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一答:程序员为什么要关注管理

Posted 编程大观园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乎一答:程序员为什么要关注管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职业类型角度分析

先从职业类型来分析:

有三种主要职业类型:技术型、经验型、资源型。

  • 技术型:典型的是程序员、工程师。依靠工具优势和专业技能来构建职业能力。特点是:前期投入中等,回报较高;但后期容易被后浪赶超,失去优势,高收入需要花费大量代价才能持续,需要持续学习和增强专业能力或者拓展多方面能力来打造职业护城河;

  • 经验型:典型的是教师、医生、律师、军师、管理者。主要依靠积累起来的专业能力和经验直觉处事。特点是:需要长期积累,一旦具备丰富的经验,就建立起职业护城河,很难短时间被赶超;前期投入高,回报中等,但后期回报越来越高;不太需要担心收入待遇随年龄增长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

  • 资源型: 典型的是销售、明星、公关、媒婆、管理者。主要依赖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特点是:需要长期积累,前期投入高,回报低,但一旦资源和影响力起来了,收入涨幅很快,后期回报较高。资源型的劣势在于,一旦失去了资源和影响力,收入就会呈断崖式下跌。

一个人在职业初期适合做技术型职业,这样能够有一技之长和立足之地;待三至五年,就应当寻求经验型或资源型的职业转型。这样,既能获得职业前期回报优势,又能把握后期回报优势。

很明显,管理者既有经验型职业优势又有资源型职业优势,同时又不显得极端,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要当上管理者并能持续保持管理优势,也是挺有挑战的事,并不是拿到一个 title 就一劳永逸了。

思维认知角度分析

技术人的思维:我如何能做一些有技术含量的项目,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下次跳槽能找个更高薪水的工作?或者我如何能深入一项技术,能够让这项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里?技术的起点视角在于程序,着力点在于企业、社会。

管理人的思维:我如何站在团队、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层面上去解决一些团队、部门、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管理者一开始站的起点视角是团队,着力点在于组织、部门、企业。这是个广阔得多的视角,是很锻炼人的全局和远见思考能力的。

创业者的思维:我如何做一些事情,能够让人生更有意义,能够对人类生活产生一些影响?创业者的起点视角在组织层面,着力点在于企业、社会、国家。

先体会一下三种不同的思维,把思维先打开。

技术与管理是紧密结合的

我从来没有觉得技术和管理是对立的。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只不过要探究的对象不一样,是不确定性很高的人、组织、环境、趋势。

即使职位不是管理,也需要大量的管理:时间与精力管理、目标管理、资产管理、工作事务管理、决策管理、风险管理、上级沟通等。

同时,管理与技术一定是要深度结合。管理仰赖于技术的先进性来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更倾向于认为,管理是一种技术的拓展。人总是喜欢能接触更广阔的世界,除非一个人只想待在技术这口井里。人类世界有非常多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非常多的智慧可以学习。

做技术就是写代码?做程序员就是写代码?这种认识不免太狭隘了!为什么你还要去学车呢?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一个狭窄的专业领域里。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口井里。

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我认为都应当抱着十分的热情,耐心去解决问题。这是工作的实质。若非如此,技术能做多久?管理能做多久?

管理的实质是决策与沟通

做管理,可以从“梳理事项”入手,“任务分工”作为基本功训练,而内功则是做决策的能力。作为管理者,更多的时间不再是花费在具体事情的执行上,而是花费在事情的规划与决策上。

一件事情,是亲力亲为,还是交给其它人做更合适?一个项目的某些业务决策,应该交由团队 A 来做还是交由团队 B 来做?边界如何确定?当前团队和企业面临着什么问题?最重要的事项是什么?如何去解决?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决策的基础是沟通。所有的决策,都仰赖于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的执行。

推荐阅读:


PhD新生规划知乎一亩三分地观点摘抄

1 thesis

(68 封私信 / 80 条消息) 对 PhD 一年级新生有什么建议? - 知乎 (zhihu.com)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phd应该是这样的,整个phd期间就发有限的几篇,然后这几篇文章就像沙滩上的脚印一样,围成了一个圈或者一个区域,这个圈是他/她的thesis 

然后phd毕业以后,所有人都认可这个圈是你的。如果做教授的话,就招学生把圈里的坑给埋了。如果去工业界,就把这个圈里东西投射到真实世界里。

2 日常安排

 说到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rountine, 你可以先去网上找一下自己领域博士的routine;接着根据你的经验修改,这个draft routine得囊括你的课程,你的项目和你的文献阅读(博士每日三件套),其他都是辅助(比如会议)或者短时间的目标(比如写论文)可随DDL调整,我一般是上午文献阅读和课程,下午是项目,晚上可能会给项目写点东西,到时候写论文就可以粘贴复制;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实践,调整直到达到最舒服的状态。 

