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OpenStack被唱衰最狠的一次
Posted IT大嘴巴
tags: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可能是OpenStack被唱衰最狠的一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嘴感悟:
9月底的北方秋风瑟瑟,OpenStack圈子也是一片哀鸿。
从之前著名的“厨子事件”到如今的“七年之痒”,OpenStack在技术上并非不领先、在应用上也并非没有大企业的跟进,但就是一直这样毁誉参半,倒也很神奇。
喜欢OpenStack的人,爱它的开放与创新;不喜欢OpenStack的人,说它一无是处。但是从银联到腾讯的案例,代表了最重要的金融业务和最顶尖的互联网应用,它们的应用加入,总不会是空穴来风。
我倒是觉得,对于OpenStack还需要继续观察,毕竟这项技术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在业内有着众多的拥趸和支持者,中国的OpenStack白金、金牌、银牌等会员也非常多。一棍子打死了,不应该。
我也知道许多OpenStack初创公司都活得艰难,但同样包括英特尔、华为、三大运营商之类的许多大公司也对OpenStack给与了足够的支持和关注。有它们摇旗呐喊,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未必不能闯出一条新路。
我希望OpenStack能够继续走下去,至少它给了我们更多一份选择。或许正如Gartner的技术发展曲线那样,如今只是一个小波谷而已,未来还有更高的山峰需要它去攀登。
附上OpenStack基金会最新的澄清文章,兼听则明。
最近的云计算从业圈又看到了“OpenStack”的文章,大家都纷纷按照自己和OpenStack结缘的年数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开源项目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这对我一个刚刚接触OpenStack项目的人来说,是一件很雀跃的事。最新的一篇,“OpenStack七年之痒”,给出了一些对于OpenStack趋势以及命运的分析和总结。对于结论,作为刚刚接触的人而言,我无从去加以评论。只是在分析和总结所引用的数据和相对应的观点上,提出一些和社区进行核实过后的真实数据,来向圈内的伙伴们展示真正的OpenStack社区现状,和它可能走向的未来。
关于我个人的一些“废话”,为了不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我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如果有兴趣读完了整篇文的朋友们,我表示真心的感谢,你们都是真爱!*比心*
>> 关于“逐步没落”的更正
作者援引了https://openstack.markmail.org所统计的邮件列表数量图来佐证OpenStack社区目前有显著的冷却。针对这个图,我请教了社区的Thierry(VicePresident of Engineering from OpenStack Foundation), 也是OpenStack技术委员会的长期会员。首先,这个数量图统计网站监测和统计了OpenStack的3个邮件列表,
openstack-dev openstack-dev@lists.openstack.org,openstack-operators openstack-operators@lists.openstack.org 和老旧的openstack launchpad邮件列表listopenstack@lists.launchpad.net(而且openstack launchpad 邮件列表已经停用了,现在使用openstack@lists.openstack.org)。目前社区里面活跃的邮件列表总共有50多个,虽然客观上这两个邮件列表是这50多个邮件列表中最活跃的两个,但是只关注其中的两个是不足以得出社区显著冷却的结论的。另外,关于“真正干活,写代码的人,数量”,作者“估计”出的“不超过20人”以及“不到巅峰时刻的百分之十”也是严重得偏离了数据。Thierry帮助拉出了最新Rocky版本release贡献代码的工程师列表,以及历史上最活跃版本,Newton,的贡献代码工程师列表。
从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到,如果按照作者所定义的不超过20人全职写代码,那么这个“全职”的标准就是提交了224个commit及以上的人群,按照这个标准来回头看Newton版本,224个commit以及以上的人群数量是21人。社区的活跃度只下降了5%!如果按照作者推算的“不到巅峰时刻的百分之十”,就是假设巅峰时刻是200人这个基数,那么“全职”的标准就是53个commit以及以上的人群。那么Rocky版本的发布,贡献53个commit以及以上的人群数量是131人!下降了34%,而非作者臆断的90%。
Thierry客观得给出了一个基准,就是假设一个工程师每周提交3个patch,就认为他花在项目上的时间为“全职”,那么整个发布周期的贡献量大约是75个commit。按照这个基准定义,Rocky版本的工程师数量大概比巅峰时期的Newton版本工程师数量下降了20%。这就是OpenStack社区活跃程度的真实反映。
>> 关于”TC不作为”的更正
TC作为不作为,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我和Thierry寻求了他的意见,也咨询了关于“大帐篷(bigtent)”模式下产生的一些zombie projects的看法。Thierry说首先,TC已经在着手清理zombie projects了。社区不是一个“零和整合”的关系,我们不能强制参与到社区开发工作的人被“派遣”到某个项目上,这更多是遵循开发人员自己的兴趣来实现。砍掉那些“不活跃”的项目,并不会把他们集中到关键项目中来。他们只会离开这个社区。其次,TC根据最近的观察,实际上添加一个新的项目,为关键项目带来的是更多的贡献者,而非更少!Nova和Swift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这两个项目因为增加了新的项目而成长了。
>> 关于“都不挣钱”和“企业用户收益差”的更正
我对于OpenStack圈内的小伙伴们还没有很熟悉的了解,所以很难得到实际的数据。不过有两个数据可以和大家分享的,这两个数据的来源来自IDC。
其一,IDC:华为以22%的份额在中国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中排名第二。新闻链接:http://www.cnetnews.com.cn/2016/1213/3087159.shtml。这是2016年的新闻,所以我不能说它代表了2018年的现状。也许华为的小伙伴们可以分享一下2018年华为的份额变化。但是新闻里有提及“华为连续三年超过50%增长,并在2016H1以76.6%的增长率 带动整个服务器虚拟化市场高速发展。”,还有“华为基于OpenStack架构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能为电信、政府、金融、媒资等行业针对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场景提供完整的硬件、软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是一家实力强劲的服务器虚拟化提供商。”
其二,最近我刚好收到了一份IDC关于PRCSDC Software Market Overview 2017的报告,因为并不知道可不可以转载这份报告,没有被授权,所以我就不贴图在这里了,但是信息来源是准确的。报告里对于OpenStack在中国市场的预测,“OpenStack软件市场在中国快速成长”,“OpenStack在2018年会显著增长,从2017年到2022年,以CAGR41.1%的幅度增长,到2022年国内收入达到450.9M美元规模,占国内SDC软件市场的26.1%”。
>> 写在最后
最近小伙伴们已经把4,5,6,7,8都写完了,群里调侃说要把1-9都写个遍。感谢“七年之痒”的作者填补了7。作为一个新接触社区的人来说,我本来想领了1来写一篇的,结果无论如何也很难扣题,所以就还是领了3吧。这三点更正,算是对于近期OpenStack活跃的文章的一个呼应。也很高兴能够认识这么多对中国云计算领域发挥着影响力,以及即将发挥影响力的人们。谢谢你们!
以上是关于这可能是OpenStack被唱衰最狠的一次的主要内容,如果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