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400万辆营收6000亿元,长城汽车是否过于激进?

Posted 松果财经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年销400万辆营收6000亿元,长城汽车是否过于激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颜值经济当道,车企也难以置身事外,但你能想象开车就能美颜吗?

长城汽车近日推出了一项“黑科技”,空调出风口可以直接喷射胶原蛋白,车主开车时还能直接美颜。

在一众网友大呼看不懂的同时,长城汽车还重磅发布了未来5年战略目标:在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达400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但据其财报数据,2020年长城汽车营收为1033.1亿元,同比增长7.4%。而6000亿元,则意味着其营收要增长近五倍,年平均增长率要达到42%。这样的目标对长城汽车来说是否过于激进?长城汽车又是否拥有度过转型阵痛期的措施呢?

长城汽车是自信还是自大?

实际上,长城汽车此番放出“豪言壮志”,并非无的放矢,这个老牌车企正谋求转型升级。

长城汽车是一家中国汽车品牌,成立于1984年,总部设在河北省保定市,主要生产SUV、轿车、皮卡及新能源汽车等车型。它也是中国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营整车汽车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SUV、皮卡专业厂、跨国公司。

据其官网显示,长城汽车旗下主要拥有哈弗、Wey、欧拉、长城皮卡、坦克等子品牌,并分别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

其中哈弗系列已经连续11年保持着中国SUV销量冠军;长城皮卡系列则保持着连续23年国内销量第一、出口第一的宝座;欧拉是作为“全球第一个最爱女人的汽车品牌”而诞生,并且是目前长城汽车销量最好的新能源车;坦克被定位为“潮玩越野SUV”,是长城汽车在智能越野车方面的新动作;而Wey品牌是长城汽车对于高端市场的一次尝试,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名字命名。

多个品牌的相互协同,令长城汽车的营收稳步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长城汽车全年营业总收入达1033.08亿元,同比增长7.38%,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53.62亿元,同比增长18.36%。其中,整车销售收入923.86亿元,同比增长7.11%;零部件及其他收入109.22亿元,同比增长23.32%。

而且在近年来“造车新势力”躬身进场的催发之下,长城汽车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颇为迅猛,股价在过去一年,已经飙升了600%,成为炽手可热的“网红”。

但凭借这些,就能令头顶“传统车企”、“燃油车”两大标签的长城汽车,向新能源汽车成功转型,并完成完成6000亿营收的目标吗?

向新能源领域转型,长城汽车手里有哪些牌?

当下的国内汽车市场,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和智能化将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互联网大厂跨界入局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长城汽车此次宣布大举发力新能源车是符合业内变化,但目前其财务数据,仍然是由传统燃油车撑起的。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长城汽车销售整车111.16万辆,同比增长4.8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7421辆,同比增长55.26%,在总销量中占比仅为5.27%。

如果按照此次长城汽车宣布的2025年目标,相比2020年的营收及销量,未来4年多时间里,长城汽车要实现营收增长5倍,总销量需翻近4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则需要翻55倍。

在近乎苛刻的目标面前,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车方面都有哪些牌可以打?

首先就是大笔投钱在研发方面。目前,长城汽车已经构建了以中国为核心,涵盖亚洲、欧洲、北美的“七国十地”研发布局,而且其2025战略中还宣布,将在未来5年投1000亿元加大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以及低功耗、大算力芯片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现代传感、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方面。

而且据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公开讲话,研发人才也将是其未来投入重点。“到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人员,会在现有的1.5万人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达到1万人。”

其次,新能源车与传统车型最大的不同就是能源方面,而长城汽车已经决意转型,那么必然要在新能源领域要有所布局。

在动力电池方面,长城汽车早在2016年便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关系。而且今年6月初,长城汽车与宁德时代还签署了深度合作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城汽车自身也进行了大量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12月,长城汽车发布了“柠檬混动DHT”,这套动力系统能够实现全速域和全场景下,汽车性能与效能的平衡。随着技术逐渐落地,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业务预计将会在今年迎来一次小爆发。

此外,随着“碳中和”的概念被我国重视以后,比电力更加清洁的氢能站在了产业风口,各地政府也先后出台了配套政策,鼓励车企加快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

长城汽车抓住了这个从传统车企转型的机会,在氢能领域大幅发力,并且在多项技术方面都突破了“卡脖子”的行业痛点。近期长城汽车宣布今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

智能驾驶也是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在互联网大厂携技术优势跨界切入下,这条赛道愈发白热化,不过长城汽车当前已经完成了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窄道自主探路等多场景功能的量产搭载,目前在逐步提高高级自动驾驶前装渗透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高调宣布小米也要加入造车势力的雷军,在本月曾夜访长城汽车。或许长城汽车将与小米强强联手,共同研发智能驾驶技术。

