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上大学,25岁博士毕业,她还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

Posted 数据与算法之美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6岁上大学,25岁博士毕业,她还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本文转自:募格学术

魏嘉,16岁考上南大,25岁博士毕业,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已在J Natl Cancer Inst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64篇SCI论文。在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名单中,江苏魏嘉入围个人名单。

生于1983年的魏嘉,目前已是鼓楼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Dana-Farber癌症中心fellow,经过10多年努力,魏嘉和团队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14%。

因为同时身兼一线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魏嘉表示,做医生“真的是太忙了”,这几年她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医学生质量跟过去比有点不太一样。现在,医生似乎并不是一个让大家首选的职业,魏嘉说“我现在特别愿意给一些年轻学生去“洗脑”(笑),医生应该是年轻人首选的职业之一,我支持自己的孩子学医”。

魏嘉简介

魏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鼓楼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Dana-Farber癌症中心fellow,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个体化靶向/免疫治疗,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研究结果在JNatl Cancer Inst、J Clin Invest、Ann Oncol、Nat Commun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文章64篇。任BMC Cancer,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等多本SCI杂志编委;主编肿瘤个体化治疗英文专著两部、中文著作一部。相关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9项。

16岁考上南大,25岁博士毕业

生于1983年,5岁上小学,16岁考进南大,25岁博士毕业,在别人眼里,魏嘉是妥妥的“学霸”。她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副所长,也是南京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对此她却特别谦虚。她说,“我就是比别人上学早。”

魏嘉的丈夫史冬泉也是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两人1999年一起进入南京大学医学院读书,毕业后均在鼓楼医院工作,是鼓楼医院有名的学霸夫妻。

因为肿瘤学科有太多的空白和未知,需要有好奇心的人去探索,魏嘉在南大读书时候就决定选择肿瘤科。

从读研究生开始,魏嘉就跟着刘宝瑞副院长做胃癌临床治疗研究,针对胃癌患者化疗效果欠佳的现状,开展分子标志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系列研究,根据患者基因、肿瘤组织结构的差异,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有个前辈曾告诉魏嘉,“不要和病人成为朋友”,尤其是肿瘤科,因为你无法承受你的朋友在你的手上离去,这句话让魏嘉印象及其深刻。她表示其实工作上所谓“无力感”的这种刺激,会不断转化为做临床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学霸夫妻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同为医生,他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魏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除了上班时,其他碎片化的时间会抽空做临床研究,回家工作也是常态。

“经过10多年努力,我们目前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14%。”她还研发了肿瘤疫苗、细胞治疗新技术,参与创立肿瘤患者“三元联动”安宁疗护新模式,创建青年肿瘤专家学术沙龙和“与癌争锋夏令营”公益项目,为医生和医学生提供培训。

从医12年,她的整个科室“0投诉”

魏嘉的专业是胃癌治疗。全球接近一半的胃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在中国,国际上相对少一些。因此在国际范围内,相对其他类型的肿瘤,胃癌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治疗手段也比较少。

而另外一方面,肿瘤病人却越来越多,胃癌的病人不断年轻化,尤其年轻女性的病例比较常见。随着肿瘤成为常见病,我们有时候还会碰到自己的老师、同事、朋友,确实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特别难过无奈甚至无力的时候,但每一次都尽可能去调整,这就是我们当初选择了肿瘤科就必须要面对的情境。

尽管说不要跟病人成为朋友,但是魏嘉又会经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申请基金。从医生涯里,一个叫心心(化名)的女孩让魏嘉印象深刻,20多岁,胃癌晚期,却总是以笑容面对病痛。她将美好的期盼融进了苦涩的药和冰冷的治疗仪器里,带着对生命的期盼,努力地活着。

魏嘉告诉记者,以心心刚到医院时候的情况来看,存活时间不超过一年。“但当一个病人百分之百信任你的时候,即便其他医院都说没有办法了,你也得逼迫自己去找希望,哪怕是一丝。中间我们一直在尝试各种新的药物办法,她一直支持了三年多时间。由于经济困难负担很重,我们帮她在医院申请了两次救助基金,还发起了两次公益筹款。”

魏嘉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心心去世了。她的母亲还来医院看魏嘉,表示感谢,并拿来了心心没有吃完的药,说要送给其他需要的人。

医疗技术是有局限性的,看着朝气蓬勃的生命走向陨落,是肿瘤科医生习以为常的事。2017年,在儿子出生没多久时,魏嘉得到了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她带着会错过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的遗憾远赴国外,只为当病人找到她时,自己能说“还有点办法”。

肿瘤科是离死亡很近的科室。魏嘉每年为8000余名肿瘤患者服务,但从医12年零投诉。

“不仅是我,其实我们整个科室都是‘0’投诉。”魏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在肿瘤科体现得特别显著,“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肿瘤病人。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用药,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魏嘉说,病人病情的变化、心理变化,包括家属的一些想法,都是治疗过程中要关注的,所以平时科室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聊病情、治疗计划……解除他们的顾虑,长效沟通建立起医患间的信任。

包括后面如果没有办法做任何治疗了,她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安宁疗护团队,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好地去面对这一刻。

“医生应该是年轻人首选的职业之一”

因为身兼一线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高负荷工作成为她的常态,当被问到“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时,魏嘉说: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个职业是很光辉的。如果要说有缺点的话,真的是太忙了。我爱人是骨科医生,我的父母也是内科医生,如果我的孩子未来想要去学医,我肯定会支持他的。”

魏嘉说,可能因为医生的工作环境、压力和社会上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件,至少在去年之前,医生并不是一个让大家首选的职业。这几年她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医学生质量跟过去比有点不太一样。

魏嘉说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会选择学医,医学教育毕竟是一个精英教育,对学生的知识面和整体素质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这真的是一个好的职业,会带来很多职业不可能会有的一种满足感。

在接受采访时,魏嘉说“我现在特别愿意给南大的一些年轻学生去‘洗脑’(笑),现在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会有很多徘徊犹豫的瞬间,学医真的很不容易,稍微一点犹豫可能就放弃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00后”提问可尖锐了,都直击痛点,我很高兴,这说明他们有思想,对这个领域还充满了真诚的热爱。”

“当然这个过程一定会很辛苦,也一定会有很多困难,但是我觉得年轻人肯定是要努力奋斗的,努力不一定成功(笑),但努力一定有回报,成果也好,中间的满足感也好,都非常之珍贵。”

写在最后

最后再来关注一下超模君的文创周边--俗话说得好!同理可得头上戴,显然易证人很帅!穿上“同理可得”与“显然易证”文化T恤那就更帅了!

数学文化中的密码

信息量爆炸的文字

原价158元

现在到手价仅需128元

跟着夏天的脚步

把它和对数学的信仰带回家吧~

文转自募格学术

来源于:现代快报、南京大学、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

以上是关于16岁上大学,25岁博士毕业,她还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00 后博士获聘南大特任副研究员,曾 4 岁上小学,14 岁考入南大!

13岁上大学,19岁南大读博!00后天才少女研究「中国芯」

00后博士毕业拟任南大特任副研究员,网友扒出论文后吵翻了

13篇顶会,25岁成985高校博导,入职半年发ICML,网友:万点暴击

AI排名第一,南大首届毕业生现状

26岁应届博士被聘985博导!入职半年实现学院顶会论文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