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暴涨将加剧芯片短缺,危及能源与环境安全|科研圈日报

Posted 科研圈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比特币暴涨将加剧芯片短缺,危及能源与环境安全|科研圈日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能源与环境


比特币暴涨将加剧芯片短缺,危及能源与环境安全


图片来源:


在 3 月 10 日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评论中,加密货币评论播客 创始人、金融经济学家 Alex de Vries 量化分析了飙升的比特币价格如何导致。计算能力和电力成本对于从比特币中获利至关重要。从比特币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笔隐性成本超出了能源原本的成本。根据一月份的比特币价格,整个比特币网络每年消耗的电力可能多达 184 太瓦时(TWh,1 太瓦时相当于 10 亿千瓦时),接近全球所有数据中心消耗的能源量。这样的耗电量还会产生 9020 万吨的二氧化碳,与伦敦大都市区(London metropolitan area)的碳足迹相当。比特币挖矿设备寿命较短,这还将导致未来几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挖矿设备还使用与个人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相同的芯片,因此设备生产加剧了当前的全球芯片短缺,并且不利于推广电动汽车、应对气候变化。该评论呼吁政府机构对比特币交易平台进行监管,以控制比特币价值。(Cell Press)



· 基因疗法


通过抑制痛觉相关基因缓解慢性疼痛的基因疗法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基因疗法,。相关论文于 3 月 10 日发表在杂志上。

 

该基因疗法的工作原理是暂时抑制一种与感知疼痛有关的基因 NaV1.7。功能性 NaV1.7 失活的小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加,同时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造成麻木或影响正常运动功能的情况下提供数月的疼痛缓解,可以治疗大量由 NaV1.7 表达增加引起的慢性疼痛,包括糖尿病多神经病变、红斑肢痛症、坐骨神经痛和骨关节炎。它也可以为接受化疗的患者提供疼痛缓解。与阿片类药物相比,该方法更安全、不成瘾。研究人员表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News)



· 材料科学


复旦大学织 1.5 平方米“智能显示布”登上《自然》


比特币暴涨将加剧芯片短缺,危及能源与环境安全|科研圈日报

图片来源: 


上海复旦大学高分子工程系教授彭慧胜带领的团队 3 月 10 日在发文,介绍了他们开发的“智能显示布”。这是一种可穿戴、可折叠、耐洗的织物,同时也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显示器,能够显示消息或图像,甚至可以与键盘一起使用。

 

从 2009 年开始,团队经过多年研究,于近日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实现融合。通过涂覆有硫化锌发光材料的导电纱线(经线)和透明导电纤维(纬线)交错搭接,利用工业化编织设备,研究团队实现了。团队还通过在硫化锌荧光中掺杂不同的元素,如铜和锰,实现多色发光单元,得到多彩的显示织物。通过调整织造参数来改变经纬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调整发光单元的密度。在这项研究中,发光点之间最小的间距约为 800 微米,这也意味着能初步满足部分实际应用的分辨率需求。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写道,“在未来,加上解码复杂脑电波的方法,我们设想像我们这样的展示纺织品会成为有效的辅助技术交流工具。”(Nature,澎湃新闻)



利用金属离子实现多色透明显示技术


比特币暴涨将加剧芯片短缺,危及能源与环境安全|科研圈日报

视频来源:


吉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可有效显示多种颜色,具有高对比度、高着色效率、低转变电压的特点,并能在多种颜色之间平滑过渡。通过金属离子诱导多种可切换染料呈现特定结构,只需施加电场即可切换金属离子的化合价,改变颜色。由于这一结构自身不发光,透明程度更佳,也对人眼更友好,并且在明亮的工作条件下具有比发光显示屏更好的可视性,解决了现有的电致发光透明显示屏存在的在对比度、色彩范围、可视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其更低的成本和简单的制备过程也将使其可大量生产和商业应用。研究 3 月 10 日发表在 Cell Press 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上。(Cell Press)



· 神经科学


发现大脑中与记忆编码有关的关键基因


比特币暴涨将加剧芯片短缺,危及能源与环境安全|科研圈日报

该示意图展示了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紫色)包裹着神经元(绿色)。不同细胞中活性 DNA 的差异可能是人类记忆的基础。图片来源:


3 月 8 日,一篇发表在上的最新研究报告识别出与脑电波有关的关键基因,对记忆编码至关重要。该研究可能有助于开发新型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等记忆丧失疾病。

 

研究人员在癫痫患者大脑植入电极后执行情景记忆任务,并记录颞叶皮质的颅内脑电图以测量记忆敏感振荡。当这些患者随后接受切除手术时,利用颞叶皮层的转录组学将基因表达与脑振荡联系起来,并在六个频段识别出与记忆形成振荡特征相关的基因。。这一类中枢基因在人类神经振荡中至关重要重要,并与其他影响学习和记忆的障碍息息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随着对这些基因及其运作网络的进一步研究,最终有可能通过药物靶向特定的基因,来改善这些和其他疾病患者的记忆。(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Nature Neuroscience



· 地质科学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地球内部超离子态矿物相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清扬、Duckyoung Kim 和刘锦带领的团队,利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发现,地球深部的含水矿物——羟基氧化铁(FeO2H)会在约 75 万大气压、1500 摄氏度以上时进入超离子态,而这个温度和压力范围覆盖了下地幔深部的大部分区域。相关工作近期发表于。

 

超离子态是一种特殊物态,当物体处于这种状态时,物体中的部分原子在其晶格格点附近振动,具有固体状态;而另一部分原子则可以自由扩散,呈现液体行为。很多物体,例如水和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都能够表现出这种超离子态。FeO2H 是。传统上认为受制于固体相的高黏性,地幔对流是很慢的。超离子态氢类似于液体,在高温下能进行高速扩散运动。它不但能快速传递热能,同时由于氢具有质量,因而也是物质传输的载体。这一发现表明地幔对流速率比过去预测快上数个数量级,并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新机制。(中国科学报)



· 疫情通报


3 月 10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1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通报,3 月 10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1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 5 例,四川 3 例,广东 2 例,福建 1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0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1 例(为境外输入)。截至 3 月 10 日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0018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据通报,截至至欧洲中部时间 3 月 10 日 14:44(北京时间 3 月 10 日 21:44),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433,992 例,新增死亡病例 7,413 例:其中美国新增确诊病例 124,208 例,新增死亡病例 844 例;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32,321 例,新增死亡病例 987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17,332,262 例,累计死亡病例 2,605,356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武大可、许楚楚、奚奇、戚译引

编辑:戚译引


——END——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