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19)——数据倾斜问题

Posted Java学习基地Java毕设定制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Spark(19)——数据倾斜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仓中发生数据倾斜的根本原因就是:某值的的数量过多。导致某值的数量过多的原因有三个。

产生原因:

  1. 1. 空值,大量的游客用户登录访问。

  2. 2. 数据类型不匹配,使用从mysql数据导过来的数据和hive数仓里的数据做联合查询的时候,可能某个字段mysql里的是int类型,hive里是string类型,这些string类型的数据就会积压在一起。

  3. 3. 表结构本身有问题,比如,这个地区字段,都是市,北京市是一个值,太原市是一个值,到时候肯定会北京市的数据量特别大导致数据倾斜。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只是想说地区人口差异很大,数据量也会有很大差距。

解决办法:

1:将为空的 key 转变为字符串加随机数或纯随机数,将因空值而造成倾斜的数据分不到多个 Reducer。

注:对于异常值如果不需要的话,最好是提前在 where 条件里过滤掉,这样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实践中,可以使用 case when 对空值赋上随机值。此方法比直接写 is not null 更好,因为前者 job 数为 1,后者为 2.

使用 case when 实例 1:

select userid, name from user_info a
join (
select case when userid is null then cast (rand(47)* 100000 as int )
else userid end from user_read_log
) b on a.userid = b.userid

使用 case when 实例 2:

select '${date}' as thedate,
a.search_type,a.query,
a.alipay_uv
from fdi_search_query_cat_qp_temp a
left outer join brand f
on f.pt='${date}000000' and case when a.new_brand_id is null then concat('hive',rand() ) else
a.new_brand_id end = f.brand_id;

如果上述的方法还不能解决,比如当有多个 JOIN 的时候,建议建立临时表,然后拆分HIVE SQL 语句。

2:把数字类型转换成字符串类型

select * from users a
left outer join logs b
on a.usr_id = cast(b.user_id as string)

3:表结构的调整,把一些大地区赋予更多的值,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在spark中

1 使用 Hive ETL 预处理数据.

1.1 适用场景

导致数据倾斜的是 Hive 表。如果该 Hive 表中的数据本身很不均匀(比如某个 key 对应了 100 万数据,其他 key 才对应了 10 条数据),而且业务场景需要频繁使用 Spark 对 Hive表执行某个分析操作,那么比较适合使用这种技术方案。

1.2 实现思路

此时可以评估一下,是否可以通过 Hive 来进行数据预处理(即通过 Hive ETL 预先对数据按照 key 进行聚合,或者是预先和其他表进行 join),然后在 Spark 作业中针对的数据源就不是原来的 Hive 表了,而是预处理后的 Hive 表。此时由于数据已经预先进行过聚合或join 操作了,那么在 Spark 作业中也就不需要使用原先的 shuffle 类算子执行这类操作了。

1.3 方案实现原理

这种方案从根源上解决了数据倾斜,因为彻底避免了在 Spark 中执行 shuffle 类算子,那么肯定就不会有数据倾斜的问题了。但是这里也要提醒一下大家,这种方式属于治标不治本。因为毕竟数据本身就存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所以 Hive ETL 中进行 group by 或者 join等 shuffle 操作时,还是会出现数据倾斜,导致 Hive ETL 的速度很慢。我们只是把数据倾斜的发生提前到了 Hive ETL 中,避免 Spark 程序发生数据倾斜而已。

1.4 方案优缺点

优点:实现起来简单便捷,效果还非常好,完全规避掉了数据倾斜, Spark 作业的性能会大幅度提升。

缺点:治标不治本, Hive ETL 中还是会发生数据倾斜。

1.5 方案实践经验

在一些 Java 系统与 Spark 结合使用的项目中,会出现 Java 代码频繁调用 Spark 作业的场景,而且对 Spark 作业的执行性能要求很高,就比较适合使用这种方案。将数据倾斜提前到上游的 Hive ETL,每天仅执行一次,只有那一次是比较慢的,而之后每次 Java 调用 Spark作业时,执行速度都会很快,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1.6 项目实践经验

在美团·点评的交互式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中使用了这种方案,该系统主要是允许用户通过 Java Web 系统提交数据分析统计任务,后端通过 Java 提交 Spark 作业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要求 Spark 作业速度必须要快,尽量在 10 分钟以内,否则速度太慢,用户体验会很差。所以我们将有些 Spark 作业的 shuffle 操作提前到了 Hive ETL 中,从而让 Spark 直接使用预处理的 Hive 中间表,尽可能地减少 Spark 的 shuffle 操作,大幅度提升了性能,将部分作业的能提升了 6 倍以上。

