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系列 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下)
Posted 猿猿HHH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系列 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程序的执行过程
当 CPU 执行程序的时候:
1.首先,CPU 读取 PC 指针指向的指令,将它导入指令寄存器。具体来说,完成读取指令这件事情有 3 个步骤:
步骤 1:CPU 的控制单元操作地址总线指定需要访问的内存地址(简单理解,就是把 PC 指针中的值拷贝到地址总线中)。
步骤 2:CPU 通知内存设备准备数据(内存设备准备好了,就通过数据总线将数据传送给 CPU)。
步骤 3:CPU 收到内存传来的数据后,将这个数据存入指令寄存器。
完成以上 3 步,CPU 成功读取了 PC 指针指向指令,存入了指令寄存器。
2.然后,CPU 分析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确定指令的类型和参数。
3.如果是计算类型的指令,那么就交给逻辑运算单元计算;如果是存储类型的指令,那么由控制单元执行。
4.PC 指针自增,并准备获取下一条指令。
比如在 32 位的机器上,指令是 32 位 4 个字节,需要 4 个内存地址存储,因此 PC 指针会自增 4。
详解 a = 11 + 15 的执行过程
上面我们了解了基本的程序执行过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果用冯诺依曼模型执行a=11+15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我们再 Review 下这个问题:程序员写的程序a=11+15是字符串,CPU 不能执行字符串,只能执行指令。所以这里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程序——编译器。编译器的核心能力是翻译,它把一种程序翻译成另一种程序语言。
这里,我们需要编译器将程序员写的程序翻译成 CPU 认识的指令(指令我们认为是一种低级语言,我们平时书写的是高级语言)。你可以先跟我完整地学完操作系统,再去深入了解编译原理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 a=11+15 的执行过程:
1.编译器通过分析,发现 11 和 15 是数据,因此编译好的程序启动时,会在内存中开辟出一个专门的区域存这样的常数,这个专门用来存储常数的区域,就是数据段,如下图所示:
-
11 被存储到了地址 0x100;
-
15 被存储到了地址 0x104;
-
2.编译器将a=11+15转换成了 4 条指令,程序启动后,这些指令被导入了一个专门用来存储指令的区域,也就是正文段。如上图所示,这 4 条指令被存储到了 0x200-0x20c 的区域中:
0x200 位置的 load 指令将地址 0x100 中的数据 11 导入寄存器 R0;
0x204 位置的 load 指令将地址 0x104 中的数据 15 导入寄存器 R1;
0x208 位置的 add 指令将寄存器 R0 和 R1 中的值相加,存入寄存器 R2;
0x20c 位置的 store 指令将寄存器 R2 中的值存回数据区域中的 0x1108 位置。
3.具体执行的时候,PC 指针先指向 0x200 位置,然后依次执行这 4 条指令。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要说明一下:
-
变量 a 实际上是内存中的一个地址,a 是给程序员的助记符。
-
为什么 0x200 中代表加载数据到寄存器的指令是 0x8c000100,我们会在下面详细讨论。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每次操作 4 个地址,也就是 32 位,这是因为我们在用 32 位宽的 CPU 举例。在 32 位宽的 CPU 中,指令也是 32 位的。但是数据可以小于 32 位,比如可以加和两个 8 位的字节。
-
关于数据段和正文段的内容,会在模块四进程和线程部分继续讲解。
指令
我们来看一条求加法运算的 add 指令,16 进制表示是 0x08048000,换算成二进制就是:
-
最左边的 6 位是指令编码,代表指令 add;
-
紧接着的 4 位 0000 代表寄存器 R0;
-
然后再接着的 4 位 0001 代表寄存器 R1;
-
再接着的 4 位 0010 代表寄存器 R2;
-
最后剩下的 14 位没有被使用。
构造指令的过程,叫作指令的编码,通常由编译器完成;解析指令的过程,叫作指令的解码,由 CPU 完成。由此可见 CPU 内部有一个循环:
1.首先 CPU 通过 PC 指针读取对应内存地址的指令,我们将这个步骤叫作 Fetch,就是获取的意思。
2.CPU 对指令进行解码,我们将这个部分叫作 Decode。
3.CPU 执行指令,我们将这个部分叫作 Execution。
4.CPU 将结果存回寄存器或者将寄存器存入内存,我们将这个步骤叫作 Store。
上面 4 个步骤,我们叫作 CPU 的指令周期。CPU 的工作就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指令的类型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会发现不同类型(不同 OpCode)的指令、参数个数、每个参数的位宽,都不一样。而参数可以是以下这三种类型:
1.寄存器;
2.内存地址;
3.数值(一般是整数和浮点)。
当然,无论是寄存器、内存地址还是数值,它们都是数字。
指令从功能角度来划分,大概有以下 5 类:
1.I/O 类型的指令,比如处理和内存间数据交换的指令 store/load 等;再比如将一个内存地址的数据转移到另一个内存地址的 mov 指令。
2.计算类型的指令,最多只能处理两个寄存器,比如加减乘除、位运算、比较大小等。
3.跳转类型的指令,用处就是修改 PC 指针。比如编程中大家经常会遇到需要条件判断+跳转的逻辑,比如 if-else,swtich-case、函数调用等。
4.信号类型的指令,比如发送中断的指令 trap。
5.闲置 CPU 的指令 nop,一般 CPU 都有这样一条指令,执行后 CPU 会空转一个周期。
指令还有一个分法,就是寻址模式,比如同样是求和指令,可能会有 2 个版本:
1.将两个寄存器的值相加的 add 指令。
2.将一个寄存器和一个整数相加的 addi 指令。
另外,同样是加载内存中的数据到寄存器的 load 指令也有不同的寻址模式:
1.比如直接加载一个内存地址中的数据到寄存器的指令la,叫作直接寻址。
2.直接将一个数值导入寄存器的指令li,叫作寄存器寻址。
3.将一个寄存器中的数值作为地址,然后再去加载这个地址中数据的指令lw,叫作间接寻址。
因此寻址模式是从指令如何获取数据的角度,对指令的一种分类,目的是给编写指令的人更多选择。
了解了指令的类型后,我再强调几个细节问题:
不同 CPU 的指令和寄存器名称都不一样。
有几个寄存器在所有 CPU 里名字都一样,比如 PC 指针、指令寄存器等。
指令的执行速度
之前我们提到过 CPU 是用石英晶体产生的脉冲转化为时钟信号驱动的,每一次时钟信号高低电平的转换就是一个周期,我们称为时钟周期。CPU 的主频,说的就是时钟信号的频率。比如一个 1GHz 的 CPU,说的是时钟信号的频率是 1G。
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是不是每个时钟周期都可以执行一条指令?其实,不是的,多数指令不能在一个时钟周期完成,通常需要 2 个、4 个、6 个时钟周期。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系列 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下)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