PS:我觉得这些问题你也可以问问你的导师,导师不只是科研上的导师,更是你生活和人生的导师,他们的经验和对你的了解程度,会帮到你很多,你说出自己的concern也能够拉近你们的关系,导师招学生不可否认可能是为了免费劳动力,不过“被需要”也是他们为什么做导师的一个动力(当然如果是比较push的老师,那另说)

PhD在读小伙伴们每日schedule都是怎样呀|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短期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牺牲运动或者睡眠来实现,但长期效率的提高必定是通过良好规律的作息来实现的。我PhD期间基本很少有因为deadline而加班的情况,因为每天都按部就班。

PhD在读小伙伴们每日schedule都是怎样呀|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第二年快读完了的CS PhD 冒个泡。
1. 每天工作时间大致 8-22, 基本上如果效率高就做研究,效率不高还有一堆杂活比如review/教课啥的可以做, 实在不想干活烦躁的话就放松一下,一周七天但是周末会轻松一点。留够吃饭/健身的时间。2. 尽力保持稳定的作息,但是实在搞不定 (deadline)就只能熬夜。我熬不了太晚,早上也自然醒。
3. 极少数情况下会这样,可能一年也没有五天这个样子吧。
4. 偷偷跟着老板学,把自己当一个full time researcher,可能很快就会进入状态。

我觉得自己觉得很充实但是可以承受的状况还是不错的,记得主要假期给自己放个假,其他也没啥了。 建议还是有个梦想和最终目标,这样会心理上面有个激励。

PhD在读小伙伴们每日schedule都是怎样呀|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读博要抓紧时间。博二开始就没什么课了,周一到周五和周末一样。如果你给自己天天放假,最后你会发现,你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时间浪费了,什么收获也没有。警惕自己掉进审核时间陷阱,比如无节制的给自己放假、刷抖音、快手等,这些会无形中消耗你大量时间。这些时间如果用于读论文、写论文、做实验,时间一长,你的学术水平和积累会有质的飞跃。

读博是一场肖申克的救赎?那些我读博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qq.com)

 3 论文写作

intro就是套路啰,

第一段扯扯fancy的deep learning引出自己的topic,

第二段缩小范围总结自己做啥,

第三小段informal problem setup,

第四段对比下最相近的literature说自己哪儿好,

第五大段分几小段是contribution,

第六大段分几小段related work,五六段看心情也可以颠倒过来。

中间零敲碎打加个notation table,加个roadmap。5分钟想个结构就可以打字了,很快的。至于quality就交给老板了。

PhD在读小伙伴们每日schedule都是怎样呀|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如果没有一气呵成的天才,就要耐住性子修改论文,而且修改完善的过程也是提炼升华的过程,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

​一位导师写给自己的研究生:关于研究规划、学术入门、论文署名、师生关系等 (qq.com)

 尽早开始写论文。不要做完项目或研究之后再开始写论文。每完成一部分工作,就写一份完整且简洁的“技术报告”。这样,你就可以在你记得所有细节的时候精确的将工作记录下来。尤其是你的工作涉及到编程时,这种方法效果更明显。 

不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并且不要低估论文所需要的时间。论文不仅仅只考虑科学性,也要考虑如何表述它。...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重构它们。如果我可以回到过去,我更倾向于在第一年就开始论文的书写,而不是把书写论文的工作全部放到最后一年。

科研新手入门初探 (qq.com)

 3.1 论文阅读

读论文并不是将每篇论文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读一遍,很多时候读一下它的摘要,扫一眼文章的图表,就可以对它的内容做出大致的判断,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仔细去读。

另外如果准备仔细读一篇文章,也需要对自己多加宽容。如果遇到一篇文章,不明白其中一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或者有一个小点不是很懂,这个不要强求自己去明白每一个细节。读论文最主要是掌握大概的思路。

如果遇到非常长的、看不懂的数学公式可以先跳过去,因为数学公式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文字配合描述它的使用方式。有时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观点,但是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却非常复杂。所以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来理解这个公式。 

顶会最佳论文奖得主:初入科研领域,如何正确做科研? (qq.com)

我自己感觉到读文献的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差不多是在一次大概一个月看了100篇文献之后吧。也是被我老板逼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发怵……