2 过滤少数导致倾斜的 key

2.1 方案适用场景

如果发现导致倾斜的 key 就少数几个,而且对计算本身的影响并不大的话,那么很适合使用这种方案。比如 99%的 key 就对应 10 条数据,但是只有一个 key 对应了 100 万数据,从而导致了数据倾斜。

2.2 方案实现思路

如果我们判断那少数几个数据量特别多的 key,对作业的执行和计算结果不是特别重要的话,那么干脆就直接过滤掉那少数几个 key。

比如,在 Spark SQL 中可以使用 where 子句过滤掉这些 key 或者在 Spark Core 中对 RDD执行 filter 算子过滤掉这些 key。

如果需要每次作业执行时,动态判定哪些 key 的数据量最多然后再进行过滤,那么可以使用 sample 算子对 RDD 进行采样,然后计算出每个 key 的数量,取数据量最多的 key 过滤掉即可。

2.3 方案实现原理

将导致数据倾斜的 key 给过滤掉之后,这些 key 就不会参与计算了,自然不可能产生数据倾斜。

2.4 方案优缺点

优点:实现简单,而且效果也很好,可以完全规避掉数据倾斜。

缺点:适用场景不多,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倾斜的 key 还是很多的,并不是只有少数几个。

2.5 方案实践经验

在项目中我们也采用过这种方案解决数据倾斜。有一次发现某一天 Spark 作业在运行的时候突然 OOM 了,追查之后发现,是 Hive 表中的某一个 key 在那天数据异常,导致数据量暴增。因此就采取每次执行前先进行采样,计算出样本中数据量最大的几个 key 之后,直接在程序中将那些 key 给过滤掉。

3 提高 shuffle 操作的并行度

3.1 方案适用场景

如果我们必须要对数据倾斜迎难而上,那么建议优先使用这种方案,因为这是处理数据倾斜最简单的一种方案。

3.2 方案实现思路

在对 RDD 执行 shuffle 算子时,给 shuffle 算子传入一个参数,比如 reduceByKey(1000),该参数就设置了这个shuffle算子执行时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即spark.sql.shuffle.partitions,该参数代表了 shuffle read task 的并行度,默认是 200,对于很多场景来说都有点过小。

3.3 方案实现原理

增加 shuffle read task 的数量,可以让原本分配给一个 task 的多个 key 分配给多个 task,从而让每个 task 处理比原来更少的数据。举例来说,如果原本有 5 个 key,每个 key 对应 10条数据,这 5 个 key 都是分配给一个 task 的,那么这个 task 就要处理 50 条数据。而增加了 shuffle read task 以后,每个 task 就分配到一个 key,即每个 task 就处理 10 条数据,那么自然每个 task 的执行时间都会变短了。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Spark(19)——数据倾斜问题


3.4 方案优缺点

优点: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可以有效缓解和减轻数据倾斜的影响。

缺点:只是缓解了数据倾斜而已,没有彻底根除问题,根据实践经验来看,其效果有限。

3.5 方案实践经验

该方案通常无法彻底解决数据倾斜,因为如果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某个 key 对应的数据量有 100 万,那么无论你的 task 数量增加到多少,这个对应着 100 万数据的 key 肯定还是会分配到一个 task 中去处理,因此注定还是会发生数据倾斜的。所以这种方案只能说是在发现数据倾斜时尝试使用的第一种手段,尝试去用最简单的方法缓解数据倾斜而已,或者是和其他方案结合起来使用。

4 两阶段聚合(局部聚合+全局聚合)

4.1 方案适用场景

对 RDD 执行 reduceByKey 等聚合类 shuffle 算子或者在 Spark SQL 中使用 group by 语句进行分组聚合时,比较适用这种方案。

4.2 方案实现思路

这个方案的核心实现思路就是进行两阶段聚合:第一次是局部聚合,先给每个 key 都打上一个随机数,比如 10 以内的随机数,此时原先一样的 key 就变成不一样的了,比如(hello, 1) (hello, 1) (hello, 1) (hello, 1),就会变成(1_hello,1) (1_hello, 1) (2_hello, 1) (2_hello, 1)。接着对打上随机数后的数据,执行 reduceByKey 等聚合操作,进行局部聚合,那么局部聚合结果,就会变成了(1_hello, 2) (2_hello, 2)。然后将各个 key 的前缀给去掉,就会变成(hello,2)(hello,2),再次进行全局聚合操作,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了,比如(hello, 4)。

