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网络层虚电路和数据报交换路由(距离矢量链路状态算法)IP编址网络拥塞控制网络互联
Posted Couldhelp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网络层虚电路和数据报交换路由(距离矢量链路状态算法)IP编址网络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笔者系电子科技大学2019级在读本科生,针对本学期学校开设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将学习笔记以博客形式上传到CSDN上以便日后复习整理,其中的瑕疵欢迎大家向我指正,在评论区多多交流讨论。(考后整理笔记,这波是《朝 花 夕夕夕夕夕 拾》)
概念
一、网络层相关概述
(一)三大核心功能
- 路由功能
- 拥塞控制
- 网络互联
(二)通信两大阵营
(1) 电信-网络复杂,终端简单;面向连接;通信子网为主干,客户端为接入
(2) IETF-网络简单、高效,终端复杂;对等的互联结构
二、交换技术
(一)交换技术的分类
(二)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交换是路由功能的基础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对比
电路交换(时分复用,各通信放在各时隙):
(1) 通信期间具有一条专用的线路
(2) 通信三阶段:呼叫、维持、拆除
(3) 面向流,数据在经过交换节点时只有传播延迟
(4) 不适合现代计算机处理
分组交换:
(1) 以分组为单位,将数据切分成较小的分组(分组过小会增加开销)
(2) 各分组在每个节点上独立存储转发,逐站寻径
(3) 分组经过节点时有存储转发延迟和寻径的延迟
比较:电路交换透明性强,分组交换适应性强,带宽利用率高
时序图
端到端的延时计算
(1)电路交换
(2)分组交换
(三)虚电路与数据报
数据报交换——标准的分组交换技术(无连接)
————存储转发,逐站寻径(查路由表)
(1) 存储转发:需要提取地址信息再查表,路由器需要校验分组,产生传输延时:存储后再转发
(2) 逐站寻径:理论上对资源的最大利用;源同目的的不同分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可以临时避开“坏道”;可能存在乱序;产生寻径延时
虚电路交换——(面向连接)传输时带上虚电路号可以替代分组的源、目的地址
(1) 虚电路表表项只需要保持当前连接,规模小,查表快
(2) 利用索引号可以获得高速查表速率
(3) 虚电路的连接建立就是各节点根据“连接建立请求”查询路由表;连接拆除,各节点删除虚电路映射表
虚电路小结
(1) 缩小查表规模,提高查表效率
(2) 需要面向连接的支持,路径固定不灵活,首份分组的延时大
(3) 虚电路可以进行差控和流量控制
(4) 虚电路不一定与信道资源相关,不需要专用信道
数据报交换的发展
(1) 快速转发表
特殊硬件(cache等)、快速算法、仅放入当前正在通信的少量源、目的地址对
(2) SDN——流标记
(3) 多标签交换——MPLS
边缘路由器查询路由表,算出路径,分配“标签”;核心网路由器按标签(查标签表)进行交换
三、路由
(一)路由功能概述
路由功能要素:
- 编址和寻址
- 路由的最优化原则
- 路由表
- Routed,转发技术
- 路由选择算法及特征
路由核心:把分组送上“最优路由”。
路由的最优化原则——收敛法则
- 若J位于从I到K的最优路径上,则从J到K的最优路径也位于之上——收敛性。
路由表要素
- 目的
- 下一站地址——根据最优化法则,不需要记录路由的完整序列,也不用告诉后续路由器这条路径。
- 连接接口号
- 度量
路由选择问题的复杂性
- 存在多条路径
- 最优路径随网络拓扑变化而变化——可能问题-变化了不更新:断路或环路;变化了立即更新:路由振荡。
- 网络结构一般是逐级汇聚的——可能造成网络拥塞
路由选择技术分类
(1)表驱动路由
- 事先计算好节点之间路由表。
- 根据路由表进行PDU转发。
(2)按需路由