所以没办法,只有逼着自己开启浪读模式,记得当时给自己规定的是,一篇paper不能超过20min,并且之后要自己闭卷用英文把这篇文章的key point写出来

当然一开始非常痛苦,但越到后面发现速度越快,当然一个月后的项目讨论也比较顺利,并且我发现从此以后看文献的技能好像进入了下一个等级。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是这样的丨知乎高赞 (qq.com)

4 读博心态 

前面说的时间规划都挺好的,补充一个心理上的dp。很多人第三年前后会出现低潮期,比如各种担心进度/毕业/找工作。。。调整好状态比什么都重要

PhD在读小伙伴们每日schedule都是怎样呀|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就像很多答主说过的,楼主的博士经历其实并没有特别惨,只是正常而已,很多PHD在博士中期都会经历这么一段对自己的能力,课题,方向全面产生怀疑的阶段,严重丧失信心,看不到继续读下去的意义。

造成这种心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预期过高,觉得phd本来是应该探索人类知识体系的未知边境这般辽阔,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只能发水文章做一些发表了就丢弃的垃圾?要知道能扩展人类知识边境的那是博士中0.1%的精英干的事情,绝大多数人在博士期间能搞出一些逻辑自洽,貌似有点儿用实际上不好说的东西就很不错了。同理觉得必须什么什么样的性格才适合读博士更是无稽之谈,这种想法都是建立在以为读phd是多么高大上不容亵渎的幻觉之上的谬误。

身边见过很多明明很努力,但文章和科研做的不顺利的人,就像楼主一样,一个通病就是对“意义”这个东西看的很重,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没有预想中的那么solid那么惊艳,就丧失了钻研的动力。我觉得对于广大资质平凡的博士生而言,一个一定要学会的重要技能是敝帚自珍,就好像你已经发出去的那篇文章,无论楼主觉得它有多么灌水,但能被接受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要学会发自内心的承认并欣赏这个level的价值。

对于99.99%的人而言,博士阶段做的东西都是没有人会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博士读的就没有意义。意义就在于自己探索出来一套逻辑自洽,自圆其说的thesis的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的各种能力。

PhD第三年——很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PhD第三年——很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我第三年也是这种感受,就是第一个项目完成之后,老板就放手让我自己想做什么项目,我东看西看左想右想,但是每周meeting都被老板否了好不容易想到的一点idea,大概持续了两三个月,那段时间真的太黑暗了。
等到快毕业时候再回头看当时的自己,有几点感想吧:首先,当时的自己肯定是能力不足的,所以很难提出让老板满意的idea,但是这种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不断试错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在老板的支持下坚持做就好了不要在心里对自己有负面的看法,比如自己paper不够多,能力不足、别人很厉害之类的,一定要对自己有自信,相信只要坚持科学地训练、能力总会到达理想的标准做事情要consistent,做之前想想什么是正确的方式,然后就是do the right thing,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避免过度纠结的心理内耗

 

读博一定要把这些事想清楚:念出来到底能干什么,职业发展路径如何,学术界生存的真实样貌是什么样子,你的情怀余额是否足够。你的选择应该基于充分了解信息之上的理性思考,而不是抽象的“优秀”,或是对于学术生涯的浪漫想象。

读博是一场肖申克的救赎?那些我读博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qq.com)

进入学术圈就意味着你踏上了一条不断被人 judge 的不归路。

当然这里的 judge 包含同行大佬对你工作和个人的赞赏,但大多数时候迎接你的是冰冷的批评甚至是不屑的傲慢。这其实挺符合科学那种冰冷的女神范儿的气质。

科学是很保守的,它的一大核心精神就是怀疑一切。你看每年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计算机界的图灵奖)通常都是颁给二三十年前的科研成果。为啥呢?因为在这期间这些成果会遭到同行反复的批评和挑战,没有个二三十年,科学共同体是很难一致认可它的价值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读博就是一个不断被同行前辈 judge 的过程,从你申请开始,到你做的每一项工作,发的每一篇 paper,做的每一次 presentation,再到你毕业以后找工作(尤其是找教职),你获得的绝大多数成就都是同行认可的结果。如果你有一颗玻璃心,受到批评或冷遇就容易情绪化,那你可能不太适合读博。从同行的 judge 中提取出有用的建议,过滤掉无效的情绪发泄,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自信(注意,是自信不是自负),此方为正道。

目睹太多读博惨案之后,清华姚班助理教授写了个读博决策树 (qq.com)

