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神经网络

Posted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前馈神经网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技术A 深度前馈网络 (deep feedforward network),也叫作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或者 多层感知机 (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对深度前馈网络的理解,从感知机的角度可能更易。感知机又被成为最简单的神经网络,顾名思义,多层感知机就是在感知机的基础上设计添加了更多层。

前馈网络的目标是近似一个函数 ,意思是说对于目标函数 ,网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输出一个函数 ,并且 尽可能接近 。举个例子,一个二分类器 会将输入 映射到一个类别 ,前馈网络会定义一个新的映射 ,然后通过学习参数 的值,使得新的映射能够得到最佳的函数映射。

对于深度前馈网络,如图1.1,由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和各层之间的连接组成,其中隐藏层根据模型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以设计成数量任意的多层,各层之间的连接一般实际表示特征的权重。“深度”是指一个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由不止一层组成的,设计的层数越多,深度就越大,模型也越复杂。对于前馈网络中的“前馈”,因为网络中的数据流向是单向的, 只会按照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的顺序流动,即数据流经当前一层处理后,只会作为下一层的输入流入,而不会对上一层有任何影响和反馈。如果当前层会对前面一层给出反馈或影响,这样的网络模型叫做循环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之所以被成为“网络”,是因为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一个模型是由许多不同的函数复合在一起组成的,也就是说神经网络的每一层可以认为是一个函数,加上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就表示了多个函数复合在一起的过程。例如,对于一组输入 ,我们希望得到的输出是 ,现在有三个函数 ,那么经过 的复合,就能产生近似的输出,其中每一个函数就可以认为是神经网络的一层。我们只关注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而对于具体的复合过程,也就是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细节并不关注,因此将这层处理的层成为“隐藏层”。

深度前馈网络又叫多层感知机,那么从很早就被提出的感知机模型到多层感知机,有怎样的区别和变化呢?

感知机最大的局限是只能处理线性的样本空间,如图2.1左,而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数据无能为力。为了将线性不可分的样本空间变换到线性可分,从而可以利用线性函数近似,就引入了隐藏层,即通

过隐藏层的处理,原有的样本空间就变成了新的可以使用线性模型处理的样本空间。

异或问题是指对于给定的两个二进制输入,通过异或逻辑门得到一个预测输出,当输入不相等时输出1,否则输出0。图3.1展示了异或函数所有可能结果。

为什么这里是解决异或问题,而不是与、或问题?前者的样本空间是非线性的,而与、或问题的样本空间都是线性可分的,即通过引入一个线性函数就能解决,如图3.2。

本问题的全部样本空间是四个样本点:(0,0)(0,1)(1,0)(1,1),首先需要选取损失函数 ,这里我们使用均方误差函数(MSE)

                                           

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一样,一般都需要三个步骤:选择一个优化模型、确定代价函数和输出单元的形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取优化模型呢?一般说来,线性模型是优先被考虑的,假如 是线性函数, 包含 和 ,那么模型可以定义为:

                                                       

使用正规方程,可以解得 。我们发现线性模型在任意一点都输出0.5,所以线性模型不能用来表示XOR函数。根据已有经验,我们总是希望能够通过使用一个线性模型来解决问题,但XOR问题的特征空间不允许这样做,如果能够使用一个模型来学习一个不同的特征空间,在这个新学得的空间上线性模型能够表示这个解,那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样的思路正是神经网络隐藏层的设计需要达到的目的。

为了学的一个新的特征空间,我们引入一个非常简单的前馈神经网络,如图3.3。该神经网络含

有一层隐藏层,包含两个单元,对于输入 ,神经网络将其变换到一个新的特征空间 ,在新学得的空间中,使用一个线性模型就能得到期望的输出 。

                                           

                                        

完整的模型是

现在 是明确的使用线性模型,那么 应该是那种函数呢?

如果 是线性的,那么前馈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对于输入依然是线性的,因此 必须是非线性的。

神经网络通过仿射变换之后紧跟一个被成为激活函数的固定非线性函数来实现 。定义: ,其中 是权重矩阵, 是偏置。

现代神经网络中,默认推荐使用 定义的整流线性单元作为激活函数。那么我们问题的整体模型就是:

                           

至此,我们已经导出了使用含有一层隐藏层的前馈神经网络解决异或问题的完整模型。最后给出XOR问题的一个解。

深度学习之前馈神经网络(前向传播和误差方向传播)

这篇文章主要整理三部分内容,一是常见的三种神经网络结构:前馈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和图网络;二是整理前馈神经网络中正向传播、误差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的原理;三是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一、神经网络结构

目前比较常用的神经网络结构有如下三种:

1、前馈神经网络

前馈神经网络中,把每个神经元按接收信息的先后分为不同的组,每一组可以看做是一个神经层。每一层中的神经元接收前一层神经元的输出,并输出到下一层神经元。整个网络中的信息是朝着一个方向传播的,没有反向的信息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不是一回事),可以用一个有向无环图来表示。

前馈神经网络包括全连接前馈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

前馈神经网络可以看做是一个函数,通过简单非线性函数的多次复合,实现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复杂映射。

