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小短文,JVM垃圾回收机制

Posted 郭霖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节前小短文,JVM垃圾回收机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今日科技快讯   /


近日苹果公布的财报显示,第二财季净营收为89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为23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是去年的两倍。资本市场响应迅速,苹果盘后股价涨超4%,市值维持在2.24万亿美元。


/   作者简介   /


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祝大家玩得开开心心!我们节后再见。


本篇文章来自LloydFinch同学的投稿,和大家分享了JVM垃圾回收机制,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感谢作者贡献的精彩文章!


/   回收时机   /


垃圾回收时机,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有两个点:


  • 1 主动回收,比如手动调用了System.gc();

  • 2 被动回收,比如LargeObj large = new LargeObj();此时发现剩余内存放不下LargeObj()这个对象,就会触发垃圾回收机制。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回收的,我们就来分析下被动回收的流程:


  • 1 LargeObj large = new LargeObj();这一行代码会创建两个对象,一个是large这个引用,放在方法栈里面的;一个是new LargeObj()这个对象,放在堆里面的,此时发现堆里面放不下LargeObj()这个对象,就会触发gc;

  • 2 此时开始进行回收,gc会检测堆里面的所有对象,我们可以把堆理解为一个表格,gc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检测当前对象是否可被回收,如果是无效对象,或者是弱引用,则直接回收;如果是软引用,则仅标记;

  • 3 经过第2步后,gc回收了一些无效对象和弱引用,然后看此时内存够用吗,够用就直接跳转到6步,不够则向下执行第4步;

  • 4 此时发现回收过后内存还不够,于是就回收第2步标记的软引用;

  • 5 经过第4步,回收了软引用后,内存够用吗,够用则跳转到第6步,不够则直接抛出OOM异常;

  • 6 直接在堆空间给LargeObj()分配内存,并且将large放入方法栈中,指向LargeObj()这个对象;

节前小短文,JVM垃圾回收机制
/   如何判断   /

「可达性分析算法」: 检测堆中的每个对象到GCRoot是否可达,如果可达,就是活对象,如果不可达,就是死对象;死对象可以直接回收。

「可作为GCRoot的点」:


  • 1 方法区中静态属性 和 常量 引用的对象

  • 2 虚拟机栈 和 本地方法栈中引用的对象

  • 3 活跃线程的成员变量


我们来写个demo,验证下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就是GCRoot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int _10M = 10 * 1024 * 1024;

    // 持有一个10M的数组
    private byte[] memory = new byte[_10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方法未入栈");
        // 打印内存
        System.gc();
        printMemory();

        // 测试方法入栈
        test();

        // 测试方法出栈后,再次进行回收,再打印内存状态
        System.gc();
        System.out.println("方法已出栈");
        printMemory();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
        // 创建对象,就有了一个10M的成员变量,10M的成员变量被test2持有,也就是到test2是可达的
        Test2 test2 = new Test2();
        //test2 = null; // keyPoint,注释掉

        // 在方法还没执行完(也就是还在栈中),尝试回收并打印内存状态
        System.gc();
        System.out.println("创建局部变量,方法未出栈");
        printMemory();
    }

    /**
     * 打印当前总内存和可用内存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Memory() {
        String total =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 / 1024 / 1024 + "M";
        System.out.println("total: " + total);

        String free = Runtime.getRuntime().freeMemory() / 1024 / 1024 + "M";
        System.out.println("free: " + free);
    }
}


上面代码逻辑很简单,我们先打印当前的内存状态;然后进入测试代码(持有一个10M的内存块)打印内存状态,最后再等测试代码执行完(出栈),再打印下内存状态。日志如下:


方法未入栈
total: 245M
free: 242M
创建局部变量,方法未出栈
total: 245M
free: 233M
方法已出栈
total: 245M
free: 243M


我们看到,正常情况下有243M可用,方法入栈后,创建了test2对象,而test2对象因为持有了10M的数组,也就是10M的数组到test2是可达的,所以即使gc()也不会回收,所以空闲空间打印出来就是233M。