示例代码如下:

// 第一步,给 RDD 中的每个 key 都打上一个随机前缀。

JavaPairRDD<String, Long> randomPrefixRdd = rdd.mapToPair(
new PairFunction<Tuple2<Long,Long>, String, Lo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call(Tuple2<Long, Lo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prefix = random.nextInt(10);
return new Tuple2<String, Long>(prefix + "_" + tuple._1, tuple._2);
}
})

// 第二步,对打上随机前缀的 key 进行局部聚合。

JavaPairRDD<String, Long> localAggrRdd = randomPrefixRdd.reduceByKey(
new Function2<Long, Long, Lo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Long call(Long v1, Long v2)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1 + v2;
}
});

// 第三步,去除 RDD 中每个 key 的随机前缀。

JavaPairRDD<Long, Long> removedRandomPrefixRdd = localAggrRdd.mapToPair(
new PairFunction<Tuple2<String,Long>, Long, Lo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Long, Long> call(Tuple2<String, Lo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long originalKey = Long.valueOf(tuple._1.split("_")[1]);
return new Tuple2<Long, Long>(originalKey, tuple._2);
}
});

// 第四步,对去除了随机前缀的 RDD 进行全局聚合。

JavaPairRDD<Long, Long> globalAggrRdd = removedRandomPrefixRdd.reduceByKey(
new Function2<Long, Long, Lo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Long call(Long v1, Long v2)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1 + v2;
}
});

4.3 方案实现原理

将原本相同的 key 通过附加随机前缀的方式,变成多个不同的 key,就可以让原本被一

个 task 处理的数据分散到多个 task 上去做局部聚合,进而解决单个 task 处理数据量过多的

问题。接着去除掉随机前缀,再次进行全局聚合,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具体原理见下图。


Spark(19)——数据倾斜问题


4.4 方案优缺点

优点:对于聚合类的 shuffle 操作导致的数据倾斜,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通常都可以解决掉数据倾斜,或者至少是大幅度缓解数据倾斜,将 Spark 作业的性能提升数倍以上。

缺点:仅仅适用于聚合类的 shuffle 操作,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如果是 join 类的 shuffle 操作,还得用其他的解决方案。

5 将 reduce join 转为 map join

5.1 方案适用场景

在对 RDD 使用 join 类操作,或者是在 Spark SQL 中使用 join 语句时,而且 join 操作中的一个 RDD 或表的数据量比较小(比如几百 M 或者一两 G),比较适用此方案。

5.2 方案实现思路

不使用 join 算子进行连接操作,而使用 Broadcast 变量与 map 类算子实现 join 操作,进而完全规避掉 shuffle 类的操作,彻底避免数据倾斜的发生和出现。将较小 RDD 中的数据直接通过 collect 算子拉取到 Driver 端的内存中来,然后对其创建一个 Broadcast 变量,广播给其他 Executor 节点;

接着对另外一个 RDD 执行 map 类算子,在算子函数内,从 Broadcast 变量中获取较小RDD 的全量数据,与当前 RDD 的每一条数据按照连接 key 进行比对,如果连接 key 相同的话,那么就将两个 RDD 的数据用你需要的方式连接起来。

示例如下:

// 首先将数据量比较小的 RDD 的数据, collect 到 Driver 中来。
List<Tuple2<Long, Row>> rdd1Data = rdd1.collect()
// 然后使用 Spark 的广播功能,将小 RDD 的数据转换成广播变量,这样每个 Executor 就只
有一份 RDD 的数据。
// 可以尽可能节省内存空间,并且减少网络传输性能开销。
final Broadcast<List<Tuple2<Long, Row>>> rdd1DataBroadcast = sc.broadcast(rdd1Data);
// 对另外一个 RDD 执行 map 类操作,而不再是 join 类操作。
JavaPairRDD<String, Tuple2<String, Row>> joinedRdd = rdd2.mapToPair(
new PairFunction<Tuple2<Long,String>, String, Tuple2<String, Row>>()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Tuple2<String, Row>> call(Tuple2<Long, Stri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 在算子函数中,通过广播变量,获取到本地 Executor 中的 rdd1 数据。
List<Tuple2<Long, Row>> rdd1Data = rdd1DataBroadcast.value();
// 可以将 rdd1 的数据转换为一个 Map,便于后面进行 join 操作。
Map<Long, Row> rdd1DataMap = new HashMap<Long, Row>();
for(Tuple2<Long, Row> data : rdd1Data) {
rdd1DataMap.put(data._1, data._2);
}
// 获取当前 RDD 数据的 key 以及 value。
String key = tuple._1;
String value = tuple._2;
// 从 rdd1 数据 Map 中,根据 key 获取到可以 join 到的数据。
Row rdd1Value = rdd1DataMap.get(key);
return new Tuple2<String, String>(key, new Tuple2<String, Row>(value,
rdd1Value));
}
});
// 这里得提示一下。
// 上面的做法,仅仅适用于 rdd1 中的 key 没有重复,全部是唯一的场景。
// 如果 rdd1 中有多个相同的 key,那么就得用 flatMap 类的操作,在进行 join 的时候不能用
map,而是得遍历 rdd1 所有数据进行 join。
// rdd2 中每条数据都可能会返回多条 join 后的数据