年销400万辆、营收6000亿,长城汽车目标不容乐观

综合来看,长城汽车近年来的发展着实不错,业绩上升显著,但6000亿元的战略目标,对长城汽车来说还是不容乐观的,尤其在还有几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

(1)越野车和皮卡占比过重

此前,长城汽车是名副其实的“越野老炮”,“长城炮”、“哈弗大狗”“坦克300”等车型,频频在近年来的越野车大赛上出现,长城汽车也适时对喜马拉雅极限越野、路亚国际锦标赛等各大越野赛事进行赞助,试图布局将越野文化与自身品牌进行绑定。

而这种营销也是极为有效的,“每卖出两辆皮卡,就有一辆来自长城”。据公开资料显示,长城炮系列在去年7月销量即超过2万,市占率在50%以上,哈弗系列和坦克300等越野车型销量也颇为不俗。

而且在越野文化中,新能源车有着天然的劣势:

续航路程有限,极端气候环境还会大打折扣;电池经不起外力撞击、雨水雷电,易引发自燃自爆和短路;踩油门瞬间释放的大扭矩,容易突破轮胎的抓地力,使极限越野脱困更艰难。更重要的是,越野的乐趣在于马达声轰鸣声,这是电动车不能给予的。

既然已经在越野圈建立起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度,那么这一部分业务长城汽车显然不会全盘推翻

即使长城汽车已经决定向新能源车转型,已经建立起一定品牌认知度的越野车型依然不能放下。因此在不丢基本盘的情况下,长城汽车还需要持续开拓新能源车市场,并且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扭转长城汽车只等同于越野的认知误区。

(2)欧拉品牌可能触达天花板

长城汽车曾经在2015年定增168亿用于研发新能源核心技术和整车,但最终以失败收尾,但2020年,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却小有突破。

中国将进入个性化消费阶段,未来的购车主力将是新一代消费群体,车辆不仅要满足使用需求,还要成为用户价值载体,长城汽车推出主打猫系文化的欧拉品牌便是抓住了其中的女性消费者。

但欧拉均价7万多,而且多为女性白领代步。虽然抓住这部分群体使欧拉品牌快速崛起,但长城汽车目前并没有推出销量可观的高端新能源车品牌,而欧拉主打性价比和女性白领,虽然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也不断进行拓展,但长此以往,无疑是限制住了前进的脚步。

而且欧拉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有建树,被长城汽车寄予厚望,但同时也占据了长城汽车过多的营销资源。因此未来长城汽车需要去推出面向更多群体的车型,并且将资源倾斜给其他子品牌新能源车,尤其是发力高端市场的坦克系列,多方协同,共同促进营收。

(3)营销噱头过大

例如前文提到空调出风口可以直接喷射胶原蛋白的“黑科技”。据长城汽车极少,胶原蛋白以气体化喷射呈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自由选择香氛味道,该功能可以在顶灯集成万向风口实现美容护发效果。

实际上,胶原蛋白为大分子蛋白质,直接喷射与皮肤并无法吸收,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智商税”。

为了提振销量,长城汽车搭上当前大热的“医美”概念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与其依靠黑科技保证销量,还是踏踏实实造车更加稳妥。

(4)芯片短缺

汽车进入智能化阶段后,芯片需求大幅增加,但因为疫情原因,国外相关工厂有停产或减产的情况,而且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可能并不会有所好转。

虽然长城汽车计划自己设计和生产芯片,但这必然需要时间来缓冲,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其智能汽车的生产速度,因此这个问题是长城汽车亟待解决的。

总而言之,长城汽车正经历转型的“阵痛期”,我们能够从它的一举一动中看到长城汽车对汽车产业变革的深度思考。这也是过去一年,长城汽车重新被市场认知,重新被市场估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其提出的年销400万辆、营收6000亿元,应该是长城汽车综合自身发展情况后,深思熟虑推算出的战略目标,但长城汽车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对其保守看待。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是关于年销400万辆营收6000亿元,长城汽车是否过于激进?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小鹏汽车:2021年全年营收超200亿 预计今年一季度交付超3.35万辆

吉利汽车流年不利,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腰斩,长城和长安轮番紧逼

AITO问界M5销量猛增,余承东喊出的年销30万辆汽车,似乎有望变成现实

汽车自主品牌变局,上汽称霸,长安和长城增长迅猛,吉利威风不再

年销售量超10亿,蕉下冲击上市能否成为新消费标杆?

毫末智行,现在是中国营收增速最快的无人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