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AG数据中心常见组网架构(横向虚拟化技术)

Posted Duxingxu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M-LAG数据中心常见组网架构(横向虚拟化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M-LAG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机制,将两台接入交换机以同一个状态和被接入的设备进行链路聚合协商,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LAG作为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技术,除了具备增加带宽、提高链路可靠性、负载分担的优势外,还具备一下优势:

1)更高的可靠性,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
2)简化组网及配置,可以将 M-LAG理解为一种横向虚拟化技术,将双归接入的两台设备在逻辑上虚拟成一台设备。M-LAG提供了一个没有环路的二层拓扑同时实现的冗余备份,不再需要繁琐的生成树协议配置,极大的简化了组网及配置
3)支持平滑升级,两台设备可以分别进行升级,保证有一台设备正常工作即可,对正在运行的业务几乎没有影响( 堆叠后的交换机不支持平滑升级

M-LAG核心概念

下图中SW1(可以是交换机或服务器)通过M-LAG机制与上联的SW2和SW3进行了跨设备链路聚合,共同组成了一个双活系统。这样SW2和SW3共同进行流量转发的功能,保证网络的可靠性(简称为负载分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FS Group动态交换服务组DFS Group(Dynamic Fabric Service Group),主要用于部署M-LAG设备之间的配对,M-LAG双归设备之间的接口状态,表项等信息同步需要依赖DFS Group协议进行同步
DFS主设备部署M-LAG且状态为主的设备,通常也称为M-LAG主设备
DFS备设备部署-M-LAG且状态为备设备,通常也称为M-LAG备设备
双主检测双主检测链路,又称之为心跳链路必须是一条三层互通链路,用于M-LAG主备设备间发送双主检测报文,正常情况下,双主检测链路不会参与M-LAG的任何转发行为,只在故障场景下,用于检查是否出现双主的情况。双主检测链路可以通过外部网络承载(比如,如果M-LAG上行接入IP网络,那么两台双归设备通过IP网络可以互通,那么互通的链路就可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也可以单独配置一条三层可达的链路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比如通过管理口)
peer-link接口peer-link链路两端直连的接口均为peer-link接口
peer-link链路peer-link链路是一条直连链路且必须做链路聚合此接口必须是二层口,用于交换协商报文及传输部分流量。接口配置为peer-link接口后,该接口上不能再配置其它业务,为了增加peer-link链路的可靠性,推荐采用多条链路做链路聚合。
HB DFS主设备通过心跳链路来协商的状态为主的设备, 通过心跳链路报文来协商的设备HB DFS主备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对M-LAG的转发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仅用于二次故障恢复场景下,在原DFS主设备或备设备故障恢复且peer-link链路仍然故障时,触发HB DFS状态为备的设备上相应端口Error-Down,避免M-LAG设备在双主情况下出现的流量异常
HB DFS备设备通过心跳链路来协商的状态为备的设备,通过心跳链路报文来协商的设备HB DFS主备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对M-LAG的转发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仅用于二次故障恢复场景下,在原DFS主设备或备设备故障恢复且peer-link链路仍然故障时,触发HB DFS状态为备的设备上相应端口Error-Down,避免M-LAG设备在双主情况下出现的流量异常
M-LAG成员接口M-LAG主备设备上 连接用户侧主机(或交换设备)的Eth-Trunk接口,为了增加可靠性,推荐链路聚合配置为LACP模式,M-LAG成员接口角色也区分主和备,与对端同步成员口信息时,状态由Down先变为Up的M-LAG成员接口成为主M-LAG成员口,对端对应的M-LAG成员口为备
M-LAG协议交换机过程

基于M-LAG组成的双活系统提供了设备级的可靠性,那么M-LAG是如何建立的?如图 M-LAG的建立所示,M-LAG的建立过程有如下几个步骤:

图1 M-LAG的建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FS Group配对

当M-LAG两台设备完成配置后,设备首先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DFS Group的Hello报文。当设备收到对端的Hello报文后,会判断报文中携带的DFS Group编号是否和本端相同,如果两台设备的DFS Group编号相同,则两台设备DFS Group配对成功。