- 仅在需要转发分组时,才发起路由查找过程,生成路由。
- 或者路由表中没有目的地路由时。
- 多用于拓扑变化频繁的无线网络。
表驱动路由技术
- 静态路由——路由表的路由不自动改变,除非人工改变。
- 独立路由——路由自动变化,但不与其他路由器交流路由信息。
- 动态路由——路由随网络拓扑变化而自动变化
- 集中式路由——中心路由器计算
- 分布式路由——每个路由器分别计算路由(链路状态算法、距离矢量算法)
(二)IP编址和寻址
IP地址——点分十进制法
地址由网络号+主机号形成,网络号是路由器寻址的主要判决依据。
IP地址分类
D类、E类地址
判断IP地址的类别——地址首个字节的数值
A:0~127
B:128~191
C:192~223
D:224~239
无分类地址
- 子网:将分类网络划分为更小
- 超网:将几个连续的分类网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网
网络号的计算方法——IP地址和掩码按位相与
子网掩码特点
寻址模型
IP设定的网络节点模型中,每个接口有一个不同的IP地址
- 每个路由器就拥有了多个网络地址
IP地址的编址规范
- 互联网设备和上网计算机均统一编址
- 一个节点至少一个IP地址:路由器一个网络接口连接一个不同的网络;每个接口一个IP地址
寻址与转发
- 物理网内,依靠物理网自身机制
- 路由器在两个网络之间,根据目的地地址选择路径并转发
- 需要一种机制在IP地址和物理网地址之间进行映射
①ARP,广播询问,知者应答
②HSS,询问HSS服务器,获得IP地址对应的物理网地址
🔺转发过程中,经过交换机:数据包MAC、IP地址不变;经过路由器:数据包源目的MAC地址改变、IP地址不变
(三)寻径与转发
路由表类型
- 基本信息表(本地表)——直接相连的节点
- 路由信息表(库)——收集到的路由信息
- 数据转发表(Forwarding Table)——多数时又称路由表,由前两者组合而来
①最佳路由
②缺省路由(Default Route)
查表方法
- 最短适配:从高地址部分开始适配,即从最大范围开始,然后缩小范围
- 最长适配【IP使用】:从低地址部分开始适配,掩码最长的地址开始匹配,即从最接近主机的路由开始,逐渐增大范围
- 其他查找算法:顺序、折半、哈希……通常与最短最长配合使用提高效率
- 完整适配:逐个全址比对——效率低
①多条同目路由:按最佳、公平、稳定等原则选择
②多条同目同值路由:可考虑负载均衡
最长适配原则——从子网掩码最长的开始比较,做到“尽可能精确”
(四)不同类型的路由
1、静态路由
关键:不测量也不利用网络信息,而是采用固定规则选择路由
- 路由表由人工设置,事先由人工计算出最优路径,路由表不会自动改变
- 网络变化时,人工修改路由
- 简单,灵活性差
- 适用于小型、简单网络
2、独立路由
(1)洪泛(flooding)——将PDU转发到其余所有接口
- 目的节点受到多个重复报文
- 不需要网络拓扑信息
- 优良的健壮性
- 可用于广播
- 防止无休止的转发PDU——PDU生命期(TTL,Time To Live)
- 网络负担重,开销大,小网可用
- 适合树型,星型网络
- 数据冗余量太大,会在会路上无限循环
- 减轻泛射冗余量的方法
①不向来路转发
②延迟发送——比较接收报文(序号)以确定重复
③丢弃超时报文——报文生存时限
④丢弃重复报文——报文序号
a.(不转发重复报文最显著减少冗余信息量)
b.(不转发过时信息实现难度和开销最大)
(2)随机路由——从多个(能到达目的地)出口随机选择一个转发
- 随机概率的设定——根据信道负载
- 特点
①不需要网络拓扑信息——网络结构无关性
②每次路径随机变化
③适合树型、星型网络
④一般不单独使用,配合其他协议-如,达到多条路径负载均衡时进行随机路由
(3)最短等待法——根据接口当前状态选择队列长度最短(链路度量权值、链路通断等)的出口
一般不单独使用,配合其他协议——避免拥塞、多条路径的负载均衡等
(4)反向地址学习
- 记录分组中的源地址和接收接口
- 分组中增加距离记录,每经过一个节点,距离加1,供反向学习选择最佳路由
- 特点
①自适应路由算法,能逐渐形成最佳路由
②动态适应新节点的加入
③对节点、链路故障反应迟钝
④使用拓扑稳定的小型网络
3、中心路由(集中路由)