而等到test()方法出栈后,也就是test()方法已经不在虚拟机栈里面了,所以test2对象就不再是GCRoot了,所以10M的内存就可以被回收了,所以我们再次 执行gc()后,发现可用内存变为了243M,这就证明了「只有在虚拟机栈中的引用持有的对象才能是GCRoot」;现在我们把"keyPoint"点的注释打开,再次运行,如下:


方法未入栈
total: 245M
free: 242M
创建局部变量,方法未出栈
total: 245M
free: 242M
方法已出栈
total: 245M
free: 243M


可以看到,如果将test2=null;那么10M的内存就能直接回收了,因为此时虽然new Test2()这个对象还在堆里,并且test2也是虚拟机栈里的引用,但是test2已经不指向new Test2()这个对象了,所以new Test2()这个对象就不是GCRoot了,所以10M的内存就被回收了。其他的GCRoot用同样的方法亦可验证。


/   如何回收   /


既然内存可以看成一个表格,那么怎么回收里面无用的格子呢,大概有两种策略:


  • 1 先标记无用的,然后把无用的全部清理;

  • 2 先标记有用的,然后把有用的复制下来,再一次清理整个表格。


可以细分为下面3种方法:


  • 1 标记-清理 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扫描整个内存块,将无用的内存进行标记,然后再清理所有被标记的内存格,这样有两个缺点;1 如果回收的内存不连贯,就会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 2 如果回收的内存比较多,则效率底,比如共有100个格子,结果其中99个格子都被标记了,那就需要回收99个格子,太慢了,效率低。

节前小短文,JVM垃圾回收机制
标记清理
  • 2 标记-整理 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扫描整个内存块,将无用内存进行标记,然后将无用内存都移动到一端,有用内存就在另一端,然后直接对无用内存的一端清除即可。优点就是避免了内存碎片,缺点还是效率低,回收的越多越慢。

节前小短文,JVM垃圾回收机制
标记整理
  • 3 复制算法 将内存分为大小相同的A、B两块,每次使用其中一块,比如A(我们将A简称为使用块,将B简称为存活块),满了则对A进行扫描,然后将A上面存活的对象复制到B上,然后再将A全部清除,然后交换A、B的角色。优点就是快,不用遍历回收,而是一次直接清空A,缺点就是浪费内存,一次只能用一半内存,这样变相提高了gc()的频率,不划算。假如我们知道每次回收都能回收很多的对象,比如回收4/5, 也就是只有1/5存活,那么我们就可以将A、B的比列调整为4:1,也就是4/5给A,用来放置创建的对象,1/5给B,用来放置回收后剩下的对象,那么万一有几次存活的对象超过了1/5怎么办呢,我们就需要「内存担保」来处理这种情况了,这就涉及到分代策略了。

节前小短文,JVM垃圾回收机制
复制算法

现在我们知道上述所有内存分配方法都有缺点,要么就是效率低,要么就是浪费空间,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来选择不同的回收算法。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对象分为两大类: 长工对象和短工对象」。


  • 长工对象: 生命周期长,存活时间长,经过多次gc()还存活的对象,比如成员变量指向的对象。

  • 短工对象: 生命周期短,存活时间短,通常一次gc()就把它干掉了,比如局部变量指向的对象,在方法出栈就GG了。


那么,如果是针对长工对象的回收,因为存活的太多了,一次必然只能回收一点点,那么使用复制算法就行不通,存活那么多,等价于几乎需要全部复制;而且存活的多,意味着存活块占的比例大,那么就太浪费内存了;所以复制算法不适合;那么如果用标记-整理呢,因为存活的很多,所以死的就少,标记整理是回收死对象,那么回收的就少,反而提高了效率,正适合!


同理,对于短工对象的回收,存活的少,死的多,那么用标记-整理,则要回收很多,不合适,那么用复制算法呢,因为存活的少,所以要复制的就少;而且存活块占的比例小,也就不太浪费内存了,所以正适合复制算法。


基于此,我们就可以: 「针对长工对象采用标记-整理算法,针对短工对象,采用复制算法,这就称为分代算法」。其中长工对象放置的地方称为老年代,短工对象放置的地方称为新生代,然后针对不同的代使用不同的回收算法。


至此,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

那么,哪些对象被放到新生代,哪些对象被放到老年代呢?


