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部署之Helm最佳实践(上)

Posted 持续交付实践指南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云原生部署之Helm最佳实践(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半年多前,我们从传统的Ansible自动化部署迁移到了云原生部署。我们没有通过Rancher或者KubeSphere这些平台的可视化界面部署,而是选择了Helm这个命令行工具。原因有以下几点:

1.坚持一切版本化,一切自动化的原则;2.Helm在声明式思维方面相对其它工具更友好;3.方便配置与制品分离;

Helm目前有两个版本:v2和v3。幸运的是,我们正准备大规模使用时,v3版本发布。所以,我们没有经历升级之苦。特此说明以下最佳实践基于Helm3。

注:本文针对对Helm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如果没有基础,可以先收藏。

正片开始:

自行版本化chart

maven、npm等构建工具的包会有一个唯一的官方源,但是,Helm的chart包似乎没有,你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源。这对chart的版本控制非常不利,因为你不知道哪天,远端的源就不见了。所以,最好的做法,使用helm pull命令将chart下载本地,然后指定一个版本上传制品库Nexus的Helm仓库中。上传命令为:

curl -s -u '${USER_PASS}' --upload-file ${chart_name}-${charts_version}.tgz http://xxx-nexus.com/repository/helm-repo/

使用upgrade —install子命令部署应用

刚开始学习Helm时,我们通常使用helm install来安装chart。但是,第二次执行helm install,就会报错,因为K8s中已经存在了该chart的release了。这个过程对流水线是不友好的,所以,在流水线,我们使用的是helm upgrade —install xx ./xx.tgz来部署。

尽早标准化应用,标准化chart

如果存在100个微服务,我们是不是要创建100个chart呢?事实上,一开始,我们团队就是这样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微服务一开始不够标准化,所以,chart也跟着不同。后来,我们逐渐标准化了应用。chart也变成了标准。也就是所有的后端服务使用的是同一个chart。这样做的还有利于提高我们创建新的微服务的速度。

所谓标准化,指的是pod对外提供服务的端口号、优雅停机、设置环境变量的方法等等这些通用的领域的配置都应该是统一的。

尽量少使用if-else判断

以chart中,我们应该尽量少使用if-else判断。有时,宁愿多写几个YAML也不要在同一个文件嵌套if-else。因为要尽可能的让chart本身所见即所得。

下篇预告:

Helm下,如何实现同一应用多版本部署?chart工程该如何安排更合理?密码该如何管理?如何更好的调试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