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Posted chun_soft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简介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也叫做政策模式(Policy Pattern)。其定义如下:
Define a family of algorithms, encapsulate each one, and make them interchangeable.(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我们看看策略模式的通用类图。
策略模式使用的就是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再来看看策略模式的三个角色:
- Context封装角色
它也叫做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 Strategy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角色
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2、推荐实现案例
再来看策略模式的通用源码,非常简单。
- (1)抽象的策略角色
先看抽象策略角色,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接口,在我们的项目中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接口了,定义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算法,如代码所示。
// 策略模式的运算法则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2)具体策略角色
具体策略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实现类,只要实现接口中的方法就可以,如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1的运算法则");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2的运算法则");
}
}
- (3)封装角色
策略模式的重点就是封装角色,它是借用了代理模式的思路,大家可以想想,它和代理模式有什么差别,差别就是策略模式的封装角色和被封装的策略类不用是同一个接口,如果同一个接口那就成为了代理模式。我们来看封装角色,如代码所示。
// 抽象策略
public class Context {
// 构造函数设置具体策略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 null;
public Context(Strategy _strategy){
this.strategy = _strategy;
}
//封装后的策略方法
public void doAnythinig(){
this.strategy.doSomething();
}
}
- (4)高层模块
高层模块的调用非常简单,知道要用哪个策略,产生出它的对象,然后放到封装角色中就完成任务了,如代码清单所示。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声明一个具体的策略
Strategy strategy = new ConcreteStrategy1(); //声明上下文对象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strategy); //执行封装后的方法
context.doAnythinig();
}
}
策略模式就是这么简单,它就是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其他没什么玄机。想想看,你真实的业务环境有这么简单吗?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很正常,你要有火眼金睛看清楚哪个接口是抽象策略接口,哪些是和策略模式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你作为系统分析师的价值所在。
3、优缺点
3.1 优点
-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这是策略模式本身定义的,只要实现抽象策略,它就成为策略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封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如果没有策略模式,我们想想看会是什么样子?一个策略家族有5个策略算法,一会要使用A策略,一会要使用B策略,怎么设计呢?使用多重的条件语句?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且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强。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由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策略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
扩展性良好
这甚至都不用说是它的优点,因为它太明显了。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一个策略太容易了,只要实现接口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修改,类似于一个可反复拆卸的插件,这大大地符合了OCP原则。
3.2 缺点
-
策略类数量增多
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类数量增多。 -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
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背的,我只是想使用了一个策略,我凭什么就要了解这个策略呢?那要你的封装类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原装策略模式的一个缺点,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4、应用场景
-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例如,算法的选择是由使用者决定的,或者算法始终在进化,特别是一些站在技术前沿的行业,连业务专家都无法给你保证这样的系统规则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策略模式是你最好的助手。 -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现在的科技发展得很快,人脑的记忆是有限的(就目前来说是有限的),太多的算法你只要知道一个名字就可以了,传递相关的数字进来,反馈一个运算结果,万事大吉。
5、注意事项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否则日后的系统维护就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想接。
6、拓展
先给出一道小学的题目:输入3个参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参数中两个是int型的,剩下的一个参数是String型的,只有“+”、“-”两个符号可以选择,不要考虑什么复杂的校验,我们做的是白箱测试,输入的就是标准的int类型和合规的String类型。
有非常多的实现方式,我今天来说四种。
- (1)最直接的加减法
先说第一种,写一个类,然后进行加减法运 、算,类图也不用画了,太简单了,如代码清单所示。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 加符号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ADD_SYMBOL = "+";
// 减符号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SUB_SYMBOL = "-";
public int exec(int a,int b,String symbol){
int result =0;