/   如何分配   /


我们先来看对象的分配流程(现在假设新生代和老年代都是空的):


  • 1 创建一个对象User user = new User();

  • 2 新创建的new User()对象首先会分配在新生代,如果新生代能放得下的话。

  • 3 如果新生代放不下,则尝试对新生代进行一次gc(),称为MinorGC,此次gc()过后,所有存活的对象的年龄都+1,如果+1后年龄达到了15,则这个对象会直接移到老年代,我们可以简称为"年龄达标"。

  • 4 如果此次gc()后,新生代还是放不下new User()对象,则直接放入老年代,我们可以简称为"体积达标"。

  • 5 如果老年代也放不下的话,则会对老年代进行一次gc(),称为MajorGC。

  • 6 如果gc()后,还放不下,则进行二次gc(),也就是回收软引用的过程。

  • 7 如果还是放不下,则抛出OOM异常。


综上,有两个条件可以进入老年代:


  • 1 年龄达标: 年龄达到15的对象(gc发生了15次还存活下来的对象)被放到老年代。这是属于时间层面的。

  • 2 体积达标: 新生代在MinorGC后还放不下,则直接进入老年代。这是属于空间层面的


上面我们说过,复制算法需要有内存担保,来防止存活块放不下的情况,这里的内存担保就是老年代,也就是说,当新生代的存活块B放不下存活的对象时,那么就放在老年代。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体积达标"的情况。而且我们还可以知道,如果创建了一个大对象,导致新生代放不下,那么就会触发新生代的MinorGC,换言之,如果我们频繁的创建大对象, 就会导致频繁的MinorGC,而发生gc时,会有个stop world的过程,也就是停止所有线程,这就会造成卡顿,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创建大对象。


/   新生代回收流程   /


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我们上面说到,为了避免浪费内存,复制算法的使用块和存活块不是1:1的,HotSpot虚拟机内部的分配比例是9:1的,更详细的说是8:1:1的,我们把新生代分为3块,一个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其中eden区占8份,两个survivor区各占1份,每次对象过来时,我们使用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区来存放对象,使用另一块survivor 块来存放gc()后存活的对象。我们将放新对象的survivor块称为survivor from,将存放存活对象的survivor块称为survivor to。下面来模拟一下流程:


  • 1 创建对象User user = new User();

  • 2 使用eden + survivor from 来存放new User()对象,看是否能放得下。

  • 3 如果放不下,我们对eden + survivor from块进行MinorGC: 存活的对象复制到survivor to块上去,并且年龄+1,然后将eden和survivor from清空。

  • 4 此时eden和survivor from是空的,survivor to则存放了存活的对象,此时交换survivor from 和 survivor to的身份,也就是说,下次分配内存使用eden + survivor to,而存活块则使用survivor from。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使用8:1:1三块内存呢,直接使用9:1不可以吗?


我们知道,复制算法的原理就是「使用两块大小一样的内存块,一个作为使用块,一个作为存活块」,但是这样会浪费空间,才使用了9:1的策略,但是这样的话,复制的时候就有风险,所以需要额外的担保,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 内存在使用时是9:1,复制时候是1:1呢?有!


现在我们将内存分为三块: A:B1:B2 = 8:1:1,我们先使用A+B1,来存放对象,此时我们用了9份(使用时是9:1),等待gc()后要复制的时候,我们就等价于让B1和B2来互相复制(复制时是1:1),前提是本次存活对象小于等于10%(大部分情况是满足的)。完事后,我们下次就使用A+B2来放新对象,使用B1来作为存活块了。


可以看到,使用8:1:1这种方式,等价于提供一个主块A和两个挂载块B1和B2,更灵活。而使用9:1的话,根本无法达到上述目标。


推荐阅读:





学习技术或投稿



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以上是关于节前小短文,JVM垃圾回收机制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java中的垃圾回收机制是怎么回事?

JVM垃圾回收机制四

GC垃圾回收机制

GC垃圾回收机制

jvm内存回收机制

JVM : 4 JVM的垃圾回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