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一线城市,谁最有希望
Posted 大数据v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下一个一线城市,谁最有希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导读:下一个一线城市之争,本质还是人才之争。
作者:CZ 风云,设计:白气泡儿 Kwon 杨波浪
来源: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
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对城市进行等级划分,是理解城市格局最直观和粗暴的方式。
“一、二、三、四线城市”“新一线城市”“超大城市”“超级城市”“准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花名,多到能让你头晕。城市竞争激烈,划分城市等级的概念层出不穷,谁也不服谁。
其中唯一能够达成共识的,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原本只是房地产行业为了卖房造出来的市场化分级概念,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悉和接受。
直到如今,一线城市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打不过,就加入,有实力的城市越来越多,都想挤进一线城市的位列。那么,谁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
01 GDP 之外,还得看人才吸引力
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很多,但经济一定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当我们在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有资格位列一线的时候, GDP 这个硬指标是绕不过的。
截至目前,中国有 23 个万亿 GDP 城市,上北深广排名前四,尤其是上海和北京,当其他城市拼命想要跻身“万亿俱乐部时”,上海和北京早已破了 3 万亿,经济体量要远大于其他城市。
如果只从 GDP 这个指标出发,重庆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无论是因互联网行业而声名大噪的杭州,还是位列新一线城市榜首的网红成都,它们和重庆的 GDP 都有着不小差距。
甚至于,重庆的 GDP 变化曲线基本上已经和广州重合。在 2017、2018 年,重庆的 GDP 反超了广州,也因此,广州掉队一线,城市格局要被改写的声音在近几年也一直层出不穷。
不过,从综合实力出发,重庆和广州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重庆跻身一线城市还有一大阻碍: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不够。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2020 年重庆的人才净流入率为 -0.17%,综合 2016 - 2020 年 5 年的数据来看,重庆的年均人才净流入率为 0.09%。
对比之下,过去 5 年中,杭州是中国主要城市中求职者最向往的城市,它的人才净流入率逐年上升,年均人才净流入率也超过了所有一线城市。
杭州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去杭州工作。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0 年,北上广深仍然是最吸引应届生的城市,除此之外,就是成都和杭州了,应届生人才流入比例分别为 4.41% 和 3.82%,和成都对应届生的吸引力有所回落不同,杭州呈现上升趋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北上广深的应届生流入比例很高,很多的年轻人会把北上广深当做工作的第一站,但却不一定能留住人。
尤其是北京,人才净流入连年下跌,2016 - 2020 年年均人才净流入率为 -1.9%,在中国主要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
这些离开一线城市的人,都去了哪儿?
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这些离开一线城市的人才大多去了临近的发展较好的城市,例如北京周围的天津、上海附近的杭州和苏州。
撇开地理临近的因素,一线城市人才流出呈现两个特征,一个是一线城市之间相互流动,北京的流出人才去了上海的占比 7.31%,仅次于天津;另外一个特征是,他们选择其他有潜力的城市继续漂泊。
杭州的优势再次显现,除了是上海流出人才去向 Top 1 ,还出现在了北京和广州人才流出排名前 10 的名单中。
02 人能不能留下来很重要
除了 GDP 和招聘网站的求职人才流动数据,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也是衡量城市等级的一个基础因素。
国务院在 2014 年时曾下发过《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把城市常住人口 1000 万以上的城市列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 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列为特大城市。
按照这个标准,根据 《2019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有六个超大城市:北上广深、重庆和天津。但如果只是看绝对的规模,就得出一个城市吸引了多少流动人口到此工作、生活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
例如,如果只看常住人口数量,城市面积巨大的重庆再一次位于榜首。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情况:重庆的户籍人口数要大于常住人口数,人口其实是处于流出的状态。
而北上广深不仅人口规模大,人口也处于流入的状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之比都大于 1.5,也就是常住人口数量都在户籍人口 1.5 倍以上。
这表明到 2019 年为止,如果仅从吸引人口的数量评价,北上广深对普通人而言依旧是吸引力最强的 4 个城市,其他主要城市只有苏州较为接近,为 1.49,其次是天津和杭州。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之比也并不完美,没有将落户的情况考虑进去。例如和一线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相当的成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之比之所以要低于一线城市,并不能排除可能是成都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入户。
于城市而言,人来了就能作为生产力投入工作创造价值,也能作为购买力进行购物带来消费。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能不能留下来生活、安居、成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依旧和户籍高度绑定的当下,那些最重要的事情都和一个问题的答案相关:能落户口吗?
