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性能优化单机同时处理1000w请求C1000K
Posted sysu_lluozh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linux性能优化单机同时处理1000w请求C1000K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Linux网络基于TCP/IP模型构建了其网络协议栈,把繁杂的网络功能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等四个不同的层次,既解决了网络环境中设备异构的问题,也解耦了网络协议的复杂性
C1000K的首字母C是Client 的缩写
C10K就是单机同时处理1万个请求(并发连接1万)的问题,而C1000K也就是单机支持处理100万个请求(并发连接100万)的问题
一、C10K
怎么在这样的系统中支持并发 1 万的请求呢?
1.1 资源分析
- 物理资源
从资源上来说,对2GB内存和千兆网卡的服务器来说,同时处理10000个请求只要每个请求处理占用不到200KB(2GB/10000)的内存和100Kbit(1000Mbit/10000)的网络带宽就可以
因此,物理资源是足够的
接下来自然是软件的问题,特别是网络的I/O模型问题
- I/O模型
说到I/O的模型,在C10K以前Linux 中网络处理都用同步阻塞的方式,也就是每个请求都分配一个进程或者线程,请求数只有100个时这种方式自然没问题,但增加到10000个请求时,10000个进程或线程的调度、上下文切换乃至它们占用的内存都会成为瓶颈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
既然每个请求分配一个线程的方式不合适,那么为了支持10000个并发请求,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 非阻塞I/O或异步I/O
怎样在一个线程内处理多个请求,也就是要在一个线程内响应多个网络I/O
在同步阻塞方式下一个线程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到这里不再适用,那是不是可以用非阻塞I/O或异步I/O来处理多个网络请求呢?
- 更少的线程处理
怎么更节省资源地处理客户请求,也就是要用更少的线程来服务这些请求
是不是可以继续用原来的100个或者更少的线程来服务现在的10000个请求呢?
当然,事实上现在关于C10K的两个问题早已解决,接下来看看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式
二、I/O模型优化
异步、非阻塞I/O的解决思路经常被提及,其实就是在网络编程中经常用到的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
I/O多路复用是什么意思呢?
2.1 I/O事件通知的方式
在了解I/O多路复用前,先了解两种I/O事件通知的方式: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它们常用在套接字接口的文件描述符中
- 水平触发
只要文件描述符可以非阻塞地执行I/O ,就会触发通知
也就是说,应用程序可以随时检查文件描述符的状态,然后再根据状态进行I/O操作
- 边缘触发
只有在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I/O请求达到)时,才发送一次通知
这时候,应用程序需要尽可能多地执行I/O,直到无法继续读写才可以停止
如果I/O没执行完,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没来得及处理,那么这次通知也就丢失了
2.2 I/O多路复用的实现方法
接下来,再回过头来看I/O多路复用的方法。这里其实有很多实现方法,逐个进行分析:
2.2.1 第一种,使用非阻塞I/O和水平触发通知**
比如使用 select
或者poll
根据刚才水平触发的原理,select和poll需要从文件描述符列表中找出哪些可以执行I/O,然后进行真正的网络I/O读写
由于I/O是非阻塞的,一个线程中就可以同时监控一批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这样就达到了单线程处理多请求的目的
所以,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对应用程序比较友好,它的API非常简单
同样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不足点:
- 轮询耗时
但是,应用软件使用select和poll时,需要对这些文件描述符列表进行轮询,这样请求数多的时候就会比较耗时。并且,select和poll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
- select和poll的限制
select使用固定长度的位相量表示文件描述符的集合,因此会有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
比如,在 32 位系统中默认限制是1024。并且,在select内部检查套接字状态是用轮询的方法,再加上应用软件使用时的轮询就变成了一个 O(n^2) 的关系
而poll改进了select的表示方法,换成了一个没有固定长度的数组,这样就没有了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当然还会受到系统文件描述符限制)
但应用程序在使用poll时,同样需要对文件描述符列表进行轮询,这样,处理耗时跟描述符数量就是O(N)的关系
- 空间切换成本
除此之外,应用程序每次调用 select 和 poll 时,还需要把文件描述符的集合,从用户空间传入内核空间,由内核修改后再传出到用户空间中。这一来一回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切换也增加了处理成本
