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

Posted IT大嘴巴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8年11月11日,当整个中国的互联网都沉浸在狂欢与剁手的气氛当中时。我却踏上了海南航空HU489飞机,经历了10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从中国首都北京到达德国首都柏林。

 

这是我第二次到达柏林,因而一切并不显得那么陌生。不过相对于之前的游玩来说,这次柏林行的更主要目的是要来进行一场为期3天的峰会报道——OpenStack Summit。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OpenStackSummit。往年的11月中旬,我都是去美国参加SC(SuperComputing)超算大会的——记得去年我也曾接到了悉尼OpenStack Summit的参会邀请,但是由于时间冲突而作罢。之前,我也曾与许多业界大咖畅谈过OpenStack Summit的参会感受,但这次亲身参与,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首先就是氛围的差异化。刚刚我故意提到了SC大会,事实上作为超算领域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省会,SC大会的参与者包括了产学研用各个层面,会场的内容也分为主题演讲、展区活动、大学生竞赛等多个层级。总体来说,SC大会更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化的会议,你可以看到许多科学家、许多公司参与其中,会场热热闹闹,一片欢腾。

 

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


OpenStackSummit则不同。在为期3天的大会上,除了头2天上午是主会场演讲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分论坛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主要面向开发者展开,演讲人可能是各层级的用户,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企业或者某个组织的代表,大家更深层次的讨论技术而不是其他的内容,这一点与SC这样的行业大会区别很大。

 

其次就是主题演讲。刚刚,我们提到有2天的大会都有主题演讲,而在第一天的大会上,除了OpenStack基金会负责人Jonathon Bryce进行开场演讲之外,接下来就是包括德国电信、华为等许多公司发言人的演讲。这些演讲时间都不长,而且发言人总会在演讲的最后加上一句——我们会在XXX个时间段在XXX分论坛有报告,欢迎大家到时候去听。

 

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


“OpenStackSummit就是这样,一开场就有不同的用户来分享应用体验,不过因为时间原因,他们只能概述一下”。

 

我以为总会有一些统计数据的、有说服性的案例,来表明OpenStack的优势所在”?

 

嗯,你说的是前几年的内容了,如今OpenStack的发展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用户更看重的是如何在技术层面获得突破”,回答我这个问题的,是OpenStack基金会中国区大使叶璐女士。

 

其实回头看看OpenStack在中国地区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OpenStack应用已经付诸于各行各业当中,而伴随着开源应用和开源理念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也成为了开源应用的一部分。为此,同样在本次大会上,OpenStack Summit宣布在未来更名为OpenStackInfrastructure,以突出开源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可以说,多年来OpenStack一直在推动开源应用的发展,而在本次OpenInfra概念提出后,更多的则需要基金会来协调软硬件一体化与协同合作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中国包括BAT在内的许多企业都有定制化的硬件平台,“我希望未来基金会能够加强与硬件企业的沟通,定制出适合OpenStack应用的硬件产品,进一步优化开源应用”,叶璐说。

 

同样看好OpenStackInfrastructure变化的还有九州云的创始人李开,他从定位的角度来描述了OpenStack需要进行的调整——OpenStack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平台,其中融入了许多内容,因此只谈OpenStack已经不足以描述整个开源行业。在更名为Infrastructure之后,OpenStack从原来的‘领头者’变成了‘合作者’,更能够体现出开放的姿态。

 

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


大会同样宣布了社区贡献者奖,在领奖者中我们看到了两个中国面孔,其中一个就是业界著名的大牛——孔令贤(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他的事迹)。其实对于这个奖项,孔令贤一直谦虚的表示自己“并没有做什么”,或者“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但业内人士都知道,孔令贤一直坚持的就是“技术改变世界”的理念,为此他才能够放弃在华为的优厚待遇漂洋过海去了新西兰一家名为CatalystIT的公司。

 

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


对于这次改名,我觉得非常好,未来云计算一定是多种技术融合的平台,也一定是基于开源应用的平台”,孔令贤说。其实,孔令贤所在的公司一直不断的贡献社区,也从社区获取回报,形成良性的循环。正如他在博客中曾经写过的那样,“无论趋势怎么发展,KVM、Ceph、OVS、容器等等基础技术始终会是构筑起高级服务的基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


很显然,大家都对于OpenStack基金会充满了期待,也有许多人期待看到基金会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在此之前的主题演讲中,Jonathon Bryce明确表示下次的峰会将在中国举行(地点未知),在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他更是援引了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调查数据,证明OpenStack在中国私有云市场占据决定性的地位。


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


JonathonBryce同时表示,OpenStack在中国已经成为私有云的事实标准,按照调查报告,5大有云的4家都基于OpenStack搭建,20大私有云供应商中有13家也建设在OpenStack上,其中更有70%的公司都基于开源技术实现。另外,在企业级用户中也有82.4%在采用开源解决方案。

 

不过,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中国市场在具备强大增长潜力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之前包括Google、IBM、AWS等一系列科技巨头都在中国折戟沉沙,铩羽而归。那么对于OpenStack,将如何在中国市场持续发力,又将如何迎合中国客户多样化、动态化的需求呢?对此,Jonathon Bryce强调了最重要的一个字——合作伙伴。



新上任的中国区社区经理李阳也谈到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OpenStack来说,它提供的是开源的服务,也包容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二而在谈到OpenStack在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时候,李昊阳认为——首先,OpenStack本身也有许多来自于中国团队的贡献,能够切合中国客户的需求;其次,OpenStack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积累,也有包括腾讯云、华为、九州云等诸多白金、金牌会员的鼎力支持,这些企业都来自于中国,也熟悉并了解中国市场,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避免“水土不服”的情况。最后,OpenStack基金会也将持续关注中国市场,倾听中国客户的声音,与本土合作伙伴一起,让OpenStack、让开源应用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

 

大嘴说:在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对于OpenStack也有不少的误解,这些误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行业内的传言。在这次柏林峰会上,我也看到了OpenStack基金会对于成员和参与者的态度,采访了诸多参会的嘉宾,也与基金会高层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时候,我更相信OpenStack在中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从开源的“天时”、中国市场的“地利”和基金会与诸多厂商的支持来看,OpenStack伴随着私有云的拓展还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现场,我曾问JonathonBryce——如果将OpenStack进程比喻成爬山的话,你觉得我们现在是在峰顶、山腰还是地面?他笑了笑说:当然,我们还在山腰,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我想起了周润发那个广告——成功?我才刚上路哎!

以上是关于柏林峰会:OpenStack的“上坡路”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解读:OpenStack为什么要换名字?

为什么说OpenStack=Open+Stack

瀚思科技携UBA亮相Flink Forward 2017柏林全球峰会

2017“红帽Open讲”:三大亮点聚焦财报容器与OpenStack

1分钟投票,赢OpenStack奥斯汀峰会限量T恤

投票!OpenStack巴塞罗那峰会中国工程师提交议题大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