DFS Group协商主备

配对成功后,两台设备会向对端发送DFS Group的设备信息报文,设备根据报文中携带的DFS Group优先级以及系统MAC地址确定出DFS Group的主备状态。

以SwitchB为例,当SwitchB收到SwitchA发送的报文时,SwitchB会查看并记录对端信息,然后比较DFS Group的优先级,如果SwitchA的DFS Group优先级高于本端的DFS Group优先级,则确定SwitchA为DFS主设备,SwitchB为DFS备设备。如果SwitchA和SwitchB的DFS Group优先级相同,比较两台设备的MAC地址,确定MAC地址小的一端为DFS主设备。

M-LAG成员接口协商主备

在DFS Group协商出主备状态后,M-LAG的两台设备会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M-LAG设备信息报文,报文中携带了M-LAG成员接口的配置信息。在成员口信息同步完成后,确定M-LAG成员接口的主备状态。

与对端同步成员口信息时,状态由Down先变为Up的M-LAG成员接口成为主M-LAG成员口,对端对应的M-LAG成员口为备,且主备状态默认不回切,即:当M-LAG成员接口状态为主的设备故障恢复后,先前由备状态升级为主状态的接口仍保持主状态,恢复故障的M-LAG成员接口状态为备,此处与DFS Group协商主备状态不一致

双主检测

协商出M-LAG主备后,两台设备之间会通过双主检测链路按照1s的周期发送M-LAG双主检测报文,一旦设备感知peer-link故障,会按照100ms的周期发送三个双主检测链路报文,加速检测。当两台设备均能够收到对端发送的报文时,双活系统即开始正常的工作。

在DFS Group配对失败或者peer-link故障场景下,双主检测链路用于检查是否出现双主的情况。双主检测链路可以通过外部网络承载(比如,如果M-LAG上行接入IP网络,那么两台双归设备通过IP网络可以互通,那么互通的链路就可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也可以单独配置一条三层可达的链路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 比如通过管理口)。
双主检测链路通过管理网口互通,DFS Group绑定的管理网口IP地址要保证可以相互通信,管理网口下绑定VPN实例,保证双主检测报文与业务流量隔离。
双主检测链路通过业务网络互通,DFS Group绑定的IP地址要保证可以三层互通。如果peer-link接口之间建立路由邻居关系,则业务网络双主检测报文会直接通过最优路由经peer-link链路传输。一旦peer-link故障,路由收敛期间,双主检测报文通过次优路径传输到对端,双主检测时间会慢0.5秒或者1秒的时间

M-LAG同步信息

正常工作后,两台设备之间会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M-LAG同步报文实时同步对端的信息,M-LAG同步报文中包括MAC表项、ARP以及STP、VRRP协议报文信息等,如表 M-LAG同步报文信息所示,并发送M-LAG成员端口的状态,这样任意一台设备故障都不会影响流量的转发,保证正常的业务不会中断
M-LAG同步信息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LAG防环机制

M-LAG本身具有防环机制,可以构造出一个无环网络。那么M-LAG是如何构造无环网络的呢?如图1所示,从接入设备或网络侧到达M-LAG配对设备的单播流量,会优先从本地转发出去,peer-link链路一般情况下不用来转发数据流量。当流量通过peer-link链路广播到对端M-LAG设备,在peer-link链路与M-LAG成员口之间设置单方向的流量隔离,即从peer-link口进来的流量不会再从M-LAG口转发出去,所以不会形成环路,这就是M-LAG单向隔离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向隔离机制

机制生效前提
当M-LAG两台设备协商出M-LAG主备后,系统通过M-LAG同步报文判断接入设备是否双活接入:
若接入设备双活接入M-LAG系统,则M-LAG两台设备下发对应M-LAG成员口的单向隔离配置,来隔离由peer-link口发往M-LAG成员口的流量
若接入设备单归接入M-LAG系统,则M-LAG系统不会下发对应M-LAG成员口的单向隔离配置。
单向隔离机制实现原理

