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Posted 运行管理大家谈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2017年开始关注云原生相关话题,之后一直关注着云原生领域的发展,也一直尝试着相关实践,随着2019年信通院云原生首场大会召开,“云原生”一词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大地。

前段时间与朋友聊天,正学习和计划推进使用云原生技术,非常希望我写一篇相关稿子,因此这个稿子也算是约稿,在稿子中我要做到的是:

对云原生抽丝剥茧、深入浅出、见林观木、贴近实践......

同时也希望能给予热爱和关注云原生的朋友以指导和帮助。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所有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云原生的产生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一:过去十几年,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物理资源上云,但传统的虚拟化平台只提供了基础运行环境,云端强大的服务能力(如动态弹性、高并发)并没有被最大化利用,云计算的红利也没有完全释放;

问题二:面向云应用的开发环境变的更复杂,云端需要提供适应于各业务场景的整套开发环境,以降低用户云应用开发难度,使得用户更加专注在业务逻辑开发上;

问题三:应用开发架构应该更适应于云环境,应该通过应用架构的改变,充分发挥云端的服务能力。

 

基于以上问题的解决,Pivotal公司在2013年诞生并提出了云原生概念。云原生是一系列云计算技术体系和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既包含了实现应用云原生化的方法论,也包含了落地实践的关键技术。


基于云原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更好地让企业开发云应用,或者将应用迁移至云平台,从而享受云的高效和持续服务能力。云原生技术以其高效稳定、快速响应的特点驱动引领企业的业务发展,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适用于云上的应用服务。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云原生1.0

两大驱动力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云原生的推进主要有两大驱动,是云原生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云原生厂商寻求业务机会的主要依据。


一是基础架构的变革,在自主可控技术的推进下,原有的小型机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受限于PC Server管控数量激增,非常需要使用云原生相关技术完成大量节点管控。

二是应用场景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民营银行及泛金融崛起,银行同业间的业务竞争加剧,迫使银行转向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客和活客,相应的应用系统也必须具备快速迭代、快速应对交易潮涌能力,满足高并发、灵活扩展需求,从而云原生技术成为必要的选择。

 

三大改变方向


       云原生技术的诞生,开启了云原生时代,从开发模式、应用架构,到基础架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具体如下: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通过变革让云计算的弹性、灵活、自动化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得软件工程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更加高效和自治,帮助银行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到业务创新中。

 

四大基础技术


常见的云原生的核心技术包括持续集成、容器、微服务、DevOps,通过持续集成和微服务框架完成微服务的开发和测试,通过容器完成部署和运行,按照DevOps管理理念和框架完成一体化云应用的构建和管理。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其中,在当前的云原生技术实践中,持续集成、容器、微服务都是通过集成多个开源框架来实现的。

 

  •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用于软件版本分支和集成、审核开发人员代码。在每次集成中,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验证,尽早发现代码集成错误。常用的持续集成开源框架: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 容器

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能够在单一主机上提供多个隔离的操作系统环境,通过一系列的namespace进行进程隔离,每个容器都有唯一的可写文件系统和资源配额。


(1)容器的两种部署模式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2)使用容器的收益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3)常用的容器相关开源框架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 微服务

微服务是指将大型复杂软件应用拆分成多个简单应用,每个简单应用描述着一个小业务,系统中的各个简单应用可被独立部署。

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可以独立对每个服务进行升级、部署、扩展和重新启动等流程。相比传统的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具有降低系统复杂度、独立部署、独立扩展、跨语言编程等特点。


微服务技术架构实践中,主要包括有侵入式架构非侵入式架构两种实现形式。


侵入式架构是指服务框架嵌入程序代码,实现类的继承,以 Spring Cloud为代表。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有侵入式架构~Spring Cloud


非侵入式架构则是以代理的形式,与应用程序部署在一起,接管应用程序的网络且对其透明,以Service Mesh为代表。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非侵入式架构~Service Mesh


关于Spring Cloud与Service Mesh两种架构的对比,互联网中有大量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 DevOps

(1)DevOps初衷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为适应应用的快速迭代、快速发布,需要打破原有的部门壁垒,但同时带来了管理架构的变化、流程制度的变化、增加了运维风险,对于风控要求严格、监管日益趋严的银行业该如何做呢?


(2)DevOps表现形式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迭代加速,频繁上线,但如何完成回归测试、如何保障代码质量呢?