2、反馈神经网络

反馈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不但可以接收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且可以接收自己的反馈信号。和前馈神经网络相比,反馈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具有记忆功能,在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状态。反馈神经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传播,因此可以用一个有向循环图或者无向图来表示。

常见的反馈神经网络包括循环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和玻尔兹曼机。

而为了进一步增强记忆网络的记忆容量,可以映入外部记忆单元和读写机制,用来保存一些网络的中间状态,称为记忆增强网络,比如神经图灵机。

3、图网络

前馈神经网络和反馈神经网络的输入都可表示为向量或者向量序列,但实际应用中很多数据都是图结构的数据,比如知识图谱、社交网络和分子网络等。这时就需要用到图网络来进行处理。

图网络是定义在图结构数据上的神经网络,图中每个结点都由一个或者一组神经元组成。结点之前的连接可以是有向的,也可以是无向的。每个结点可以收到来自相邻结点或自身的信息。

以下是这三种神经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技术图片

 

二、前馈神经网络

在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FNN )中,每一层的神经元可以接收前一层神经元的信号,并产生信号输出到下一层。第0层叫做输入层,最后一层叫做输出层,其他中间层叫做隐藏层。整个网络中无反馈,信号从输入层向输出层单向传播,可用一个有向无环图表示。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图示如下:

技术图片

1、前馈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

用下面的记号来描述一个前馈神经网络:

技术图片

前馈神经网络通过下面公式进行信息传播:

技术图片

这样前馈神经网络通过逐层的信息传递,得到网络最后的输出a(L)。整个网络可以看做是一个复合函数,将向量x作为第1层的输入a(0),将第L层的输出a(L)作为整个函数的输出。

技术图片

 2、前馈神经网络的梯度下降法

神经网络具有极其强大的拟合能力,可以作为一个万能函数来使用,通过进行复杂的特征转换,可以以任意精度来近似任何一个有界闭集函数。

类似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求解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我们首先考虑用梯度下降法来进行参数学习。

如果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对于样本(x,y),其损失函数为:

技术图片

其中y∈{0, 1}C是标签y对应的one-hot向量表示,C是类别的个数。

给定训练集D={(x(1), y(1)),(x(2), y(2)),...,(x(N), y(N))},将每个样本x(n)输入给前馈神经网络,得到神经网络的输出后,其在训练集D上的结构化风险函数为:

技术图片

其中W和b分别表示网络中所有的权重矩阵和偏置向量。技术图片是正则化项,公式为:

技术图片

然后用梯度下降法来进行学习。在梯度下降法的每次迭代中,第l层的参数W(l)和b(l)的参数更新方式为:

技术图片

梯度下降法需要计算损失函数对参数的偏导数,如果用链式法则对每个参数逐一求偏导,涉及到矩阵微分,效率比较低。所以在神经网络中经常使用反向传播算法来高效地计算梯度。

 3、前馈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假设给定一个样本(x,y),将其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损失函数为:技术图片,如果要采用梯度下降法对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学习,那么就要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每个参数的导数。

我们就拿第l层中的参数矩阵W(l)和b(l)为例,计算损失函数对参数矩阵的偏导数。但因为技术图片的计算涉及到矩阵微分,非常繁琐,于是我们先计算W(l)中某个元素的偏导数技术图片。根据链式法则有:

技术图片

上面两个公式中的第二项技术图片都是目标函数关于第l层的神经元z(l)的偏导数,称为误差项。那么我们需要计算三个偏导数:技术图片技术图片技术图片

(1)计算偏导数技术图片

由于z(l)和Wij(l)的函数关系为技术图片,所以偏导数为

技术图片

 其中Wi:(l)为权重矩阵W(l)的第i行。

(2)计算偏导数技术图片

因为z(l)与b(l)的函数关系为技术图片,因此偏导数是一个维度是m(l) × m(l) 的单位矩阵。

技术图片

 (3)计算误差项技术图片

用δ(l)来定义第l层神经元的误差项,它用来表示第l层神经元对最终损失的影响,也反映了最终损失对第l层神经元的敏感程度。

根据链式法则,第l层的误差项为:

技术图片

首先根据技术图片,其中fl(•)是按位计算的函数,计算的偏导数如下。diag(•)表示对角矩阵。

技术图片

 然后根据技术图片,有:

技术图片

于是第l层的误差项δ(l)最终表示为:

技术图片

其中⊙表示向量的点积运算符,表示每个元素相乘。

 上面这个公式就是误差的反向传播公式!因为第l层的误差项可以通过第l+1层的误差项计算得到。反向传播算法的含义是:第l层的一个神经元的误差项等于该神经元激活函数的梯度,再乘上所有与该神经元相连接的第l+1层的神经元的误差项的权重和。

再回到开头求两个参数的公式:

技术图片

里面的三个偏导数都已经求出来了。于是可以求出:

技术图片

进一步,损失函数关于第l层权重W(l)梯度为:

技术图片

而损失函数关于第l层偏置b(l)的梯度为

技术图片

于是在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计算出每一层的误差项后,就可以得到每一层参数的梯度。

