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人物志 | Pulsar翟佳:社区的信任最重要
Posted CSDN云计算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云原生人物志 | Pulsar翟佳:社区的信任最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云原生已无处不在,《云原生人物志》是CSDN重磅推出的系列原创采访,我们关注云原生中每一个技术人、公司的身影。知微见著,窥见云原生价值与趋势。
出品 | CSDN云计算
头图 | 付费下载于视觉中国
本期我们采访了 Apache 顶级项目 Pulsar 的 PMC、 StreamNative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TO 翟佳,听听他的开源与云原生创业历程。
顺便祝读者朋
友们春节快乐。
关于技术人
翟佳:
大家好,我是翟佳,目前是 StreamNative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 CTO,也是 2 个 Apache 软件基金会顶级项目 Apache BookKeeper 和 Apache Pulsar 的 PMC 成员。
从毕业之后,我一直坚持在同一个技术方向。在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生阶段,我的主要工作是存储、文件系统的开发。毕业之后,加入 EMC 接着做文件系统和分布式的设计和开发,EMC 期间有幸接触和使用到 Apache BookKeeper。
BookKeeper 是一个基于 WriteAheadLog 的低延迟、高性能、强一致性的分布式存储引擎。我所负责的 EMC 项目就是在容器环境之上,将 BookKeeper 作为流存储的基础,提供给 Flink 等计算引擎使用。BookKeeper 是基于 WriteAheadLog 的简单抽象,但是丰富的应用场景给了我很大触动。
所以,在离开 EMC 之后,仍继续从事基于 BookKeeper 的 Apache Pulsar 的设计和开发。在持续参与并贡献 Apache BookKeeper 和 Apache Pulsar 2 个开源项目过程中,我逐渐成为 Apache BookKeeper 和 Apache Pulsar 的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近年来,除了专注技术之外,我也在社区做开源布道、推广的工作,期望让更多开发者了解 BookKeeper 和 Pulsar 的优势与特性。
翟佳:
除了开源社区,流存储、流计算、批流融合、云原生等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方向。
翟佳:
云原生的概念最早是在 2014 年诞生,后来 2015 年 Linux 基金会成立了 CNCF 来推动云原生的发展。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再到分布式集群和云计算,是一个逐渐提高计算效率和降低应用开发、运维难度的一个过程。云原生带来的是计算资源的池化、资源的生态化和资源的标准化。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认可:云原生是云计算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有超前的大数据与互联网场景及需求,这是促进云原生技术发展的动力,也为国内云原生技术的发展与繁荣带来巨大的机会。
CSDN:
在云原生领域,Pulsar 是什么角色?
翟佳:
Apache Pulsar 于 2016 年由雅虎开源,并在 2018 年 9 月毕业成为 Apache 基金会的顶级项目。随着社区用户不断增多,Pulsar 的功能和生态在不断丰富与完善,现在也正是 Pulsar 的快速增长时期。
Apache Pulsar 从 2012 年开始设计时就前瞻性地采用了存储计算分离、分层分片的云原生架构,极大减轻了用户在消息系统中遇到的扩展和运维的困难;并且它采用专门为消息和流设计的存储系统,为重要场景提供了可靠的读写服务质量和一致性保障——这也是我们说 Apache Pulsar 是云原生分布式消息平台的理由。
Pulsar 定位于云原生生态中的消息平台。Pulsar 社区现在有不少工作是让用户更方便地借助云原生的优势,在云环境中把 Pulsar 用作消息服务的基础。
CSDN:
如何平衡社区版本和商业版本?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翟佳:
开源社区是 StreamNative 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团队现在从事的与 Pulsar 所有相关工作全部开源,不存在开源社区版本和商业版本的区别。在 Apache Pulsar 发布新版本时,StreamNative 都会将团队内部新的提交(Pull Request)合并回 Apache Pulsar 项目中,StreamNative 公司和社区用户用的是同一份代码。StreamNative 作为 Apache Pulsar 社区的维护者,为企业提供最专业的基于 Apache Pulsar 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场景下的托管和运维服务。
谈到困难与挑战,不同阶段我们遇到不同的挑战。在社区初始阶段,Pulsar 开源之时已在 Yahoo! 内部大规模稳定运行很长时间,它具备架构、数据读写服务质量等诸多功能特性,我们需要让大家知道 Pulsar 这些优秀的地方,需要让大家认识到 Pulsar 可以解决的痛点。比如,其他传统消息队列场景中系统的横向扩展性,流场景中系统的运维复杂度等问题。在该阶段,社区从 0 到 1 ,Pulsar 的功能和基础已经具备,需要做社区推广工作。
现阶段,Pulsar 已经吸引了众多重磅企业和团队用户,解决了大家在业务场景中遇到的诸多痛点,这带来一定的示范效应,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进入社区,也给 Apache Pulsar 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在该阶段,做好社区推广的同时,还要考虑应该如何梳理出社区用户的共性需求以不断丰富 Pulsar 的功能和场景,考虑如何持续维护社区的健康发展等等问题。
CSDN:
全球与中国用户使用Pulsar,有哪些案例和故事可以分享?