(3)DevOps生态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面对庞杂的开源生态,如何集成是最优模式,如何保障集成后的框架稳定性、安全性及性能,如果保障框架的换代更新呢?


实践感悟:不要被DevOps的理念所迷惑,任何事务落地都需要配套投入、持续投入,不要因为有了一点点投入,就希望达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因地制宜、最适合自己的永远也是最正确的。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云原生的推进,对运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变革挑战,运维部门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应对人员、技术、流程和资源四大方面的变革。


关于敏态运维的变化,请阅读本号下银行业双态IT运维实践”文章,本文重点关注云原生推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践方法。


哪些银行需要云原生


最近几年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客户中,纷纷开展使用云原生技术,但在省农信、城商行群体,受限于技术积累及经营区域的限制,多数仅使用了虚拟化技术,虽然有些银行已经建设了私有云,但往往也停留在虚拟化层面。


随着以互联网为渠道的金融业务开展,部分银行对个别应用系统微服务改造,相应也使用了容器技术,甚至有些银行成立了敏捷部落,真正实践DevOps管理体系。


结合近几年的实践,需要使用云原生的银行总结如下: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云原生问题如何解决


(1)开发与运维隔离:开发运维一体化(DevOps体系)并不是将开发与运维进行融合,而是创造更加便捷的互动方式,不因快速迭代、快速发布造成应用版本质量的下降,不因应用发布对在线业务造成影响,不给运维造成难以承担的工作量:


通过镜像实现对接、通过一键操作完成发布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通过灰度发布,保障在线业务正常运行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2)容器厂商选择:


银行业对应用的可用性及连续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选择容器厂商最好具备多个同行业、大型应用相关案例,或者自我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采用与厂商共研模式建立容器平台,容器厂商一般具备持续集成、微服务开发平台,可以一起打包选择。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3)DevOps体系的整体推进:


    这是一个综合工程,单纯依靠开发部门或运维部门,都无法完成DevOps体系的整体推进,至少需要科技部门的架构部门整体推进,或者在全行级进行组织架构变革,如成立敏捷组织等,目前大力宣传DevOps体系的都是非银行案例,非银行客户无需涉及开发与运维隔离问题。


从以下银行实例中,敏捷部落中并没有运维人员,所以DevOps并不涉及开发部门或运维部门的整合。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云原生的实施过程


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


云原生各技术实施没有必然的强制性逻辑关系,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先后顺序,当然为减少系统的迁移工作,可以几个平台一步到位建设。


如果微服务部署节点比较少,容器发挥的效力不会很显性,只有节点比较多时,容器应用的迁移、扩容、部署才会显得非常简单和省力。


落地容器比如关键的一步是微服务容器化,需要微服务开发厂商与容器厂商进行配合和对接,工作量一般很少,很容易完成。


云原生2.0

云原⽣领域的标准化进程将持续深化 


我国云原生技术的标准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标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需要国内的标准化组织统筹规划,做好云原生领域的标准规划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指导作用。

 

云原生技术生态日趋完善,细分项目不断涌现


云原生已趋于细分、多元化发展,不再局限于容器、微服务、DevOps 等技术领域,逐步扩展至底层技术、编排及管理技术、安全技术、监测分析技术以及场景化应用等众多分支,如云原生服务器、云原生存储、云原生网络、安全容器、裸金属容器、云原生数据库等,最终将形成支撑云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技术链。


云原生2.0技术生态

 

云原⽣助⼒⼈⼯智能从云端扩展⾄边缘 


微服务架构的盛行正在加速 AI 生态系统中功能解耦。AI 模型中不同粒度的功能如分类、聚类、识别、预测、自然语言处理、卷积、重现等都再向微服务化转变。借助云原生技术,云端智能正在加速向边缘智能扩展。实现边缘智能化,需要把云上的模型,快速迁移到线下,将云上智能改造为边缘可用的轻量级智能,适配边缘软硬件环境和使用场景。

 

“新基建”开启云原⽣新篇章 


后疫情时代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已经成为企业共识,空前的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引爆数字技术的资本市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云原生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技术“内核”,云原生技术栈统一的标准化交付能力大幅提升云端效能。

 

<全文完>


以上是关于云原生,为云而生依云而生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为云而生的“云原生”,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深思考丨为云而生的“云原生”,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进击的云原生,为开发者提供更多可能性

亚马逊云科技十年领跑,为云而生的硬件创新进入加速期,普惠百万用户

阿里云祝顺民:因云而生的云原生网络

云原生应用:应云而生,随处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