博士也是职场的一种。也要善于和人,和所处环境互动。社会上的种种现象都会以这个圈子的特殊表达映射在你博士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会特别温柔。这点要先有觉悟。别抱有逃避的心态读博。读博要主动。这是为了你自己。

所以不要放弃任何会议workshop的机会。这是和同行交流的最好机会,还可以为以后的科研职业发展铺路。

 读博士需要什么品质和能力?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qq.com)

 我在科研前期还是相当困难的,做论文的时候,虽然本身把性能做出来相对顺利,但是投稿一直不顺,这可能会比较打击士气。但我从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为什么审稿人会这么针对你——无论怎么样,审稿人都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个过程中,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信心、磨砺自己的能力,让文章最后能顺利发表。

顶会最佳论文奖得主:初入科研领域,如何正确做科研? (qq.com)

 5 开展科研

(3) 如何开展科研
这个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也只能从我的经验简单谈谈。

我只从第三年开始说,绝大部分人头两年课程繁忙也做不了太多工作。

如果老板有idea,那最好了,照着做就行。如果老板不管,那多读paper是最重要的。我的经验来看,想idea往往是从一个某一个小的点开始钻,然后慢慢扩展到面,看看能做到什么程度。idea和problem决定了paper的上限。有了motivation就是各个击破,提出解决方法,然后是漫长的coding和debug...最后做实验然后优化。

(...)

此外,寻求合作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至于如何寻找合作,这个以后可以专门开个帖子聊聊。此外还有两点是很忌讳的:(1) 文章没中之前就随便和组外人过多讨论idea,(2) 未经老板商量就随便找外校的人合作。

CS PHD 2020 即将结束有感 (科研干货攒大米)|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鸡汤 | 一篇所有研究生都该读的好文:阳光温热 科研静好 (qq.com)

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 Robert E. Slavin《Cooperative 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鸡汤 | 一篇所有研究生都该读的好文:阳光温热 科研静好 (qq.com)

5 总结感想

 分享几点这一年来自己和身边的人经历的事情:

1) 读博第一年,尽早开始做research, 否则后面压力会很大. 我就浪费了第一年,现在想想都可惜.
2) 读博第四个学期一定要把导师定下来并开始做第一个项目.

3) 不要花太多时间在TA和上课里, gpa过得去就行. 博士毕业, 评价你的标准就是publication, 谁关心你博士的GPA? (至少CS是这样)

4) 博士阶段不要花太多时间啃大部头的书了, 多读paper看看研究的热点都是些什么. 如果总想着先学会什么技能再开始搞科研的话, 以我的经验来看, 怕是永远都开始不了.

5) 不要对科研本身和自己期望太高, 尽力就好. 努力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因为大家都很努力. 关键在于project的novalty, 老板的人脉, 老板指导有方, 以及运气. 科研不顺不要过于苛责自己.

6) 搞清楚系里关于选课,学分, qualifying exam以及funding的政策. 这个是最重要的. 不然自己吃了亏都没办法说理.
CS PhD 2019年结束有感|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 看文献,能初步判断别人论文的质量高低和表达水平;

  • 能知道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长处所在;

  • 结合导师给的研究方向,能提出具体技术路线并迭代完善研究方案;

  • 知道如何掌握研究进度,能大致判断一个研究课题需要哪些结果,何时告一段落;

  • 能完整写出论文初稿(英文写作最好),知道科技写作的规范;

  • 能看明白审稿人意见,在回复上能避免牛头不对马嘴或者反向理解;

  • 会做15分钟以上的学术报告,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上不会被无理提问带歪;

  • 博士期间工作成果能形成3篇以上论文的素材并在答辩前发表2篇;

  • 博士学位论文完整而无严重漏洞。

  • 上课不重要,成绩不重要。

  • 读博士需要什么品质和能力?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qq.com)

 我们不能一定要把所有的基础学扎实再做科研,这种是不可行的。因为基础是无穷无尽的。还是要有胆识放开做一个东西,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看到知识体系上的漏洞,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学习。

顶会最佳论文奖得主:初入科研领域,如何正确做科研? (qq.com) 

导师的作用:讨论你对某个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但记住你必须提出方案,否则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博士生“生存法则”17条! (qq.com)

我们习惯了在课程学习时独立思考,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但科学研究不是一道作业那么简单,不管自身在课程学习方面有多优秀,科研上会有很多不足。

