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2009年考研真题选择解析和拓展
Posted Zeker62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2009年考研真题选择解析和拓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解析:
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传输层的UDP和TCP是第一个提供端到端的服务的,然后才是应用层。
这里易错点有人认为是网络层,网络层是提供选路服务的,即选择合适的路由。
2、(09-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
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 )
A.12kbps B.24 kbps C.48 kbps D.96 kbps
解析:
C=2Hlog2N=2 * 3k * log216=24kbps.
3、(09-35)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
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 )
A.2 B. 3 C. 4 D. 5
解析:
后退N帧的协议通俗来讲就是发出确认的那个包,包括它自己前面所有的包都正确收到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累计确认机制。
题目中收到了0、2、3号帧的确认。那么0、1、2、3号帧都正确传输,所以只需要重发4、5、6、7号帧,即4个。
4、(09-36)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 (A)
A.目的物理地址 B.目的IP地址 C.源物理地址 D.源IP地址
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进行转发,而转发通常都是根据目的地址来决定出端口。在转发过程中,使用的是目的地址来进行转发决策的,因此,PDU地址就是目的物理地址。
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
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
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5、(09-37)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
传输速率为1Gbp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
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 )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
解析: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
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
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
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p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减少80)。最短帧长=2 * L * 10^9(b/s)÷200 000000m/s=10 * L(bit)
6、(09-38)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
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 )
A.500 B.700 C.800 D.1000
解析:
第一个段的序号是200,内部大小是300个字节,那么第二个段的序号就是500.第三个段的序号就是1000.所以发出的确认号也是1000。
选D。
7、(09-39)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
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
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 )
A.7KB B. 8KB C. 9KB D. 16KB
解析:
确定拥塞窗口的大小的过程:在刚建立连接时,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初始化为该连接所需的最大连接数据段的长度值(即题目中的1KB),并发送一个最大长度的数据段(当然必须是接收窗口允许的)。
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得到确认,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增加一个数据段的字节数,并发送两个数据段,如果每个数据段在定时器超时前都得到确认,就再在原基础上增加一倍,即为4个数据段的大小,如此反复,每次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加倍。当定时器超时或达到发送窗口设定值,停止拥塞窗口尺寸的增加。这种反复称为慢速启动,所有的TCP协议都支持这种方法。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那么就是一开始是
1KB变成2KB
2KB变成4KB
4KB变成8KB
不好,已经到了16KB的一半了。
赶紧开始拥塞避免
8KB变成9KB
8、(09-40)FTP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 )
A.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 B. 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
C. 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 D. 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
FTP命令的传递,是为了去控制FTP服务器的运行。
FTP依赖的是TCP传输。
如有错误,欢迎交流。部分资料源于借鉴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网络:2009年考研真题选择解析和拓展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