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1-概述
Posted LL.LEBRON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1-概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目录
计算机网络-1-概述
推荐视频:B站王道考研—>点这里😁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连通性)
-
资源共享
- 硬件资源共享
- 软件资源共享
- 数据资源共享
-
分布式处理
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如:Hadoop平台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
…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组成部分
- 硬件
- 软件
- 协议
- 工作方式
- 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
- C/S方式
- P2P方式
-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服务
- 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
- 功能组成
- 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
-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1.4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分布分为分:
- 广域网(WAN)(交换技术)
- 城域网(MAN)
- 局域网(LAN)
- 个人区域网(PAN)
- 按使用者分:
- 公用网
- 专用网
- 按交换技术分: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 按拓扑结构分:
- 总线型
- 星型
- 环型
- 网状型(常用于广域网)
- 按传输技术分:
- 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 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1.5总结
2.1标准化工作
3.1速率
- 定义: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 单位:
b/s
,kb/s
,Mb/s
,Gb/s
,Tb/s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zVowv8SL-1624801100416)(C:\\Users\\LLLBJ\\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610155514805.png)]
3.2带宽
- 定义: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 单位:
b/s
,kb/s
,Mb/s
,Gb/s
,Tb/s
。
3.3吞吐量
-
定义: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
单位:
b/s
,kb/s
,Mb/s
,Gb/s
,Tb/s
。
3.4时延
- 定义: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秒(s)。
时延分为四大类:
-
发送时延: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计算公式:
发送时延=数据长度/信道带宽(发送速率)
-
传播时延: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
计算公式: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
排队时延:等待输出/入链路可用所需时间。
-
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
3.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计算公式:
时
延
带
宽
积
(
b
i
t
)
=
传
播
时
延
(
s
)
∗
带
宽
(
b
/
s
)
时延带宽积(bit)=传播时延(s)*带宽(b/s)
时延带宽积(bit)=传播时延(s)∗带宽(b/s)
3.6往返时延RTT
-
定义: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
- 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
- 末端处理时间
3.7利用率
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
计算公式: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
网络利用率
计算公式:
网络利用率=所有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
时延与利用率的关系
3.8总结
4.1为什么要分层?
4.2怎么分层?
- 分层的基本原则
- 各层之间项目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 各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可能少。
- 结构上下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椎化工作。
4.3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4.4总结
-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 每层遵循某个(或某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 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括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一些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5.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分为:
- 7层 OSI 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 4层 TCP/IP 参考模型(事实标准)
5.2OSI参考模型
-
应用层
- 定义: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
表示层
- 定义:用来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 功能:
- 数据格式交换
- 数据加密解密
- 数据压缩和恢复
- 主要协议:JPEG,ASCII。
-
会话层
- 定义: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
- 功能:
-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 使用校验点可以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 主要协议:ADSP,ASP。
-
传输层
- 定义: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 功能:
- 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 差错控制
- 流量控制
- 复用分用
-
网络层
- 定义: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 功能:
- 路由选择(最佳路径)
- 流量控制
- 差错控制
- 拥塞控制
-
数据链路层
- 定义: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传输单位是帧。
- 功能:
- 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 差错控制(帧错+位错)
- 流量控制
- 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
物理层
-
定义: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
功能:
- 定义接口特性
- 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双工,半双工)
- 定义传输速率
- 比特同步
- 比特编码
-
5.3总结
6.1TCP/IP模型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际层
- 网络接口层
6.2TCP/IP参考模型和OSI擦口模型
-
两者相同点
- 二者都分层
- 二者都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 二者都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联
-
两者不同点
6.3五层参考模型
第一章总结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网络-1-概述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kafkaThe group member needs to have a valid member id before actually entering a consumer group(代码片段
VSCode自定义代码片段14——Vue的axios网络请求封装
VSCode自定义代码片段14——Vue的axios网络请求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