以常住人口年度入户比例这个指标进行评价,深圳的数值最高,不仅高于其他普通城市,也要领跑北上广,落户难度目前来说依然比较低,“来了就能是深圳人”似乎仍然说话算话。
其次是杭州、苏州、天津这 3 个城市,2019 年常住人口年度入户比例均在 1.60% 左右,落户难度虽然比深圳高,但都低于北上广。
以上排名中重庆都排在了最后,甚至低于以落户难著称的北京,这有些意外。
考虑到重庆是上述几个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流出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要低于户籍人口,用常住人口年度入户比例这个指标来衡量重庆的落户难度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03 衡量城市,别忽略公共服务供给
一个人选择在新的城市住下,他能否拥有舒适的生活,很难绕开房产、医疗、教育三座大山。
房地产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启市场化进程后,早已脱离城市公共服务范畴,“福利分房”四个字怕是已经没多少人有印象了。
对于目前公共服务属性依旧突出的医疗与教育,它们的服务供给丰富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也有助于从是否宜居的角度挖掘下一个潜力一线城市。
年轻人可能觉得自己身体好,没什么机会去医院,在选择城市时并不十分关注医疗供给状况。
然而仍在进行时的新冠疫情提醒各位,一个城市能否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固然与应急管理机制密切相关,但也取决于城市的医疗供给与其常住人口是否匹配。
由于医疗资源很难通过单一指标直接对比了解哪个城市供给状况最好,上图分别呈现了 4 个医疗供给核心指标的每万人均值进行城市对比。
不难看出,成都拥有最多的人均医院数,长沙的人均医院床位数最多,而北京则在人均医生护士人数上领跑其他城市。
除了医疗,教育供给也是城市居民十分关注的公共服务。
常住人口中的学龄儿童数与城市学校学位数量比例是最直观的评价指标,鉴于想要准确获取这类详细数据的难度较大,我们用每万人常住人口人均 K12(幼儿园至高中)学校数这一近似指标来对比城市之间的教育供给情况。
对各地统计局及教育局的数据进行统计后,可以看到长沙是人均 K12 学校数最多的城市,除了人均普通高中少于北京、天津外,其余人均学校数量都比其他城市多。
如果仅从学校数量而言,长沙的教育供给最为丰富。重庆作为图中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超过 3000 万),人均学校数仅次于长沙也值得一提。
综合来看,成都、重庆和长沙在公共服务供给这块表现突出。
北上广深因为政策和历史原因,城市综合发展目前仍然维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其他一众潜力城市短时间内难以超越,但这个差距在逐渐缩窄。
谁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从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上,重庆看似最有希望,但奈何人才吸引力不够,而且还尚处于人口流失的状态。
公共服务供给上,成都、重庆和长沙相对宜居,但城市机会不足是个很大的短板。
呼声最高的杭州确实表现不俗,人才已经用脚投票了,但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公共服务的供给将更加紧张。
不过这也是不少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通病,终于意识到抢人的重要性,但城市建设和配套,还远远跟不上。
文中使用数据来源简述:
本文统计基于智联招聘及政府数据进行。其中政府数据主要来自各城市 2020 统计年鉴、各城市2020 及 201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另外,上海的初高中数量来自国家统计局,武汉的教育资源供给数据来源于武汉市教育局,南京教育供给数据来源于南京统计年鉴 2020 及江苏统计年鉴 2020。
刷刷视频????
▲2013-2021中国15座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谁在崛起,谁在没落?
关注数据叔视频号,看更多好玩视频????
干货直达????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PPT | 读书 | 书单 | 硬核 | 干货 | 讲明白 | 神操作
大数据 | 云计算 | 数据库 | Python | 爬虫 | 可视化
AI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NLP
5G | 中台 | 用户画像 | 1024 | 数学 | 算法 | 数字孪生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
以上是关于下一个一线城市,谁最有希望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