中心路由(集中路由)
工作方式:各节点定期把自己的信道、相邻节点的情况报告中心路由计算机,由计算机算出各节点到其余节点的最佳路由,然后把路由表分发到各个节点上。
特点:
- 能形成最佳路由——理想路由(收敛性最高)
- 路由信息上报、更新、同步困难
- 中心节点可靠性影响全网
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 将路由的控制和执行分离🔺
①SDN域控制器生成各路由器(交换机)的流表
②由OpenFlow协议将流表发布到各SDN交换机 - 传统路由器既包含路由的建立(控制),也包含按路径的转发(执行)
OpenFlow是控制器与转发器之间的通信接口标准
- 此标准上控制器和转发器可以是不同厂商,不同设计的设备
- 转发器专注于快速的交换
- 控制器专注于复杂的路由策略,为转发器生成流表
- 应用与控制器之间也有此思路
①应用通过开放API向控制器提出公众与路由有关需求
②应用还可以通过开放API修改、更新控制策略
4、分布式路由
(1)分布式算法
- 各路由器各自计算路由
- 可靠性高、扩展性强、以局部最优代替全局最优——全局优化计算复杂
- 全网路由理论上是收敛的(收敛法则反证),但工程实践中存在不收敛的风险(如交换路由信息不及时等)
(2)分布式动态路由
基本原理
- 各路由器主动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路由协议
- 节点独立计算最优路由——路由算法
- 不断更新路由信息,不断改变路由以适应变化——动态
工程实践风险点
1. 交换的路由信息可能不及时:不全、过时——导致不收敛
2. 交换的信息越详细、交换的频率越快,路由信息一致性就越好,网络的额外开销越大
3. 在额外开销和反应速度间寻找平衡
(3)常见的分布式路由算法:
基于网络距离的分布式路由算法——距离矢量法
基于信道状态的分布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法
(五)两种重要的路由算法
1、距离矢量算法
距离矢量
- 矢量(距离、方向)
①方向——下一跳
②距离——路由的度量(两部分,我到邻居的距离+邻居到目的的距离)
- 路由表的每一项都是一个距离矢量
距离矢量算法步骤
- 初始化——各节点形成本地路由信息表,即邻接路由器表
- 扩散路由信息——各节点向邻居节点扩散路由表
- 计算路由——各节点根据邻居扩散来的信息,计算路由
距离更新=我到邻居的距离+邻居到目的的距离 - 不断扩散,不断计算——各节点定期不断扩散
2、距离矢量算法分析
特点
- 只与邻居节点交换路由信息
- 各节点独立计算最优路径
- 能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 稳定后,形成最短路径
- 算法简单
无穷计数问题
无穷计数问题无法解决,但可以通过一定方法降低其发生的概率
①水平分割技术
节点没有必要将从某节点收到的信息再回传给该节点——减少多余信息,在某些时候可能降低错误概率
②毒性反转技术
将水平分割技术中去掉的冗余信息改为无穷大,阻塞回来的路径
距离矢量算法缺点
- 网络的变化扩散到全网速度慢
①容易引起连锁反应,产生大量更新——过度依赖“别人的正确”
②产生路由更新的振荡——更新一点,发布一点 - 路由收敛速度慢
收敛速度——全网重新统一的速度 - 容易形成路由环——在网络变化未扩散完全时
3、链路状态算法
特征:向全网宣告“相邻”,不同于距离矢量算法:向相邻宣告全网
步骤
- 与全网所有节点——交换临近链路质量
- 充实路由信息库——各路由器各自绘制出网络拓扑
- 计算路由表
工作方式:
- 每个节点测试相邻节点,得到每条链路状态(延时)初始值
- 每个节点定期和所有节点交换自己的链路状态
- 根据收集到的各节点的链路及状态,计算到其他节点的路径
最小延时路径-》最短路径-》最佳路由
链路状态算法关键理解
- 链路状态——用链路的质量评估链路状态:包括延时、节点数量、距离、速率、带宽、可靠性等。常用链路的延时作为链路质量的度量。
- 为什么常用线路延时作为链路质量的主要指标
①延时比路径上的节点数更能反映网络和信道实际状况