如图2所示,在设备双活接入M-LAG场景下,设备会默认按下列顺序下发全局ACL配置:
Rule1:允许通过源端口为peer-link接口,目的端口为M-LAG成员口的三层单播报文;
Rule2:拒绝通过源端口为peer-link接口,目的端口为M-LAG成员口的所有报文;
设备通过匹配ACL规则组来对实现peer-link接口与M-LAG成员口之间的单向隔离,隔离有peer-link接口发往M-LAG成员口的广播等泛洪流量。当M-LAG设备感知到本端的M-LAG成员口状态为Down时,会通过peer-link发送M-LAG同步报文,通知对端设备撤销自动下发的相应的M-LAG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ACL规则组。
图2 M-LAG单向隔离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V-ST

背景信息
V-STP(Virtual 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二层拓扑管理特性,其核心思想是将两台设备的STP协议虚拟成一台设备的STP协议,对外呈现为一台设备进行STP协议计算。

STP可以感知M-LAG主备协商状态,M-LAG主备设备配置了V-STP使能之后,在M-LAG主备协商成功后,两台设备被虚拟化成一台设备进行端口角色计算和快速收敛计算。STP需要同步M-LAG主备的桥MAC信息和实例优先级信息。M-LAG主备协商成功后,M-LAG备设备使用M-LAG主设备同步过来的桥MAC信息和实例优先级信息进行STP计算和收发报文,保证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后的STP计算参数。

当前,V-STP只能用于M-LAG组网,可以解决多级M-LAG互联场景和组成M-LAG的设备作为非根桥场景的需求。

配置V-STP功能时,需要保证组成M-LAG的两台设备上STP/RSTP定时器配置一致,否则可能导致网络拓扑震荡

缺省情况下,交换设备运行MSTP模式。
V-STP场景中,不支持MSTP模式,但支持STP多进程(MSTP进程默认是MSTP模式,目前V-STP场景仅支持STP及RSTP模式,需要将MSTP进程配置为STP或RSTP模式,作为STP进程

M-LAG配置注意事项

涉及网元
无需其他网元配合。

License支持
M-LAG特性是交换机的基本特性,无需获得License许可即可应用此功能。

数据中心CE6881基于 V-STP方式配置M-LAG项目实战

组网需求
如图1所示,通过配置M-LAG双归接入IP网络可以满足以下要求:

当一条接入链路发生故障时,流量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保证可靠性。
为了高效利用带宽,两条链路同时处于active状态,可实现使用负载分担的方式转发流量。

配置M-LAG双归接入网络拓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M-LAG双归接入IP网络:

在Switch上配置上行接口绑定在一个Eth-Trunk中。

分别在SwitchA和SwitchB上配置V-STP、DFS Group、peer-link和M-LAG接口。

分别在SwitchA和SwitchB上配置VLANIF接口IP地址和MAC地址,作为接入设备的双活网关。
分别在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上配置OSPF功能,保证三层互通。

分别在SwitchA和SwitchB上配置Monitor Link关联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避免因上行链路故障导致用户侧流量无法转发而丢弃。

配置方法如下:

在Switch上配置上行接口绑定在一个Eth-Trunk中
配置Switch。

<HUAWEI>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HUAWEI] sysname Switch                    //修改交换机名字
[*HUAWEI] commit                            //CE系列交换机必须敲这个命令才会生效
[~Switch] vlan batch 11                   //创建vlan
[*Switch] interface eth-trunk 20            //创建聚合组20
[*Switch-Eth-Trunk20] mode lacp-static           //聚合模式为静态模式
[*Switch-Eth-Trunk20] port link-type trunk      //配置为干道链路
[*Switch-Eth-Trunk20]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1   //只允许vlan11通过
[*Switch-Eth-Trunk20] trunkport 10ge 1/0/1 to 1/0/4   //把物理接口10ge 1/0/1 to 1/0/4加入到聚合组中
[*Switch-Eth-Trunk20] quit
[*Switch] commit            //CE系列交换机必须敲这个命令才会生效    