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BP)的前馈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在前向传播时计算每一层的净输入z(l)和激活值a(l),直至最后一层;

技术图片

2、用误差反向传播计算每一层的误差项 δ(l)

技术图片

3、计算每一层参数的偏导数,并更新参数。

技术图片

技术图片

 使用随机梯度下降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具体训练过程如下:

技术图片

 

 三、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

训练神经网络,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梯度消失或者梯度爆炸,也就是神经元上的梯度会变得非常小或者非常大,从而加大训练的难度。

1、原理

梯度消失(Vanishing Gradient Problem,或称梯度弥散)的意思是,在误差反向传播的过程中,误差经过每一层传递都会不断衰减,当网络层数很深时,神经元上的梯度也会不断衰减,导致前面的隐含层神经元的学习速度慢于后面隐含层上的神经元。

在上面我们得到了神经网络中误差反向传播的迭代公式:

技术图片

误差从输出层反向传播时,在每一层都要乘以该层的激活函数的导数,如果导数的值域小于1,甚至如Sigmoid函数在两端的饱和区导数趋于0,那么梯度就会不断衰减甚至消失。

与之相对的问题是梯度爆炸(Exploding Gradient Problem),也就是前面层中神经元的梯度变得非常大。与梯度消失不太一样的是,梯度爆炸通常产生于过大的权重W。

总结一下就是:梯度消失通常出现在深层网络和采用了不合适的损失函数(sigmoid)的情形,梯度爆炸一般出现在深层网络和权值初始化值太大的情况下。

2、举例

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更好的理解这两个问题。来看一个简单的深度神经网络:每一层都只有一个神经元。如下图是有三层隐含层的神经网络:

技术图片

这里w表示权重,b是偏置值,C是代价函数。然后通过计算代价函数关于第一个隐含神经元的偏置的梯度技术图片,以及关于第三个隐含神经元偏置的梯度技术图片,来考察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

经过推导可得梯度技术图片的公式:

技术图片

(1)梯度消失

首先看公式中的导数σ(z)。激活函数如果采用Sigmoid函数,则其导数为:技术图片,也就是说导数的最大值为0.25。

其次看公式中的权重w。如果用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高斯分布来初始化网络的权重,那么所有的权重会满足|wj|<1。

那么就会与wjσ(zj)<0.25,于是梯度公式中所有项相乘时,梯度以指数级下降;神经网络的层数越深,梯度的值下降得更快。

然后再与第三个隐含神经元的梯度技术图片进行对比,如下图。可见前面的神经元的偏置的梯度是后面的1/16甚至更小。所以梯度消失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激活函数的导数值太小。

技术图片

 (2)梯度爆炸

梯度爆炸的一个原因是网络的权重设置得过大,比如在上图中,让wj=100 。然后选择偏置使得σ(zj)项不会太小,比如σ(zj)=0.25,那么wjσ(zj)=25。代入上面的梯度公式中,可以看到梯度以25的指数级增大,神经网络的层数越深,梯度越大。这就带来了梯度爆炸的问题。

 3、解决

 那么如何解决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呢?

一般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

(1)对于梯度消失问题,可以选择导数比较大的激活函数,比如ReLU激活函数。

Sigmoid函数和Tanh函数都属于两端饱和型激活函数,使用这两种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梯度通常会消失,因此可以选择其他激活函数来替代。

ReLU激活函数在正数部分的导数恒为1,每层网络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更新速度,因此在深层网络中不会产生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

(2)对于梯度爆炸问题,可以采取梯度截断和权重正则化的方法

梯度截断这个方案主要是针对梯度爆炸提出的,其思想是设置一个梯度截断阈值,然后在更新梯度的时候,如果梯度超过这个阈值,那么就将其强制限制在这个范围之内。

权重正则化就是在损失函数中,加入对网络的权重进行惩罚的正则化项,比如权重的L1正则化或者L2正则化。如果发生梯度爆炸,权值的范数会变得非常大,通过正则化项进行惩罚,可以限制权重的值,从而减轻梯度爆炸的问题。

(3)选择更好的随机初始化权重的方法。

一是对每个权重都进行随机初始化,尽量让每个权重都不同,使不同神经元之间的区分性更好。

二是选择合适的随机初始化权重的区间,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一般而言,参数初始化的区间应该根据神经元的性质进行差异化的设置,如果一个神经元的输入连接很多,那么每个输入连接上的权重要小一些,以避免神经元的输出过大(当激活函数为ReLU时,但输出为正时导数都是1)或者过饱和(当激活函数为Sigmoid函数时,梯度会接近于0)

 此外,还有Batchnorm(batch normalization)的方法,留待以后探究。

 

 

 

 

参考资料:

1、邱锡鹏:《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2、Michael Nielsen:《Neural Network and Deep Learning》

以上是关于前馈神经网络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常见神经网络类型之前馈型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架构PYTORCH-前馈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之前馈神经网络(前向传播和误差方向传播)

前馈全连接神经网络| matlab

Matlab中的前馈神经网络分类

水很深的深度学习-Task03前馈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