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影响延时的指标比较多
③延时容易测量——从发出PDU到收到应答来测量延时及变化 - 如何测量线路延时
①利用echo分组的往返延时来评估
②是否计入载荷——从开始排队等待发送算起or开始发送信号算起
③动态变化——怎样平滑多次测量的不同结果
计算最佳路由——图论算法中的各种路由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特点
- 能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稳定后能形成最短路径
- 各节点独立计算最优路径——一致性、准确性有较好保证;不是建立在其他节点的计算结果以上
- 收敛速度快——适合大网使用(由于扩散完再计算,计算结果和过程不影响扩散,同时不依赖于其他节点的计算结果)
- 算法复杂,存储空间需求大
①扩散过程需要特别控制以降低信息冗余量
②需要记录全网所有链路状态,算法实现逻辑复杂 - 可用于大规模网络
4、链路状态算法和距离矢量算法的比较
(六)分级路由体系
简化:不在域间暴露域内路由细节,只有可达性的信息
抽象:将一个网络抽象成一个“节点”
归并:IP网络的“超网”,将多个网络归并称一个超网,域间只有一条路由
策略路由
负载分担路由协议
①按一定策略同时使用两条以上的路径
②如根据源地址,业务类型决定走不同路径——不仅是根据目的地址
③或平均分配——轮流使用、按宽带分配、随机分配……
应用场景
多种接入方式的融合——WiFi、LTE、卫星、有线……
(七)组播、移动路由
网状拓扑广播的关键问题:网状拓扑上拥有很多回路
广播实现方法
- 向每个目的单独各发送一份拷贝
- 有控制的洪泛
- 多目的分组路由
①将所有站点分成多个组
②广播分组带有所有希望的目的地址,分组投放
③路由器选择适当路由,经过该组的所有站 - 生成树(STP)
①将网络拓扑简化为树状
②按树的路径
③没有回路
多播树(多点播送树)
- 有源树
组播组里,每个发送源都形成一颗组播树;即每个源一个树表
- 共享树
①组播组里,大家遵循一颗组播树——共享树
②组播源站先将数据发送到共享树的根节点,由根节点再沿着树,转发数据
③减少树表的数量,节省空间,但转发路径和开销不是最优
组播树上转发方法——反向路径转发法
①路由器收到组播分组时,在树表中查本机到达源地址所用接口
②若收到分组的接口与查到的接口一致,则转发;不一致则丢弃(避免多次重复转发)
关于主机移动的路由策略——重定向的路径可以不经过原先的本地代理。
无限多跳路由技术
四、网络拥塞
(一)网络拥塞概述
排队论中平均到达速率小于平均服务速率时,也会出现排队
拥塞无法自愈——一个点的拥塞会向全网蔓延,需要尽快找到源头控制
拥塞的两种控制策略
- 开环策略:不使问题出现的方法
预防和避免拥塞
- 闭环策略:问题可能出现,通过反馈进行控制
检测和解决拥塞
开环策略及方法(开环策略:不使问题出现,代价太大)
- 缓冲区预分配给用户
- 网络分组定额控制
- 分组丢弃——丢弃超过限度或容量的分组;随机丢弃用户分组,降低总负载
闭环策略及方法
- 拥塞的检测
①路由器参数的持续性陡升
线路利用率——负载率上升,利用率下降
缓冲队列长度
分组因缓存满的丢弃率
②源端感知
应答分组返回时间的加大
要求重传次数增多
③目的端感知
流量的下降
丢包率的上升 - 拥塞的反馈
隐式反馈——立足于自己的观察结果,如确认分组的延时加大
显示反馈——从拥塞点向源端发出警告信息 - 拥塞解除的常用措施
增加线路、设备
另选路径——分散流量到不同路径
拒绝为新用户服务——较严重时
降低对当前用户的服务质量,要求源降速——严重时
丢弃拥塞点内所有的分组,载荷脱落——特别严重时(最坏的方案)
(二)网络拥塞控制技术
1、网络供给调整
- 思路:增加网络供给,缓解拥塞
- 方法
冗余——冗余线路或设备
增购——向运营商购买更多带宽
升级——长期观察后,对承载流量大的线路或设备进行升级 - 特点:长期演进
2、流量感知路由
- 思路:改变路由的度量,重新选路;重新选路绕开拥塞点
- 方法:将负载和度量关联起来
- 问题:
①简单改变负载容易导致路由振荡
②把不同负载均匀地加载到不同链路上需要时间逐步调整——流量工程
3、准入控制
- 思路:
如果链路只能容纳10条虚电路的带宽,那么第11条就不允许建立了;结合流量感知,让第11条路换个路径 - 方法:
通过虚电路或“流”,将控制准确施加到具体的对象
流说明——描述流的带宽需求
流量整形——将流尽量整形成匀速
通过观测用户过去行为,预估用户流量特征,从而可以估算准入的虚电路数量
4、流量整形
- 基本思想
强迫分组以某种可预见的速率传送
调整用户数据为可控的匀速速率 - 方法
流说明:①用户与网络之间协商控制参数;②允许传输速率、突发特性、丢失允许情况
漏桶算法:①设置足够缓冲;②可以任意速率接收用户数据,但是以匀速间隔向网络注入定量数据
5、流量限制
- 思路
预测快要拥塞了,像源端发送抑制分组,让源调整流量减速 - 方法
路由器通知——各路由器都要发送抑制分组,对源的抑制过狠
目的端通知——反应速度过慢
逐跳后压——可能导致过早的形成拥塞
6、负载脱落
- 思路
路由器来不及处理分组,快发生拥塞时,将这些分组丢弃 - 方法
①牛奶策略:保留新分组,丢弃老分组
适用:老分组作用小,比如实时视频
问题:就分组可能就要超时,源头马上重传,丢弃无意义
②葡萄酒策略:保留老分组,丢弃新分组
问题:由于分组按序使用,接收到被丢弃的分组的后续分组依然无法使用
③重要性策略:分析不同应用确定分组的重要性,或者由用户自己标定
问题:用户可能“贪婪”,全部标记为“重要”
④随机丢弃策略:提前随机丢弃分组,会导致发送方降速(由于TCP拥塞控制导致降速)
(三)网络服务质量
描述服务质量
-
流
端到端的数据序列看作一个“流”
流面向“应用”的
流可管,可控
流的概念在不同层可以不同——多数是指传输层的流
-
服务质量QoS与流的描述——指标化、等级化、量化
①典型参数指标
②不同应用的质量需求不同
恒定速率(电话、视频监控)
实时可变(压缩的视频会议)
非实时可变(视频点播)
可用(文件)
③实现方式
用户传输前设定
期望值和可接受的值
选项协商 -
规范进入网络的流量
①流量整形——先约定,后监管
②漏桶、令牌桶
利用缓存区
漏桶在出口定时取定量
令牌桶入口处包括一个恒定速率的、可积累的令牌流(限定一定范围B),出口可不恒定 -
调度资源满足流质量的需求
①从流质量需求——》虚电路确定路由器及接口——》接口队列调度
②算法
[1] FIFO,公平队列算法
[2] 加权公平队列
Fi = max(Ai,F(i-1))+ Li/W
W:权重,希望给予更高优先级
Ai:到达时间
Li:帧长
本来到达时间Ai越晚,帧长Li越大,服务Fi越晚,将Li取权值,可以提前服务
[3] 赤字循环、时间戳算法…… -
安全地接收更多流量
准入控制——保障不会发生拥塞-安全;而非信息数据安全
-
资源预留协议
(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适合电视会议,视频点播地多点播送拥塞控制
多源对多组接收
接收者可自由切换“频道”
-
区分服务
①区分:对不同类别的业务,采取不同服务方式
②快速型转发
将业务区分为常规业务、快速业务
快速业务预留更多的带宽
快速业务在拥塞时,仍然得到保障
③确保型转发
分组带有优先级区分标记
路由器对应有多条队列
确保优先级队列分组的处理
五、网络互联
(一)网络互联概述
关键问题: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参数在各网络中不同,是网络互联问题复杂性的主要方面
网络的差异因素
1、服务不同
虚电路+数据报——》更像数据报的网络(数据报更是一种底线策略)
2、协议不同
就算功能相似,但是:帧格式不同;操作过程、处理方式不同……
3、寻址方式不同
地址结构和编址不同;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复杂
4、是否支持组播和广播
如:电话网络不支持广播,也无法迁移过来ARP的广播方式寻址
5、MTU(Max Transmission Unit)不一样
[1] 影响MTU的参数:编码方式、传输方式、误码率,时钟……
[2] MTU的产生
硬件:①TDM下的时隙长度;②存储转发时缓冲区的大小
操作系统:软件编写最大程度适应系统能力,8、16、32位
协议:①ATM规定了固定信元长度②IP:长度字段为2字节,最长为65536(或65536-1)字节
