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Label详解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K8S——Label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1 Label含义1.1 Label其实就一对 key/value ,被关联到对象上,比如Pod,标签的使用我们倾向于能够标示对象的特殊特点,Labels的值对系统本身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对用户才有意义。同一个资源对象的labels属性的key必须唯一,label可以附加到各种资源对象上,如Node,Pod,Service,RC等。一个资源拥有多个标签,可以实现不同维度的管理。标签(Label)的组成: key=value。Label可以在创建对象时就附加到对象上,也可以在对象创建后通过API进行额外添加或修改。
1.2 Label命名规范
label 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可以使用字母、数字、连字符、点和下划线,最长63个字符。
2 使用Label原因
2.1 当相同类型的资源越来越多,对资源划分管理是很有必要,此时就可以使用Label为资源对象 命名,以便于配置,部署等管理工作,提升资源的管理效率。label 作用类似Java包能对不同文件分开管理,让整体更加有条理,有利于维护。
2.2 通过Label来对对象进行引用。
3Label创建脚本
3.1 命令创建
label [--overwrite] (-f FILENAME | TYPE NAME) KEY_1=VAL_1 ... KEY_N=VAL_N [--resource-version=version]
3.1.1 kubectl get pods 命令默认不会列出任何标签,使用 --show-labels 选项来查看 :
kubectl get po --show-labels
3.1.2 指定标签查看
kubectl get po -L creation_method,env
查看匹配标签条件的node
kubectl get nodes -l 标签key=标签values
kubectl get nodes -l app=tomcat
查看匹配 标签key的pod
kubectl get po -L app
3.1.3 给名为tomcat 的Pod添加label app=tomcat。
kubectl label pods tomcat app=tomcat
3.1.4 把名为tomcat 的Pod修改label 为 app=tomcat1,且覆盖现有的value
kubectl label --overwrite pods tomcat app=tomcat1
3.1.5 把 namespace 中的所有 pod 添加 label
kubectl label pods --all test=test
3.1.6 删除名为“app”的label 。(使用“ - ”减号相连)
kubectl label pods tomcat app-
3.2 yaml脚本创建
vim label-pod-test.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tomcat
labels:
app: tomcat
release: stable
spec:
containers:
- name: tomcat
image: tomcat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为tomcat的Pod添加了两个Label,分别为app: tomcat和release: tomcat
4Label使用场景
常用的,多维度标签分类:
版本标签(release): stable(稳定版),canary(金丝雀版本),beta(测试版)
环境类(environment): dev(开发),qa(测试),production(生产),op(运维)
应用类(applaction): ui(设计),as(应用软件),pc(电脑端),sc(网络方面)
架构层(tier): frontend(前端),backend(后端),cache(缓存)
分区标签(partition): customerA(客户),customerB
品控级别(track): daily(每天),weekly(每周)
vim label-pod-test.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label-pod-test
labels: #使用labels字段来定义标签,可以一次定义多个标签,这里定义3个标签
release: stable #版本:稳定版
env: qa #环境:测试
tier: frontend #架构类:前端
spec:
containers:
- name: testTomcatLabel
image: tomcat #部署的是tomcat服务
最后祝各位小伙伴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有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力求每次分享能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收获。
评分模型的检验方法和标准通常有:K-S指标交换曲线AR值Gini数等。例如,K-S指标是用来衡量验证结果是否优于期望值,具体标准为:如果K-S大于40%,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发展的模型具有成
评分模型的检验方法和标准通常有:K-S指标、交换曲线、AR值、Gini数等。例如,K-S指标是用来衡量验证结果是否优于期望值,具体标准为:如果K-S大于40%,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发展的模型具有成功的应用价值。K-S值越大,表示评分模型能够将“好客户”、“坏客户”区分开来的程度越大。
例如,K-S指标是用来衡量验证结果是否优于期望值,具体标准为:如果K-S大于40%,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发展的模型具有成功的应用价值。K-S值越大,表示评分模型能够将“好客户”、“坏客户”区分开来的程度越大。
信用评分模型介绍(一)
引言:对于信用评分模型,很多朋友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这里做一般性的介绍,并分享自己的多年从业经验。这边短文主要包括:信用评分模型,自变量的生成、筛选、分档和转换,及常用有监督学习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有监督的学习模型(Supervised Learning),数据由一群自变量X和对应的因变量y构成。传统零售信用模型中,X大致分为客户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学位等),财务信息(收入,每月生活消费,每月信贷还款额等),产品信息(LTV,信用卡类别,个人贷款用途等),征信信息(前6个月被查询次数,前6个信用卡最大利用率,未结清贷款数等);而一般取值0-1因变量y可以定义为在未来12个月是否出现欠款90天等.
经验备注:在大数据下,很多互联网公司对个人的评估不再局限于以上几种信息,而是根据更为广泛的数据源对个人进行更全面的刻画,故有称之为客户画像。数据维度会考虑个人在社会上留下的任何数据,如手机使用行为,理财行为,社交圈,网购行为,旅游行为等等等等。大家的各方面数据其实都在被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APP收集。。。
自变量的生成
自变量是信用风险的来源,除了考虑直接收集的变量,信用评分建模过程中往往需要建模人员产生更多的衍生变量。这部分工作要分析人员的直觉、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大家可以通过京东和支付宝的评分一窥其自变量的维度:芝麻信用分为5个维度:身份特质,履约能力,信用历史,人脉关系,行为偏好;小白信用分也分为5个维度:身份,资产,关系,履约,偏好。
经验备注:现在越来越多的模型技术被应用于信用模型,但是个人觉得无论高级模型还是初级模型,最为重要的是更广泛的数据和产生更多更具有预测能力的自变量。
自变量的筛选
自变量一旦丰富了起来,就涉及到有效变量的筛选,大致可根据一下几个原则或方法:变量的直观意义(是否跟y有关),变量的单调性或合理性,未来是否可以获取以便模型可实施,变量的区分能力(IV),变量间相关性(变量聚类),变量缺失率,分档之后的稳定性等等。
经验备注:对于区分能力太强的变量,或缺失率很大的变量,不建议直接放入模型,可以考虑做成规则或者做成最后模型的调整。在大数据下,人们经常强调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应用于精准性要求不高的营销模型问题不大。而对于精准度要求极高的信用评分模型,相关关系的应用值得推敲。
自变量分档和转换
为了保持模型的稳定性,信用模型一般对自变量进行分档,比如根据风险不同把年龄分成几档。这样每档需要一个值来代表这段的自变量输入,这就是变量的转换,常见的有WOE和Logit转换。通过转换后不仅实现了稳定性要求,也克服不同变量间刻度不统一的问题,还克服回归中缺失值的填充问题。
经验备注:如果分档过粗糙,不但会降低单个变量的预测能力,也会造成最终评分集中度过高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考虑每档用线性插值来代替常数,也可以寻找更多能区分分数集中样本的自变量放入模型。
有监督学习模型介绍
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后分享会逐一介绍):
-
Logistic 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
决策树(Decision Tree)
-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生存分析模型(Survival Analysis Model)
经验备注:除此上述之外,还有些高级方法或算法:集成方法(Ensemble Method)(例如随机森林(Random Forrest),Boosting,AdaBoost),深度学习方法(Deep Learning),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等。
以上是关于K8S——Label详解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