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工业网络——交换原理
Posted 軒邈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六讲:工业网络——交换原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ARP地址解析协议
a) 地址解析协议(ARP):通过广查询IP对应的MAC。
b) 查看电脑ARP表:ARP表显示MAC地址与IP地址对应关系,命令行输入ARP -A即可查看本机的ARP表。
(1) Windows + R 打开命令行配置
(2) 输入cmd
(3) 输入arp -a(“arp”+“空格”+“-”+“a”),打开ARP表
第二个框框:本电脑接口IP地址192.168.186.1。
第三个框框:第一行中是本电脑网关192.168.186.254,电脑的MAC地址192.168.186.255 ;第二行中 ff-ff-ff-ff-ff-ff 是广播MAC地址,这个地址是所有的设备都能接收到的。
2. ICMP协议(通讯检测两台设备是否联通)
(1)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2) 作用:检测网络层的连通性;面向连接。
(3) 原理:发送echo request;目标收到后,发送echo reply。(也就是说,本机发送一个请求到另一台设备,另一台设备也会发送一个请求到本机)
(4) 常用命令:
ping
traceroute(路由跟踪)
ipconfig(查看IP表)
回环地址:ping 127.0.0.1(直接ping自己的电脑,查看自己电脑的本机网卡是否良好)
(5) ping 127.0.0.1操作:
前面有些步骤提到,此处直接ping:
通过界面可以看出,有回复,那么说明网卡良好;红色框框的部分TTL代表的是生存时间,64是我现在电脑的起始生存时间,每个人电脑的起始生存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是32、64、128,他会每经过一个路由设备(跨越一个网段),TTL就会减1,当TTL减为0时(传输路径过长),这个数据就会在网段中自动丢弃。
(6) ipconfig操作:
界面中红框框中可以查看IP地址、默认网关、子网掩码。
(7) ping操作:
在ping百度的时,界面显示TTL是54,那说明经过了经过了10台路由设备。
(8) traceroute(tracert)操作:
在使用ping操作时输入的是百度的一个域名(第一个框框),一个域名和IP是有对应关系的,一个域名可以对应多个IP,那么可以使用百度其中一个IP(第二个框框)找到百度。
那么此时用tracert 指令跟踪百度的路由情况:
可以从界面中看到,除开超时的一共经过了10个路由设备。中间超时的也是需要算在其中的,超时的原因可能是防火墙或者网络设备没有回应等情况,但是确实他也是算作一个路由设备的,最后一个你可以发现就是百度其中的一个IP地址,没有经过不算在其中。
3. 交换过程
如下图,A发送一个数据给C,如果A去访问C的话,那么A一定知道C的IP地址,但是不一定知道C的MAC地址,这里就假设不知道,A的MAC地址就是源MAC地址,C的MAC地址就是目的MAC地址,那么在不知道MAC地址的情况下,可以用ARP地址协议,他是建立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关系的一个协议,在A和C发送数据之前,也就是A和C在发生第一次数据交换之前,A先给C发送一个ARP协议的数据包,来找到C的MAC地址,这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一开始A不知道C的MAC地址,会在数据链路层中,目的MAC地址那一栏封装成广播MAC地址全f,这个MAC地址B、C、D三台设备都可以接收,但是在网络层会封装A的源IP地址和C的目的IP地址,因此在A第一次给C发送的时候,A发送数据经过E0端口,E0端口经过学习到A是跟E0端口所连接的,E0端口会学习到A的MAC地址表,将A的MAC存储在他的MAC表中,同时通过E1、E2、E3进行数据发送,E1、E2、E3端口首先解封装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因为目的MAC地址是全f的,所以他们都可以接收,但是当他们继续解封时,到网路层时,B、D发现目的IP不是给他的,因此B、D就会把这个数据给丢弃,C发现这个目的IP就是自己,因此他会接收到这个数据,并且给A一个回复,因此就会发送一个数据,因为在这个之前E1和E3端口有给B、D发送过数据,那么E1端口就会学习到B的MAC地址,E3端口就会学习到D的MAC地址,同理E2端口会学习到C的MAC地址,通过学习之后了,E0、E1、E2、E3的MAC地址都会在交换机中的MAC表中显示出来,因此当C返回数据给A的时候,数据通过交换机,交换机发现他是找A的,那么只通过E0端口,将数据发送给A,那么这样A就得到了C的MAC地址,接下来数据的发送就是从A到E0直接到E2再到C。
以上是关于第六讲:工业网络——交换原理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