if(symbol.equals(ADD_SYMBOL)) {
result = this.add(a, b);
} else if(symbol.equals(SUB_SYMBOL)){
result = this.sub(a, b);
}
return result;
}
//加法运算
private int add(int a,int b){
return a+b;
}
//减法运算
private int sub(int a, int b){
return a-b;
}
}
这个方案是非常简单的,能够解决问题,我相信这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方案,我们不评论这个方案的优劣,等把四个方案全部讲完了,你自己就会发现孰优孰劣。
- (2)简化算法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 加符号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ADD_SYMBOL = "+";
// 减符号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SUB_SYMBOL = "-";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String symbol) {
return symbol.equals(ADD_SYMBOL)?a+b:a-b;
}
}
这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三目运算符,确实简化了很多。有缺陷先别管,我们主要讲设
计,你在实际项目应用中要处理该程序中的缺陷。
- (3)策略模式
我们再来思考第三个方案,本文介绍策略模式,那把策略模式应用到该需求是不是很合适啊?是的,非常合适!加减法就是一个具体的策略,非常简单,省略类图,直接看源码,我们先来看抽象策略,定义每个策略必须实现的方法。
引入策略模式
public interface Calculator {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抽象策略定义了一个唯一的方法来执行运算。至于具体执行的是加法还是减法,运算时由上下文角色决定。我们再来看两个具体的策略,如代码所示。
具体策略
public class Add implements Calculator { //加法运算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b;
}
}
public class Sub implements Calculator { //减法运算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b;
}
}
封装角色的责任是保证策略时可以相互替换,如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Calculator cal = null;
public Context(Calculator _cal) {
this.cal = _cal;
}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return this.cal.exec(a, b);
}
}
上下文类负责把策略封装起来,具体 怎么自由地切换策略则是由高层模块负责声明的,如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Client {
//加符号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ADD_SYMBOL = "+";
//减符号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SUB_SYMBOL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输入的两个参数是数字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符号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Arrays.toString(args));
//上下文
Context context = null;
//判断初始化哪一个策略
if(symbol.equals(ADD_SYMBOL)){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Add());
} else if(symbol.equals(SUB_SYMBOL)) {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ub());
}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 + a + symbol + b + "=" + context.exec(a,b);
}
}
运行结果与方案一相同。我们想想看,在该策略模式的一个具体应用中,我们使用 Context准备了一组算法(加法和减法),并封装了起来,具体使用哪一个策略(加法还是减法)则由上层模块声明,这样扩展性非常好。
现在只剩最后一个方案了,它就是——策略枚举!
7、最佳实践-策略枚举
public enum CalculatorEnum {
// 加法运算
ADD("+") {
@Override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 减法运算
SUB("-") {
@Override
public int exec(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String value = "";
CalculatorEnum(String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
* 获得枚举成员的值
* @return 值
*/
public String getValue() {
return this.value;
}
// 声明一个抽象函数
public abstract int exec(int a, int b);
}
先想一想它的名字,为什么叫做策略枚举?枚举没有问题,它就是一个Enum类型,那为什么又叫做策略呢?
找找看能不能找到策略的影子在里面?是的,我们定义了一个抽象的方法exec,然后在每个枚举成员中进行了实现,如果不实现会怎么样呢?
你试试看看,不实现该方法就不能编译,现在是不是清楚了?把原有定义在抽象策略中的方法移植到枚举中,每个枚举成员就成为一个具体策略。简单吧,总结一下,策略枚举定义如下:
- 它是一个枚举。
- 它是一个浓缩了的策略模式的枚举。
当然,读者可能要反思了,我使用内置类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写一个Context类,然后把抽象策略、具体策略都内置进去,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是的,可以解决,但是扩展性如何?可读性如何?代码是让人读的,然后才是让机器执行,别把顺序搞反了!
我们继续完善方案四,场景类稍有改动,如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输入的两个参数是数字
int a = Integer.parseInt(args[0]);
String symbol = args[1];
//符号
int b = Integer.parseInt(args[2]);
System.out.println("输入的参数为:" + Arrays.to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为:" + a + symbol + b + "=" + Calculator.ADD.exec(a, b);
}
}
运行结果与方案一相同。看这个场景类,代码量非常少,而且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真
实地面向对象,看看这条语句:
Calculator.ADD.exec(a, b)
是不是类似于“拿出计算器(Calculator),对a和b进行加法运算(ADD),并立刻执行
(exec)”,这与我们日常接触逻辑是不是非常相似,这也正是架构师要担当的职责!
注意:策略枚举是一个非常优秀和方便的模式,但是它受枚举类型的限制,每个枚举项都是public、final、static的,扩展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因此在系统开发中,策略枚举一般担当不经常发生变化的角色。
以上是关于Java设计模式——策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