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王者之争:如何在IBM WebSphere MQ与TongLINK/Q间做选择?
Posted 东方通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数据传输王者之争:如何在IBM WebSphere MQ与TongLINK/Q间做选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谭辅州
近日,笔者看到一篇文章认为:消息中间件是大数据时代的明星。
大数据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挖掘出来,而消息中间件是致力于解决多方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互通、信息孤岛、应用数据丢失、网络环境差导致的数据传输不稳定、应用资源隔离、应用系统可扩展性等一系列问题的一款专业的数据可靠通信产品。
可以说,系统间、应用间的数据要进行企业级的可靠传输,离不开消息中间件的支撑。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靠传输的需求被放大,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作为国际上的主流消息中间件产品IBM WebSphere MQ,与刚刚获得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的国产消息中间件翘楚东方通TongLINK/Q,自然免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下面,笔者就消息中间件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对比,供您参考: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这样的方式略显笨拙,极大地增加了应用程序逻辑的复杂度。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这样的方式更贴近用户需求,简单到让用户忘记了传送的是文件消息。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客户端应用要保证可靠传输、提高传输效率,需要用户自己实现一套断点续传机制。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实践出真知,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TongLINK/Q这样做才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锤炼自己的产品。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IBM MQ不提供软备份,在需要对消息中间件部署双机备份的业务场景中,用户必须额外采购专业设备。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上述的线路备份和基于内容的路由,一方面节省了专门的双机备份设备的采购费用,另一方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逻辑复杂度,这两项功能的实现,得到了大量用户的肯定和喜爱。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因为他们没有。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其实,这个功能只是把东方通另外一款交易中间件产品的业务应用调度机制嫁接了过来,对东方通来说很简单,但对用户而言,却是非常有意义。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因为他们又没有。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多业务系统并行的应用场景中,由于多个业务系统共享带宽,对每个业务系统进行传输流量限制和保护,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蓝色巨人总是希望领导一个产业,而实际上他们也确实有这样的野心和实力。因此在产品设计之初,往往会事先提出一系列的概念、在自己的产品中使用这些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绑定销售给用户。用户在使用IBM的产品时,首先要学习和接受这些概念,否则就无法正确使用产品。在信息化建设初期,这样的过度设计显得非常高大上,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用户不再迷信权威,而是希望更多的通过自己智慧来主导自己的业务系统,轻开发、重运维,一款概念过多的产品,显然已经让人觉得头疼无比,用户已经在期待能有更好应用体验。通过使用消息中间件,便捷的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这是核心需求,而不再希望首先去理解其中的通道概念。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TongLINK/Q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将连接、通道、网络等等这些本不需要应用层关心的内容,全部予以屏蔽,力求为上层应用提供最为安全而且便捷的数据传输应用体验。
IBM MQ的使用者在网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IBM WebSphere MQ自带的远程监控管理界面必须通过Eclipse启动,而且其中的概念繁多,术语晦涩难懂,用户体验非常差。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同时,TongLINK/Q产品还提供了完善的远程监控管理接口,可以使得自身节点的监控管理工作被集成在用户自己的监控平台或工具中。
【点评】TongLINK/Q产品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高大上的方法论,而是脚踏实地,充分接受用户的要求。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TongLINK/Q产品的监控管理体系更能适应中国国内用户的需求和操作习惯。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MQ 主要支持三种不同的认证方式:断言认证,起源认证和证书认证。在 MQ 7.0 及以前的版本中,这些认证方式主要是依靠用户编写代码,即安全出口来实现。MQ 7.1 和 MQ 7.5 集成了这三种常用的认证功能。在 MQ 7.1/7.5 中,用户可以通过定义通道认证规则来过滤连接请求。
【点评】在WebSphere MQ的系统配置和维护中,通道 ( Channel ) 的配置和维护是较复杂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当然,也是最难维护和最易出错的部分。在此之上,叠加了一整套的安全认证机制,使得WebSphere MQ通道的配置和维护复杂,更加容易出错。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由于TongLINK/Q提供节点间数据传输通道的自动维护功能,并提供传输层SSL(含国密算法)、以及提供了基于连接通道级别的流量保护措施,这个整体的传输体系为用户呈现了一个安全、可靠、透明的传输通道,用户完全不用关心这些细节,直接使用即可。
【点评】
1, 要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层级机构的数据传输,除了要解决复杂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基本的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之外,还要兼顾解决资源隔离、横向扩展、信息安全、传输效率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专注于上层业务系统的开发者而言,过度关注连接、通道、网络等等这些本不需要应用层关心的内容,这部分工作显然极大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使用消息中间件,显然就是为了屏蔽这些问题。
2, 关于配置加密:IBM拥有自己的主机硬件系统,认为自己的主机系统是安全的,因此类似配置加密的这些有价值的需求被他们挡之门外。在中国市场上,IBM曾经将一系列中国本土软硬件厂商欺凌碾压;而当前自主可控政策驱动下,曾经被IBM垄断的中国国内中间件市场,出现了一点一点被本土软件公司蚕食的趋势。傲慢,使得蓝色巨人再失一城。
3, 关于国密算法:其实IBM也想做这些去适应中国市场,但是放不下身段啊!于是IBM把自己的产品全盘授权给了中国公司(华胜天成),然后华胜天成从东方通高价挖走了几个人,将国密算法加入了变种之后的IBM MQ产品之上。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IBM WebSphere MQ并不关注并不关注中间层以外的任何事情,他们认为防病毒是用户的工作,即便是自己被病毒感染了。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打铁还须自身硬,通道自身健康,才可以保证数据健康。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查看东方通发展历程,TongLINK/Q产品经过了22年的持续发展和不断优化完善,当前,该产品已经实现了大量的替代IBM MQ的案例。而在替代过程中,与竞品并存互通的机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全世界各种开源和商用消息中间件中,该机制是绝无仅有的。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点评】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看得出,TongLINK/Q产品不断在前进,而且一路同行了自己的兄弟。
IBM MQ的使用者是这样说的:
【点评】没话说,蓝色巨人就是这么任性。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点评】同样看得出,TongLINK/Q产品不断在前进,而且一路同行了自己的上帝。
作者介绍:
有疑问,点这里!
以上是关于数据传输王者之争:如何在IBM WebSphere MQ与TongLINK/Q间做选择?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2019 王者之争:与 Tensorflow 竞争白热化,进击的 PyTorch 赢在哪里?
如何在已配置到 WebSphere 集群的几个其他 IBM HTTP 服务器前面设置 IBM HTTP 反向代理
如何在 IBM Websphere MQ 中创建指向队列的别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