1)分别在SwitchA和SwitchB上配置V-STP、DFS Group、peer-link和M-LAG接口

配置SwitchA。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A
[*HUAWEI] commit
[~SwitchA] stp mode rstp        //华为默认为MSTP,必须修改为rstp
[*SwitchA] stp v-stp enable      //使能STP进入跨设备组合工作模式,默认关闭,其核心思想是将两台设备的STP协议虚拟成一台设备的STP协议,对外呈现为一台设备进行STP协议计算
[*SwitchA] interface loopback 0            //建立回环接口(特此说明用于在ospf中,peer-link建立中使用)
[*SwitchA-LoopBack0] ip address 10.1.1.1 32   //回环地址Mask为32为,本地唯一的意思
[*SwitchA-LoopBack0] quit
[*SwitchA] dfs-group 1           //创建DFS Group1,动态交换服务组的ID只能为1,主要用于设备之间的配对。为了实现双主检测报文的交互与同步
[*SwitchA-dfs-group-1] source ip 10.1.1.1    //本地源地址与对端设备建立的IP地址
[*SwitchA-dfs-group-1] priority 150        //本地优先级(默认100)
[*SwitchA-dfs-group-1] quit
[*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            //创建聚合组1          
[*SwitchA-Eth-Trunk1] trunkport 10ge 1/0/4       
[*SwitchA-Eth-Trunk1] trunkport 10ge 1/0/5      //把物理接口10ge 1/0/4、10ge 1/0/5加入到聚合组中
[*SwitchA-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聚合模式选择为LCAP模式
[*SwitchA-Eth-Trunk1] peer-link 1          //把聚合组加入到peer-link,	
指定peer-link接口ID为1,取值范围只能是1,接口后,缺省加入所有VLAN,此接口必须是直连接口,且必须是二层口。(缺省情况下,接口不是peer-link接口)
[*SwitchA-Eth-Trunk1] quit
[*SwitchA] vlan batch 11                //创建vlan 11
[*SwitchA] interface eth-trunk 10         //创建聚合组10,下联设备为sw
[*SwitchA-Eth-Trunk10] mode lacp-static   //聚合模式选择为静态
[*SwitchA-Eth-Trunk10] 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A-Eth-Trunk10]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1
[*SwitchA-Eth-Trunk10] trunkport 10ge 1/0/2 
[*SwitchA-Eth-Trunk10] trunkport 10ge 1/0/3  //把连接下联口SW的接口加入到聚合组中
[*SwitchA-Eth-Trunk10] dfs-group 1 m-lag 1         //命令用来配置绑定动态交换服务组和用户侧接口,m-lag id 第一个数值,取值范围是1~2048可以是多个m-lag ID
[*SwitchA-Eth-Trunk10] quit
[*SwitchA] commit

配置SwitchB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B
[*HUAWEI] commit
[~SwitchB] stp mode rstp         // 华为默认为MSTP,必须修改为rstp
[*SwitchB] stp v-stp enable   //使能STP进入跨设备组合工作模式,默认关闭,其核心思想是将两台设备的STP协议虚拟成一台设备的STP协议,对外呈现为一台设备进行STP协议计算
[*SwitchB] interface loopback 0  //建立回环接口(特此说明用于在ospf中,peer-link建立中使用)
[*SwitchB-LoopBack0] ip address 10.1.1.2 32     //回环地址Mask为32为,本地唯一的意思
[*SwitchB-LoopBack0] quit 
[*SwitchB] dfs-group 1
[*SwitchB-dfs-group-1] source ip 10.1.1.2   //本地源地址与对端设备建立的IP地址
[*SwitchB-dfs-group-1] priority 120    //本地优先级(默认100)
[*SwitchB-dfs-group-1] quit        
[*SwitchB] interface eth-trunk 1       //创建聚合组1
[*SwitchB-Eth-Trunk1] trunkport 10ge 1/0/4    
[*SwitchB-Eth-Trunk1] trunkport 10ge 1/0/5   /把物理接口10ge 1/0/410ge 1/0/5加入到聚合组中
[*SwitchB-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聚合模式选择为LCAP模式
[*SwitchB-Eth-Trunk1] peer-link 1   //把聚合组加入到peer-link,	
指定peer-link接口ID为1,取值范围只能是1,接口后,缺省加入所有VLAN,此接口必须是直连接口,且必须是二层口。(缺省情况下,接口不是peer-link接口)
[*SwitchB-Eth-Trunk1] quit
[*SwitchB] vlan batch 11         //创建vlan11
[*SwitchB] interface eth-trunk 10  //创建聚合组10,下联设备为sw
[*SwitchB-Eth-Trunk10] mode lacp-static  
[*SwitchB-Eth-Trunk10] 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B-Eth-Trunk10]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1
[*SwitchB-Eth-Trunk10] trunkport 10ge 1/0/2  
[*SwitchB-Eth-Trunk10] trunkport 10ge 1/0/3  //把连接下联口SW的接口加入到聚合组中
[*SwitchB-Eth-Trunk10] dfs-group 1 m-lag 1  //命令用来配置绑定动态交换服务组和用户侧接口,m-lag id 第一个数值,取值范围是1~2048可以是多个m-lag ID
[*SwitchB-Eth-Trunk10] quit
[*SwitchB] commit