遵从某种标准:千兆以太网的最大帧长遵从10兆以太网的规定
①差错处理上MTU缩小错误影响范围
②共享信道上MTU防止分组占用信道时间过长
[3] MTU对网络互联的影响
必须将较长的数据包分段,以在MTU较小的网络中传输
分段技术
① 透明分段:数据包进入网络时,第一个网关将其分段,出口处网关进行重装
② 不透明分段:进入网络时第一个网关分段,最终目的地负责重装分段,递交给高层
技术:分段编号技术、分段重装技术
[4] 透明分段和不透明分段的比较
🔺IP网络采不透明分段
6、是否支持服务质量保障、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网络安全、工作参数、记账管理方式用的是不透明分段
互联方式
[1] 连锁虚电路——各网络中的虚电路连接起来,建立从源到目的的虚电路
连锁虚电路性能继承网络中最差的那段虚电路
如何协调不同的工作参数
连锁虚电路连接维持率=pn
[2] 无连接互联(IP网络采用的方式)
尽力传输,逐站寻径体现灵活性,对网络互联多样性(无连接、面向连接……)适应力更强
互联网层面较难提供服务质量的保障
协议实体间虚通信规则——异构系统互联的理论基础
[1] 对等实体才能通信
[2] 每一个实体,一定有一个对等实体存在
[3] 对等实体之间依靠底层服务,同时底层实体的不同可以对高层屏蔽
(二)网络互联技术
1、协议转换技术进行互联
2、隧道技术实现互联
理论基础——透明通信
两个同构网络之间是异构网络提供服务——异构网建立隧道传输数据
🔺可以把隧道两端的网络视作上层,隧道是下层
3、协议转换技术实现互联
隧道技术的缺点:
只适应两个相同网络之间通过第三方网络互联:需要互联的望楼并不个个相同;每两个需要互联的网络之间建立隧道:n(n-1)/2——O(n2)
1、协议覆盖方式——上层寻求统一
[1] 分层结构中上下层透明通信原则和各层独立性原则
[2] 具备统一的上一层、下层和本层可以不同(覆盖层具备一定的选路功能和与不同底层网络实体适配的能力)
网络IP化
覆盖技术利用网络层的路由功能实现网间互联实现O(n-1)
2、OSI和TCP/IP模型不同的互联思想
OSI思想:
[1] 为网络互联处定义标准的接口模型
[2] 网络接口符合接口标准的网络成为开放系统
TCP/IP思想:
[1] 协议覆盖
网络层以上是同一种协议——TCP/IP
TCP/UDP上层应用丰富(被广泛推广的重要原因)
[2] IP协议具有分层地址结构,适合大规模组网
[3] IP协议向下定义了灵活的网络接口层-适应网络的多样性
[4] IP协议簇中有很实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5] TCP/IP协议源码公开
六、网络层实例:IP协议、IPv6协议、LTE等
TOS:标识不同的服务
Identifier:唯一性标识,识别不同的分组,便于重装同一个IP的分组
Flags:特殊控制
HCS:头部校验——校验和法
Protocol:上层实体的协议
IPv6更大的地址空间,头部长度固定,便于硬件快速交换
网络虚拟化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
①在x86结构下,采用开放的标准和软件结构,灵活实现和配置各种网络功能
②用计算机来虚拟化各种网络设备
参考资料
中国大学MOOC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严伟、潘爱民 译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网络层虚电路和数据报交换路由(距离矢量链路状态算法)IP编址网络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网络层虚电路和数据报交换路由(距离矢量链路状态算法)IP编址网络拥塞控制网络互联
王道考研 计算机网络16网络层功能 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路由算法 OSPF RIP AS自治系统 IGP内部网关协议 EGP外部网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