5.3 方案实现原理

普通的 join 是会走 shuffle 过程的,而一旦 shuffle,就相当于会将相同 key 的数据拉取到一个 shuffle read task 中再进行 join,此时就是 reduce join。但是如果一个 RDD 是比较小的,则可以采用广播小 RDD 全量数据+map 算子来实现与join 同样的效果,也就是 map join,此时就不会发生 shuffle 操作,也就不会发生数据倾斜。

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Spark(19)——数据倾斜问题


5.4 方案优缺点

优点:对 join 操作导致的数据倾斜,效果非常好,因为根本就不会发生 shuffle,也就根本不会发生数据倾斜。

缺点:适用场景较少,因为这个方案只适用于一个大表和一个小表的情况。毕竟我们需要将小表进行广播,此时会比较消耗内存资源, driver 和每个 Executor 内存中都会驻留一份小 RDD 的全量数据。如果我们广播出去的 RDD 数据比较大,比如 10G 以上,那么就可能发生内存溢出了。因此并不适合两个都是大表的情况。

6 采样倾斜 key 并分拆 join 操作

6.1 方案适用场景

两个 RDD/Hive 表进行 join 的时候,如果数据量都比较大,无法采用“解决方案五”,那么此时可以看一下两个 RDD/Hive 表中的 key 分布情况。如果出现数据倾斜,是因为其中某一个 RDD/Hive 表中的少数几个 key 的数据量过大,而另一个 RDD/Hive 表中的所有 key 都分布比较均匀,那么采用这个解决方案是比较合适的。

6.2 方案实现思路

对包含少数几个数据量过大的 key 的那个 RDD,通过 sample 算子采样出一份样本来,然后统计一下每个 key 的数量,计算出来数据量最大的是哪几个 key。然后将这几个 key 对应的数据从原来的 RDD 中拆分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 RDD,并给每个 key 都打上 n 以内的随机数作为前缀;而不会导致倾斜的大部分 key 形成另外一个 RDD。

接着将需要 join 的另一个 RDD,也过滤出来那几个倾斜 key 对应的数据并形成一个单独的 RDD,将每条数据膨胀成 n 条数据,这 n 条数据都按顺序附加一个 0~n 的前缀;不会导致倾斜的大部分 key 也形成另外一个 RDD。再将附加了随机前缀的独立 RDD 与另一个膨胀 n 倍的独立 RDD 进行 join,此时就可以将原先相同的 key 打散成 n 份,分散到多个 task 中去进行 join 了。

而另外两个普通的 RDD 就照常 join 即可。

最后将两次 join 的结果使用 union 算子合并起来即可,就是最终的 join 结果。

示例如下:

// 首先从包含了少数几个导致数据倾斜 key 的 rdd1 中,采样 10%的样本数据。
JavaPairRDD<Long, String> sampledRDD = rdd1.sample(false, 0.1);
// 对样本数据 RDD 统计出每个 key 的出现次数,并按出现次数降序排序。
// 对降序排序后的数据,取出 top 1 或者 top 100 的数据,也就是 key 最多的前 n 个数据。
// 具体取出多少个数据量最多的 key,由大家自己决定,我们这里就取 1 个作为示范。
// 每行数据变为<key,1>
JavaPairRDD<Long, Long> mappedSampledRDD = sampledRDD.mapToPair(
new PairFunction<Tuple2<Long,String>, Long, Lo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Long, Long> call(Tuple2<Long, Stri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new Tuple2<Long, Long>(tuple._1, 1L);
}
});
// 按 key 累加行数
JavaPairRDD<Long, Long> countedSampledRDD = mappedSampledRDD.reduceByKey(
new Function2<Long, Long, Lo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Long call(Long v1, Long v2)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1 + v2;
}
});
// 反转 key 和 value,变为<value,key>
JavaPairRDD<Long, Long> reversedSampledRDD = countedSampledRDD.mapToPair(
new PairFunction<Tuple2<Long,Long>, Long, Lo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Long, Long> call(Tuple2<Long, Lo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new Tuple2<Long, Long>(tuple._2, tuple._1);
}
});
// 以行数排序 key,取最多行数的 key
final Long skewedUserid = reversedSampledRDD.sortByKey(false).take(1).get(0)._2;
// 从 rdd1 中分拆出导致数据倾斜的 key,形成独立的 RDD。
JavaPairRDD<Long, String> skewedRDD = rdd1.filter(
new Function<Tuple2<Long,String>, Boolean>()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Tuple2<Long, Stri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uple._1.equals(skewedUserid);
}
});
// 从 rdd1 中分拆出不导致数据倾斜的普通 key,形成独立的 RDD。
JavaPairRDD<Long, String> commonRDD = rdd1.filter(
new Function<Tuple2<Long,String>, Boolean>()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Tuple2<Long, Stri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uple._1.equals(skewedUserid);
}
});
// rdd2,就是那个所有 key 的分布相对较为均匀的 rdd。
// 这里将 rdd2 中,前面获取到的 key 对应的数据,过滤出来,分拆成单独的 rdd,并对 rdd
中的数据使用 flatMap 算子都扩容 100 倍。
// 对扩容的每条数据,都打上 0~100 的前缀。
JavaPairRDD<String, Row> skewedRdd2 = rdd2.filter(
new Function<Tuple2<Long,Row>, Boolean>()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all(Tuple2<Long, Row>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uple._1.equals(skewedUserid);
}
}).flatMapToPair(new PairFlatMapFunction<Tuple2<Long,Row>, String, Row>()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Iterable<Tuple2<String, Row>> call(
Tuple2<Long, Row>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List<Tuple2<String, Row>> list = new ArrayList<Tuple2<String, Row>>();
for(int i = 0; i < 100; i++) {
list.add(new Tuple2<String, Row>(i + "_" + tuple._1, tuple._2));
}
return list;
}
});
// 将 rdd1 中分拆出来的导致倾斜的 key 的独立 rdd,每条数据都打上 100 以内的随机前缀。
// 然后将这个 rdd1 中分拆出来的独立 rdd,与上面 rdd2 中分拆出来的独立 rdd,进行 join。
JavaPairRDD<Long, Tuple2<String, Row>> joinedRDD1 = skewedRDD.mapToPair(
new PairFunction<Tuple2<Long,String>, String, Stri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String> call(Tuple2<Long, Stri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prefix = random.nextInt(100);
return new Tuple2<String, String>(prefix + "_" + tuple._1, tuple._2);
}
})
.join(skewedUserid2infoRDD)
.mapToPair(new PairFunction<Tuple2<String,Tuple2<String,Row>>, Long,
Tuple2<String, Row>>()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Long, Tuple2<String, Row>> call(
Tuple2<String, Tuple2<String, Row>>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long key = Long.valueOf(tuple._1.split("_")[1]);
return new Tuple2<Long, Tuple2<String, Row>>(key, tuple._2);
}
});
// 将 rdd1 中分拆出来的包含普通 key 的独立 rdd,直接与 rdd2 进行 join。
JavaPairRDD<Long, Tuple2<String, Row>> joinedRDD2 = commonRDD.join(rdd2);
// 将倾斜 key join 后的结果与普通 key join 后的结果, uinon 起来。
// 就是最终的 join 结果。
JavaPairRDD<Long, Tuple2<String, Row>> joinedRDD = joinedRDD1.union(joinedRDD2);

6.3 方案实现原理

对于 join 导致的数据倾斜,如果只是某几个 key 导致了倾斜,可以将少数几个 key 分拆成独立 RDD,并附加随机前缀打散成 n 份去进行 join,此时这几个 key 对应的数据就不会集中在少数几个 task 上,而是分散到多个 task 进行 join 了。具体原理见下图。



6.4 方案优缺点

优点:对于 join 导致的数据倾斜,如果只是某几个 key 导致了倾斜,采用该方式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打散 key 进行 join。而且只需要针对少数倾斜 key 对应的数据进行扩容 n 倍,不需要对全量数据进行扩容。避免了占用过多内存。