这些不足需要及时得到纠正。为了有机会得到导师的纠正,就需要暴露不足。这不值得害羞,每人都需要经历这一过程。

即使资深科学家写文章,也有可能被审稿人批得一塌糊涂甚至拒稿。有长久教学经历的教师,教学评估也有可能得到难堪的结果。因此,作为科研新手,暴露不足更没有必要害羞。

及时把东西写出来给导师看,及时把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就有机会得到纠正

 科研新手入门初探 (qq.com)

6 其他方面

6.1 开会交流

 关于如何在开会的时候与同行沟通,其实很简单,poster环节看人不多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主动上去介绍,并夸一夸对方的work就行,然后就顺势聊起来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如果大组一起出去开会,那三天你们就不要在一起了活动了...你们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还在乎这三天?应该多去找些不同的人聊聊。至于如何与同行互相讨论idea,这个很难用语言描述,其中之妙只能自己慢慢悟了。

CS PHD 2020 即将结束有感 (科研干货攒大米)|一亩三分地读研读博版 (1point3acres.com)

会议本身、会议网站以及Twitter上的每个人都可能给你一种印象——人们发表有关他们的研究供其他人聆听和学习。

可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会议的演讲部分已经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所有内容都已记录并可以流式传输,你只需在舒适的沙发上以2倍速看一下这些东西,就可以确保不会丢失任何东西。

这些讲座通常很简短,而且它们的讨论可能涉及至少六个月的研究。

参加会议最有趣的部分是那里的人,而且有趣的谈话往往发生在研讨会、小组讨论、tutorial中,试图找到讨论前沿研究的地方,而研讨会正是这样一个好地方,因为很多研究通常是最近才进行的、尚未完成,你在这里或许能收获很多不错的新idea,或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

许多论文作者会面对面告诉你他们永远不会在论文上写下的东西,例如哪些实验跑不通、研究中的问题、论文的缺点、以及很多的bug和踩坑经验,在会场和人们聊天你会获得很多知识。

但是,做到这一点,你要保持开放大胆、张口说话、主动问好、走出第一步、积极地享受与人交流的过程。

机器学习博士自救指南(严肃者慎入) (qq.com)

 6.2 文献处理

---如何阅读和管理,主要是靠软件,不可能用脑子记住。我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文件管理软件Zotero。有了软件,就可以管理论文了。但是要让它管理哪些论文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了。如果我看到一篇觉得有趣的论文,首先会看它的摘要,之后觉得确实有趣便会通读一遍,之后会顺着参考找其他有趣的论文。如果有足够时间,会顺着参考文献继续深挖,这样每篇论文就像展开了的一个叶结点那样。一般用这种方式,找一个闲暇的午后可以搜集到很多有意思的论文了。

---凯超刚才讲的从一篇有趣的文章的参考文献深挖的思路非常好,我还可以做一点补充,以该文章为时间节点,通过其参考文献可以找到过去的一些文章,其实我们还可以找到未来的一些文章。比如通过谷歌学术搜索这篇文章本身,我们便可以看到更多选项,比如看到哪一些文章引用了这篇文章等,这就可能帮我们找到未来的好文章。

---我也想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看论文最好看一系列的论文,把领域的重要结点整理、总结出来:比如这篇论文相对之前论文的具体创新点在哪等。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论文的创新点并不是很大,都是建筑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所以说,看论文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添砖加瓦的过程。

顶会最佳论文奖得主:初入科研领域,如何正确做科研? (qq.com)

7 PHD品质 

PhD最重要的是new idea,new idea不是just study from others,不是像本科一样老师告诉你,别人告诉你,甚至是你在网上自己查到的这些你自己认为你做了很大努力的东西,而是create by yourself。

新加坡留学新手指南- 【2020年12更新 COVID-19 related】 - 新加坡留学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gter.net)

 PhD期间我学到的很重要的事情是思考,也就是天天被老板念叨的critical thinking。如果先想再做,往往会减少工作量,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强身健体或者用来做下一步的思考(;而先做再想…嗯相信我~永远都会有做不完的事的。

海外博士一般朝九晚五,国内博士动辄十几个小时科研时间。为什么普遍认为海外博士水平比较高? (qq.com)

8 整体规划

 

 

博士研究生自我放弃指南 (qq.com)

以上是关于知乎一答:程序员为什么要关注管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前端HTML5面试官和应试者一问一答

从字节退休了!

六石编程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zeromq 一问一答 为啥是阻塞的

知乎:月薪2~3万,码农怎样度过一天

知乎高赞:31岁零基础转行程序员,目前35了,网友:脸皮要厚,才能熬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