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什么是gRPC

Posted 言淦Coding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聊聊什么是gRPC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时间关注各种技术干货!


再遇见 From 言淦Coding 04:33

前言

现如今,微服务变得越来越流行,而服务间的通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服务间通信本质是交换信息,而交换信息的中介/桥梁正是我们的API。

诚然,目前构建API最受欢迎的仍然是使用Restful(HTTP-JSON),因为它简单、快速、易懂。

但是在本文中,我们不妨尝试探索使用gRPC来构建我们的API,并在这个过程比较gRPC与Restful两者的异同。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下,一个API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个API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它就做了两件事:

  • 1.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Request)
  • 2.服务端接收请求,并返回一个响应(Response)

这种思想在gRPC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从微观上看,构建一个API,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到:

  • 1.我们使用什么数据模型?JSON、XML还是二进制流
  • 2.我们使用什么协议传输?HTTP、TCP、还是HTTP/2
  • 3.我们如何调用方法,以及处理错误
  • 4.我们如何应对数据量大的情况
  • 5.我们如何减少接口的延时等
  • ...

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正题。

什么是gRPC

在聊聊什么是gRPC前,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RPC。

RPC,全称Remote Procedure Call,中文译为远程过程调用。通俗地讲,使用RPC进行通信,调用远程函数就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RPC底层会做好数据的序列化与传输,从而能使我们更轻松地创建分布式应用和服务。

而gRPC,则是RPC的一种,它是免费且开源的,由谷歌出品。使用gRPC,我们只需要定义好每个API的Request和Response,剩下的gRPC这个框架会帮我们自动搞定。

另外,gRPC的典型特征就是使用protobuf(全称protocol buffers)作为其接口定义语言(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缩写IDL),同时底层的消息交换格式也是使用protobuf。

gRPC基本通信流程

这是官方文档的一张图,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下gRPC的通信流程:

1.gRPC通信的第一步是定义IDL,即我们的接口文档(后缀为.proto)

2.第二步是编译proto文件,得到存根(stub)文件,即上图深绿色部分。

3.第三步是服务端(gRPC Server)实现第一步定义的接口并启动,这些接口的定义在存根文件里面

4.最后一步是客户端借助存根文件调用服务端的函数,虽然客户端调用的函数是由服务端实现的,但是调用起来就像是本地函数一样。

以上就是gRPC的基本流程,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由于我们的proto文件的编译支持多种语言(Go、Java、Python等),所以gRPC也是跨语言的。

gRPC VS Restful

gRPC和Restful之间的对比,历来是学习gRPC的必修课,我会从文档规范、消息编码、传输协议、传输性能、传输形式、浏览器的支持度以及数据的可读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文档规范

文档规范这种东西有点见仁见智,在我看来,gRPC使用proto文件编写接口(API),文档规范比Restful更好,因为proto文件的语法和形式是定死的,所以更为严谨、风格统一清晰;而Restful由于可以使用多种工具进行编写(只要人看得懂就行),每家公司、每个人的攥写风格又各有差异,难免让人觉得比较混乱。

另外,Restful文档的过时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因为维护一份不会过时的文档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精力,而公司往往都是业务为先;而gRPC文档即代码,接口的更改也会体现到代码中,这也是我比较喜欢gRPC的一个原因,因为不用花很多精力去维护文档。

消息编码

消息编码这块,gRPC使用protobuf进行消息编码,而Restful一般使用JSON进行编码

传输协议

传输协议这块,gRPC使用HTTP/2作为底层传输协议,据说也可替换为其他协议,但目前还未考证;而RestFul则使用HTTP

传输性能

由于gRPC使用protobuf进行消息编码(即序列化),而经protobuf序列化后的消息体积很小(传输内容少,传输相对就快);再加上HTTP/2协议的加持(HTTP1.1的进一步优化),使得gRPC的传输性能要优于Restful。

传输形式

传输形式这块,gRPC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流式传输,传输形式具体可以分为四种(unary、client stream、server stream、bidirectional stream),这个后面我们会讲到;而Restful是不支持流式传输的。

浏览器的支持度

不知道是不是gRPC发展较晚的原因,目前浏览器对gRPC的支持度并不是很好,而对Restful的支持可谓是密不可分,这也是gRPC的一个劣势,如果后续浏览器对gRPC的支持度越来越高,不知道gRPC有没有干饭Restful的可能呢?