3)分别在SwitchA和SwitchB上配置VLANIF接口IP地址和MAC地址,作为接入设备的双活网关
两端的虚拟IP和虚拟MAC配置要求完全一致,目的是为M-LAG提供相同的虚拟IP和虚拟MAC
M-LAG主备设备需要同时作为三层网关,必须保证M-LAG成员接口对应的VLANIF接口或VBDIF接口具有相同的IP地址和MAC地址。您可以通过在VLANIF接口或VBDIF接口上配置相同的IP地址并使用mac-address命令配置相同的虚拟MAC地址
配置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vlanif 11
[*SwitchA-Vlanif11] ip address 10.2.1.1 24   
[*SwitchA-Vlanif11] mac-address 0000-5e00-0101      //配置虚拟的MAC地址,主备需要一致
[*SwitchA-Vlanif11] quit
[*SwitchA] commit

M-LAG主备设备需要同时作为三层网关,必须保证M-LAG成员接口对应的VLANIF接口或VBDIF接口具有相同的IP地址和MAC地址。您可以通过在VLANIF接口或VBDIF接口上配置相同的IP地址并使用mac-address命令配置相同的虚拟MAC地址
配置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vlanif 11
[*SwitchB-Vlanif11] ip address 10.2.1.1 24
[*SwitchB-Vlanif11] mac-address 0000-5e00-0101      //配置虚拟的MAC地址,主备需要一致
[*SwitchB-Vlanif11] quit
[*SwitchB] commit

4 )分别在SwitchA、SwitchB和SwitchC上配置OSPF功能,保证三层互通

配置SwitchA

[~SwitchA] interface 10ge 1/0/1
[~SwitchA-10GE1/0/1] undo portswitch         //把上联口的转发模式修改为三层口
[*SwitchA-10GE1/0/1] ip address 10.3.1.1 24      //上联口IP地址
[*SwitchA-10GE1/0/1] quit
[*SwitchA] ospf 1               //ospf 视图,之前已经创建的本地回环接口,此处不在指定route id 
[*SwitchA-ospf-1] area 0        //进入osfp 骨干区域
[*SwitchA-ospf-1-area-0.0.0.0] network 10.1.1.1 0.0.0.0
[*SwitchA-ospf-1-area-0.0.0.0] network 10.2.1.0 0.0.0.0
[*SwitchA-ospf-1-area-0.0.0.0] network 10.3.1.0 0.0.0.0     //宣告本地网段,建立ospf邻居
[*SwitchA-ospf-1-area-0.0.0.0] quit
[*SwitchA-ospf-1] quit
[*SwitchA] commit

