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用例篇

Posted 秃头小宝儿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软件测试-用例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

(1)测试用例的概念

测试用例(Test Case) 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这组集合包含: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2)评价测试用例的标准

  • 用例表达清楚,无二义性。
  • 用例可操作性强。
  • 用例的输入与输出明确。
  • 一条用例只有一个预期结果。
  • 用例的可维护性好。
  • 用例对需求的覆盖率高。
  • 暴露程序Bug的能力强力。

(3)测试用例的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 测试执行者的依据
  • 使得工作可重复,自动化测试的基础
  • 评估需求覆盖率
  • 用例的复用
  • 积累测试的方法思路以供后续借鉴

2.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1)基于需求的设计方法

RBT( Requirements-Based Testing) 是基于需求的测试方法,会使测试更加有效,因为 它使测试专注于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即需求。
(分析需求,需求细化,从细化的需求当中找出需要测试的功能点,根据一个个功能点去设计测试用例。)
关注的两个问题:

(1)需求验证(合理性,正确性)
(2)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2)等价类

思想: 把输入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一个等价类当中选一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如果这个测试用例测试通过,我们就说这个等价类测试通过。
有效等价类: 根据需求规格,有意义的数据集合称之为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不符合需要所要求的数据集合称之为无效等价类。

(3)边界值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等价类和边界值一般结合起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价类和边界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因果图

因果图是一种逻辑图。(恒等、与、或、非)

当输入有很多,不同输入的组合对应不同的输出,用因果图来分析不同输入组合和不同输出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 (1)分析出所有的输入,输出
  • (2)找出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 (3)根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话因果图
  • (4)根据因果图画判定表
  • (5)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正交排列

正交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用例数目。用尽量少的用例覆盖输入的两两组合。
正交法: 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实验(测试)方法。根据正交性,从输入组合当中选取最优的组合进行试验,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最优组合得出的试验结果来分析这个试验的结果。

因素(Factor):在一项试验中,凡欲考察的变量称为因素(变量)
水平(位级)(Level):在试验范围内,因素被考察的值称为水平(变量的取值)
正交表的构成:
行数(Runs):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即试验的次数,用N代表。
因素数(Factors):正交表中列的个数,用C代表。
水平数(Levels):任何单个因素能够取得的值的最大个数。正交表中的包含的值为从0到数“水平数-1”或从1到“水平数”,用T代表。
正交表的表示形式: L=行数(水平数*因素数) L=N(TC)
正交表的两条性质:
每一列中各数字出现的次数都一样多。
任何两列所构成的各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都一样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场景设计法

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该方法可以比较生动地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测试设计者设计测试用例,是测试用例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错误猜测法

错误猜测法是经验丰富的测试人员喜欢使用的一种测试方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找出程序中你认为可能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经验可能来自于在对某项业务的测试较多,也可以来自于售后用户的反馈意见,或者从故障管理库中整理bug。梳理出产品以往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问题越多的地方,潜在的bug也就越多。

以上是关于软件测试-用例篇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软件测试基础篇&用例篇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用例篇

面试测试开发工程师:用例篇

软件测试用例篇

接口测试用例篇:如何编写app接口测试用例

测试笔记(用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