消息的可读性和安全性

由于gRPC序列化的数据是二进制,且如果你不知道定义的Request和Response是什么,你几乎是没办法解密的,所以gRPC的安全性也非常高,但随着带来的就是可读性的降低,调试会比较麻烦;而Restful则相反(现在有HTTPS,安全性其实也很高)

代码的编写

由于gRPC调用的函数,以及字段名,都是使用stub文件的,所以从某种角度看,代码更不容易出错,联调成本也会比较低,不会出现低级错误,比如字段名写错、写漏。

gRPC的适用场景

从上面gRPC和Restful的比较中,我们其实也从侧面了解gRPC的优劣势,也能顺势推断出其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gRPC主要用于公司内部的服务调用,性能消耗低,传输效率高,服务治理方便。Restful主要用于对外,比如提供接口给前端调用,提供外部服务给其他人调用等,

gRPC简单实践

一般来讲,实现一个gRPC服务端和客户端,主要分为这几步:

  • 1.安装 protobuf 依赖
  • 2.编写 proto 文件(IDL)
  • 3.编译 proto 文件(生成stub文件)
  • 4.编写server端,实现我们的接口
  • 5.编写client端,测试我们的接口

1.安装 protobuf 依赖

# 1.安装protoc
$ brew install protoc

#
 2.检查安装是否成功
$ protoc --version
libprotoc 3.7.1

#
 3.安装编译插件
$ export GO111MODULE=on  # 开启Go Module
$ go get google.golang.org/protobuf/cmd/protoc-gen-go \
         google.golang.org/grpc/cmd/protoc-gen-go-grpc

2.编写 proto 文件

syntax = "proto3";

package greeter.srv;

option go_package = "proto/greeter";

service Greeter {
rpc SayHello (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ply) {}
}

// The request message containing the user's name.
message HelloRequest {
string name = 1;
}

// The response message containing the greetings
message HelloReply {
string message = 1;
}

这里使用了官方文档的例子,算是比较简单的一个例子。首先第一行syntax = "proto3" 表明了我们使用的是proto3,而不是proto2,proto2是之前的版本。

而后面的service Greeter则表示定义一个Greeter的服务,这个服务下有SayHello接口,这个接口的请求是HelloRequest结构体,返回是HelloReply接口体(前面提到过API本质就是Request+Response!)。

同一份proto文件可以定义多个服务(不太建议,除非有关联),每个服务下面可以定义多个接口。

注:更多protobuf的语法,可以参考网上的其他教程

3.编译 proto 文件

编译命令是:

protoc --go_out=. --go_opt=paths=source_relative
--go-grpc_out=. --go-grpc_opt=paths=source_relative
proto/greeter/greeter.proto

注:proto文件的编译是我最想吐槽protobuf的一个点,首先是语法晦涩难懂,比如上述的paths=source_relative,其次是stub文件的存放位置,也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写入到我们想要的位置;最后是protobuf的各种插件,这些插件没办法输出版本,在使用的时候经常因为版本的不同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4.server端的编写

server端的编写如下:

// greeter_server.go
type server struct {
}

// 实现我们的接口
func (s *server) SayHello(ctx context.Context, req *greeter.HelloRequest) (rsp *greeter.HelloReply, err error) {
 rsp = &greeter.HelloReply{Message: "Hello " + req.Name}
 return rsp, nil
}

func main() {
 listener, err := net.Listen("tcp"":52001")
 if err != nil {
  log.Fatalf("failed to listen: %v", err)
 }
 // gRPC 服务器
 s := grpc.NewServer()
 // 将服务器与处理器绑定
 greeter.RegisterGreeterServer(s, &server{})

 //reflection.Register(s)
 fmt.Println("gRPC server listen in 52001...")
 err = s.Serve(listener)
 if err != nil {
  log.Fatalf("failed to serve: %v", err)
 }
}

前面在proto文件中,我们只是定义了SayHello接口,并没有实现,所以当我们要实现一个server端,第一步就需要实现我们的接口。最后就是一个服务器的基本流程(不管是HTTP,还是gRPC),即声明一个服务器实例、绑定处理器以及最后的运行。

5.client端的编写

// greeter_client.go
func main() {
 // 发起连接,WithInsecure表示使用不安全的连接,即不使用SSL
 conn, err := grpc.Dial("127.0.0.1:52001", grpc.WithInsecure())
 if err != nil {
  log.Fatalf("connect failed: %v", err)
 }

 defer conn.Close()

 c := greeter.NewGreeterClient(conn)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Second*3)
 defer cancel()

    // 虽然SayHello由远程服务端实现,但调用起来就像一个本地函数一样
 r, err := c.SayHello(ctx, &greeter.HelloRequest{Name: "World"})
 if err != nil {
  log.Fatalf("call service failed: %v", err)
 }
 fmt.Println("call service success: ", r.Message)
}

client端的实现也比较简单,就是发起连接、创建客户端实例、调用方法,以及得到结果。

源代码

本文所有源代码均在本人的Github[1]上,需要的话点击即可查阅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相信你对gRPC有了一定了解,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麻烦给我点一个赞!

参考资料

[1]

本人的Github: https://github.com/yangancode/go-business/tree/master/grpc







扫码关注我,发现更多精彩!


以上是关于聊聊什么是gRPC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gRPC的特性和背后设计的原则

新书上市 | 6岁的gRPC,终于出书了!

RPC基础系列3gRPC简单示例

grpc双向流究竟是什么情况?2段代码告诉你

gRPC最佳入门教程,Golang/Python/PHP多语言讲解

送 gRPC 书后续:自我反思和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