翟佳:
这一点是我们很乐意与大家分享的地方。伴随着 StreamNative 与社区的共同努力,目前 Apache Pulsar 落地场景越来越多,也看到越来越多重磅案例出现。
智联招聘作为国内 Apache Pulsar 最早落地案例给了我们很大鼓舞。智联招聘内部面临 RabbitMQ 的扩展性问题,想要寻求一种消息服务,期待同时满足扩展、数据读写服务质量两方面的需求来作为内部的消息总线,但是调研过很多项目与产品都不能满足团队需求。
后来,他们先调研到 Apache BookKeeper,发现 BookKeeper 可以提供很好的扩展性和数据服务读写质量,准备基于 BookKeeper 之上添加消息功能的实现。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发现了 Pulsar,一下感觉到这就是他们想要做的东西。当时有“知音相遇恨晚”的感觉,我们强烈感受到智联招聘团队对 Apache Pulsar 的渴望和热爱,我们也为 Pulsar 能够解决用户的痛点感到激动。于是一拍即合,开始了 Apache Pulsar 在智联招聘的落地旅程。虽然 RabbitMQ 当时承接智联招聘的线上系统,但是从 RabbitMQ 迁移到 Pulsar,从灰度、上线到全部替换 RabbitMQ 整个过程特别迅猛。
对消息的两个场景,线上业务典型案例是腾讯计费平台,线下数据分析典型案例是短视频应用 BIGO:
腾讯计费平台不单对系统扩容有要求,同时也对数据服务质量要求严苛,腾讯计费平台利用 Apache Pulsar 处理日均 100亿+ 交易请求,日均消费 10T+ 数据,承载了腾讯集团每日数亿收入大盘,托管账户总量达 300 多亿;
BIGO 的案例是大家在 Stream 场景中经常遇到的集群运维这一痛点。BIGO 借助 Apache Pulsar 与大数据生态系统的良好融合构建了实时推荐和分析系统,助力业务快速发展,降低了原来 Kafka 集群运维成本与难度,特别是扩容缩容的人力成本。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部署并使用 Pulsar “历史已久” 的公司。作为用户中的先驱者,例如国外的 Yahoo!Japan、Splunk,国内的 EMQ、中国电信等都是 Pulsar 的老用户。Pulsar 帮助 Splunk 将成本降低了 1.5 - 2 倍,延迟降低了 5 - 50 倍,运营成本降低 2 - 3 倍;在 Yahoo! 的部署中,Pulsar 支持同等规模的业务量,还在保证更高数据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消耗只有 Kafka 的一半的实际硬件资源成本。以上几个公司不但在内部扩大 Pulsar 的使用场景,而且不断为 Pulsar 贡献新功能、为社区分享经验。
在今年 11 月底,我们举办了 Apache Pulsar 首届亚洲峰会。在峰会中有很多来自社区的场景案例,诸如物联网、证券交易与金融科技、电信计费、互联网直播、在线教育、即时零售与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等行业,落地场景越来越丰富,目前正呈现出爆发趋势。
Apache Pulsar 自身的云原生架构设计、专用的消息存储引擎以及跨地域复制和多租户等众多的企业级特性,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落地 Apache Pulsar。我们在与社区用户的合作过程中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经历:在快速增长业务的压力面前,已有的系统面临着诸多技术痛点,包括系统的扩展、数据服务质量等。改造现有系统极大耗费了人力与精力却收益慎微,在转向 Pulsar 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 Pulsar 的优势,认识到 Pulsar 新的能力和价值,在用户的使用规模、使用场景都突破了当时的规划。
关于开源
CSDN:
Pulsar 现在已经是非常知名的项目了,在 Apache 软件基金会孵化期间的收获是什么?