缺点:如果导致倾斜的 key 特别多的话,比如成千上万个 key 都导致数据倾斜,那么这种方式也不适合

7 使用随机前缀和扩容 RDD 进行 join

7.1 方案适用场景

如果在进行 join 操作时, RDD 中有大量的 key 导致数据倾斜,那么进行分拆 key 也没什么意义,此时就只能使用最后一种方案来解决问题了。

7.2 方案实现思路

该方案的实现思路基本和“解决方案六”类似,首先查看 RDD/Hive 表中的数据分布情况,找到那个造成数据倾斜的 RDD/Hive 表,比如有多个 key 都对应了超过 1 万条数据。然后将该 RDD 的每条数据都打上一个 n 以内的随机前缀。同时对另外一个正常的 RDD 进行扩容,将每条数据都扩容成 n 条数据,扩容出来的每条数据都依次打上一个 0~n 的前缀。最后将两个处理后的 RDD 进行 join 即可。

示例代码如下:

// 首先将其中一个 key 分布相对较为均匀的 RDD 膨胀 100 倍。
JavaPairRDD<String, Row> expandedRDD = rdd1.flatMapToPair(
new PairFlatMapFunction<Tuple2<Long,Row>, String, Row>()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Iterable<Tuple2<String, Row>> call(Tuple2<Long, Row>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List<Tuple2<String, Row>> list = new ArrayList<Tuple2<String, Row>>();
for(int i = 0; i < 100; i++) {
list.add(new Tuple2<String, Row>(0 + "_" + tuple._1, tuple._2));
}
return list;
}
});
// 其次,将另一个有数据倾斜 key 的 RDD,每条数据都打上 100 以内的随机前缀。
JavaPairRDD<String, String> mappedRDD = rdd2.mapToPair(
new PairFunction<Tuple2<Long,String>, String, Strin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String> call(Tuple2<Long, String> tuple)
throws Exception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prefix = random.nextInt(100);
return new Tuple2<String, String>(prefix + "_" + tuple._1, tuple._2);
}
});
// 将两个处理后的 RDD 进行 join 即可。
JavaPairRDD<String, Tuple2<String, Row>> joinedRDD = mappedRDD.join(expandedRDD);

7.3 方案实现原理

将原先一样的 key 通过附加随机前缀变成不一样的 key,然后就可以将这些处理后的“不同 key”分散到多个 task 中去处理,而不是让一个 task 处理大量的相同 key。该方案与“解决方案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上一种方案是尽量只对少数倾斜 key 对应的数据进行特殊处理,由于处理过程需要扩容 RDD,因此上一种方案扩容 RDD 后对内存的占用并不大;

而这一种方案是针对有大量倾斜 key 的情况,没法将部分 key 拆分出来进行单独处理,因此只能对整个 RDD 进行数据扩容,对内存资源要求很高。

7.4 方案优缺点

优点:对 join 类型的数据倾斜基本都可以处理,而且效果也相对比较显著,性能提升效果非常不错。

缺点:该方案更多的是缓解数据倾斜,而不是彻底避免数据倾斜。而且需要对整个 RDD进行扩容,对内存资源要求很高。

7.5 方案实践经验

曾经开发一个数据需求的时候,发现一个 join 导致了数据倾斜。优化之前,作业的执行时间大约是 60 分钟左右;使用该方案优化之后,执行时间缩短到 10 分钟左右,性能提升了6 倍。

8 多种方案组合使用

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如果只是处理较为简单的数据倾斜场景,那么使用上述方案中的某一种基本就可以解决。但是如果要处理一个较为复杂的数据倾斜场景,那么可能需要将多种方案组合起来使用。

比如说,我们针对出现了多个数据倾斜环节的 Spark 作业,可以先运用解决方案一HiveETL 预处理和过滤少数导致倾斜的 k,预处理一部分数据,并过滤一部分数据来缓解;其次可以对某些 shuffle 操作提升并行度,优化其性能;

最后还可以针对不同的聚合或 join 操作,选择一种方案来优化其性能。大家需要对这些方案的思路和原理都透彻理解之后,在实践中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案,来解决自己的数据倾斜问题。

以上是关于Spark(19)——数据倾斜问题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大数据之Spark:Spark Core 调优之数据倾斜调优

万字详解 Spark 数据倾斜及解决方案

Spark性能优化指南--高级篇

高级spark数据倾斜

万字详解 Spark 数据倾斜及解决方案

万字详解 Spark 数据倾斜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