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2.2.2 第二种,使用非阻塞 I/O 和边缘触发通知
比如epoll
既然select和poll有那么多的问题,就需要继续对其进行优化,而epoll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 epoll使用红黑树在内核中管理文件描述符的集合,这样就不需要应用程序在每次操作时都传入、传出这个集合
- epoll使用事件驱动的机制,只关注有I/O事件发生的文件描述符,不需要轮询扫描整个集合
2.2.3 第三种,使用异步I/O
异步I/O(Asynchronous I/O,简称为 AIO)
异步I/O与同步I/O的区别在于:
- 异步I/O允许应用程序同时发起很多I/O操作而不用等待这些操作完成
- 在I/O完成后系统会用事件通知(比如信号或者回调函数)的方式告诉应用程序
这时,应用程序才会去查询I/O操作的结果
三、工作模型优化
了解I/O模型后请求处理的优化就比较直观了,使用I/O多路复用后就可以在一个进程或线程中处理多个请求
其中,有下面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型:
3.1 第一种,主进程+多个worker子进程
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型
这种方法的一个通用工作模式就是:
- 主进程执行bind()+listen()后创建多个子进程
- 然后,在每个子进程中都通过accept()或epoll_wait()来处理相同的套接字
- Nginx实例
最常用的反向代理服务器nginx就是这么工作的
它也是由主进程和多个worker进程组成:
- 主进程主要用来初始化套接字并管理子进程的生命周期
- worker进程负责实际的请求处理
组成的相互关系图:
3.2 第二种,监听到相同端口的多进程模型
在这种方式下,所有的进程都监听相同的接口并且开启SO_REUSEPORT选项,由内核负责将请求负载均衡到这些监听进程中去
对应过程如下图:
四、C1000K
基于I/O多路复用和请求处理的优化,C10K问题很容易就可以解决
不过,随着摩尔定律带来的服务器性能提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新兴服务会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很快,原来的C10K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又有了C100K 和C1000K,也就是并发从原来的1万增加到10万、乃至100万
从1万到10万其实还是基于C10K的这些理论,epoll配合线程池,再加上 CPU、内存和网络接口的性能和容量提升,大部分情况下C100K很自然就可以达到
那么,再进一步C1000K是不是也可以很容易就实现呢?这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了
4.1 物理资源
首先从物理资源使用上来说,100万个请求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比如:
- 内存
假设每个请求需要16KB内存的话,那么总共就需要大约15GB内存
- 带宽
而从带宽上来说,假设只有20%活跃连接,即使每个连接只需要1KB/s的吞吐量,总共也需要1.6Gb/s的吞吐量
千兆网卡显然满足不了这么大的吞吐量,所以还需要配置万兆网卡,或者基于多网卡Bonding承载更大的吞吐量
4.2 软件资源
其次,从软件资源上来说,大量的连接也会占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比如:
- 文件描述符的数量
- 连接状态的跟踪(CONNTRACK)
- 网络协议栈的缓存大小(比如套接字读写缓存、TCP 读写缓存)
4.3 中断处理
最后,大量请求带来的中断处理也会带来非常高的处理成本
需要优化的硬件和软件:
- 多队列网卡
- 中断负载均衡
- CPU 绑定
- RPS/RFS(软中断负载均衡到多个CPU 核上)
- 网络包的处理卸载(Offload)
- 网络设备(如TSO/GSO、LRO/GRO、VXLAN OFFLOAD)
C1000K的解决方法,本质上还是构建在epoll的非阻塞I/O模型上
不过,除了I/O模型之外,还需要从应用程序到Linux 内核、再到CPU、内存和网络等各个层次的深度优化,特别是需要借助硬件来卸载那些原来通过软件处理的大量功能
五、小结
C10K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系统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同步阻塞的 I/O 模型以及轮询的套接字接口,限制了网络事件的处理效率
引入的epoll ,完美解决了C10K的问题,现在的高性能网络方案都基于epoll
从C10K到C100K,可能只需要增加系统的物理资源就可以满足,但从C100K到C1000K,就不仅仅是增加物理资源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这时需要多方面的优化工作,从硬件的中断处理和网络功能卸载、到网络协议栈的文件描述符数量、连接状态跟踪、缓存队列等内核的优化,再到应用程序的工作模型优化都是考虑的重点
当然了,实际上在大多数场景中,并不需要单机并发1000万的请求。通过调整系统架构把这些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中来处理,通常是更简单和更容易扩展的方案
以上是关于linux性能优化单机同时处理1000w请求C1000K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网络高性能网络编程--下一个10年,是时候考虑C10M并发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