翟佳:
Pulsar 在 2016 年由 Yahoo 开源,后面捐赠给 Apache 软件基金会进入孵化器孵化,并在 2018 年毕业成为顶级项目。在 Apache 基金会孵化期间,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遵循 Apache 软件基金会成熟的机制与流程使 Pulsar 在项目、社区等层面更好地实践“Apache之道”,打好项目与社区快速发展、健康多元的基础。Apache 软件基金会的品牌影响力也为 Pulsar 带来了一些帮助。
在 Apache 软件基金会项目孵化期间,新项目主要会接受「Apache 之道」(Apache Way)的辅导,以及与 Apache 基础设施融合、Apache 软件协议的合规等等事项。关于「Apache 之道」,主要包括如下原则:赢得权威、同侪社区、公开沟通、共识决策、项目自治、独立自主、社区胜于代码。其中「社区胜于代码」这一条应该是被 Apache 社区引用最广泛的一条,对 Apache 软件基金会项目来说,一个健康的社区比高质量的代码具有更高优先级,拥有强大的社区可以修复纠正代码层面的问题,这也是 Pulsar 努力构建持续活跃社区的原因所在。
CSDN:
Pulsar 作为下一代云原生消息和流平台,在云原生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具体支持?
翟佳:
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 Pulsar 在云原生方面的优势与支持情况。
在资源池化方面,Apache Pulsar 由于存储计算分离以及节点对等的架构,可以支持千级节点规模的服务集群和存储集群。单一大集群的能力结合 Pulsar 原生的多租户管理,可以让管理者把 Pulsar 作为一个大规模的消息服务资源池,消费者按需消费。
在资源生态化方面,Pulsar 对 Topic 在逻辑分区之上进行物理分片的存储模式,在存储层很自然地做分层处理。这样在云上和云上的存储资源很好的整合,利用分层的存储架构,为批、流计算构建了统一的存储基础。
在轻量级计算方面,Pulsar Functions 的设计和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的理念相匹配,同时借助云上的资源调度和管理工具,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直接的轻量级函数式计算服务。
同时,Pulsar 提供了各种 connector 方便用户连接其他大数据生态,让用户在云上更加便捷地使用 Pulsar 来作为基础消息服务。
CSDN:
如何保持 Pulsar 社区的活跃度?有什么好的方法分享?
翟佳:
保持 Pulsar 社区的活跃与健康成长,是个长期命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目前 Pulsar 社区内部的互动相当活跃,接近形成了一个积极互助、自运转的社区。一个活跃的社区,最根本是项目本身功能和特性真正为社区用户带来方便、创造价值、解决大家痛点,否则即使投入再多资源也只能是徒有其表、虚假繁荣。
在方法上,首先公司要认识到和社区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只有公司全力投入社区才能带来社区的信任;有了对社区的信任,用户才会紧紧拥抱社区、不断参与贡献、提出改进;这样公司才能和社区一起不断往前发展。
在技术方面,Pulsar 一直保持版本的快速更新,持续开发与其他开源系统的集成生态,并在社区贡献者的帮助下开发新功能新特性;在社区方面,除了 StreamNative 团队成员,更多的还是众多热爱 Pulsar 的社区成员的参与,很多成员都有对 Pulsar 的线上开发经历,在部署和应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很乐意和他人探讨、解决问题。
StreamNative 组织各种活动促进社区的交流与成长:疫情前的线下 Meetup, 疫情期间的线上峰会、社区开发者会议等等。我们近期发起了面向 Apache Pulsar 社区的“社区大使计划”,意在发现、挖掘更多社区愿意贡献的小伙伴,共建更美好的 Pulsar 社区;在文档方面,我们一直在挖掘代表性的用户案例并持续跟进,为社区小伙伴提供参考。我们也一直在补充、完善、改进 Pulsar 技术文档,并鼓励更多贡献者参与文档的建设,让用户的操作、问题破解都有据可依。
翟佳:
我和大多数技术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一样的,相信技术的力量和价值。即使过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激情年代,我和团队伙伴们仍然选择相信“技术改变世界”。
我们 StreamNative 创始团队成员从 Pulsar 和 BookKeeper 项目诞生之初就投入其中,有着近十年的积累。在 Pulsar 和 BookKeeper 历经 Yahoo、Twitter 线上长期的磨砺和迭代的过程中,我们亲身见证经历了 3000+ 节点规模的 Pulsar 存储集群开发、搭建和运维。我们明确体会到 Pulsar 在架构和功能方面的优势,以及与“云原生”方向的契合和一致性。
在众多客户场景的落地案例中,我们看到开发者对 Pulsar 的架构和产品的认可,也使我们坚信 Pulsar 诞生的初衷能够实现,能够解决用户在消息这个场景中的各种痛点。
外加近年来开源商业化模式不断成熟,在 Spark、MongoDB、ElasticSearch、TiDB 等开源项目背后都有商业公司在崛起,我们认为 Pulsar 和 StreamNative 有同样的机会。
CSDN:
现在 StreamNative 有多少人?研发占比多少?研发团队的技术文化是什么?
翟佳:
我们有中美两个团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小伙伴加入进来。目前团队规模超过35人,其中工程师占比 80% 左右。和比较成熟稳定的团队相比,我们仍处在快速发育阶段。
公司以 OKR 为衡量标准,支持弹性办公、全员远程办公,国内小伙伴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地,大家日常借助 Slack、GitHub、Zoom 及 Google 等优秀的线上协作工具进行沟通与协作,提倡异步沟通,追求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最高效率。团队小伙伴都有着丰富的软件开发与开源项目贡献经历,自驱力比较强,大家对开源精神、敏捷文化和结果导向都高度认同,研发团队是扁平的典型的工程师文化。
CSDN:
2021年,对 Pulsar 和 StreamNative 的计划有哪些?
翟佳:
我们对 2021 年充满了期待。在 Apache Pulsar 社区与生态方面:
-
我们计划在 2021 年第一季度迎来 Pulsar 2.8.0 大版本的发布,届时将有更多重磅功能推出;也联合社区贡献者不断增加更多功能特性,增强与其他开源大数据生态系统的融合;
-
我们将继续在全球丰富 Pulsar 社区年度峰会举办的地区,随着疫情的改善我们也将组织国内更多城市的 Pulsar 线下活动,并积极与其他开源社区互动;
-
我们将持续构建健康、多元和具有活力的 Pulsar 社区,增强社区内部的互动。通过大使计划、社区开发者会议等更多的形式增强社区的活力,让更多的贡献者通过多样的形式参与 Pulsar 的构建;
-
我们将投入更多精力在 Pulsar 中文社区的建设与完善上,并不断改善并加强多种语言的 Pulsar 文档建设;
-
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对 Pulsar 的关注,我们会提供更多的 Workshop 和培训,引领大家开始脉动之旅。
在对 StreamNative 计划中,我们将继续完善 StreamNative 的云产品,支持将 Pulsar 部署在更多的国内外云服务厂商,以及私有云混合云的环境中,优化产品体验,并继续保持与社区的全力投入,促进 Pulsar 社区发展。除此之外,随着众多欧美付费客户的增多,团队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我们正在吸纳各方面人才,也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交易担保 CSDN CSDN小程序来啦! Mini Program
以上是关于云原生人物志 | Pulsar翟佳:社区的信任最重要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Flink 和 Pulsar 的批流融合
Flink 和 Pulsar 的批流融合
Flink 和 Pulsar 的批流融合
Flink 和 Pulsar 的批流融合
社区人物志专访马龙伟:轮子不好用,那就自己造!
社区人物志专访马龙伟:轮子不好用,那就自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