨论忽略了index skip scan这种情况 因为本人对index skip scan也不是很明白

  什么情况下会走skip scan?

  select * from tx where a = :va and c = :vc 是不是会在c这个字段上也作一个skip scan呢?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6730

[math] 我对对数的最新理解

前言

作为资深学渣,每次遇到对数就极度恐慌。恐慌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不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运算规则。不能进行有效的推理,这让我极度不爽,因为会忘记。故惶恐。

所以总是耿耿于怀,想要试图理解对数的本质。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再一次的加深了理解。故整理了一些自己最新的感悟记录如下:

 

新的理解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最新理解,那么对数到底要怎么理解呢?

我们要知道自然数与四则运算的演化过程,之后自然便能导出到底啥是对数了。

推理过程如下:

1.有一天,上帝创造了自然数。自然数除了天然存在以外,还有一个性质就是天然有序。

2.因为有序,所以有了从一个数到达相邻数的计数操作,也就是加一操作,以及它的逆运算减一。我们称之为计数操作与逆计数(我自己起的名~~~,理解要领就好~~~)

3.通过计数操作,我们定义累计计数操作,或者叫做连续计数操作。称之为加法,以及它的逆运算减法。

  在步骤2里边,我们看到计数操作是二元的,第一元是op(正计数/逆计数),第二元是基数(比如从5数到6,5就是基数)。(其实从加法的角度理解,也是三元的,只不过第三元是常数1.但是你不要忘了我还没创造出加法呢,这个时候)

  那么到了步骤3里,我们这里的概念已经变成了三元的。op是加或减,第二元是基数,第三元是操作数。操作数就是做几次连续计数。如 5+6=11可以理解为

  对数5进行6次连续计数(加一)操作,得数为11.

  那么逆运算,也就是减法。是怎么来的呢?所谓逆运算就是通过得数反过来求得正向运算中的其他因子(不准确,领会要领。作者实在业余。。。)。来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a。什么数做连续6次的计数操作可以得到11?

  b。5做连续多少次的计数操作可以得到11?

  关于问题b,我们这样求:对11连续做逆计数运行,当到底5的时候,我们发现一共进行了6次。我们说:11进行某 f1(5)操作后得到6.

  问题a,我们这样求:对11连续做6次逆计数运算,发现第六次结束之后,这个数是5.我们说:11进行某f2(6)操作之后得到5.

  这里f1和f2是两个不同的操作,f1是指减减减减减一直减到5为止。f2是指减一下再减一下,一直减六下。如果你是个程序员,你们就会明明实现这个两个函数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额。。。 我真是表达能力捉鸡。。有点吃力。。。)

  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突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5和6其实是可以互换的~~~这就是伟大的加法交换律啊,我的天~~~

  所以我们知道了,奇迹发生了,函数f1和函数f2是等价的。然后,我们给他俩起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减法。

  就是说:因为加法有两个操作数(另一个之前我管他叫基数),所以它的运算反过程,也有对应的两个操作f1和f2,但是因为交换律的存在。所以f1和f2是统一的,也就是减法。

  故,把这个过程就定义为了加法的逆运算,我们称之为减法。

  这也就是交换律的意义。

4.于是我们上瘾了,是的。把2->3的推导过程再玩一次。

  对同一个基数,连续做n的加法运算。我们称之为乘法。

  就是5加5加5加5连续加了6次,称5乘6.

  乘法同样是一个op,一个基数,一个操作数。而TMD的简直神了,乘法居然也满足交换律~~~

  就是6加6加6加6连续加5次,竟然和前一次相等。

  故,基于3中的推理,得到了除法。请注意,这里的除法也是function1()与function2()的等价物,因为交换律。

  另外,你自然会问,那么0呢?0为啥不能做除数呢,凭什么?然后遗憾的是,我们这里不讨论0,因为请回到本小节第一句话,我们是在自然数系中讨论问题,还没创造0呢,亲。(其实是因为我还没想明白。。)

5.那么继续,再推导一次2->3的推理过程。

  对同一个基数,连续做n次的乘法操作。我们称之为乘方运算

  就是:5乘5乘5乘5,连续乘6次。得15625

  然后遗憾的是,乘方运算不再满足交互律,也就是6乘6乘6,连续乘5次得7776,不再与前式相等。于是也就没有了逆运算。

  但是不要怕,我们依然有function1和function2。区别是他们两个不在等价了。

  我们定义function1为开方运算,指求前式中的5,他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数连续乘,乘6次之后得15625

  我们定义function2为对数运算,用来求得前式中的6,他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自然数5连续乘乘乘,乘多少次之后得15625

 

6.截止到前文,我们已经理解好了啥是对数了。

  如前所属,这样的结果并不好看,对吧。

  于是为了好看。数学家们在将四则运算扩展至有理数域的时候,竟然通过引入新的定义,将乘方和开方统一了~~~,统称为幂运算。

  这地方,还有待详细理解。以后再说吧。。。

 

7.然后还要一个值得一提的是。

  在历史上对数并不是从我们先前的推导过程中出现的。在实际生活中,对数早于乘方出现了很长时间。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乘法运算不好算,

  并且数很大的问题。而对数的意义在于通过如下两个公式,神奇的将乘法运算转换回加法运算,除法运算转化为减法运算。

技术图片
技术图片

  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探讨,就要交给扩展阅读里的第一篇文章来讲解了。  

8.还有还有

  通过前边的推理,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抽象一个高度,把对数/开方与除法理解为同等的概念来处理?总感觉他们冥冥之中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拆分?? 

  还有待深入的学习。

  知乎一个人的回答,只言片语~~

  

乘法群(R^+,	imes)到加法群(R,+)的同构。

微分方程frac{dy}{dx}=frac1x在yvert_{x=1}=0的解。

 

扩展阅读

本来想贴过来,后来发现贴过来巨丑,自己点进去看吧,各位。

如何理解对数:https://www.matongxue.com/madocs/12.html

自然底数到底怎么就自然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48391055

 


以上是关于技术感悟:我对Oracle索引的理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oracle 数据库中主键索引和唯一索引有啥区别

关于oracle索引数量

Oracle 索引

ORACLE虚拟索引(Virtual Index)

oracle补充

oracle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oracle数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