配置SwitchB

[~SwitchB] interface 10ge 1/0/1
[~SwitchB-10GE1/0/1] undo portswitch     //把上联口的转发模式修改为三层口
[*SwitchB-10GE1/0/1] ip address 10.4.1.1 24    //上联口IP地址
[*SwitchB-10GE1/0/1] quit
[*SwitchB] ospf 1
[*SwitchB-ospf-1] area 0
[*SwitchB-ospf-1-area-0.0.0.0] network 10.1.1.2 0.0.0.0
[*SwitchB-ospf-1-area-0.0.0.0] network 10.2.1.0 0.0.0.255
[*SwitchB-ospf-1-area-0.0.0.0] network 10.4.1.0 0.0.0.255   //宣告本地网段,建立ospf邻居
[*SwitchB-ospf-1-area-0.0.0.0] quit
[*SwitchB-ospf-1] quit
[*SwitchB] commit

互联网出口配置 重点讲解M-LAG的配置,ospf不在细讲
配置SwitchC

<HUAWEI>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SwitchC           //修改交换机名字
[*HUAWEI] commit
[~SwitchC] interface 10ge 1/0/1
[~SwitchC-10GE1/0/1] undo portswitch       //把此接口的转发模式修改为三层
[*SwitchC-10GE1/0/1] ip address 10.3.1.2 24      //下联交换机的互通的IP地址
[*SwitchC-10GE1/0/1] quit
[*SwitchC] interface 10ge 1/0/2
[*SwitchC-10GE1/0/2] undo portswitch
[*SwitchC-10GE1/0/2] ip address 10.4.1.2 24
[*SwitchC-10GE1/0/2] quit
[*SwitchC] ospf 1
[*SwitchC-ospf-1] area 0
[*SwitchC-ospf-1-area-0.0.0.0] network 10.3.1.0 0.0.0.255
[*SwitchC-ospf-1-area-0.0.0.0] network 10.4.1.0 0.0.0.255
[*SwitchC-ospf-1-area-0.0.0.0] quit
[*SwitchC-ospf-1] quit

5)分别在SwitchA和SwitchB上配置 Monitor Link关联上行接口和下行接口
Monitor Link是对Smart Link进行补充而引入的接口联动方案,用于扩展Smart Link的链路备份的范围,通过监控上行链路对下行链路进行同步设置,达到上行链路故障迅速传达给下行设备,从而触发Smart Link的主备链路切换,防止长时间因上行链路故障而出现流量丢失。 为了实现Monitor Link功能,先创建Monitor Link组,并进入Monitor Link组视图
配置SwitchA

[~SwitchA] monitor-link group 1       //命令用来创建Monitor Link组并进入组视图。如果该Monitor Link组已经存在,直接进入组视图
[*SwitchA-mtlk-group1] port 10ge 1/0/1 uplink       //	配置当前的接口为上行链路接口
[*SwitchA-mtlk-group1] port eth-trunk 10 downlink 1  //	配置当前的接口为下行链路接口,并指定编号 (取值范围是1~512)	
[*SwitchA-mtlk-group1] quit
[*SwitchA] commit

配置SwitchB

[~SwitchB] monitor-link group 1       //命令用来创建Monitor Link组并进入组视
[*SwitchB-mtlk-group1] port 10ge 1/0/1 uplink     //	配置当前的接口为上行链路接口
[*SwitchB-mtlk-group1] port eth-trunk 10 downlink 1   //	配置当前的接口为下行链路接口,并指定编号 (取值范围是1~512)	
[*SwitchB-mtlk-group1] quit
[*SwitchB] commit

6)验证配置结果
执行命令 display dfs-group,查看M-LAG的相关信息。

查看DFS Group编号为1的M-LAG信息

[~SwitchA] display dfs-group 1 m-lag
*                : Local node
Heart beat state : OK
Node 1 *
  Dfs玩转华为数据中心交换机系列 | 配置动态路由接入M-LAG

华三堆叠

5G关键技术及应用5G移动通信组网架构

玩转华为数据中心交换机系列 | 配置M-LAG维护模式下升级示例

玩转华为数据中心交换机系列 | 配置M-LAG双归接入普通以太网络示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 云网一体化数据中心网络 — 大规模数据中心组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